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跨国贸易的快速增长,工业设计的作用及影响力也日益显著。设计已经不再限于作为制造业的一种竞争手段或战略措施,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新技术及其观念得以物化的表达方式,而产品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方面,跨国制造企业的工业设计部门,不但需要注重产品设计的一般性要素,还要考虑产品销售地区(或国家)的地域特点(气候及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审美心理、经济能力和所面向群体的职业甚至是年龄等要素。1另一方面,工业设计的辅助技术和所使用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发展,个性化使得大工业生产与传统工艺之间的界线不是日益明显,而是日趋模糊。此外,产品(商品)设计追求也不仅限
2、于使用功能或舒适的可操作性,而是凭借材料、外观和色彩等因素,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且影响我们心情的物品。2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信息设计领域得到发展。休 拜尔(Hugh Beyer)和卡伦 荷茨布拉特(Karen Holtzblatt)1998 年在著作语境设计: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定义(ContextualDesign:Defining Customer-Centered Systems)中,提出了“语境设计(Contextual Design)”的概念。虽然他们主要针对应用于计算机信息和IT系统的设计,但其采集客户数据以掌握不同语境下的需求,成为工业设计(尤其
3、是大型医疗设备的设计)值得借鉴的方法。3“语境设计”作为一种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得到普遍应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对于技术创新型的工业设计产品而言,仍是以引导用户的消费和对于新技术的追求为主,而不是被用户所引导。这一点,从苹果公司2007 年至今推出的系列Apple iPhone手机所引发的革命性改变就可以看出,是产品在引领时尚与消费,而不是消费者(用户)在引领设计。工业设计越来越成为新型文化的引领者,其所关注的重点、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与机械化大生产时期的方式存在根本的差异。4与此同时,21 世纪的工业设计也同样面临诸多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如环境保护、材料与健康、安全性、能源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均与
4、未来设计与人类增长的需求密切相关。新的媒介技术的应用,为设计师创建新的形式和对产品进行部分调整提供了便捷。跨国贸易与异地代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消费需求与情感传递,组成了21 世纪工业设计所呈现的主要状况。而工业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地延伸,从对于具体器物功能与形式的专注,拓展到了社会文化与精神生活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从对于具体物的物理属性的研究,扩展到了对于人的精神领域的研究。5信息设计关注的是使信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和可用。戴维思莱斯(David Sless,1990)61973 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 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出版了后工业社会的来临(The
5、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后工业社会将要来临,并在其后对信息社会的概念予以了界定。在贝尔看来,信息社会是以信息和技术知识等为经济主体的服务型社会,而不再是以产品制造为主体的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社会。其后,另一位美国作家兼未来学家阿尔文 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在1980 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中,认为人类的文明可被分为三个不同的主要时期(即三次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农耕时期;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时期;第三次浪潮现在正要开始。”7托夫勒将信息时代(20世纪80 年代起)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
6、三次文明浪潮,并且信息时代不是要发展旧有的工业文明,而是要重新创建一个拔地而起的新文明。8正因如此,信息时代的设计不再以大批量劳动力和机器生产为依托,而是在以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服务为主导下的创意活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长期习惯了的相互交流思想或情感方式,从而将传统的人与物的模式发展为了人与信息的模式。工业设计也由对于产品物理属性的表达,以及人与具体物品操作关系、舒适性和实用性等的研究,逐渐拓展到对于数字化产品界面和硬件等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交叉学科信息(艺术)设计的出现。9现如今,信息技术已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
7、的一部分。要了解信息时代的设计,就要对人类工效学和交互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因为,在信息时代对人的外在尺度、心理维度、情感化需求的认识和把握,将成为设计师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对于人机(或人因)工程的研究,虽然从工业时代就已经开始,并跨越到了信息时代,但研究的内容和关注的重点已经拓展到了更为复杂和宽阔的领域。10158 西方工业设计史History of Western Industrial Design人类工效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结构和性能,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实现最佳匹配,从而科学有效地提高功效、减轻疲劳、确保安全舒适与健康状态的一门综合学科。因此,人类工效学可以视为工业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对
