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 彭剑虹 血液检验最基础、常用的检验: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 血细胞形态学 凝血试验 交叉配血及时、准确、随机、全面反映机体基本功能血液常规检验报告单血液常规检验报告单 诊断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的主要指标检测原理:检测原理:显微镜计数法、血液分析仪法参考值:参考值:成男 4.09-5.741012/L 成女 3.68-5.131012/L 新生儿 5.2-6.41012/L 婴儿、儿童 4.0-4.31012/L1、生理性变化 增多 减少2、病理性变化 病理增多:相对增多、绝对增多(继发、原发)病理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破坏过多(内因、外因)红细胞丢失 参考值:参考
2、值:成男成男 131-172 g/L 成女成女 113-151 g/L 新生儿新生儿 180-190 g/L 儿童儿童 120-140 g/L 老年老年 94-122 g/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与红细胞相似,但在某些贫血中不一与红细胞相似,但在某些贫血中不一致致 检测原理检测原理:将细胞分布均匀的血涂片染:将细胞分布均匀的血涂片染 色,显微镜下人工识别。色,显微镜下人工识别。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作为对仪器分析质控的参考:作为对仪器分析质控的参考 对照。对照。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注: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注 意完整的检查顺序。意完整的检查顺序。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大小、
3、形状、染色、内含物大小、形状、染色、内含物l大小形态较一致,直径为大小形态较一致,直径为69.5ml双凹圆盘状双凹圆盘状l染成淡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淡染成淡红色,中央着色较边缘淡l胞质内无异常结构胞质内无异常结构小红细胞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直径10m,中央染色深,未完全成熟中央染色深,未完全成熟RBC;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l巨红细胞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直径大于15m见于巨红细胞性贫血、叶酸、见于巨红细胞性贫血、叶酸、VitB12缺乏缺乏l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直径相差一倍以上;直径相
4、差一倍以上;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尤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尤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l见于正常人l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l中心浅染区扩大,血中心浅染区扩大,血红蛋白下降较多红蛋白下降较多l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血等l中心浅染区消失,胞中心浅染区消失,胞体大体大l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球形红细胞贫血、球形红细胞l尚未完全成熟,大、尚未完全成熟,大、l含不等量的嗜碱性物质含不等量的嗜碱性物质RNAl常见于增生性贫血、溶常见于增生性贫血、溶贫贫l一张涂片中同时出现低色素性和正常色一张涂片中同时出现低色素性和正
5、常色素性细胞素性细胞l又称双形性贫血又称双形性贫血l多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l直径小于正常无,中直径小于正常无,中心浅心浅 染区染区 红细胞膜先天或后天红细胞膜先天或后天异常异常 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球形细胞增多症 横径横径/长径长径0.78、正、正常人约占常人约占1%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溶形细胞增多症、溶贫贫l中心苍白区呈扁平状中心苍白区呈扁平状l有膜异常,脆性增加有膜异常,脆性增加l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l溶贫溶贫、酒精中毒酒精中毒、DICl中心染色较深,外围为中心染色较深,外围为苍白区域,边
6、缘又深染,苍白区域,边缘又深染,比正常大、薄比正常大、薄l常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低色素性贫血,lHb化学成分异常以及化学成分异常以及铁代谢异常铁代谢异常 存在异常存在异常HbS血红血红蛋白蛋白S(HbS)是)是珠蛋白链第珠蛋白链第6位谷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氨酸被缬氨酸替代所致的异常血红蛋所致的异常血红蛋白(白(2A26谷谷缬)缬)缺缺O2 l泪滴状泪滴状l l骨髓纤维化l红细胞表面针尖状红细胞表面针尖状突起,间距不规则,突起,间距不规则,突起的长度、宽度突起的长度、宽度不一不一l脂蛋白缺乏症脂蛋白缺乏症l红细胞碎片或不完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整红细胞l正常人正常人100 34 320 360缺乏叶酸及VitB12引起巨幼红贫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0 360尿毒症、慢性炎症小红细胞低色素贫血8027320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