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大峡谷漂流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备案审批部门县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备案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R8990其他娱乐业占地面积(平方米)20000绿化面积(平方米)6000总投资(万元)78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45.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4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竣工日期2016年工程内容及概要:一、项目的由来近年来,县围绕发展生态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产业融合、错位发展”的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发掘和培育了竹海、五马坪特种旅游基地、黑熊谷原始森林公园、丹坝电站等旅游景区景点13处,培育
2、和打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草龙、桃源山居。成功建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写生与创作基地等文旅基地。县乡溪河流域内,河道水量丰富,水流湍急,崖壁秀美,竹林绵延不绝,如十里画廊,集美、幽、奇、险于一体,河段两岸为峡谷与平地交错,河床稳定,自然资源条件优良。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考察,拟在此开发建设“县大峡谷漂流项目”,促进县旅游业发展。其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漂流项目1个,整治河道5公里、修建水坝3800m2,码头13960m2,停车场2800m2,游客接待中心580m2等相关配套设备设施。该项目用地面积为20000m2(约30亩),总投资为7800万元。项目已在县发展改革和经
3、济信息化局以关于县大峡谷漂流项目备案通知书(备案号:)正式批准备案,属于产业政策中非禁止、非限制类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文的要求,该项目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划分,确定本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其投资建设的“县大峡谷漂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重庆智力环境开发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我公司受托后,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工程概况、项目位
4、置和外环境关系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县大峡谷项目建设地点:县乡(溪河流域)建设单位:省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占地面积:30亩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漂流项目1个,整治河道5公里,修建水坝3800m2、码头13960m2、停车场2800m2、游客接待中心580m2等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建设。总投资:78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2、项目位置本项目选址位于县乡(溪河流域)。本项目用地不在限制和禁止供地目录范围内,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3、项目外环境关系项目拟建场地周边交通便捷通畅,周边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基本完善,适宜于建设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具体外环境关系如下:上码
5、头外环境关系:上码头位于县乡场镇西面,直线距离约3.9km;上码头南面紧邻溪,西南面分布有1户住户(约3人,相距约82m),南面分布有1户住户(约3人,相距约89m);上码头西面和北面为山地;东北面分布有散居住户9户(约27人,最近住户与本项目场界紧邻);县城位于上码头东北面,相距约5.5km。经查阅相关资料,上码头溪上游直线距离约3.9km处为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该保护区取水点为乡五宝村六组花溪湾,供水量为200t/d,供水人口1200人。漂流道两岸200m范围:本项目漂流道全长约4.4km,河水由西向东流向,汇入沐溪河,其两岸200m范围内人居及企事业分布情况如下:桩号K0+000K
6、1+000中,河道左岸分布有散居住户4户(约12人),河道右岸分布有散居住户2户(约6人);桩号K1+000K2+000中,河道左岸分布有住户70户(约210人),河道右岸分布有散居住户20户(约60人);桩号K2+000K3+000中,河道左岸分布有住户27户(约81人)、乡敬老院(约60人),河道右岸分布有散居住户11户(约33人);桩号K3+0004+000中,河道左岸分布有散居住户14户(约42人),河道右岸分布有散居住户23户(约69人);桩号K4+000K4+400中,河道左岸分布有住户10户(约30人),河道右岸分布有住户4户(约12人)。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漂流道两岸均无排污口