8、人类工效学予以了解、掌握甚至研究,是工业设计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第一节第一节 人机的维度:工业设计与人类工效学人机的维度:工业设计与人类工效学1112人类工效学在欧洲也被称为工效学(ergonomics),在美国则被称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据考证,英文“ergonom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字:“ergon”之意为工作,而“nomos”的意思是规则。1 除人类工效学这一名称之外,由于地域、技术与文化背景和研究取向的不同,还有人因学(human factors)、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和工程心理学(enginering p
9、sychology)等不同的称谓。人因学首次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3但对于人因工程被关注和研究的历史要更为长久,其中英国数学家兼机械工程师的查尔斯 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在1832 年出版的机械与制造(Machinery and Manufacture)一书中,就列出了使工作更为轻松和有效的方法。1881 年,美国工业工程师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在费城的米德威尔钢铁公司(Midvale Steel Company)对手工工具的人因工程进行研究,意在提高人的生产效率。被称为“工业
10、心理学之父”的德裔美国心理学家雨果 孟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首次采用心理学测试的方式为工业企业进行人员选拔,他在1912 年出版了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Psycholog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14在20 世纪1020 年代,美国人纪尔布雷斯夫妇Gilbreths,即弗兰克 纪尔布雷斯(Frank Gilbreth,18681924)和莉莲 纪尔布雷斯(Lillian Gilbreth,18781972)经过长期的研究,对于动作及经济因素进行了新的分析。他们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的管理之中,有效地使工业劳动的效率得到提高。因此,温斯洛 泰勒
11、和纪尔布雷斯夫妇等早期的研究者们均被视为科学管理与人类工效学研究的先驱。15由于对武器装备的性能与便捷操作的要求,人类工效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英国和美国,工程心理学家协同武器设计工程师一起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和操作性,使人机工程的研究拓展到了不同学科共同合作的新阶段。“冷战(cold war)”期间,工程心理学家们继续参与武器操作与研发的系统工作,他们同工程师的合作使得“人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时对人机工程的研究也开始进入民用建筑工程、机车和其他相关设施的项目设计之中,以求更好地解决项目与使用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16例如,飞机驾驶员在驾驶中对于仪器的操控性和舒适性体验,
12、和工人使用电动机械时手柄的抓握与工效等。所以,人类工效学是一门建立在技术科学、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上的学科。人类工效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形态和参数;人体运动特征;人的认知与感知规律等。1718总体来看,人类工效学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在20 世纪40 年代以前,对人类工效学的研究,主要关注并强调人的行为(动作)对于机器和环境的适应与调整,重点在于研究工作中规范行为的科学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用设备(尤其是武器)的大量运用,使得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使机械(器)的操作适应人的使用需求。除了从工程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人机相互关系之外,还结合了人体测量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
13、究。19在这一时期,人机环境的系统得到重视,进而推动了人类工效学的新发展。至20 世纪5060 年代,人类工效学开始着重关注在人机环境的系统中,人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如何在环境中安全地使工具(机械)的效能充分地予以发挥。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对人类工效学的研究开始逐步向着以“操作者”(用户)为中心的方面发展。即对于机器的使用不但不能超越人所操控的范畴,而且对操作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使用者在认知、感知和情感等方面的研究和关注,成为了这一学科研究的重点部分。20进入21 世纪后,人类工效学仍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因为人类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
14、不断地得以调整和改变,尤其是信息量和人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在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the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20062009 年的报告中,对人类工效学予以了明确的定义:“人类工效学(或人因工程)是一门关于认知人与一个系统的其他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并且是一门应用理论的原理、数据和方法,为了使人类和整体系统性能最佳化而设计的专业。人类工效学的从业者及人类工效学家们致力于对任务、工作、产品、组织、环境和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评价,以使其与人类的需求、能力和局限相匹配。21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
