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6 ,大小:3.66MB ,
文档编号:4522756      下载积分:2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52275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国史学史课件第910章.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史学史课件第910章.ppt

1、第九章第九章 民国时期史学民国时期史学 第一节第一节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 第二节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第三节第三节 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 第四节第四节 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 概说概说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1912194919121949),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取得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从新的成就。从1912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三十余年的史学,是中国近代后期史学。它一方面与立前的三十余年的史学,

2、是中国近代后期史学。它一方面与 “新史学新史学”思潮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学相衔接,一方面逐步思潮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学相衔接,一方面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独特面貌。这时期史学的特点是:在新文化运动显示出自身的独特面貌。这时期史学的特点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治史者追求的影响下,治史者追求“科学科学”的历史学。西方史学的引入强的历史学。西方史学的引入强化了史学学科独立意识,历史研究中对化了史学学科独立意识,历史研究中对“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提倡、的提倡、对新史料的重视与利用、对史学对新史料的重视与利用、对史学“求真求真”观念的强调,使民国观念的强调,使民国时期史学的发展以历史考证为主流。唯物史观史学

3、也在这个时期史学的发展以历史考证为主流。唯物史观史学也在这个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第一节第一节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 一、新文化运动与史学观念的转化一、新文化运动与史学观念的转化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流是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带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流是民主与科学。提倡民主,带给中国史学的是启蒙。提倡科学,带给中国史学的是给中国史学的是启蒙。提倡科学,带给中国史学的是理性。理性。新文化运动促使历史学在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上的转新文化运动促使历史学在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上的转化。辛亥革命至新文化运动前后,经学的衰落与终结化。辛亥革命至新文化运动前后

4、,经学的衰落与终结,使得史学有可能进一步摆脱经学的羁绊;民主与科,使得史学有可能进一步摆脱经学的羁绊;民主与科学的深入人心,使得史学以主动的姿态要求学科的独学的深入人心,使得史学以主动的姿态要求学科的独立。立。第一节第一节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 二、各种西方史学观念的引入二、各种西方史学观念的引入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进入了一个空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进入了一个空前开放、活跃的时期,中国史学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前开放、活跃的时期,中国史学又迎来了一个引进、学习西方史学的高潮。学习西方史学的高潮。“五四五四”时期西方史学输入途径是多

5、样的。时期西方史学输入途径是多样的。被输入的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无论日本的还是欧美被输入的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无论日本的还是欧美的,在中国都产生了影响。的,在中国都产生了影响。新史学中的唯物史观,同客观主义、实证主义一样,新史学中的唯物史观,同客观主义、实证主义一样,成为科学史学观念的重要内容。成为科学史学观念的重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史学观念的转变与西方史学的引入 三、新的史学体制的形成三、新的史学体制的形成 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在高等院校中被设置为专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在高等院校中被设置为专门的教学系或研究院,成为新的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门的教学系或研究

6、院,成为新的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体制中的课程设置的建立健全,不仅使各级历史教学体制中的课程设置的建立健全,不仅使各级历史教学内容得以规范和丰富,也成为现代史学的学历史教学内容得以规范和丰富,也成为现代史学的学科研究格局的基本框架。科研究格局的基本框架。史学刊物的创办与发行,也成为及时传播史学研究成史学刊物的创办与发行,也成为及时传播史学研究成果、发布史学研究动态的新方式。果、发布史学研究动态的新方式。第二节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一、新史料的发现一、新史料的发现 甲骨文、敦煌写经、汉晋简牍、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甲骨文、敦煌写经

7、、汉晋简牍、明清内阁大库档案 2020世纪初的四大史料发现,以及史前遗址的发掘、世纪初的四大史料发现,以及史前遗址的发掘、用少数民族或域外文字书写的各类文字史料、上古用少数民族或域外文字书写的各类文字史料、上古时代的金石铜器等器物和镌刻其上的铭文等,都大时代的金石铜器等器物和镌刻其上的铭文等,都大大扩展了史料范围。新史料的发现和使用,改变了大扩展了史料范围。新史料的发现和使用,改变了旧的史料观念,促进了中外史学交流,开拓了历史旧的史料观念,促进了中外史学交流,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因新史料而出现的甲骨学、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因新史料而出现的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等新学科成为国际显学。、简帛学

