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社戏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社戏 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儿童生活的小说,充满童真童趣,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接受也容易产生共鸣。老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 达到“如临其境,物我两忘”的境地。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多读、多感受语言的情趣和蕴 含于其中的情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内容。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3.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4.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理解作者对童 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课前准备课前
2、准备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2.自读课文熟悉情节。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觉得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 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社戏,品出趣味,感悟人情。二、检查学生预习效果二、检查学生预习效果1.介绍鲁迅,教师补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 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
3、等。2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春社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 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问:这篇小说都写了哪些内容?(指向情节)讨论分析: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 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等情节。2.追问:“我”在平桥村得到了很多优待,这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我喜欢平桥村吗?为什么?讨论总结:1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
4、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3.深入探究体会:找找看戏过程中“我们”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细读分析:细读“偷豆”这一部分1小伙伴们在什么地方偷?为什么“偷”?2“偷”谁家的?怎样偷?3他们怎样预防“偷”的秘密被人发觉?同是六一公公的豆,偷着吃与他送来吃味道为什么不同?讨论:“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天真的天性。四、小结情感四、小结情感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 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
5、好戏了”?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淳朴真挚的感情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念之情。教师提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欧阳修仿写: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戏也。2.小伙伴们群像分析:(指向人物)本文着意刻画了小伙伴的群体形象,他们天真、淳朴、热情、聪明、能干。小说的结尾 意味深长,其实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实际上怀念的是平桥村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 伴们和
6、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3.本课时结束语。小说社戏不仅表现了小伙伴们友爱、能干的优秀品质,而且通过我的嗅觉、听觉、视觉、想象四方面对平桥村优美景色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美好的自然风光。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请学生在笔记本上自主梳理社戏的行文结构,课上进行探究讨论。一、请学生在笔记本上自主梳理社戏的行文结构,课上进行探究讨论。第一部分(13):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 与人物。第二部分(30):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填写表格并分析几次波折。第三部分(3140):看戏后的余波。二、细读文本,挖掘内涵二、细读文本,挖掘内涵。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
7、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讨论归纳: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触觉:感到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视觉:碧绿的豆麦田地、水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渔火。小结:从嗅觉、视觉、听觉等入手,写得有味,有色,有声,更有情。作者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夜景,写出了行船之快,烘托了“我”急于想看到社戏的迫 切心情。2.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怎样理解“公共”?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民 风?联想到什么文学作品?分析内涵:“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这一句形象地刻画出平桥村农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这一点
8、,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也有类似的记载:“村中闻有此人便要还家,杀鸡设酒作食。”还有类似的内容情感表达: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分析阿发形象。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 说道,“偷我们家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分析:阿发没有考虑自家的豆子有何损失,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招待好自己的朋友。表 明农村小朋友淳朴无私,憨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你联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吗?故乡中:“不是(管贼)。走路的人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他们 对过路人尚且如此,对待自己的客人自然更加热情。4.分析六一公公形象。我又点
9、一点头,说道,“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 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 尝去”分析:这一句话,栩栩如生地写出了六一公公宽厚、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同 时还可以看出农村人对读书人的敬重。“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在他眼里,读过书的人见识就 是要比常人高出许多。因此当“我”夸奖豆子好吃时,六一公公不但不因偷豆踩坏了不少而 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就是因为他得到了“读书人”的夸奖,尽管这个夸奖只是一个小孩子 的客气话。5.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表示转折的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转折对于表现“我”对那 夜看到的戏的喜好有什么作用
10、?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 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 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分析:虽是“回望”,“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充分表现“我”对那戏的向往、留 连不已;虽“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表现“我”内心仍为社戏 所牵挂,充分表现了那夜社戏之好。6.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有何作用。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11、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 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 采起来。分析: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 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 采起来。”是侧面描写,间接写船行的迅疾,突出了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高超。三、作业三、作业社戏中“月夜行船”在写景上非常精彩,通过所见所闻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请仿照课文,描写一段情景,表达独特的感受。训练目标解读:能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13)看社戏前的波折(49)去赵庄看社戏的看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全过程(430)赵庄看社戏(1421)深夜归航(2230)看社戏后的余波(3140)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