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4.13KB ,
文档编号:4497877      下载积分: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49787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屈原列传》课堂配套题库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屈原列传》课堂配套题库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docx

1、屈原列传课堂配套题库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第9课屈原列传 一、作家作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的家、家、家。字,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生于龙门,20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初任郎中,后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篇,均已散佚,唯卷三十引证片段流传下来。又撰,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二、写作背景 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中秦、

2、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人(如令尹子兰、宠妃郑袖等人),对秦实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放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就在这一年五月初五(农历),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后来,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三、文化常识 史记记载上起传说中的,下至时代,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篇:本纪

3、篇,世家篇,列传篇,表篇,书篇。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该书被鲁迅赞誉为。史记的语言简洁生动,而且接近口语,对后代的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四、字词梳理 惨怛()齐桓()皭然()毋行() 濯淖()浊秽()憔悴()枯槁() 汨罗()其糟()啜其醨() 五、辨识通假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2)屈平既绌: (3)齐与楚从亲: (4)厚币委质事楚: (5)乃令张仪详去秦: 六、一词多义 (1)察: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2)从: 齐与楚从亲: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3)归: 竟死于秦而归葬: 后

4、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表):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4)患: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5)疾: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君有疾在肌肤(扁鹊见蔡桓公):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6)绝: 楚诚能绝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七、词类活用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蝉蜕于浊秽: (4)其后楚日以削: (5)谗谄之蔽明也: (6)悲其志: (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8)明道德之广崇: (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5、10)正道直行: (11)惠王患之: 八、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 今义: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 今义: (3)颜色憔悴 古义: 今义: (4)形容枯槁 古义: 今义: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 今义: (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 今义: 九、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译文: (2)秦,虎狼之国。 译文: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译文: (4)为天下笑。 译文: (5)方正之不容也。 译文: (6)不凝滞于物。 译文: (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译文: (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译文: (9)明于治

6、乱,娴于辞令。 译文: (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 答案 一、史学文学思想子长史记8艺文类聚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 三、黄帝汉武帝130123070108“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dhunjiownohuqioombchu 五、(1)“指”同“旨”。(2)“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3)“从”同“纵”,合纵。(4)“质”同“贽”,见面礼。 六、(1)形容词,洁净的样子。动词,考察后予以推荐。(2)动词,同“纵”,合纵。使动词,使随从。动词,听从,顺从。(3)动词,运回。动词,旧指女子出嫁。动词,听从,顺从。(4)动词,忧虑,担心。名词,忧患,灾祸。动词,恨,痛心

7、。(5)动词,恨,痛心。名词,病。形容词,大。(6)动词,断绝。动词,横渡。副词,非常,极。 七、(1)名词用作动词,奉为祖,继承。(2)名词用作状语,在内;在外。(3)名词用作状语,像蝉一样。(4)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5)动词用作名词,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6)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7)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8)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9)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说坏话。(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11)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八、(1)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年的下一年。(2)骗人的假话。无理狡辩,动词。(3)指人的容貌,脸上

8、的气色。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4)人的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5)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6)执政,掌权。(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九、(1)(判断句)“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2)(判断句)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3)(被动句)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4)(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5)(被动句)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6)(被动句)不被事物拘束。(7)(宾语前置句)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8)(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9)

9、(状语后置句)对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很明白,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此句通常意译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10)(定语后置句)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1课文记叙了楚国哪几件大事?作者写楚国命运,用意是什么? 受骗绝齐兵败丹、淅蓝田退兵复释张仪诸侯击楚赴秦身死为秦所灭 作者写楚国命运是为了说明屈原的命运和他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屈原始终心系楚国。 2第三段中,记叙了离骚的创作缘由、命名、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诗中表达了屈原崇高的理想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出他的高洁品格和决不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的操守

10、。屈原的伟大形象在离骚中体现得光彩照人,感天动地。 作者专用一个段落来写离骚,用屈原自己的作品来塑造屈原的形象,这种“现身说法”使屈原的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感人。正像作者写的那样,“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文章中的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有怎样的差异?表现了屈原有着怎样的品质?包含了司马迁什么样的感情? 差异:通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矢志不渝,以死明志;一种是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品质: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矢志不渝,以死明志的品质。 感情:从对话中我们可

11、看出司马迁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以及同情惋惜之情,也表现出他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 4屈原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哪里?课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 政治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内政: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外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看透张仪的阴谋,劝怀王杀张仪;恨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返楚国的兴衰存亡与屈原息息相关 文学才能主要著作:离骚怀沙天问招魂哀郢,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抒情诗抒发了屈原的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 屈原的形象: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渝、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 5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司

12、马迁认为屈原“正道直行”,忠贞为国,却遭到诽谤和打击,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屈原自始至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精神可鉴日月。 司马迁与屈原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因李陵案而受宫刑,而他本是想着为国分忧,却被误解。这个经历与屈原何其相似,因此,他写屈原,也是在写自己,是在为自己表明心态。 6从传文来看,屈原至死不离楚国,司马迁是同情和肯定的,但此“评议”说屈原完全可以“以彼其材,游诸侯”,如此“何国不容”,屈原又何必“自令若是”。你怎么看待司马迁这种矛盾的说法? 司马迁的这一矛盾反映了写史和评史的不同出发点。写史,他是从人物的客观实际出发,屈原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及他在楚国的地位决定他

13、不可能离开楚国,司马迁肯定这一点,是尊重客观事实。而评史则是从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出发,司马迁从汉初“大一统”的观点看待战国历史,便觉得屈原事秦事楚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要让贤才发挥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属(sh)草稿惨怛(d)帝喾(k)靡(m)不毕见 B餔(p)其糟蝉蜕(tu)滋垢(u)浊(zhu)秽 C啜(chu)其醨皭(jio)然既绌(ch)温蠖(h) D被(p)发憔(qio)悴濯淖(no)罹(l)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模仿、效法 B人穷则反本穷:贫穷、贫困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抢夺、夺取 D

14、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屈平不与 C王怒而疏屈平顷襄王怒而迁之 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放流,眷顾楚国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B齐与楚从亲 C被发行吟泽畔D明道德之广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聪:聪明 其文约,其辞微微:简约 B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滓:渣率 然

1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人穷则反本穷:处境艰难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强取为己有 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属:属于 举类迩而见义远类:类似 7下列对屈原列传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的离骚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8下列各句中,

16、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A泥而不滓B蝉蜕于污秽 C惠王患之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史上一向“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迁”“免”“夺”“废”。 C上官大夫,“上官”是复姓,“大夫”是诸侯宗族的称谓。“上官大

17、夫”是姓“上官”的重臣。 D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二、课内阅读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

18、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

19、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

20、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擅长。 B平伐其功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明:光明。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治乱之条贯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B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为楚怀王左徒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起初深受楚王的信任。 C屈原痛心楚怀王

21、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D面对渔夫的劝说,屈原宁可投入大江,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三、迁移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

22、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

23、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曰惟:句首语助词。伊:助词。处死:处理死的方式。惊湍:惊人的急流。逝:发语词。沉吟:犹豫不决。退默:引退隐居。九关:九重天门。中浦:水滨。要:总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B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C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D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

24、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也可以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如程氏子。这里可以译为“你”。 B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黄色和青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通称。 C君子:古代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后来也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D区区:指微小,自称的谦辞;也可指一心一意,本文“嗟子区区”是一心一意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

25、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 B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君子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无疑是正确的。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2)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26、(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

27、,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懂,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

28、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用“/”给画波浪线的这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2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郡守吴廷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