8、等新学科成为国际显学。第二节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二、王国维的古史考证成就及其二、王国维的古史考证成就及其“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用新史料和新方法研究中国古史,影响最大的是被誉为中国近用新史料和新方法研究中国古史,影响最大的是被誉为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山的王国维。代新史学的开山的王国维。王国维的古史考证研究直接受益于殷墟卜辞等新发现的史料。王国维的古史考证研究直接受益于殷墟卜辞等新发现的史料。王国维的古史研究涉及商周史、西北史地、蒙古史、汉唐史、王国维的古史研究涉及商周史、西北史地、蒙古史、汉唐史、宋元史、历史文献学等领域,大部分成果汇集在宋元史、历史文献学等领域,大部分

9、成果汇集在观堂集林观堂集林中。中。王国维在研究中实践并总结出王国维在研究中实践并总结出“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

10、断言也。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王国维王国维古史新证古史新证 第二节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三、胡适、傅斯年的史学方法论三、胡适、傅斯年的史学方法论 胡适: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胡适: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从胡适的从胡适的“整理国故整理国故”的思路出发,他在哲学、文学、史的思路出发,他在哲学、文学、史学诸领域均有涉猎。学诸领域均有涉猎。胡适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是对中国近代学术产生(上)是对中国近代学术产生影响最大、开史学新风气的著作之一。影响最大、开史学新风气的著作之一。胡适一生不断地宣传倡导胡适一生不断地宣传倡导“

11、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胡适所提倡的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整理国故”“”“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等号召,在当时等号召,在当时也存在一定争议,在今天亦须客观地给予评价。也存在一定争议,在今天亦须客观地给予评价。第二节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三、胡适、傅斯年的史学方法论三、胡适、傅斯年的史学方法论 傅斯年:筹备成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的傅斯年:筹备成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的研究成绩和人才培养,与傅斯年的组织与领导密不可分,研究成绩和人才培养,与傅斯年的组织与领导密不可分,也与傅斯年的学术主张直接相关。也与傅斯年的学术主张直接相关。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理解如果从方

12、法论的角度理解“史学只是史料学史学只是史料学”的主张,可的主张,可以看出其回归历史学实事求是基本功能的诉求,是将历史以看出其回归历史学实事求是基本功能的诉求,是将历史学研究方法学研究方法“科学化科学化”的努力,也反映了现代考古学的迅的努力,也反映了现代考古学的迅速兴起使史料范围的扩大和史料观念转变对历史学的影响速兴起使史料范围的扩大和史料观念转变对历史学的影响。然而,史料和史料学毕竟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而不是。然而,史料和史料学毕竟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而不是历史研究的全部,历史研究的全部,“史学只是史料学史学只是史料学”的提法本身也有其的提法本身也有其偏颇之处。偏颇之处。第二节第二节 新历史考

13、证学的成就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四、陈垣、陈寅恪的史学成就四、陈垣、陈寅恪的史学成就 陈垣:陈垣:“古教四考古教四考”“”“宗教三书宗教三书”陈垣在目录学、年代学、史讳学、史源学和校勘学等方面均有陈垣在目录学、年代学、史讳学、史源学和校勘学等方面均有开创性成就。开创性成就。陈寅恪痛惜中国学术的落后状况,认为这是关系到陈寅恪痛惜中国学术的落后状况,认为这是关系到“吾民族精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者神上生死一大事者”。研究历史、评价古人及其著述,陈寅恪强调研究历史、评价古人及其著述,陈寅恪强调“了解之同情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自谓陈寅恪自谓“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当为中国中古史时期。,

14、当为中国中古史时期。他在佛教史考证、唐史研究、诗史互证、六朝史论四个方面的他在佛教史考证、唐史研究、诗史互证、六朝史论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均属中国中古史范畴。研究成果,均属中国中古史范畴。第二节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五、新历史考证学的贡献与局限五、新历史考证学的贡献与局限 第一,新历史考证学以史学第一,新历史考证学以史学“求真求真”为学术目标,以整理、运为学术目标,以整理、运用新史料为主要特点,以用新史料为主要特点,以“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为串联中西史学的纽带为串联中西史学的纽带,以归纳、阐发考证方法和学术理念为显著特色,在中国近代,以归纳、阐发考证方法和学术理念为显著特

15、色,在中国近代史学转型的历程中率先迈出坚实的一步。史学转型的历程中率先迈出坚实的一步。第二,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学科,扩大了历史考证学第二,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学科,扩大了历史考证学的研究范围。的研究范围。第三,精湛的考证成果为历史撰述打下了基础,历史考证与现第三,精湛的考证成果为历史撰述打下了基础,历史考证与现实也有一定关系。实也有一定关系。第四,一批以历史考证见长的史学家成为民国时期史学的重要第四,一批以历史考证见长的史学家成为民国时期史学的重要研究力量。研究力量。第二节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新历史考证学的成就 五、新历史考证学的贡献与局限五、新历史考证学的贡献与局限 历史