15、0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交互设计是信息时代的主要设计趋势。在不同领域的研究文献中,对交互设计的定义也略有差异。例如:“某些关注的是在一定意义上的 互动式的产品设计:通过交互设计,意味着设计互动式的产品是为了便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人们使用。尤其是交互设计创造了用户的体验,即增强和拓展了人们的工作、交流和互动的方式。”1 对此,也有研究者认为交互设计的一般定义为:“设计互动式的产品,以便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人们使用。”第二节第二节 交互设计: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22此外,美国人机交互领域的专业性组织ACM SIGCHL 对人机交互所
16、提出的一个相关定义则是:“人机交互是一门关于设计、评估和人类使用交互计算系统的工具,以及对其相关主要现象研究的科。”3 从上述对交互设计的定义中,可以发现要对交互设计予以界定是较为困难的,这是因为交互设计有着多学科的背景和仍在不断拓展的新内容(图93)。23交互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电报、电话、收音机、录音机和电视等信息媒介的使用与普及。在20 世纪40 年代,第一代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美国的诞生,使得其计算的速度和功能成为人类有力的辅助工具。但是也使设计和使用者们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人与机器的交流与
17、信息反馈如何达到顺利、有效、愉悦甚至不损害健康。在20 世纪4050 年代,交互设计主要体现在工程设计领域对于硬件设施的设计。24到了20 世纪60 年代,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工程师们开始关注如何设计新的操作模式和功能,以适于操作者的使用。1960 年,HTTP 之父泰德 尼尔森(Ted Nelson)开始从事一个名为“世外桃源(Xanadu)”的项目研究工作,其目的是创建一个简单的有用户界面的计算机网络。与此同时,他第一次试图建立一个由计算机来处理文本信息的系统,后来被称为超文本系统(hypertext system)。超文本(hypertext)一词在1963 年才提出。251963
18、 年,美国学者伊凡 萨瑟兰(Ivan Sutherland,1938)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首次公布了其对一个人机交互式的图形绘制软件“画板(Sketchpad)”及其理论的研究成果,使得(采用光笔)直接在电脑显示屏上绘制图形成为现实。“画板”能够抓取目标、移动位置和改变图形的尺寸,这一软件不仅带动了相关绘图技术的出现,并宣告计算机图形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诞生。自此,设计师利用计算机制图技术进行设计创作成为了现实。26要消除废品的概念,意味着从设计产品、包装和系统的最初阶段,就要明白废品其实并不存在。麦克唐纳和布劳恩加特(McDonough and Braungart,2002)27可
19、持续设计(Sustainable Design)源自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思想,实际上标志着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大工业生产与现代主义时期的技术进步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并伴随着抵抗的声音和对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讨论。早在20 世纪20 年代末,美国设计师理查德 巴克明斯特 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就已经提出了“戴玛克森(Dymaxion)”的设计构想。在20 世纪30 年代他还设计了符合这一要求的机车和建筑等,尽管这样的机车因为样式过丑最终没有获得批量生产,但体现了20 世纪早期设计者已开始进行节能与可持续设
20、计的探索。28理查德 巴克明斯特 富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中,对无节制的工业设计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尤其是针对产品的年度有计划地废止和有限资源的浪费等,并一直奔走于世界各地宣传其观点。至1960 年,美国调查记者及社会批评家万斯 帕卡德(VancePackard,19141996)继而出版了废物制造者:一个有计划地废止(战略)的惊人启示(The waste-maker:A Startling Revelation of Planned Obsolescence)一书,揭示了在制造商精心策划下,消费品如何通过表面精巧地设计,并被有计划地缩短市场周期以获取更高利润。29真正引发轰动效应和社会广
21、泛关注的则是在两年后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 卡逊(Rachel Carson,19071964)出版的著名科普性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1962)。该书第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标志着人类开始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盲目乐观的大工业生产,转为谨慎地思考由于“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也正是在寂静的春天的影响下,一些相关的非营利性的组织(或机构)纷纷成立。30在寂静的春天出版了10 年之后,维克多 帕帕耐克出版了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人类生态及社会变迁(1972 年初版)。该书总体上体现了作者的一个观点:“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人的欲望。”他认为:“今天的大多数
