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70 ,大小:1.55MB ,
文档编号:4573480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57348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经络学说经典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经络学说经典课件.ppt

1、1中医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说 2PART ONE前言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见到那描述即可,不必过于繁琐,注意版面美观度。3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中医学及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及推拿学的理论核心。部分,也是针灸及推拿学的理论核心。4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的,与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互为成的,与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互为补充

2、,独到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体生理补充,独到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疾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疾病、拟定治则、处方遣药,特别是针病、拟定治则、处方遣药,特别是针灸、推拿以及气功等,具有重要的指灸、推拿以及气功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故有导作用。故有“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动手便错”之说。之说。5一、经络的概念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经者,径也。

3、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全身,无处不至。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

4、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常进行。6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的通路系统。7二、经络系统二、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一)经脉系统(一)经脉系统1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三阴经、手三阳经

5、、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8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强十

6、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不足。9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动的作用。10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

7、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十二皮部部”。11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12(二)络脉系统(二)络脉系统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络脉有别络、孙络、浮

8、络之分。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共有十五支,包括十二经脉在四肢各共有十五支,包括十二经脉在四肢各分出的络,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分出的络,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及脾之大络。十五别络的功能是加强及脾之大络。十五别络的功能是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作用。)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作用。)孙络: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孙络: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浮络: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现的络脉。13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命名原则(一)命名原则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

9、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少阳、太阳。14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藏精气而不藏精气而不泻泻”者为脏,

10、为阴,者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传化物而不藏”者称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者称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经都以脏腑命名。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手手”字;、分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以“足足”字。字。15(二)具体名称(二)具体名称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手三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

11、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组。”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肢内侧的(上肢是指

12、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属腑。16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

13、止于胸腹部。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三阴,从足走腹。”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律的高度概括。17(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无名指端与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

14、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足厥阴肝经相交接。18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经在头面相交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阴经与阴经

15、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19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16、,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的走向和交接规律。20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阴经”,多,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上肢内侧者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凡属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阳经”,多循行于,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上肢外侧者四肢外侧及头面、躯

17、干。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侧,阴经行于内侧。21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一)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一)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

18、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22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腹

19、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侧)。23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在外侧面。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24(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手足

20、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表里相合”关关系,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表里,是手之阴阳也。”25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

21、成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的腧穴经常交叉。26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

22、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思。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则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流动不息,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其流注次序为:流注。其流注次序为: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流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贯,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2728十二

23、经脉的循行十二经脉的循行(一)手太阴肺经(一)手太阴肺经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桡侧尖端(少商穴)。29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

24、出,前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阳明大肠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303132(二)手阳明大肠经(二)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之间,沿上肢外侧前

25、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大肠。33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脉右行

26、,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大肠,络肺,并与胃联系脏腑:属大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经有直接联系。343536(三)足阳明胃经(三)足阳明胃经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

27、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到达前额(会神庭穴)。372分支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络于脾。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28、穴。38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胫部分支:从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胫部分支:从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侧端。下行至第三足趾外侧端。39足背分支: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足背分支

29、: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隐白穴),与足太进入足大趾内侧(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阴脾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胃,络脾,并与心和联系脏腑:属胃,络脾,并与心和小肠有直接联系。小肠有直接联系。404142(四)足太阴脾经(四)足太阴脾经1循行部位: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部位: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内侧端(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内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上行,经内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内侧,沿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漏谷穴)走出足厥阴肝经前面,经处(漏谷穴)走出足厥阴肝经前面,经膝股内侧前缘至冲

30、门穴,进入腹部,属膝股内侧前缘至冲门穴,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通过横膈,夹食管旁(络脾络胃,向上通过横膈,夹食管旁(络大包,会中府),连于舌根,散于舌下。大包,会中府),连于舌根,散于舌下。432分支: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横膈,分支: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横膈,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注入心中,与手少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注入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阴心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脾,络胃,与心、肺联系脏腑:属脾,络胃,与心、肺等有直接联系。等有直接联系。444546(五)手少阴心经(五)手少阴心经1循行部位: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循行部位: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来属于出来属于“心系心系”(心系,指;心脏与(心系,

