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课题总览诗词课题总览定风波定风波苏轼苏轼临江仙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陈与义太常引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辛弃疾浣溪沙浣溪沙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定风波定风波苏苏 轼轼词牌名词牌名定风波定风波苏苏 轼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2、来萧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背背景景链链接接 本词选自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社2009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这首记事抒年版)。定风波,词牌名。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1082)春,这是苏)春,这是苏轼因轼因“乌台诗案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而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骤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泰然自若,在风雨骤至,朋友深感狼狈
3、,词人却泰然自若,在雨中吟咏长啸,雨后作下此篇。雨中吟咏长啸,雨后作下此篇。三月七日三月七日,沙湖沙湖道中遇雨,道中遇雨,雨具先去雨具先去,同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诗诗词词解解读读宋神宗元丰五年(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1082)的三月七日,这)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在黄州东南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三十里处。有人带雨具有人带雨具先走了。先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吟啸且徐行。竹杖且徐行。竹杖芒芒鞋鞋轻胜马,谁怕?一轻胜马,谁怕?一蓑蓑烟雨任平生。烟雨任平生
4、。料峭料峭春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向来萧萧瑟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高声吟咏。高声吟咏。蓑衣,用棕毛制成的雨披。蓑衣,用棕毛制成的雨披。草鞋。草鞋。形容微寒。形容微寒。此处为此处为“方才方才”之意。之意。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有人带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
5、雨声,不妨一边高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高声吟咏,一边悠然地行走。(只要心情轻松)拄声吟咏,一边悠然地行走。(只要心情轻松)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冒雨行走)也比骑马都轻快,着竹杖,穿着草鞋(冒雨行走)也比骑马都轻快,古古诗诗今今译译谁怕呢?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一生。谁怕呢?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一生。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感觉有些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感觉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雨,也无所谓天晴
6、。这首词通过野外出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一这首词通过野外出游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词人虽处逆境屡遭挫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词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超脱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超脱的胸襟。的胸襟。主主旨旨归归纳纳重重点点赏赏析析 上阕着眼于上阕着眼于“雨中雨中”。“穿林打叶穿林打叶”渲染渲染了风吹雨打的情形,了风吹雨打的情形,“莫听莫听”“”“何妨何妨”充分表充分表现词人面对这场突然降临的风雨时的坦然和悠现词人面对这场突然降临的风雨时的坦然和悠然。然。“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呈现一幅雨中悠一句呈现一幅雨中悠闲行走的画面,并以闲行走的画面,并
7、以“轻胜马轻胜马”的自我感受,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自信、豪迈之情。自信、豪迈之情。“谁怕谁怕”二字,运用反问,二字,运用反问,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对自然风雨、人生风雨的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对自然风雨、人生风雨的毫不在乎。毫不在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升华了词人升华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的超然情怀。下阕着眼于下阕着眼于“雨后雨后”。前三句,写雨过天。前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以及自己生理上的感受。晴的景象以及自己生理上的感受。“相迎相迎”传传神地写
8、出了风雨过后见到斜阳心头陡然升起的神地写出了风雨过后见到斜阳心头陡然升起的喜悦、温暖。结尾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喜悦、温暖。结尾三句是精神上的再度升华。雨过天晴,回头看刚才风起雨作的地方,现在雨过天晴,回头看刚才风起雨作的地方,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一切都归于平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过去。这里一语双关,以曲笔抒发感苦难都会过去。这里一语双关,以曲笔抒发感情,透射出词人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其乐观情,透射出词人对生活的感悟,表现了其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旷达的生活态度。临江仙临江
9、仙夜登小夜登小阁,忆阁,忆洛中洛中旧游旧游陈与义陈与义词牌名词牌名指洛阳指洛阳临江仙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早期多流连光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早期多流连光景之
10、作,观察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后期景之作,观察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后期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之作,而豪放之作又接近苏轼,疏朗有清婉奇丽之作,而豪放之作又接近苏轼,疏朗明快,自然浑成。有明快,自然浑成。有简斋集简斋集无住词无住词等。等。作作者者简简介介背背景景链链接接 本词选自本词选自陈与义集陈与义集无住词十八首无住词十八首(中(中华书局华书局20072007年版)。这首词是陈与义晚年追忆洛年版)。这首词是陈与义晚年追忆洛阳朋友
11、和旧游而作的。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阳朋友和旧游而作的。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备尝流离奔亡之苦。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备尝流离奔亡之苦。晚年隐遁僧舍,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遂填此词。晚年隐遁僧舍,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遂填此词。诗诗词词解解读读 忆昔忆昔午桥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渔唱起三更。在洛阳城南十里。在洛阳城南十里。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
12、消逝。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令人惊叹。令人惊叹。渔歌在夜半响起。渔歌在夜半响起。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同坐的多是杰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同坐的多是杰出的才俊。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出的才俊。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旧事,都寄托在夜半响起的渔歌中。旧
13、事,都寄托在夜半响起的渔歌中。古古诗诗今今译译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作品通过上下两阕的作,作品通过上下两阕的今昔对比今昔对比,抒发了,抒发了对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自己漂泊四方的寂寞国家沦陷的悲痛和自己漂泊四方的寂寞,委婉,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南宋王朝弥漫着投降主义倾向曲折地表达了对南宋王朝弥漫着投降主义倾向与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行径所生发出的难以抑制与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行径所生发出的难以抑制的的蔑视与不屑之情蔑视与不屑之情。主主旨旨归归纳纳重重点点赏赏析析 上阕写洛中旧游,追忆昔日与上阕写洛中旧游,追忆昔日与“豪英豪英”聚聚会的盛况。用会的盛况。用