7、。本项目河道整治主要是进行河底淤泥清理,河道两岸均不设置施工营地。下码头外环境关系:下码头位于乡场镇西南侧,其西南面紧邻溪,东南面分布有11住户(约33人),最近住户距离下码头69m;下码头东面分布有柏香村卫生站,距下码头场界约142m;下码头东北面为乡中学,相距约306m。经调查,下码头下游10km范围内无集中式取水口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存在。三、项目与产业政策、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符合性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省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县大峡谷漂流项目”属于R8920游乐园,项目用地20000m2(约合30亩),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工程主要指标为:(1)上码头:总建筑面积为2803m
8、2,建筑占地面积为2295m2,建筑密度为7.7%,容积率为0.093,停车位为256个;(2)下码头:总建筑面积2131m2,建筑占地面积:1463m2,建筑密度为16.5%,容积率为0.24%,停车位为142个。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第21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修正)中有关规定,该项目不属于其中的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属于允许类项目。因此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要求。同时,根据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本项目所用土地均不属于限制类和禁止类。县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已对项目进行备案,
9、备案号为:沐投企备51112911501160001号。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发展要求,符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2、规划和土地利用符合性分析本建设项目选址位于县乡(溪河流域)。县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以备案号:沐投企备51112911501160001号文予以立项备案,该项目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溪河流域由于流量有限,雨季水量充沛,其他季节河床干涸、裸露,其径流主要用途为沿线农田灌溉,无工业用水用途,其最终汇入沐溪河。根据县国土资源局颁发的关于对县大峡谷漂流项目用地预审的意见以及由县旅游局出具的证明等材料可知,项目用地符合新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县旅游发展规划。本项
10、目选址于溪河流域部分段,根据其水土保持方案可知,项目坝址以上回水河段长度为183.50m,不会对上游乡水源保护地产生影响。本项目年运营6个月,具体大致为5月10月,属于雨季丰水期,项目运营时保证下泄流量,避免出现脱水河段和影响下游用水,非运营期保持河道自然畅通。本项目上码头溪上游直线距离约3.9km处为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该保护区取水点为乡五宝村六组花溪湾,供水量为200t/d,供水人口1200人。根据县水务局出具的证明,可知该饮用水源保护区不在本项目水坝库区范围内,同意本项目建设。因此,拟建项目选址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四、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县大峡谷漂流项目位于
11、县乡境内,占地面积为20000m2,总投资78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坝、漂流道、上码头、下码头:1、水坝:本项目采用水坝方式蓄水,水坝高度为2022m,长度为78m,由溢流段和非溢流段两部分组成,溢流段布设于坝体左侧,紧接右岸,坝址集水面积20.5km2,河道长度为8.25km,平均比降94.4%,库区容量为7.1万m3,大坝上游坝坡为1:01,设有防渗面板,C20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游坝坡为1:0.85,溢流面由顶部溢流面、中间直线段和下部反弧段三部分组成,均为C20钢筋混凝土结构,坝体采用浆砌石砌筑。水库为水量调节水库,不进行发电。漂流道取水建筑物主要为底部穿坝放
12、水管,放水孔出口设阀门进行流量控制。2、漂流道:漂流道利用溪河总长度约4.4km,海拔最高为541.75m,海拔最低为417.6m,总落差约为124.15m,河道内年均径流量达到0.89m3/s,平均流速为0.45m/s,多年平均径流深1025.7mm。本项目河道整治主要为河道底泥及落石清理,河道两岸均不设置施工营地。3、上码头:上码头内设置有游客接待中心(2F,建筑面积1125.6m2)、餐厅(1F,建筑面积410.4m2)、漂流船只堆棚(1F,建筑面积1632m2)等。4、下码头:下码头内设置有游客接待中心(2F,建筑面积1024.8m2)、餐厅(1F,建筑面积410.4m2)等。本项目主
13、要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及生活设施以及环保工程组成。现就本项目的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列表如下表1-1:表1-1 项目组成表项目组成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工程类别建设内容及规模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5153m2施工扬尘噪声废水建筑垃圾施工废弃土石方汽车尾气水土流失/水坝水坝占地面积3800m2,水坝高度为2022m,长度为78m,由溢流段和非溢流段两部分组成,溢流段布设于坝体左侧,紧接右岸,坝体采用浆砌石砌筑码头上码头游客接待中心2F,砖混结构,占地面积为672m2,建筑面积为1125.6m2,内设有休息室、票房、救生衣发放区、寄存房、购物中心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噪声餐厅1F,砖混结
