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12-152022-12-152022-12-15三大终极问题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贫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去往西天拜佛求经而来,要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历史人物与事物”“历史的背景与发展”“历史的发展与影响”简单题解:简单题解:“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与“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前者指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群体共前者指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群体共同创造的文明。同创造的文明。“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者则是政治与地域概念的集合。后者则是政治与地域概念的集合。“我们
2、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2022-12-15 认识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明知识探因果定方法 知识是关键,方法是途径,理解是结果知识是关键,方法是途径,理解是结果 2022-12-15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课程标准22思路知道昨天认识今天展望明天2022-12-152 22 21 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2 22 22 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 22 23 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2 22
3、 24 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 22 25 5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2 22 26 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2 22 27 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时间时间空间空间交流交流交流交流关键关键人和事人和事普通普通民众民众贡献贡献2022-12-152 22 21 1朝代更替朝代更替把握历史时序,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2 22 22 2 历史事物历史
4、事物知道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并知道其作用2 22 23 3生存空间生存空间从空间上认识和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 22 24 4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知道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大家庭2 22 25 5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用社会史观认识中华历史2 22 26 6文明成果文明成果用文明史观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2 22 27 7共创辉煌共创辉煌用全球史观认识古代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多元2022-12-15社会史观(社会史观(2 22 25 5)生活处处皆历史生活处处皆历史文明史观(文明史观(2 22 26 6)多元文明共繁荣多元文明共繁荣全球史观(全球史观(2 22 27 7)高瞻远瞩观历史高瞻远瞩观历史2022-
5、12-15 全球史观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 生态史观生态史观2022-12-15 全球史观:全球史观:全球化是指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交往逐渐增多的过程,它认为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强调全球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的历史观。全球史观试图以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去解释世界历史运动轨迹。这种史观更重视各地区、各文明之间横向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强调以“全球眼光”审视人类历史,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2022-12-15文明史观:文明史观: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6、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它包括整个人类的文明和不同类型的文明。文明史是通过研究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人类创造文明和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来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部分组成。2022-12-15 文明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是一种更宏观、更科学的历史观。2022-12-15 社会史观:社会史观: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7、,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2022-12-15依课标学习 用教材学习 学生主动学习 技能方法落实教与学的思路2022-12-15221课标:课标: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列出从秦代到清代王朝的称谓和顺序。2.能看懂王朝更替年表、朝代时序表等,加强对中国古代历史线索的识记。3列举秦汉到明清不同时期的著名历史文化遗产,感知中国古代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明确中国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2022-12-15 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设计大事年表,并以此表做为古代中国历史学习的基本依据。2022-12-15 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社会的成长时期(经
8、济、政治和文化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隋唐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开创、强大、昌盛);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时期;江南发展;元时期: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第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明时期:传统与创新交织、保守与开放并存,表现出明显“转型”趋向;清时期: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第二个时期;处于世界局势变动的形势下。2022-12-15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交融、多次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有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多民族内部的统
9、一和多民族的统一,后者又包含区域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和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其二,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2022-12-15 感知中国古代每个时期的主要特征:统一、多元、交融 例:秦长城、兵马俑、莫高窟大运河故宫2022-12-15222课标:课标: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022-12-15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列举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史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0、介绍秦末大起义概况。2.了解文景之治的概况,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评价汉武帝。3.了解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4.知道隋的统一与覆灭。5列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了解安史之乱,正确评价唐太宗和唐玄宗。6列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7介绍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时间、都城以及巩固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列举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并加以简要评价。9列举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的主要史实。10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概况。11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并分析其意义。2022-12-15 选取的原则: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1.创造了历史创建典章、统一国家 2.改变了历史改朝换代、民族交融 3.推进了历史生