16、考证学以其严谨、扎实、广征博引、实事求是的历史考证学以其严谨、扎实、广征博引、实事求是的研究手段而成为历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历史考研究手段而成为历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历史考证毕竟只是历史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史证毕竟只是历史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对史料的考证、弄清史实也只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部分料的考证、弄清史实也只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部分“不应不应以部分之研究,而忘却整个之贯通以部分之研究,而忘却整个之贯通”。仅凭历史考证还。仅凭历史考证还难以做到对宏观历史发展的理论概括,还难以上升到对难以做到对宏观历史发展的理论概括,还难以上升到对客观历史的一般性认识的层次。历史考证

17、是历史研究的客观历史的一般性认识的层次。历史考证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但不是历史研究的全部。基础,但不是历史研究的全部。第三节第三节 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 一、梁启超后期的史学建树一、梁启超后期的史学建树 以以19181918 年底至年底至19201920 年年3 3月梁启超游历欧洲诸国为界,可以将月梁启超游历欧洲诸国为界,可以将他的一生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他的一生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概论(19201920年)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清代学术的年)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清代学术的发展过程,评价了三百年间众多主要学者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发展过程,评价了三百年间众多

18、主要学者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既勾勒出了学术思想演变的脉络,又对重要学者和论著作位,既勾勒出了学术思想演变的脉络,又对重要学者和论著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在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和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基本的中,基本的学术理念是西方史学思想,而论述内容则是中国古代史学资源学术理念是西方史学思想,而论述内容则是中国古代史学资源。在各种学问中,梁启超最重视的是史学。在各种学问中,梁启超最重视的是史学。第三节第三节 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 二、顾颉刚的二、顾颉刚的“层累层累”说与古史论战说与古史论战 从根本上说,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形成,是受到

19、五四新文化运从根本上说,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形成,是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使然。顾颉刚的疑古学说,打破了长期以来被动的深刻影响使然。顾颉刚的疑古学说,打破了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信史、实则充满了历代的传说、神话和杜撰成分的人们奉为信史、实则充满了历代的传说、神话和杜撰成分的古史系统,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反响。古史系统,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反响。顾颉刚的疑古学说引发了古史论战。顾颉刚的疑古学说引发了古史论战。顾颉刚因考辨古史而清理顾颉刚因考辨古史而清理尚书尚书的的尧典尧典禹贡禹贡时,时,深感问题太多,几乎牵涉到中国古代全部地理。在教授深感问题太多,几乎牵涉到中国古代全部地理。在教授“中中国

20、上古史国上古史”时亦感古代地理研究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史学的时亦感古代地理研究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史学的发展。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史学变革中的多种趋向 三、柳诒徵、吕思勉、钱穆的史学三、柳诒徵、吕思勉、钱穆的史学 柳诒徵:柳诒徵:历代史略历代史略国史要义国史要义。所谓。所谓“国史国史”,专指,专指传统意义上的史或史学,全书以归纳传统史学理论范畴、阐传统意义上的史或史学,全书以归纳传统史学理论范畴、阐释国史要义为主体,虽难掩西方史学观念的影响,但通篇以释国史要义为主体,虽难掩西方史学观念的影响,但通篇以中国史学资源为素地。中国史学资源为素地。吕思勉的史学,既具有传统史学的著史特征

21、,又反映出近代吕思勉的史学,既具有传统史学的著史特征,又反映出近代史学的诸多特点,在著述体裁、史料运用、治史方法、历史史学的诸多特点,在著述体裁、史料运用、治史方法、历史观点等方面合新旧史学于一体,以淹博的学识,完成了数量观点等方面合新旧史学于一体,以淹博的学识,完成了数量宏富的历史著作。宏富的历史著作。钱穆: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刘向歆父子年谱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国史大纲大纲 第四节第四节 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 一、少数民族史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整理一、少数民族史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整理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五族共和五族共和”成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成为处