14、构,占地面积为410.4m2漂流船只堆棚1F,钢结构,建筑面积为1632m2,其中包括有船只准备区、船只堆放区(约500只)、船只维修区固废、噪声下码头游客接待中心2F,砖混结构,占地面积为1024.8m2,建筑面积为1680m2,内设有男女浴室、休息室、购物商店、票房、救生衣发放区医务室、寄存间、办公室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噪声餐厅1F,砖混结构,占地面积为410.4m2漂流段整治河道全长5km,主要是进行河底淤泥清理、河道治理等噪声配套设施停车场地上停车场占地面积为2800m2(上码头停车位占地面积为1800m2,下码头停车位占地面积为1000m2),设置停车位398个(上码头停车位256个,
15、下码头停车位142个)噪声、废气公用工程供水由供水管道提供生活用水以及消防、绿化用水/供电用电电网,建配电室1座,面积约30m2供气由燃气管网供给道路和绿化绿地率49.1%,绿地面积9811.6m2/环保工程上码头:生活污水采用三格化粪池处理后,管道引至下码头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下码头: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溪;油烟废气:安装油烟净化器,经独立烟道高空排放;生活垃圾: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箱,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恶臭、废水备注/五、公用工程1、供电本项目设置有供配电系统,由乡农村电网接入10kv电路,至服务区室外箱式配电房,内置两台200KVA变压器(上、下码头各一台)。由服
16、务区外箱式变压器变压后供给本项目用地,项目未设置备用柴油发电机。2、供水由县自来水管网供水。从市政给水管网引两条DN200的引水管供本项目用水。引水管与本项目供水管网相连。3、排水本工程排水对象主要为游客及员工生活污水和雨水,采取雨污分流体制。雨水经雨水管网排入溪。上码头游客及员工生活污水采用三格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周边农田及林地肥料,不外排。下码头游客及员工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196)中一级标准后排入溪。4、供气本项目设置有食堂2座,其使用能源为天然气,由城市供气管网引入供给。六、原辅材料、能耗及设备情况建设项目主要原材料、用水及动力消耗见下表。表1-
17、2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表类别名称耗量(单位)来源备注原(辅)料商品混凝土25000吨市场购买施工期钢材4000吨市场购买施工期烧结砖16000 m3市场购买施工期浆砌石3432 m3市场购买施工期能源电5.4万kwh/a县电网供电运营期水5.9万m3/a县自来水管网运营期天然气5400m3/a县天然气公司运营期建设项目主要设备使用情况见下表:表1-3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橡皮艇/500只/2导游标志物/30个/3车辆/6辆/4智能安全监控系统/1套/七、劳动定员本项目总定员人数为10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服务人员15人,导游兼护漂员75人,并需聘少数旅游专家、学者作为顾
18、问。本项目运营时间为5月1日至10月30日,年运营6个月。八、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拟建项目选址于县乡(溪河流域),该项目选址的可行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根据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对县大峡谷漂流项目用地预审的意见可知,本项目拟选址于乡五宝村、柏香村,建设用地符合新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占用基本农田。(2)项目拟选址位于县乡(溪河流域),该区域内电、气等基础辅助设施完备,能够满足本项目运营需求。(3)项目拟选址周边无大型污染工业企业存在,周边绿色植被覆盖率高,且根据县旅游局出具的证明可知,本项目建设符合县旅游规划。(4)根据县水务局出具证明:“本项目拟建址位于县乡五宝村,其建设水坝坝址距上游乡饮用水水源保
19、护区约3.9km,该水坝坝址集水面积为20.5km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不在该水坝库区范围内,同意该项目建设。”因此,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程度相对较低。(5)本项目选址于溪河流域部分段,溪河流域由于流量有限,雨季水量充沛,其他季节河床干涸、裸露,其径流主要用途为沿线农田灌溉,无工业用水用途,其最终汇入沐溪河。根据其水土保持方案可知,项目坝址以上回水河段长度为183.50m,不会对上游乡水源保护地产生影响。本项目年运营6个月,具体大致为5月10月,属于雨季丰水期,项目运营时保证下泄流量,避免出现脱水河段和影响下游用水,非运营期保持河道
20、自然畅通。(6)项目漂流航道的宽度、航道曲率半径、纵比降及起止点距河口和大坝的间距等均符合省水上漂流安全管理规定中相关要求。综合上述工程地质、交通、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该项目的选址是合理可行的。九、接待能力本项目选址于县乡(溪河流域),项目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北面乡村道路,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本项目坝址处510月多年平均流量见下表:表1-4 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单位m3/s月份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流量0.560.821.211.370.870.56本项目漂流流量按3m3/s计算,按每日漂流时间5h计算,则漂流需水量为54000m3,经计算,项目5月、10月需蓄水2日再进行漂流,69月每日可进行