11、产进步、便利交通 2022-12-15 2022-12-15 “一分为二”还是“一体多元”?标准:标准:生产力和发展的观点 观点:观点:对当时的影响对当时的影响如“焚书坑儒”对后世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如“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历史上的农民不代表新的生产关系,不能改变旧制度,也不能建立新制度。从历史上看,农民起义的破坏作用远远大于其建设作用。态度:不苛求农民起义(不先进)不过高评价农民起义(淡化阶级史观)2022-12-15223课标:课标: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通过阅读各时期政权疆域图,了解秦汉、隋唐、元
12、明清时期的帝国疆域及魏晋南北朝与宋辽金夏时期各分立政权的疆域。2通过对比中国自秦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的疆域版图,试分析其异同。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认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2022-12-15 疆域是历史活动的舞台。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包括了汉族的历史活动的地理范围,但并不局限于这个地理范围。这个疆域,是国内各民族共同进行历史活动的舞台。要摆脱“皇朝疆域”的观念商周史并不局限在黄河流域,春秋战国史不局限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慎重对待“秦汉隋唐的版图如何地统一和恢廓”和“元的版图跨欧亚两洲”的说法。从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表现:范围(四至)
13、是不是越大越好?地域扩展自然的还是强取的?民族区域何时进入民族大家庭?分裂割据有怎样的自然因素?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初步研究竺可桢2022-12-152022-12-15224课标:课标: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介绍汉朝与匈奴交往概况。2列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认识改革对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3讲述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4简述辽、宋、西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认识民族友好和民族融合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主流。5概述元朝时期宣政院管辖西藏等融
14、合的基本情况,认识民族融合的意义。6列举清朝巩固西北边疆与改土归流等史实。2022-12-15 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形成民族特点和各民族间差别的重要因素。北方民族社会发展进程相对较快,南方民族社会发展落后于北方民族。历史现象:北方民族曾多次进入中原地区,南方民族很少有类似活动。中国的地理条件,维系着中华民族中各个民族间的联系。一、自然的凝聚力:自然的凝聚力:汉族地区生产发展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在物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着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的凝聚力。二、自然的内向性自然的内向性:周边少数民族向内地发展比向外发展要容易得多,因而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内向性。攻伐、和
15、亲、会盟、互市、汉化、交融 匈奴、鲜卑、吐蕃(藏)、突厥、女真、契丹、蒙古、回、满 民族交往的双向影响:例: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以至更远地区,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此后,佛教及佛教文化也经此传入东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022-12-15225课标:课标: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介绍春节、清明、端午等岁时节日的起源,能说出贴春联、扫墓、吃粽子等民俗活动的现实意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2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描述宋代社会生
16、活的基本特点,感受宋代社会生活的万千气象。3了解唐宋时期我国各民族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及互相影响。4了解宋明城市生活、明清乡村生活的变化,体会这种变化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事物进行对事物进行形象化形象化的阐述的阐述2022-12-15粽子及其承载的文化:粽子及其承载的文化:端午裹角黍(清端午裹角黍(清 徐杨徐杨 )端午三殿群臣探得神字并序唐玄宗 四时花竞巧 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 圆宫宴雅臣 2022-12-15谜语,诗歌,国画谜语,诗歌,国画端午节,屈原端午节,屈原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习俗、传说:习俗、传说: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品牌创业之路品牌创业之路寓意:寓意:“中子中子”中医养生中
17、医养生粽子文化粽子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2022-12-15高宗(赵构)高宗(赵构)蓬窗睡起蓬窗睡起 芙蓉锦鸡图芙蓉锦鸡图 北宋北宋 赵佶赵佶 (徽宗(徽宗 )槐荫消夏图槐荫消夏图2022-12-15苏轼苏轼黄庭坚黄庭坚米芾米芾蔡襄蔡襄2022-12-15226课标:课标: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了解官僚制、科举制的内容,知道其发展演变过程。2列举我国古代在经济领域、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3了解长城和大运河概况,知道其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8、2022-12-1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课标课标2 22 22 2:列举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探讨统一国家的意义。课标课标2 22 26 6:了解官僚制、科举制的内容,知道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古代中国文化遗产古代中国文化遗产 课标课标2 22 21 1:通过著名历史文化遗产,感知中国古代每个时期的主要特征。课标课标2 22 26 6:了解长城和大运河概况,知道其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022-12-15 隋炀帝在位时,征发大量人力,开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大运河开凿过程中隋炀帝命人滥施酷刑,并且严酷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
19、动。他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大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沿途几百里的州县都要献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扬州处于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大运河贯城而过,运河两岸,经济非常繁荣,异常热闹。这里居住着中外富商大贾和僧尼学士。它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牵动着大半个中国的生产和生活。扬州是当时南北漕米、陶瓷、盐茶的集散地,也是国内外药物的汇聚
20、点。唐代诗僧皎然曾有“扬州喧喧卖药市”的描述。元代时阿拉伯人普哈丁来扬州传教,住了10年。他死时留有遗书说,扬州是个好地方,并让朋友把他葬在那里。2022-12-15“三品以上九十事(件、套);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三品以上九十事(件、套);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陶器陶器冥冥器器2022-12-15227课标:课标: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分析唐文化的影响。2列举马可波罗来华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3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了解“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的基本概况。2022-12-15 梵文译成汉文,道德经、大乘起信论等汉文译成梵文。共翻译事业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大唐西域记 玄奘去印度取经的过程,直接沟通了唐朝与中亚、西亚、南亚的联系,特别是中国与印度的友好关系。“贫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去往西天拜佛求经而来,要去往西天拜佛求经”2022-12-15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中华文明,灿烂辉煌2022-12-15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