22、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边疆危机则使人们认识到建设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边疆危机则使人们认识到建设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必要性。必要性。政府机构的调查,如内政部发放政府机构的调查,如内政部发放现有土司调查表现有土司调查表现有盟旗及其他特殊组织调查表现有盟旗及其他特殊组织调查表西南边民调查西南边民调查表表进行调查,对川、康、滇、黔四省当时所存土司进行调查,对川、康、滇、黔四省当时所存土司进行调查。进行调查。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的调查。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的调查。第四节第四节 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 一、少数民族史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整理一、少数民族史的田野

23、调查和史料整理 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在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在2020世纪民族史学世纪民族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调查都是按照现代民族学的调查规范进行的,撰写的调第一,调查都是按照现代民族学的调查规范进行的,撰写的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详细地记述了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社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详细地记述了各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等;会组织等;第二,培养了大批民族学、民族史研究人才;第二,培养了大批民族学、民族史研究人才;第三,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第三,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2020世纪民族史学的世纪民族史学的

24、繁荣奠定了基础。繁荣奠定了基础。第四节第四节 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 一、少数民族史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整理一、少数民族史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整理 民国时期学者对少数民族的文献也进行了搜集与初步民国时期学者对少数民族的文献也进行了搜集与初步的整理研究:的整理研究:一是对传世的有关少数民族历史的文献进行辑佚、汇编一是对传世的有关少数民族历史的文献进行辑佚、汇编、校勘、考释;、校勘、考释;二是对调查所得的少数民族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二是对调查所得的少数民族文献进行整理研究;三是对少数民族碑铭进行译释;三是对少数民族碑铭进行译释;四是对国外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史料进行了评介、编译四是对国外

25、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史料进行了评介、编译。第四节第四节 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新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史学 二、多种少数民族史撰述二、多种少数民族史撰述 梁启超、王国维是梁启超、王国维是2020世纪较早以新观念、新方法从事世纪较早以新观念、新方法从事民族史研究的学者。民族史研究的学者。关于各少数民族研究的论著。关于各少数民族研究的论著。随着民族史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十余种综合的民族史随着民族史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十余种综合的民族史专著,反映了这一时期史学家对中国民族史的认识和专著,反映了这一时期史学家对中国民族史的认识和研究水平。(王桐龄研究水平。(王桐龄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史、吕思勉、吕思勉中国中国民族史

26、民族史、林惠祥、林惠祥 中国民族史中国民族史、吕振羽、吕振羽 中国中国民族简史民族简史)思考题:思考题:、民国时期历史考证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民国时期历史考证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主要成就?主要成就?、如何评价胡适、傅斯年的史学建树?、如何评价胡适、傅斯年的史学建树?、顾颉刚、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的主要内说的主要内容和学术意义是什么?容和学术意义是什么?、简述陈垣在历史考证学方面的主要贡献。、简述陈垣在历史考证学方面的主要贡献。第十章第十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与发展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唯物史观的

27、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论贡献 概说概说 2020世纪世纪204020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并逐步发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020世纪世纪20402040年代的中国思想界、年代的中国思想界、知识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唯物史观的传入、中国革命现实的需知识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唯物史观的传入、中国革命现实的需要和对中国历史整体发展宏观

28、认识的理论需求,使中国马克思要和对中国历史整体发展宏观认识的理论需求,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得以建立并迅速成长起来。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主义史学得以建立并迅速成长起来。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性质,成为中国史学如何、认识中国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性质,成为中国史学如何面对现实和学术的双重任务。郭沫若的面对现实和学术的双重任务。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抗战时期延安和重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了长足发展。毛泽东关于史学工庆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了长足发展。毛

29、泽东关于史学工作的论述和中国历史的论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重要作的论述和中国历史的论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指导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 一、唯物史观的传播一、唯物史观的传播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真正受到重视和流行则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的真正受到重视和流行则是19171917 年俄国十年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月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唯物史观之所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其原因非常复杂。简言唯物史观之所以在中国广为传播,其原因非常复杂。简言之,第一,它适应中国社会革命的需要。第二,它的一些之,第一,它适应中国社会革命的需

30、要。第二,它的一些重要理论包含了中国思想传统尤其是儒家的社会理念中某重要理论包含了中国思想传统尤其是儒家的社会理念中某些进步的因素,乃是中国学人接受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些进步的因素,乃是中国学人接受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历史看成有规律的运动,而第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历史看成有规律的运动,而历史学是能够认识这种规律的科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历史学是能够认识这种规律的科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唯物史观持有的科学信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义学者对唯物史观持有的科学信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大力提倡的科学精神是一致的。大力提倡的科学精神是一致的。第一节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传