31、指;心脏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脉络),向下通过横其他脏器相联系的脉络),向下通过横膈至任脉的下脘穴附近,络小肠。膈至任脉的下脘穴附近,络小肠。472分支分支心系向上的分支:从心系上行,夹咽喉,心系向上的分支:从心系上行,夹咽喉,经颈、颜面深部联系于经颈、颜面深部联系于“目系目系”(目系,(目系,又名眼系、目本,是眼球内连于脑的脉又名眼系、目本,是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络)。心系直行的分支:复从心系,上行于肺部,心系直行的分支:复从心系,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下(极泉穴),沿上臂内再向下出于腋窝下(极泉穴),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下侧后缘,行于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下向肘内(

32、少海穴),沿前臂内侧后缘至腕向肘内(少海穴),沿前臂内侧后缘至腕部尺侧(神门穴),进入掌内后缘(少府部尺侧(神门穴),进入掌内后缘(少府穴),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穴),穴),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交于手太阳小肠经。483联系脏腑:属心,络小肠,与肺、联系脏腑:属心,络小肠,与肺、脾、肝、肾有联系。脾、肝、肾有联系。495051(六)手太阳小肠经(六)手太阳小肠经1循行部位: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部位: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手掌尺侧,直上过腕部外侧(少泽穴),沿手掌尺侧,直上过腕部外侧(阳谷穴),沿前臂外侧后缘上行,经尺骨(阳谷穴),沿

33、前臂外侧后缘上行,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穴),沿上臂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肩贞穴),绕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肩贞穴),绕行于肩胛冈上窝(肩中俞)以后,交会于督行于肩胛冈上窝(肩中俞)以后,交会于督脉之大椎穴,从大椎向前经足阳明经的缺盆,脉之大椎穴,从大椎向前经足阳明经的缺盆,进入胸部深层,下行至任脉的膻中穴处,络进入胸部深层,下行至任脉的膻中穴处,络于心,再沿食道通过横膈,到达胃部,直属于心,再沿食道通过横膈,到达胃部,直属小肠小肠 522分支分支缺盆分支:从缺盆沿着颈部向上至面颊缺盆分支:从缺盆沿着颈部向上至面颊部(颧醪穴),上至外眼角

34、,折入耳中部(颧醪穴),上至外眼角,折入耳中(听宫穴)。(听宫穴)。颊部分支:从颊部,斜向目眶下缘,直颊部分支:从颊部,斜向目眶下缘,直达鼻根进入内眼角(睛明穴),与足太达鼻根进入内眼角(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阳膀胱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小肠,络心,与胃有联系脏腑:属小肠,络心,与胃有联系。联系。535455(七)足太阳膀胱经(七)足太阳膀胱经1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睛明穴),上过额部,直至巅顶交角(睛明穴),上过额部,直至巅顶交会于督脉的百会穴。会于督脉的百会穴。2分支分支巅顶部的分支:从巅顶(百会穴)分出巅顶部的分支:从巅顶(百会穴)分出至

35、耳上角。至耳上角。巅顶向后直行分支:从巅顶下行(至脑巅顶向后直行分支:从巅顶下行(至脑户穴)入颅内络脑,复返出来下行项后户穴)入颅内络脑,复返出来下行项后(天柱穴)。(天柱穴)。56下分为两支:其一,沿肩胛内侧(大杼下分为两支:其一,沿肩胛内侧(大杼穴始),夹脊旁,沿背中线旁一寸五分,穴始),夹脊旁,沿背中线旁一寸五分,下行至腰部,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下行至腰部,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下属膀胱,再从腰中分出下行,夹脊旁,下属膀胱,再从腰中分出下行,夹脊旁,通于臀部,经大腿后面,进入胭窝中。通于臀部,经大腿后面,进入胭窝中。其二,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其二,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