21、漂流。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本项目建成运营后,最大日接待游客数量为5000人/d。十、旅游开发方案本项目水库为水量调节水库,起到蓄水防洪等作用,项目漂流用水由水库进行放水调节,漂流期间,水库主要为漂流游玩提供稳定水流。1、漂流期(5月10月)项目5月、10月需蓄水2日再进行漂流,漂流时段为中午12点至下午5点。在本项目蓄水时间内,因保证一定量的下泄流量,保证下游河流生物及农田灌溉用水。非2、非漂流期(1月4月,11月12月)非漂流期水坝开闸放水,不蓄水。非运营期保持河道自然畅通。3、下阶段规划本项目暂无下阶段规划,若有引入其他项目,应另行环评。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
22、建项目,项目建设用地原为空地,经使用权出让后现为本项目用地,经调查以及现场勘查,项目拟选址不存在原有的遗留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建设地属于净地,区域内不涉及敏感目标,周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表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县地处乐山市南部,东经103度59分,北纬28度58分,属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余脉区,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人口25.93人,其中农业人口22.40万人,有汉、藏等18个民族混居,全县辖19个乡镇,195个行政村,境内山高林密,溪河纵横,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拥有丰富的水力、林业
23、和矿业资源。项目位于县乡(溪河流域)。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二、地形、地貌、地质、地震县由于地处小凉余脉的五指山东北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依次形成山、丘、坝三种地貌,境内地形破碎,沟壑纵生,以山地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97.72。境内最高海拔点为1900.5米,最低海拔306米。按省农业地貌分类标准,地貌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平坝、梯地、山原等六个类型。其中以中山、低山和丘陵为主。据省地震局资料,本项目属马边地震带的北段,马边地震带整体分布近南北向,地震类型为群震性,其特点是是一个不长的时间,较小的范围内,中强震成串发生。本项目无区域性断层通过,小的断裂隙构造亦不发育,区
24、域稳定性较好,据1/400中国地震动峰值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当于地震地震基本裂度为度。三、气象特征县地处盆地西南腹部向盆周过渡地带,属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日照少、霜期短、雨量多、湿度大的气候特点。据其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气温15C,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0C和-5C,多年平均日照时数942hr,多年平均年相对湿度83%,无霜期335天,多年平均年风速0.7m/s,最大风速12.0m/s。四、水文特征属于岷江流域,县内溪流较多大小
25、溪河有419条。主要河流有马边河、沐溪河、龙溪河,这三条河流在县境内流长达159km。本项目设计流域为溪河流域,为一条小溪流,本项目坝址集水面积20.5km2,河道长度8.25m,平均比降94.4%,工程设计流域无雨量资料,但距离流域中心约8km处为气象站,根据其19592009年实测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283.3mm,由于设计流域较小且距离气象站较近,因此,可将该降水量直接作为设计流域面上平均雨量。设计流域溪河流域主要由降水补给,其次由地下水补给,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与降水基本一致。根据龙相邻流域龙溪河底堡水文站1964-2009年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25.7mm,径流
26、年际变化较大,实测最大年径流深1505.8mm(1968年),最小年径流深637.6mm(1993年),倍比达2.37倍。底堡水文站与设计流域紧邻,流域相距较近(两流域中心直线距离仅20km),经对底堡水文站以上流域和设计流域现场踏勘分析,两流域自然地理、水文情势、人类活动影响十分相似,处于同一径流分区,经综合分析流域特征、水文资料等条件,选择与设计流域相邻具有46年实测资料的底堡水文站作为推求漂流项目设计径流的设计参证站。底堡水文站以上流域内设有底堡、田家坝、商州及龙溪4个雨量站,根据各站分布及资料情况,拟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求得底堡水文站以上流域1967-2009年面平均雨量为1398.9m