31、播与李大钊的贡献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 二、李大钊的史学贡献及其二、李大钊的史学贡献及其史学要论史学要论 李大钊在李大钊在新青年新青年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新潮新潮学灯学灯和和社社会科学季刊会科学季刊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等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试图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问题。物史观,试图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问题。史学要论史学要论1924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名李守常。这是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名李守常。这是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32、阐发他的史学思想的史学名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阐发他的史学思想的史学名著,本书不仅介绍阐述了他的史学思想,而且是一部从理论著,本书不仅介绍阐述了他的史学思想,而且是一部从理论上给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道路的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上给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道路的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价值。第一节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 三、关于历史学学科体系三、关于历史学学科体系 史学要论史学要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史学观的最早著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史学观的最早著作,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学科体系的最早的论述。概括说来,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学科体系的

33、最早的论述。概括说来,它主要有以下几个论点:它主要有以下几个论点:首先,明确区分首先,明确区分“历史历史”和和“历史学历史学”的性质,提出把客观存的性质,提出把客观存在的历史同人们主观反映的历史加以区别的重要性。在的历史同人们主观反映的历史加以区别的重要性。其次,指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包含其次,指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包含“记述历史记述历史”和和“历史理论历史理论”两个含义丰富的方面,认为这是两个含义丰富的方面,认为这是“广义的历史学广义的历史学”。再次,阐明了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以及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再次,阐明了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以及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最后,强调史学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强

34、调史学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记述历史与历史理论,有相辅相助的密切关系,其一的发达进记述历史与历史理论,有相辅相助的密切关系,其一的发达进步,于其他的发达进步上有莫大的裨益,莫大的影响。历史理论步,于其他的发达进步上有莫大的裨益,莫大的影响。历史理论的系统如能成立,则就个个情形均能据一定的理法以为解释与说的系统如能成立,则就个个情形均能据一定的理法以为解释与说明,必能供给记述历史以不可缺的知识,使记述历史愈能成为科明,必能供给记述历史以不可缺的知识,使记述历史愈能成为科学的记述;反之,记述历史的研究果能愈益精确,必能供给历史学的记述;反之,记述历史的研究果能愈益精确,必能供给历史理论以确实的基础

35、,可以依据的材料,历史理论亦必因之而能愈理论以确实的基础,可以依据的材料,历史理论亦必因之而能愈有进步。二者共进,同臻于健全发达的地步,史学系统才能说是有进步。二者共进,同臻于健全发达的地步,史学系统才能说是完成。完成。李守常李守常史学要论史学要论 第一节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唯物史观的传播与李大钊的贡献 四、关于历史观和方法论四、关于历史观和方法论 在提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核心的基础上,李大在提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核心的基础上,李大钊在历史思想方面尤其重视如下一些原则:钊在历史思想方面尤其重视如下一些原则:首先,强调思想变动的原因应当到经济变动中去寻首先,强调思想变动的原因

36、应当到经济变动中去寻找。找。其次,重视阶级斗争学说。其次,重视阶级斗争学说。再次,突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再次,突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最后,对“历史历史”的新概括。的新概括。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环境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环境 1927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向何处去、中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的前途何在、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等问题成为摆在国革命的前途何在、中国社会性质是什么等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面前的首

37、要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末到年代末到30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论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论战、战、1934193519341935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虽然与中年的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虽然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但是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则国的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但是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则是唯物史观和历史学紧密结合的一个典型。是唯物史观和历史学紧密结合的一个典型。现实社会环境要求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出马克思主义适合中现实社会环境要求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出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的论断。国历史和国情的论断。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

38、学的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 二、二、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义史学的建立 流亡日本期间,郭沫若从流亡日本期间,郭沫若从19281928年年7 7月起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社月起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会史。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一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与探索之功,使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与探索之功,使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划时代意义。郭沫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郭沫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的反复强调,充分说明中国马

39、克思主义史学对史观与作用的反复强调,充分说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史观与史料的重视程度。史料的重视程度。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一、抗战时期延安与重庆地区的中国马克思一、抗战时期延安与重庆地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义史学 重庆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展,在客观环境上与延安地重庆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展,在客观环境上与延安地区有所不同。区有所不同。从研究者在两地的分布来看,重庆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家的从研究者在两地的分布来看,重庆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家的标志性人物是郭沫若。标志性人物是郭沫若。通史撰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迫切任务,受到了通史撰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

40、学研究的迫切任务,受到了延安和重庆两地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高度重视。延安和重庆两地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高度重视。思想史是重庆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是重庆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第第2 2卷卷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