22、工业设计师们的理念基于五个缺乏事实依据的观点。通过对这五个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中潜在的问题:批量生产的观点;有计划地废止的观点;设计满足于人们的 欲望观点;设计师缺乏控制的观点;(产品)质量不再重要的观点。”31帕帕耐克所提出的这五个观点,实际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国(产品)制造系统存在的令人亟待反思的问题:设计是否只是制造商们实施产品市场竞争战略的一部分,而非有其独立的一面和人文价值;设计师是产品风格的操控者,还是努力解决人类实际需求的关怀者;与无度的机械化大生产相伴随的浪费,人为地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不断下降及生命周期的缩短。32此外,在工业产品对环境污染问题上,维克多 帕帕耐克认为当时的
23、形势可能远超出了人类自身的想象,并在以下七个方面(四个阶段)的循环污染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到毁灭,并且这些资源往往是不可再生的;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通过露天挖掘、开采等活动,产生了(第一个)污染阶段(1 和2 形成了这第一个阶段);制造过程本身产生了更多的污染(第二个阶段);这种制造的过程同样使工人被异化和失去常态;包装(基本上是第一和第二个阶段的重复);产品在使用中产生了更多的污染,以及用户的异化和反常(第三个阶段);33 最终用完的产品废弃后产生了更多甚至更持久的污染源(第四个阶段)。”维克多 帕帕耐克对于工业产品所带来的污染和对人(工人和用户)的负面影响的基本分析,直接影响(工业)设计
24、界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思考和讨论。341976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在英国伦敦举办了“为需求而设计(Design for Need)”的会议。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案(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简称RCRA)”,在其后“美国环境保护署(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简称EPA)”的倡议中,首次提出了“三R”低能耗(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的原则。35其目的在于:保护人类健康与环境
25、,免于遭受废品处置(时)的潜在危险;节约能源和自然资源;降低废品的生产量;确保对废品在无害于环境的方式下得到管理。1 此后美国国会在1980 年和1984 年分别对这一法案做了必要的修订。值得关注的是,“三R”原则一方面主张节约能源和回收,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有害废物品的处理力度。例如,美国从19801992 年的12 年里,有害(废)品处理点从8 000 个增长到了37 598 个。36对于传统设计观念最主要的挑战,是对源于计算机技术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管理理论的日益倡导,目的在于对设计问题和设计方案的制定进行评价。L.布鲁斯阿彻尔(L.Bruce Acher,1965)3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26、后,许多新的技术从军工设备的生产转向民用产品领域,这也促使设计师开始面对大尺度的设计项目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新的方法。在设计理论家霍斯特 里特(Horst Rittel)看来,设计方法的出现:“是由于NASA 和军队大型技术问题的解决方式被引入到了民用或其他设计领域。”20 世纪60 年代,由于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大众消费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以及制造商对于产品生产利润的驱使,设计要求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跨学科领域的问题)也在随之变化。这时的设计师仅凭先前工作模式已经很难承担新项目的设计任务,因此要有一种新的设计方法以适应这种需求。38对设计方法(主要指工程设计)的正式讨论,始于1962 年在伦敦召
27、开的“设计方法会议(Conference on Design Methods)”。此次会议标志着“设计方法论”开始作为设计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并引发了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的“设计方法论运动”:1965 年在伯明翰举办了“设计方法会议”、1967 年在朴次茅斯(Portsmouth)举办了“建筑设计方法会议”。正是在伯明翰的“设计方法会议”上,西德尼 葛瑞格里(SidneyGregory)在其提交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设计科学(Design Science)”的概念。39在20 世纪60 年代的设计理论研究者中,有人认为设计方法并不等同于科学方法。这是因为设计师与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和目的是不一
28、样的:“科学是解析式的,而设计是构建式的。”2 但在设计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往往借用了一些科学研究领域的方式和方法。如20 世纪60 年代设计方法研究运用了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知识,以及在70 年代希利尔(Hillier)等人将“猜想(conjecture)”概念引入设计方法论。401963 年,奥地利裔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出版了其著作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在该书中,波普尔提出了其著名的科学方
29、法模式“猜想与反驳”。虽然该模式主要提及的是一种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但却被注重科学设计过程的工程设计领域率先采用。41继波普尔的科学方法模式提出之后,1964 年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式综合论(Notes on the Synthesis of From)。在该书中,他首次试图通过信息理论将设计问题分为若干小的模式加以解决。亚历山大所提出的形式创造的过程,对于工业产品的设计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于1968 年出版了人工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一书,再次提出了“设计科学”的概念。在西蒙看来,人工物品的设计是一门有别于自