27、m。设计流域多年平均面雨量为1283.3mm,底堡水文站以上流域多年平均面雨量为1398.9mm,则面雨量修正系数K雨=1283.3/1398.9=0.9174。设计流域集水面积为20.5km2,底堡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511km2,故坝址面积修正系数K面=20.5/511=0.0401。经对底堡水文站以上流域枯期降雨与径流所占百分比的统计,并与水库临近的站枯期降雨所占百分比对照分析,底堡水文站以上流域枯期123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0.9%,汛期5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8.2%;而枯期123月径流量占全年的15.0%;气象站枯期123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5%,汛期510月降雨量占全年80.8%,
28、说明设计流域与参证流域汛期与枯期降水比例比较接近,因此,本阶段采用面积、雨量两修正系数全年修正的方法(综合修正系数0.0368),修正移用底堡水文站历年逐月径流资料,从而获得漂流项目坝址处1964-2009年月径流系列。漂流项目坝址处5-10月多年平均流量见下表。表2-1 坝址5-10月多年平均流量月份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流量(m3/s)0.560.821.211.370.870.56五、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偏湿性阔叶林亚型。天然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受气候土壤条件制约,植被分布随高度变化呈垂直分布规律。海拔600m以下,以耕地为主,是水稻、小麦、玉米、油
29、菜的主产区;林木主要有马尾松、杉树、柜桉、柏树、山茶、竹类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芭茅、斯毛草、铁线草等。海拔600800m内,以马尾松、杉木、油杉居多;农作物主要有玉米、红苕、小麦、土豆、水稻等。根据县国土资源局出具的关于本项目的用地预审意见,本项目总用地2000公顷(本项目基础设施占地30亩),项目用地均为该地未利用地,未占用农用地。项目坝址上游库容淹没区植被类型为当地常见植被,主要以壳斗科、杉科、紫树科、槭树科、忍冬科、山茶科、禾本科、桑科、五加科、樟科的植物为主,优势树种有天丝栗、石栎、柳杉、喜树(千丈)、槭树等。此外,可见桤木、杉木、柏木、酸梅、木姜子、光皮桦、核桃、板栗、香椿、灯台树,还
30、有五加科的五加、蔷薇科的短柄稠李等。灌木主要包括冈柃、细齿叶柃、细枝叶柃、荚蒾、悬钩子、刺竹、火棘等。草本主要包括玄参科的茎草、狗尾草、醉鱼草、灯芯草、荨麻科的冷水花、莎草科的莎草、及蕨类植物如碗蕨、野牡丹科的熊巴掌及蕨类植物碗蕨、耳蕨等。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查询有关资料,本项目影响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地方特有种存在。 本项目施工影响区域靠近县城,其主要陆生动物均为当地常见物种,无珍稀保护物种。根据实地踏勘和查阅相关资料,本项目设计使用流域范围内的生物主要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等(1)浮游植物现状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流域共有浮游植物3门13属38种,其中硅藻门
31、有7属28种,约占总数的73.68%;绿藻门有3属7种,约占总数的18.42%;而蓝藻门有3属3种,占总数的8.00%。表2-2 河段浮游植物各门的种类数门类属种占总数的百分比%硅藻Bacillariophyta72873.68绿藻门Chlorophyta3718.42蓝藻门Cyanophyta338.00(2)水生维管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是水体中的生产者,能利用太阳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使之变成可供生物生长繁殖的能量,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环节。由于溪河流域水流湍急,且在高山峡谷中曲折迂回,底质多为乱石或卵石,水生维管束植物难以生存。所以,在该流域范围内无水生维管束植物。(3)浮游动物
32、浮游动物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类群,包含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在淡水水体中研究最多的是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类。浮游动物以水生细菌和浮游藻类为食,是属于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亦称次级生产力。由于浮游动物摄取了大量藻类,所以,是水体产生自净作用,它也是几乎所有幼鱼和成鱼的饵料基础。根据现场踏勘,在整个溪河流域中,由于天然的地理原因,水流湍急,致使有机质及其贫乏,故在大部分的河段中浮游动物不能较好的生长和发育。(4)底栖无脊椎动物底栖无脊椎动物是第三营养级的主要组成,也是原河道形态饵料生物中生物量较大的类群,为江河中多数鱼类的饵料基础,并且于江河鱼类的生态类群和区系组成有密切关
33、系。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溪河中常见的优势种为四节蜉、扁蜉和石蝇,都是生活在清洁水流较急,含氧量高的水体中,属于江河里的常见的水生昆虫。(5)鱼类结合鱼类志、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下册)等文献资料的记述,整理获得茨竹电站影响水域的鱼类共计4种,见表2-3表2-3 漂流项目影响水域鱼类名录序号鱼名省级保护鱼类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红尾副Paracobitis Varicgatus(Sauvage,Dabryet Thiersant)2山鳅Oreiasdabryi Sauvage3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bleekeri(SauvangetDabry)4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34、(Schizothorax)prenante(Tchang)漂流项目影响水域分布有鱼类4种隶属于2目3科5属。鲤形目5种,占83.3%;鲶形目1种,占16.7%。具体到各科鱼类的种数是:鳅科3种,占溪河鱼类种数的50%;鲤科2种,占33.3%,鮡科1种,占16.7%。综上所述,溪河影响水域鱼类组成简单,分类阶元上仅有2目3科5属6种。主要原因为该流域海拔较高、水温较低,无温带鱼类分布,仅有冷水性和亚冷水性鱼类在上游水域生存。因此,鱼类种类在漂流项目影响水域较少。根据调查,漂流项目设计水域范围内无国家珍惜保护鱼类,也无地方特有保护种,无鱼类三场分布。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
