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息。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
2、主题时则应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角度出发。角度出发。四、看技法四、看技法抒情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借景(物)抒情情 C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描写手法描写手法对比:勾画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衬托(思考。衬托(映衬、反衬、烘托)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映衬、反衬、烘托)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正面描
3、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排)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五、看意象五、看意象柳。月亮。菊花、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莲、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柳。月亮。菊花、梅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莲、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鸟杜鹃鸟、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鸟、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鸿雁悲凉的同义词。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课外古诗词诵读(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P140秋词秋词(其一)(其一)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其二)潼关潼关
4、秋词秋词 刘禹锡刘禹锡诗人简介诗人简介 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字梦得 ,晚年自,晚年自号庐山人号庐山人,彭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人,是匈奴人的后裔。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游学长安,上书朝
5、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永贞元年(公元永贞元年(公元805805年),顺宗即位,任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文赐死,刘禹锡被贬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秋词这首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
6、所作。从诗中可以看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秋词秋词刘禹锡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便引诗情到碧霄。秋秋 词词 刘禹锡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文人悲叹秋天冷清萧条,自古文人悲叹秋天冷清萧条,我言秋日胜春朝。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便引诗情到碧霄。我却说秋天胜过春天。我却说秋天胜过春天。晴空万里一只黄鹤冲云直上,晴空万里一只黄鹤冲云直上,把豪迈的诗情带到碧空云霄。把豪迈的诗情带到碧空云霄。诗意梳理诗意梳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了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用这两句用对比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乐观豁达的心境。的心境。诗句赏析诗句赏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碧
8、霄”请抓住这两句的关键词请抓住这两句的关键词,分析分析这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抓住秋天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一鹤凌云”,这一别,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借致的景观的描绘,借“鹤鹤”在秋日晴空中振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爽朗的心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情。诗中一个诗中一个“排排”字,蕴涵着深意。也许,字,蕴涵着深意。也许,诗人是以诗人是以“鹤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
9、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刘禹锡这首刘禹锡这首秋词秋词勾勒出一幅壮丽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的秋景图,在给予人们秋天的生气和素色在给予人们秋天的生气和素色的同时,的同时,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尚情操。小结夜雨寄北李商隐李商隐诗题分析诗题分析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诗题也作,诗题也作“夜雨
10、寄内夜雨寄内”,“内内”即其夫人。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寄内”来解读,来解读,似乎更确切。似乎更确切。李商隐(813-858)字字义山义山,号,号玉溪生玉溪生,唐代唐代诗人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作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作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宦官当权和上
11、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腐朽糜烂。与杜牧合称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小李杜”。有。有李义山诗李义山诗集集传世。传世。诗人简介诗人简介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涨秋池。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骤至,池中涨满了水。诗意梳理诗意梳理诗意梳理诗意梳理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12、时。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雨的情景呢?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一句之中两个“期期”字,先停顿后转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诗句赏析诗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
13、烛,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再叙。此句向却话:再叙。此句向“君君”追话今夜追话今夜“我我”思思“君君”而不得归的情景。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巴山夜雨雨”重出,令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这是一首抒情诗。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
14、悦,反衬今夜的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余味无穷。小结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陆 游游 陆游陆游(1125-12011125-1201)字务)字务观,观,号放翁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江绍兴 )人。)人。南宋爱国诗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靖康之靖康之难难”就发生了。他的家人跟着就发生了。他的家人跟着百姓百姓 ,也开始流浪逃亡的生活,也开始流浪逃亡的生活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知识分子。家庭的
15、教育,使陆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在少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年时代,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下马草军书。”诗人简介诗人简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1192年写的一首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抒情诗。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闲住多年被罢官在家乡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
16、至不得到山阴(今绍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已6868岁,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陆 游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冰河入梦来。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冰河入梦来。诗意梳理诗意梳理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道出了
17、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孤村”表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僵”一一“孤孤”,凄凉,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戍轮台。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思”字上,字上,表现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之念!“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诗句赏析诗句赏析 后两句是
18、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戍轮台”的志向,的志向,“入梦来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不自哀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铁马冰河”的梦境,的梦境,使
19、诗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展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本诗描写了自己虽年本诗描写了自己虽年老体衰老体衰,闲居乡下闲居乡下,却仍然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的心情。盼望着为国尽力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炽热而深沉的表达了诗人炽热而深沉的爱国热情。爱国热情。小结潼 关谭嗣同谭嗣同 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湖南浏阳人,清末(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清末(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思想家。公元公元1898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年
20、(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失败后被杀,年仅3333岁,为岁,为“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之一。之一。诗人简介诗人简介其所著的其所著的仁学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他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
21、荣。他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但是面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但是面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随意欺凌的国家,14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感愤慨,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才写下这首诗。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谭嗣同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山入潼关不解平。潼 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
22、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诗意梳理诗意梳理潼 关从古至今,这巍峨的雄从古至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西风吹清脆的马蹄声被西风吹散、吹远。散、吹远。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好象仍嫌河床箍得野,好象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唯恐自己显得平庸。这首诗运用了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拟人的修辞,赋予云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以人的动作“簇拥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情感“嫌弃拘束嫌弃拘束”,赋予山脉以人的思,赋予山脉以人的思想想“不解平不解平”,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年意气。诗句赏析诗句赏析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本诗通过描绘潼关一带本诗通过描绘潼关一带的壮丽河山,表达了诗人豪的壮丽河山,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小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