14、“忆忆”字开篇,引出对当年在午字开篇,引出对当年在午桥上与众多才俊畅饮玩乐的场景的回忆。桥上与众多才俊畅饮玩乐的场景的回忆。“长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三三句写景叙事,表现了欢聚玩乐兴致之高。句写景叙事,表现了欢聚玩乐兴致之高。“长长沟流月沟流月”用语生动奇巧,平添朦胧之美。用语生动奇巧,平添朦胧之美。下阕写夜登小阁,抒发历经变乱之后的感慨。下阕写夜登小阁,抒发历经变乱之后的感慨。“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这两句概括这两句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以及自己的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以及自己的
15、真实心境。真实心境。“闲登闲登”句点明作此词的地点和心境。句点明作此词的地点和心境。“新晴新晴”与与“长沟流月长沟流月”照应,通过照应,通过“月色月色”将将目前处境与忆中之事联系起来,抒发了月色虽好目前处境与忆中之事联系起来,抒发了月色虽好而欢会不再的伤悼之情。而欢会不再的伤悼之情。“古今多少事,渔唱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词人寂寞悲凉的心情。进一步表达词人寂寞悲凉的心情。太常引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辛弃疾词牌名词牌名太常引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辛弃疾
16、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是,清光更多。背背景景链链接接 本词选自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卷一(上海古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籍出版社19931993年版)。太常引,词牌名。建康,年版)。太常引,词牌名。建康,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名大虬,字叔潜,作者的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名大虬,字叔潜,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朋友,生平不详。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117
17、4)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词人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词人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失地,他曾多次上书,力十二年中,为了收复失地,他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但弥漫着屈辱苟安空气的朝廷根本不主抗金。但弥漫着屈辱苟安空气的朝廷根本不理睬这些积极可行的建议。辛弃疾十分痛心,理睬这些积极可行的建议。辛弃疾十分痛心,在中秋节夜晚与友人饮酒赏月时,写下这首词,在中秋节夜晚与友人饮酒赏月时,写下这首词,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诗诗词词解解读读 一轮秋影转一轮秋影转金波金波,飞镜飞镜又重磨。把酒问
18、又重磨。把酒问姮娥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直下看山河。斫斫去桂去桂婆娑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人道是,清光更多。形容月光浮动,亦指月光。形容月光浮动,亦指月光。飞天之明镜,指月亮。飞天之明镜,指月亮。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砍。砍。枝叶扶疏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怎么办呢?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
19、负我,怎么办呢?(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古古诗诗今今译译 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中秋月下的所见所这首词通过写词人在中秋月下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岁月流逝、功业无成的苦闷,强想,抒发了岁月流逝、功业无成的苦闷,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主主旨旨归归纳纳重重点点赏赏析析 词的上阕,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词的上阕,词人
20、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被白发,欺人奈何?被白发,欺人奈何?”一问有力地展示了词人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一问有力地展示了词人功业无成
21、、白发已多、怀才不遇的苦闷。怀才不遇的苦闷。下阕,作者发挥想象,直入月宫,并幻想下阕,作者发挥想象,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人的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全词的主旨。这里的揭示了全词的主旨。这里的“桂婆娑桂婆娑”指带给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进一步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进一步说,这首词的寓意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广泛的象说,这首词的寓意还可以理解为一种广泛的象征意义,
22、即扫荡黑暗,让光明普照人间。征意义,即扫荡黑暗,让光明普照人间。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苦闷思想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实中的苦闷思想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主义色彩。浣溪沙浣溪沙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浣溪沙浣溪沙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16551685),原名纳兰成),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德,字容若,号
23、楞伽(ln jiln ji)山人。清)山人。清代满族词人,有代满族词人,有“国初第一词手国初第一词手”“”“第一学第一学人人”之美誉。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之美誉。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清词三大家三大家”。有。有侧帽集侧帽集饮水词饮水词。作作者者简简介介背背景景链链接接 本词选自本词选自纳兰词笺注纳兰词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社20032003年版)。康熙二十一年(年版)。康熙二十一年(16821682)八)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诗诗词词解解读读 身向云山身向云山那畔
24、那畔行,北风行,北风吹断吹断马嘶声,深秋远马嘶声,深秋远塞塞若为情若为情!一抹晚烟荒一抹晚烟荒戍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那边。那边。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声也听不到了。怎样的情怀。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怎样的情怀。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边防驻军的营垒。戍,保卫。边防驻军的营垒。戍,保卫。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方向一路前行,北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方向一路前行,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面对)深秋遥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面对)深秋遥远的边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远的边塞
25、又是怎样的情怀呢!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才能平息!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才能平息!古古诗诗今今译译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奉使出塞所见的深秋这首词描写了词人奉使出塞所见的深秋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远塞、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幽恨难平幽恨难平”的凄惘的凄惘之情。之情。主主旨旨归归纳纳 上阕首句上阕首句“身向云山那畔行身向云山那畔行”,点明此行之,点明此行之目
26、的地。目的地。“吹断吹断”二字描绘出北国秋冬环境之险二字描绘出北国秋冬环境之险恶。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恶。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凛冽,听闻如此强劲、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深秋远塞深秋远塞若为情若为情”点明时令与心情。点明时令与心情。重重点点赏赏析析 下阕,前两句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下阕,前两句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结句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27、结句“古今幽恨几时古今幽恨几时平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全词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全词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对人生、世事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以发了对人生、世事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以“古今幽恨几时平古今幽恨几时平”点明主旨。点明主旨。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样去爱自己。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