1、屈原列传精品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4屈原列传 【基础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嫉妒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污染 C举贤以自佐佐:辅佐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祖先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楚国官名,和“令尹”一样,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 B大夫,古代的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C委质,呈献礼物。“质”,同“贽”,指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D三闾大夫,楚国官名,管理楚国屈、景、昭三姓贵族。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 C是以见放D人
2、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B信而见疑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举贤以自佐 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5下列对屈原列传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的离骚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
3、,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6屈原列传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司马迁认为其产生怨气的原因:“_,_。”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 (6)在屈原列
4、传(节选)中,“_,_”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_,_。” 【基础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5、。”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
6、光可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
7、和补充。 B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怀王”即为楚王的谥号。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部分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辉煌巨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
8、前与屈原争宠。 D屈原在离骚中称颂远古的帝喾,中古的齐桓,近古的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11依据本文,离骚具有怎样的特点,体现出屈原的什么品格?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
9、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鹂?
10、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鳝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二)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11、。”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2解释下列实词含义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其存君兴国
12、 (3)惠等哭,舆归营。 (4)空以身膏草野。 13语段(一)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14选出对文段(一)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该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
13、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该段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15句子翻译: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6茅坤评价屈原列传“以议论行叙事体”,即采用在叙事中插入议论的写法。范晔评汉书“文赡而事详”,“详而有体”,试结合两篇文章来加以赏析。 【提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4、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
15、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曰惟:句首语助词。伊:助词。处死:处理死的方式。惊湍:惊人的急流。逝:发语词。沉吟:犹豫不决。退默:引退隐居。九关:九重天门。中浦:水滨。要:总结。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
16、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B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C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D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也可以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如程氏子。这里可以译为“你”。 B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黄色和青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通称。 C君
17、子:古代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后来也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D区区:指微小,自称的谦辞;也可指一心一意,本文“嗟子区区”是一心一意的意思。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 B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君子不一定要追求
18、完美,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无疑是正确的。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2)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
19、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懂,坐
20、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21用“/”给画波浪线的这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
21、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22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22、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使大家都感到自己不如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 C做了太中大夫的贾谊,主张变更秦朝的法度,并且出台了一些由文帝起草的变法律令。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做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终未被文帝采纳。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25结合所学的屈原列传以及选
23、文对贾谊生平经历的叙述,说说你对贾谊“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一句的理解。 【片断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级引路,蜿蜒而上,先见一砖砌牌坊,上题“河山之阳”四字,不由让人想起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之句。这是激愤昂扬的太史公自序里最轻松的笔墨。遥想当年,受腐刑之辱的司马迁蓬头垢面,在长安禁苑的更漏声里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的眼前会不会跳动着一个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怡然自得的少年?大概会吧。造祠者聪明,自有他的构想,以“河山之阳”牌坊始,至岗顶祠院后面的司马迁的墓终,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走在陡峭的司马坡上,你会想起司马迁少时耕牧故里
24、,然后随父宦游长安,继而伴驾巡幸四海,后又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发愤著述十三载,终成史记的伟大而惨烈的一生。 顺着石阶走向岗巅,每一步都无比沉重。到题着“太史祠”的祠门,进祠院,便见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太史祠规模不大,东_黄河,西_梁山,北_芝水,南_魏长城。寝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殿内有司马迁坐像,方脸长髯,两眉及鬃,现出刚直不阿、抱负脱俗的气概。立于像前,不禁肃然起敬。祠堂后边,便是司马迁墓。墓冢不大,却长着五棵巨形古柏,虬枝苍干,互相交缠,状若蟠龙,自成一派气象。 26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设问比喻引用B设问比喻引用 C反问借代排比D反问借代排比 2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
25、当的一项是() A带靠临邻B临枕带接C瞰枕接带D带接靠邻 28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一句。 2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前人有诗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_,才能写出血泪交迸、感人肺腑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广厦之中,_,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却宣告缺席一样。柳宗元在政治上屡遭失败,生活中也历经坎坷困顿,但令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推向了生活的底层,然而这些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里,_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