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重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 1、增长(growth)与发展(Development)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或劳务的增加,技术和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转换和全面进步。包括投入产出结构、分配消费结构、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民主程度等方面的变化。(一)经济增长的概念(一)经济增长的概念年,经济学家克劳尔(,.)在无发展的增长一书中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利比亚的人均收入虽然有大幅增长,但这主要是由于外国公司投资开发石油并出口到欧美
2、造成的。利比亚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何其它部门的生产并未因此而发生任何变化。而且,因石油出口而增加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利比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拉大了贫富差距。这种收入增长显然没有促进发展。资料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向世界高峰会议提交的文件中指出,“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面前这已为国际社会所承认。经济增长是一种动力,但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除经济增长以外,发展首先是社会性的。发展还与和平、人权、民主管理、环境以及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财富的增加,即各种产品和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以货币形式表示,则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
3、增长的过程。追求经济增长是任何区域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区域经济增长实质上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它主要受区域内外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表现为一系列经济指标值的增加,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就业水平、人口规模等。区域经济增长狭义与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仅指一个区域内社会总财富的增长。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仅仅是产值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一个地区的生产水平总体的提高,也不能代表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要把经济总量的提高、人口规模和产品需求量的最佳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区域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
4、值的增大,并非意味着国民经济中每一个产业部门或经济指标都同步增加。国民经济内部各部门的结果必然会发生相应变化。增长是一个地域经济总量攀升变动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中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不变,但会出现增长速度或快或慢,增幅或大或小大变化。增长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增长同时出现的,是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口的向心迁移,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就业规模的扩大。(二)增长的特性(二)增长的特性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因素内因外因需求供给区内需求区外供给消费、储蓄、投资等区内供给区外需求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等)投入、相关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合理性、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等区
5、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布局区际生产要素流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需求因素的影响作用()需求因素的影响作用区域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既要有投入,如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称为供给;也要有产出,即对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要,称为需求。对于区域经济增长,供给产生推力,需求产生拉力。相对于自身市场对本区域产品和劳务的内部需求,区域以外市场对本区域产品和劳务的外部需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和决定性因素。区域内外的供给则难以确定其促进作用大小。需求能力取决于投资和消费,投资是关系到区域经济总需求的关键因素。储蓄是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储蓄率越高,潜在的投资水平及产出水平就越高,潜在的
6、经济增长率也就增长越快,()供给因素的影响作用()供给因素的影响作用 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机制不明显。难以判断区域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大小。区域供给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可获得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及其生产过程。其中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地区,经济发展必然块与技术落后地区。经济规模的合理性。生产过程中内部经济规模和外部经济规模的实现,将降低产出增加的平均费用,引起区域经济增长。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生产组织和服务的社会化,将即大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区域产业
7、结构中的主导产业部门先进,如信息、航天、新材料等,加上产业体系合理,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就能更好发挥。反之,就会延缓区域经济增长。集聚合理、疏密有致的空间结构,可以取得较大的聚集经济效益,避免聚集不经济。产业的均匀布局以及过度聚集都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力和资金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双重关系。二者既可以互相替代,又可以互相促进补充。二者之间的替代关系会促使区域经济趋于平衡,当替代关系占支配地位时会导致区域经济长期衰退,如西欧、北美国家;二者之间的互补关系会打破区域经济平衡,当互补关系占支配地位时,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会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如发展中国家。、衡量增长与发展的指标()系列指标()系列
8、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领土内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本国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外国得自本国的收入。计算、的增长率,均需以基期不变价为计算基础。()综合发展指标系列()综合发展指标系列指标存在着缺陷,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提出项综合发展指标来衡量国家或地区的全面经济发展程度。这些指标包括:预期寿命、人均日消费动物蛋白、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职业教育入学比例、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每千人中读报人数、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十一点、水、媒等的比例、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农业中
