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期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设问策略内容提要v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新教材的试点和推广,思想政治课课堂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更高更浓了。当前,如何使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二期课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就课堂设问这一常见教学行为展开研究,探讨了“二期课改”对课堂设问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当前教学中课堂设问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课堂设问策略。因水平所限,疏漏在所难免,尚待方家指正!v关键词:二期课改 课堂设问目 录v一、“二期课改”背景下对课堂设问的再认识v
2、二、当前教学中课堂设问的常见问题v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堂设问的策略一、二期课改背景下课堂设问的再认识v(一)“三维课程目标”的提出要求课堂设问承载更多的功能v(二)师生关系的变化要求设问贴近学生,体现教学民主v(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课堂设问的方式随之改变v(四)新的课程观要求课堂设问的出发点做出相应调整v(五)“二期课改”要求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设问发挥综合作用v(六)“二期课改”背景下课堂设问的概念界定(一)“三维课程目标”的提出要求课堂设问承载更多的功能表1 传统教学中课堂设问的功能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课堂设问承担功能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导入新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检验学
3、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表2 “二期课改”中课堂设问的功能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课堂设问承担功能1、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情况,导入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了解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方法3、了解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和技能2、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掌握新的能力和方法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1、检验学生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和技能2、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经验,巩固新获得的能力和方法,并学会创新3、使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二)师生关系的变化要求课堂设问贴近学生,体现教学民主v“以教师为中心”v“以学生为
4、主体”教学民主 v课堂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v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课堂设问的方式随之改变v自主学习v“教师的问题”、“自己的问题”v合作学习v“个人的问题”、“大家的问题”v探究学习v“预设性问题”、“生成性问题”。(四)新的课程观要求课堂设问的出发点做出相应调整v传统的课程观:课程即是教材。v新的课程观:不断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完整的课程资源观。把课程理解为包括教科书、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教学环境、学科实践和探究活动共同构成的统一体系。v课堂设问的出发点不再是单一的教科书,还应包括可以搜集到的课程资源、教师与学生的
5、实际情况、当前的社会热点、学生实践和探究的兴趣所在等多元因素。(五)“二期课改”要求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设问发挥综合作用v1、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广泛调动学生参与v2、设问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创造条件,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v3、设问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及时的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设问反馈模型 回答正确吗?学生回答给予积极评价教师设问是误解了问题意思吗?重新表述问题是思考方法不对吗?给予一些提示是理解有困难吗?对此给予讲解学生现在懂了吗?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发问是是是是是否否否否否(六)课堂设问的概念界定v课堂设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课堂设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
6、过教师和学生双向发问、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双向发问、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状态,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合作和探究,使学生加深习过程,引导学生合作和探究,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行为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行为。二、当前教学中课堂设问的常见问题v(一)设问过于偏重知识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v(二)设问脱离学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v(三)设问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v(四)设问不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v(五)教师
7、组织设问的临场应变能力不足v(六)课堂设问的评价和反馈不当(一)没有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1】在笔者听过的新教材高一年级投资理财与规避风险一堂公开课中,执教教师设计了以下一些核心设问:“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什么是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有哪些?派生职能有哪些?”“保险的宗旨是什么?”“参加保险的目的何在?”修改方案 教师可以在保留原有设问的基础上,增加以下一些设问:“你的家庭参加了哪些保险?你能搜集有关材料向班级同学做一次简要介绍吗?”“我们学校为同学投保了哪些险种?你能对这些险种简要加以说明吗?”“我们学校参加了哪些财产保险?保险公司对此作过相关检查吗?请你对学校有关负责人进行采
8、访,并向同学汇报。”这些设问的增加,对于引导学生亲身投入学科实践活动,实现本课教学的“过程、能力和方法”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已有的操作平台,增加这样的设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哪些伤害事故?应该如何预防这些风险?可以投保哪些险种?”结合这组问题对同学开展生命教育,就强化了“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二)脱离学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v1、设问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问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案例2】在新教材高一年级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一课中,笔者熟悉的一位教师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哪些重要作用?”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感觉学生对此问
9、题的回应不够积极。经过笔者和这位教师共同研讨后决定,将这一问题修改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跨国公司品牌?如果没有这些品牌,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据此,请你谈谈跨国公司的作用。”(二)脱离学生,难以调动学生参与v2、设问脱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案例3】在新教材高一年级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一课中,讲到社会公平问题时,有教师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高的现象,应该如何应对?这就是设问过难。在笔者听过的新教材高三年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中,为了归纳出“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观点,上课教师设计了一组问题提问某位同学:“我和同学们是什么关系?”“同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10、“你和你的父亲是什么关系?和母亲呢?”对于高三同学来说,上述问题显然缺乏思维含量这就是设问过易。(三)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v1、封闭式问题过多,不利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v2、组合式设问中,问题之间缺乏内在逻辑【案例4】在新教材高一年级金融服务与投资理财一课中,有教师对同学提了这样一组问题:“你会计算银行利息吗?”“如果给你一笔钱,你会存银行、还是买保险,或者购买债券股票?”“你家里有人买股票吗?”修改方案v建议该教师把这三个问题分成三组设问。v第一组设问:“请你在黑板上写出银行利息计算公式,并用当前银行利率根据教师给出的数据进行演算”;v第二组设问:“如果给你一笔钱,你会存银行、还是买保险