30、然科学的科学,即设计科学(The Science of Design)。他认为这是一门创造人工物的科学:“自然科学关注事物是怎样的,而设计则关注事物应该是怎样的,并设计出人工物品以达到目的。”42认识和了解西方工业设计组织,是学习西方工业设计史的一部分。就其成立的目的和基本的性质而言,西方各国的工业设计组织或相关国际团体,大都为非营利性质和非政府机构的学术(研究)团体,有的是在政府资助和领导下的学术研究机构。43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英国的工业设计团体成立得最早,其“工业设计委员会(British Council of Industrial Design)”成立于1944 年,至1972 年始改
31、称为“设计委员会(Design Council)”(图92)。该委员会是由时任贸易部长的经济学家修 道尔顿(Hugh Dalton,18871962)组织成立的,所以是一个受政府资助的专业(研究)团体,涵盖的范围也从早期的工业设计,拓展到了设计实践的各个领域: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和平面(装饰)设计等。其任务在于:“促进设计的发展,并透过外在风格的联系,在实践中将设计视为一种强有力且涵盖面广的决策。4445从1993 年起,平面设计师约翰 索瑞尔(John Sorrell,1945)被任命为该委员会的负责人。他在设计委员会成立50 周年时发表了一份名为未来的设计委员会(The Future Des
32、ign Council,1994)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该委员会宣布将大幅消减新聘人员并重组机构,采用了新的Logo 以反映其新的身份及“核心”目的是成为英国“优良设计”的一个榜样。经过此次调整后,设计委员会不再对外提供客户(设计)咨询服务,同时关闭或停止了商店、书店、展览和设在地方的机构,并不再直接地(而是交由其他个人或团体)组织会议和研讨活动。新组成的五个相关职能部门分别负责:设计政策(法规)、研究、设计(实践)、交流和教育(培训)。46这个新的设计委员会的核心目标明确如下:“1.传递世界最佳的设计信息通过研究构建一个更为有效的知识库(平台);2.鼓励设计战略的实施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
33、支持(设计的)创新;3.通过对设计的贡献、价值和有效性的示范,传达为什么设计处于决策的核心地位;4.促进设计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及最为宽泛意义上的设计与教育的一体化。”上述目标无疑显示,英国设计委员会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成为了一个有着全球视野的设计战略、信息和教育培训的平台。47实际上,设计委员会这一术语,最早是在1951 年德国(西德)被使用,德语为“Rat fr Formgebung”,而德国的“设计会员会”成立于1953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许多由政府资助的设计促进组织,均有相似的目的及其实践活动。随着战后出口贸易的扩大与工业设计交流的不断增加,逐渐产生了成立一个国际性
34、的工业设计组织的可能性和基础。法国工业设计师雅克维耶诺(Jacques Vienot,18931959)在1953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成立一个国际性工业设计协会的建议。481969 年,曾在乌尔姆任教的托马斯马尔多纳多(Tomas Maldonado)对于工业设计的定义,被ICSID 所接受并成为该组织(对工业设计概念)的第三次阐释: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工业产品外在的品质。这些产品外在的品质,不只是指其外在的特征,而是从生产商和用户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将结构与功能结合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业设计现已延伸到由工业产品所构建的人类环境的各个方面。49在2005 年
35、5 月,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迁至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Montreal)。该协会发展至今已经有49 个国家的138 多个成员组织,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组织。1969 年成立的欧洲设计协会理事会(Bureau of European Design Associations,简称BEAD)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是一个面向欧洲联盟各成员国的区域性设计组织。欧洲设计协会理事会的成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欧盟经济与设计产业的发展,以提升欧洲国家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50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简称IDSA)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4 年由美国东岸的15 位设计师成立的工业设计师行会(Society of Industrial Design,简称SID)。该行会在当时的入会条件之一,就是要求申请者有三个设计项目已投入批量生产。但介于当时的行业局限,该行会将设计大型机车的设计师们排除在协会的范畴之外,只接纳在室内从事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师。51课后习题1.简述信息时代的设计特征。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方法?3.什么是信息时代的设计?4.什么是人类工效学与人机交互?5.简述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6.什么是从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到可持续设计?7.简述设计科学与方法。8.简述工业设计的桥梁及设计组织。5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