35、护等):一、行政区域和人口概况根据统计资料,全县辖7镇12乡195个村委会,1586个村民组,70个居民小组,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9292人,其中,城镇人口35333人,占19.63,农村人口223959人,占86.37,人口出生率19.48%,死亡率5.83%,自然增长率7.65%。二、社会经济概况201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2987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2239万元;第二产业168078万元;第三产业79556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496元,比上年增长611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151964万元,比上年增长50859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银行存款余额达到2405
36、33万元,全县银行贷款余额达到202886万元;全市保费收入达到297633万元,比上年增长38.71%。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28785万元,比上年增长33.67%,其中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4918万元,同口径增长24.30%。全年全县财政预算总支出70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1%,其中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80万元,同口径增长21.27%。县2013年,粮食产量88156吨,比上年增加915吨,年末耕地面积占21.01万亩,比上年增加0.12万亩。林业生产形势良好,2013年全年成片造林面积4899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9%。畜牧业与渔业生产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全面
37、启动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县境内公路总里程965.44公里。2013年,全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91375万元,比上年增长90311万元,实现利税41608,比上年增长1946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业产量有增无减。三、城市建设现状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步伐,成功创建成省级卫生城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一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区“五道拦河闸”、滨河路、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工程。二是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完成城周绿化造林166.667余公顷,种植名贵大树100余株,完成三角岛、沐楠路口、国道219复线、交通街花台绿化工程。三是加快旧城改造。拆除
38、旧房1万余平方米,新建商住用房3.8万平方米,改造10千伏线路10千米,低压线路20千米,城市面积达到3.45平方千米,城市人口达到2.5万人。四是积极开展环境整治。严格执行“一控双达标”规定,5个省控、市控、县控污染源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县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类水质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级标准。四、文教卫生普通高中在校生2274人,普通中学在校生9708人,小学在校生15467人,幼儿园在校生4453人。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有卫生机构190个、病床508张,卫生技术人员493人。普及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全面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建成省级卫生县城;引资1100万元,建成教育信息港及校校通