11、,或者购买债券股票?你在做出选择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v第三组设问:“你家里有人买股票吗?你可以根据学过的理财知识向她提出哪些建议?”(四)不重视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5】在新教材高一年级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一课中,有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原本设计的课堂设问如下:“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有哪些?”“消费者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有哪些?”在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但学生感觉除了教材内容无话可说,讨论始终不能深入,课堂气氛也比较冷淡。修改方案v笔者在听课之后向任课教师建议,先指导学生根据消费的有关知识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如何安排日常消费开支项目、购买商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等十
12、几个问题。之后,用同一份问卷对全班学生和学生家长分别进行调查,把调查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对比。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调查结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v“我们的调查中反映出了哪些消费心理?”v“哪些消费心理是成熟的?哪些是不成熟的?”v“家长和我们比较,谁的消费心理更成熟?为什么他们更成熟?”v“调查结果使你感悟到了什么?”v“我们应该如何使用零花钱?”v经过重新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学生的回答不仅完整地覆盖了教材相关内容,还讨论了家长挣钱的辛苦和花钱的节约,并反思了自己的消费行为,共同探讨了零花钱的使用方案,还有学生围绕“中学生消费”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纵观学生从问卷设计、开展调查、数据统计、
13、课堂讨论直到课题研究的一系列过程,不难发现,他们的学习方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五)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不足v【案例6】v在新教材高一年级现代市场的特征一课中,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市场经济为什么要鼓励竞争”这一问题时,突然有学生发问:“老师,市场经济鼓励竞争,中国移动(这家企业)为什么要搞垄断?”当时,教室里一下变得非常安静,很多学生关注着教师如何回答。教师可能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静了一下说:“我们课后再讨论这个问题。”很多学生笑起来他们看出教师在回避这个问题。v我们应该承认,对于教师没有把握当场回答的问题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采取课后解决的方式是无可厚非的。但本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学
14、内容关系比较紧密,也反映了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认识问题,教师如果善于应变,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共同讨论,并进一步提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小灵通业务之间是否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应该如何处理市场竞争问题?”把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六)课堂设问的评价和反馈不当(六)课堂设问的评价和反馈不当v有些教师错误理解了“正面评价”的意思;v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有些教师不肯让学生把话说完,直接提问下一位学生;v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对错参半,教师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辨别,而是直接说出答案;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堂设问策略v(一)课堂设问要以三维目标为基础v(二)课堂设问要以
15、贴近学生为原则v(三)课堂设问要以培养思维能力为重点v(四)课堂设问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v(五)课堂设问要有灵活的应变策略v(六)课堂设问要有恰当的评价反馈机制(一)课堂设问要以三维目标为基础v“知识与技能”要明确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获得哪些基本知识、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据此确定相关课堂设问。v“过程、能力和方法”要选择本课重点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根据此要求确定相关课堂设问。设问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v“态度与价值观”要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在课前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提出设问,“对学生的情感态
16、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熏陶”。v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凸现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中主导渠道的作用。(二)课堂设问要以贴近学生为原则v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v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v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焦点(三)设问要以培养思维能力为重点v课堂设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层次。v课堂设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v课堂设问要加强对学生启发、点拔。v课堂设问要给同学留足思考的时间和发挥的空间。(四)设问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v自主学习方面,课堂设问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善于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v合作学习方面,课堂设问要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学会与
17、同伴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容纳不同意见、总结大家的见解做出回答。v探究学习方面,课堂设问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提出个性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五)课堂设问要有灵活的应变策略教师可以在课堂设问的总体构想中渗透应变策略:v一是教师要依据教材,研究学生各种奇思妙想产生的资源条件,如他们对教材内容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会依据哪些信息资源进行探索等,以便做好应变的准备;v二是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推测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和疑义等,以便确立应对方案。(六)课堂设问要有恰当的评价机
18、制v完全正确的回答,教师要肯定其成绩,并予以表扬;v完全错误的回答,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帮助学生寻找错误原因并及时更正,对他的更正予以鼓励;v不完全正确的回答,要肯定其答案中的合理性,又要使之明确错误所在,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引导其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v1吴铎编著:德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v2吴铎主编:中学教学全书思想政治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v3冯克诚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4张行涛,郭东歧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9、年6月版。v5李泽厚著:论语今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3月版。v6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4年5月版。v7刘儒德等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v8万光侠等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v9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v10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v11朱益明著:校本教师发展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版。v12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编写: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v1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写:改进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2005年5月修订。v14(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版。v15(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v16(美)布鲁克菲尔德,普瑞斯基尔著,罗静,褚保堂译: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