9、成年男性劳动力的比例、人均消费电力、人均消费钢、人均消费能源(标准煤)、制造业占比重、人均对外贸易额、工薪收入者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一个“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 Index),缩写为HDI),该指数由三项指标构成。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人均收入;社会教育水平;年中国的排名为第位,人均则排名第位。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世界分布图 2010.11.04 二、区域发展的途径均衡发展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一个阶段是以一个阶段是以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为主的建设内地阶段,
10、是我国为主的建设内地阶段,是我国大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的时期。大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的时期。以以“一五一五”时期的时期的“156”156”(实际施工(实际施工150150项)项目为主。项)项目为主。另一阶段是以另一阶段是以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的的“大三线大三线”建设为主的阶段,建设为主的阶段,当时的均衡发展,前期主要借当时的均衡发展,前期主要借鉴了前苏联的地域综合体理论,鉴了前苏联的地域综合体理论,即每一个大的区域形成一个体即每一个大的区域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可以自我循环的地域系完整、可以自我循环的地域综合体,后期则主要是服务于综合体,后期则主要是服务于国家战备的需要,国家战备的需要,非
11、均衡发展论:顺应经济规律的重大探索非均衡发展论:顺应经济规律的重大探索 案例:深圳深圳市,又称为深圳市,又称为“鹏城鹏城”,位于中国,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年8月月26日日正式设立。正式设立。全市土地总面积为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经过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
12、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对全国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合竞争力2008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列第二。列第二。19801980年年 8 8月月26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
13、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41984年年 2 2月月2424日至日至2626日,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为深圳题词:日,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881988年年 11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管理权限。19891989年年 1212月月1 1日,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日,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深圳证券交
14、易所诞生。19921992年年 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视察深圳,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视察深圳,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特区姓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特区姓“社社”不姓不姓“资资”。20112011年年8 8月月1212日日 深圳举办深圳举办20112011年第年第26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深圳速度深圳速度是中国大陆形容建设速度非常快的一个是中国大陆形容建设速度非常快的一个词。这个词出自词。这个词出自19821982年年1111月月19851985年年1212月的月的3737个月期间,
15、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原中个月期间,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在承建深圳国际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公司)在承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简称国贸大厦)时,创下了贸易中心大厦(简称国贸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无仅有的。深圳国贸大厦深圳国贸大厦建成后,是当时深建成后,是当时深圳的最高楼,成为深圳地标,而且周边也因圳的最高楼,成为深圳地标,而且周边也因国贸而被称为国贸商圈。当时深圳的建设正国贸而被称为国贸商圈。当时深圳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快速进行中,国贸的建设过程在如火如荼的快速进行中,国贸的建设过程经报道
16、后,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被经报道后,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被广为宣传。广为宣传。东海国际中心 大中华国际金融中心卓越世纪中心 协调发展论: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探索协调发展论:实现共同富裕的积极探索 经过一段时期的非均衡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愈来愈经过一段时期的非均衡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愈来愈大,而且差距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大,而且差距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1996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将地区之间协调发展作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将地区之间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为国民经济和社
17、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上。上。提出了提出了“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的战略导向,并特别提出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导向,并特别提出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略优先位置,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18、。展的协调性。科学发展论:指导未来区域发展科学发展论:指导未来区域发展“十二五十二五”规划中的规划中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
19、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在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资源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发及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重要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区域科学发展三、区域科学发展