39、网络工程,消除中小学危房5400余平方米;县乡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工程进展顺利,新增光纤60蕊千米,新开通2镇3乡有线电视业务,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500户,成功举办“金马杯”县第四届运动会、“信合杯”周末篮球赛、“欢乐周末”广场文体活动,创建省市文化先进县取得成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三条保障线”工作,农村村民122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21万元,城镇居民4.66万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275万元,957名五保老人享受救助金54万元,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19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事业保险参保人数均比上年增加,扩大了覆盖面。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
40、4.1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亿元。其中境外劳务输出新增517人,被授予“省级外派劳务基地县”称号。组团参加了成都举行的“西博会”和北京举行的“川京经贸合作会”。协议引资6.39亿元,到位国内资金2.05亿元,到位外资152.4万美元,争取中央、省、市国债及专项资金1077.56万元。五、珍贵景观县境内地势多为高山深丘,西南高,东北低,大小山脉支系纵横交错。219国道、103省道穿境。凉风坳森林公园、黄丹溶洞为省级旅游景点,还有永济桥、桃花源、白鹤林、睡美人等文人自然景观。根据现场调查,拟建项目周围无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古迹和文物保护单位。表3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
41、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位于县乡(溪河流域),为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对项目所在地县乡进行了大气环境、声环境本底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引用双河口小溪水质监测数据。受县环境保护局委托,犍为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9月11日对双河口小溪水质状况进行了监测,双河口小溪位于本项目西面,属于本项目上游河段,与本项目水坝的直线距离约4.0km,根据项目所在地建设情况,近两年内项目所在地河流,无新增排污口,本次评价拟引用双河口小溪水质监测作为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依据。受省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犍为县环境监测站于2015年5月16日至5月18日对县大峡谷漂流项目进行本底监测,监测结
42、果如下: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项目:TSP、SO2、NO2共3项。监测频次:连续监测3天;SO2、NO2每天每个点位02:0003:00、08:0009:00、14:0015:00、20:0021:00时监测4个时段小时浓度,每次采样60分钟;TSP每天从7时至20时采用1次,测日均值。监测分析方法:采用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方法。监测布点:布设2个监测点位,1#监测点位于上码头上风向50m处,2#监测点位于下码头下风向50m处。监测结果如下:表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监测日期监测结果范围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最大浓度占标率%达标情况SO21#20
43、15年5月16日18日0.0260.052小时平均值0.5015.2达标2#0.0530.076NO21#0.0140.025小时平均值0.2415达标2#0.0240.036TSP1#0.0940.109日平均值0.3038.7达标2#0.1020.116根据以上现状监测结果分析表可见:监测点的SO2小时平均浓度、NO2小时平均浓度、TSP日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因此,该区域内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本次评价引用双河口小溪水质监测资料作为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依据,监测结果如下:监测项目:PH、CODcr、BOD5、NH3-N、挥
44、发酚、总磷、石油类。监测点位:在双河口小溪及上游1000m和下游2500m处共设置3个监测断面。监测时间:2013年9月11日。监测频次;监测1天,采样1次。监测结果见下表:表3-2 地表水监测结果 单位dB(A) 断面指标监测点位监测结果执行标准标准指数Si达标情况PH双河口小溪7.52690.26达标上游1000m7.470.235下游2500m7.540.27CODcr双河口小溪8.9200.445达标上游1000m8.50.425下游2500m8.70.435BOD5双河口小溪1.1240.28达标上游1000m1.090.273下游2500m1.100.275NH3-N双河口小溪0.1351.00.135达标上游1000m0.1290.129下游2500m0.1380.138挥发酚双河口小溪0.0020.0050.4达标上游1000m0.0020.4下游2500m0.0020.4总磷双河口小溪0.0980.20.49达标上游1000m0.0930.465下游2500m0.1010.505石油类双河口小溪0.020.050.4达标上游1000m0.020.4下游2500m0.020.4根据上表监测结果,各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当地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3、声环境质量监测项目:各测点昼间及夜间的等效连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