41、史学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二、郭沫若、吕振羽的史学贡献二、郭沫若、吕振羽的史学贡献 抗战时期在重庆期间,郭沫若加强了对先秦社会和学术思抗战时期在重庆期间,郭沫若加强了对先秦社会和学术思想史的研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达想史的研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达2020余篇。余篇。郭沫若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同他重视史家确立正确的郭沫若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同他重视史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的认识是一致的。世界观的认识是一致的。吕振羽是最先投入社会史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著名史家之吕振羽是最先投入社会史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著名史家之一。一。吕振羽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以考古资料结合神话传说以考

42、古资料结合神话传说考察远古历史,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史前社会考察远古历史,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史前社会史的最早著作。史的最早著作。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三、翦伯赞、侯外庐的史学贡献三、翦伯赞、侯外庐的史学贡献 翦伯赞深感当时在唯物史观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研究的薄弱翦伯赞深感当时在唯物史观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研究的薄弱,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研究,也为了清理各种,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研究,也为了清理各种混乱的历史观,为全民族抗战提供思想武器,他撰写了混乱的历史观,为全民族抗战提供思想武器,他撰写了历史哲学教程历史哲学教程。作为一位具

43、有鲜明的理论和方法论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一位具有鲜明的理论和方法论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特别强调史料、史料学对历史研究的作用。家,翦伯赞特别强调史料、史料学对历史研究的作用。侯外庐侯外庐中国古典社会史论中国古典社会史论(该书后定名为(该书后定名为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社会史论)和)和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是两部马克思主是两部马克思主义史学论著。义史学论著。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四、范文澜与四、范文澜与中国通史简编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通史简编中国通史简编于于19411941年底完成了上册,成为最早完成的年底完成了上册,成为最早完

44、成的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叙述自上古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历史的贯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叙述自上古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历史的贯通性著作。性著作。“按照一般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划分中国历史的段落按照一般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划分中国历史的段落”。范文澜文史兼通,书中引用的资料十分丰富,语言通俗凝练范文澜文史兼通,书中引用的资料十分丰富,语言通俗凝练,体裁新颖。,体裁新颖。中国通史简编中国通史简编的这些新特点,展示了中国的这些新特点,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整体认识,因而受到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整体认识,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广泛关注和欢迎。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中国

45、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五、邓初民、胡绳的史学贡献五、邓初民、胡绳的史学贡献 邓初民:邓初民:社会史简明教程社会史简明教程、中国社会史教程中国社会史教程 胡绳的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专史撰述方面的代表作。这是一部通俗的政治读物,专史撰述方面的代表作。这是一部通俗的政治读物,也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在竖的分期,是把社会进化分为原始共产社会、古在竖的分期,是把社会进化分为原始共产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各阶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各阶段,而叙述了由原始公社到社会主义时代的全

46、系列;在段,而叙述了由原始公社到社会主义时代的全系列;在横的内容,是把人类的主要社会生活分为经济的、政治横的内容,是把人类的主要社会生活分为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由社会的经济结构进而考察政治的形式、的、精神的,由社会的经济结构进而考察政治的形式、精神的意识形态,以探求各个社会阶段的特征。精神的意识形态,以探求各个社会阶段的特征。邓初民邓初民社会史简明教程社会史简明教程自序自序 第四节第四节 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 一、毛泽东关于史学工作的论述一、毛泽东关于史学工作的论述 毛泽东历来重视历史学的现实作用,他不断强调要毛泽东历来重视历史学的现实作

47、用,他不断强调要把历史学的功能提升到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来把历史学的功能提升到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来认识。认识。史学工作不仅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指导意史学工作不仅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提高民族自信、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义,而且对于提高民族自信、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有着重要作用。心共同奋斗有着重要作用。毛泽东还强调史学工作与端正学风的关系。毛泽东还强调史学工作与端正学风的关系。第四节第四节 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 二、毛泽东关于中国历史的论断二、毛泽东关于中国历史的论断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48、党 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发展特点、社会性质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发展特点、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的概括分析,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主要矛盾的概括分析,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主导线索和基本观点,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深的主导线索和基本观点,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远的影响。毛泽东多次提倡的在历史研究中的毛泽东多次提倡的在历史研究中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态度、态度、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等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等观点,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指南。观点,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指南。思考题:思考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境是怎样的?、郭沫若、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意的学术价值与意义何在?义何在?、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地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地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学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毛泽东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论述?、毛泽东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论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