20、科学发展观具体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提出来的,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威胁后代人满足其发展的需要不同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区域 经济区域经济区域 政治区域政治区域 文化区域文化区域(以上是从区域主导因子的角度来将区域进行划分)(以上是从区域主导因子的角度来将区域进行划分)不同层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模式(典型模式)发展目标模式(典型模式)行政系列区域行政系列
21、区域 城市经济区系列城市经济区系列 注意:可持续发展包括强可持续发展和弱可持续发展注意:可持续发展包括强可持续发展和弱可持续发展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源保障能力 区域生产能力 环境承载能力 进程稳定能力管理调节能力 案例:京蒙两地区域可持续发展京蒙两地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评价研究总体能力评价研究 将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区域可持将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以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为评价对象,结续发展领域,以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为评价对象,结合两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和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到可比合两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和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到可比因素,选
22、择了因素,选择了1313种状态下的种状态下的3535个指数群进行两地区可持个指数群进行两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评价。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评价。按照本章的主题要求,将其定义为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本章的主题要求,将其定义为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智评价指标体系,由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智力支持、社会进步力支持、社会进步5 5个子系统构成。个子系统构成。各指标分析区位优势指数区位优势指数 :北京市的区位优势指数位居全国第:北京市的区位优势指数位居全国第3 3位,处于优等,内蒙古位,处于优等,内蒙古自治区位居全国第自治区位居全国第2626位,处于差等。位
23、,处于差等。生态环境脆弱度。生态环境脆弱度。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属于轻脆弱型和中等脆弱型。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属于轻脆弱型和中等脆弱型。发展成本发展成本。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以北京市和上海市为1.001.00计算,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发展成本高计算,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发展成本高达达1.541.54,仅略好于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仅略好于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产业趋同度。产业趋同度。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高达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高达77.70%,77.70%,居全国第居全国第2 2位,而内蒙位,而内蒙古自治区只有古自治区只有20.26%20.26%,居全
24、国第,居全国第2929位。位。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北京市创新资源密集,创新要素集聚,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北京市创新资源密集,创新要素集聚,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智力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则创新要素稀缺,创新能力薄弱,可比拟的智力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则创新要素稀缺,创新能力薄弱,R&DR&D人人员人均员人均R&DR&D经费只相当于北京市的经费只相当于北京市的1/41/4。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比内蒙。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比内蒙古高出古高出2.32.3倍。倍。地理位置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内蒙古自治区与北京市同属华北行政区,彼此间有着深刻的。内蒙古自治区与北京市同属华北行政区,彼此间有着
25、深刻的历史联系。两地区依托京包、京通铁路和历史联系。两地区依托京包、京通铁路和110110、109109干线公路紧密相联。干线公路紧密相联。京蒙两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京蒙两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1.1.资源禀赋资源禀赋资源富集区域与资源转化高效区域的有序组合。资源富集区域与资源转化高效区域的有序组合。北京市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生存资源不北京市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因素的限制,生存资源不可能增加,主要应采取保护性开发的策略;内蒙古自治区要更多地可能增加,主要应采取保护性开发的策略;内蒙古自治区要更多地关注资源转化效率的提高,优化水、土及生物资源的匹配,以逐步关注资源转化
26、效率的提高,优化水、土及生物资源的匹配,以逐步扭转粗放式发展格局。扭转粗放式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粗放型发展与集约型发展的鲜明反差粗放型发展与集约型发展的鲜明反差 北京市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其发展支持北京市目前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其发展支持系统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稍逊于上海市,分值列全国第系统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稍逊于上海市,分值列全国第2 2位;内位;内蒙古自治区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经济发展状况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蒙古自治区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经济发展状况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也由全国较后位置进入到接近中间位置,且仍保持着向好的态能力也由全国较后位置进入到接
27、近中间位置,且仍保持着向好的态势,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结构合理度。与北京市相比,呈现着粗势,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结构合理度。与北京市相比,呈现着粗放型发展与集约型发展的鲜明反差。放型发展与集约型发展的鲜明反差。3.3.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前景展望:北方绿色生态防线建设与绿色北京的实前景展望:北方绿色生态防线建设与绿色北京的实现现 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都属于生态环境以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都属于生态环境改善极有潜力的地区。改善极有潜力的地区。4.4.智力支持智力支持智力资源高度密集与相对贫乏之间的优劣互补智力资源高度密集与相对贫乏之间的优劣互补 5 5、社会进步、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社会安全的基本底线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社会安全的基本底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