36、,沿背中线旁三寸下行,过臀部,经过髋沿背中线旁三寸下行,过臀部,经过髋关节部(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关节部(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胭窝中,向下通过腓肠肌,行,会合于胭窝中,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面(昆仑穴),在足跟部折向经外踝后面(昆仑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至足小趾外侧端(至阴前,经足背外侧至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膀胱,络肾,与心、联系脏腑:属膀胱,络肾,与心、脑有联系。脑有联系。575859(八)足少阴肾经(八)足少阴肾经1循行部位: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循行部位: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端,斜向于足心(涌泉穴

37、),出于舟端,斜向于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然骨穴),经内踝后进入骨粗隆下(然骨穴),经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上行,足跟,再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上行,出埚窝内侧,直至大腿内侧后缘,人出埚窝内侧,直至大腿内侧后缘,人脊内,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脊内,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602分支分支腰部的直行分支:从肾上行,通过肝腰部的直行分支:从肾上行,通过肝脏,上经横膈,进入肺中,沿喉咙,脏,上经横膈,进入肺中,沿喉咙,上至舌根两侧。上至舌根两侧。肺部的分支:从肺中分出,络于心,肺部的分支:从肺中分出,络于心,流注于胸中(膻中穴),与手厥阴心流注于胸中(膻中穴),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38、。包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肾,络膀胱,与肝、联系脏腑:属肾,络膀胱,与肝、肺、心有直接联系。肺、心有直接联系。616263(九)手厥阴心包经(九)手厥阴心包经1循行部位: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循行部位: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于心包络,通过横膈,依次循序下行,通属于心包络,通过横膈,依次循序下行,通过胸部、上腹、下腹,联络三焦。过胸部、上腹、下腹,联络三焦。2分支分支胸部分支:从胸中出于胁部,经腋下三寸处胸部分支:从胸中出于胁部,经腋下三寸处(天池穴),上行至腋窝,沿上肢内侧,于(天池穴),上行至腋窝,沿上肢内侧,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直至肘中,下向前臂,手太阴、手少阴之间,直至肘中,下向

39、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人掌心(劳宫穴),到达中指桡侧过腕部,人掌心(劳宫穴),到达中指桡侧末端(中冲穴)。末端(中冲穴)。64掌中分支:从掌中(劳宫穴)分出,掌中分支:从掌中(劳宫穴)分出,沿着无名指尺侧至指端(关冲穴),沿着无名指尺侧至指端(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心包,络三焦。联系脏腑:属心包,络三焦。656667(十)手少阳三焦经(十)手少阳三焦经1循行部位: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循行部位: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沿无名指尺侧缘,指尺侧端(关冲穴),沿无名指尺侧缘,上

40、过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上过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直上穿过肘部,沿上臂外桡骨)之间,直上穿过肘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散络于心进入缺盆,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广泛遍属三焦。包,向下通过横膈广泛遍属三焦。682分支分支胸中分支:从膻中穴分出,向上走出缺盆,胸中分支:从膻中穴分出,向上走出缺盆,至项后与督脉的大椎穴交会,上走至项部,至项后与督脉的大椎穴交会,上走至项部,沿耳后(翳风穴)上行至耳上方,再屈曲向沿耳后(翳风穴)上行至耳上方,再屈曲向下走向面颊部,至眼眶下(

41、颧醪穴)。下走向面颊部,至眼眶下(颧醪穴)。耳部分支:从耳后(翳风穴)分出,进入耳耳部分支:从耳后(翳风穴)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听宫、耳门等穴),经过中,出走耳前(过听宫、耳门等穴),经过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上行上关穴前,在面颊部与前一分支相交。上行至眼外角,与足少阳胆经相接。至眼外角,与足少阳胆经相接。3联系脏腑:属三焦,络心包。联系脏腑:属三焦,络心包。697071(十一)足少阳胆经(十一)足少阳胆经1循行部位: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循行部位: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下(瞳子醪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完骨穴),外折向上行,行至耳后(完

42、骨穴),外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复返向耳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复返向耳后(风池穴),再沿颈部侧面行于少后(风池穴),再沿颈部侧面行于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于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于少阳三焦经之后,行人缺盆部。少阳三焦经之后,行人缺盆部。722分支分支耳部分支: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手少耳部分支: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手少阳的翳风穴进入耳中,过手太阳经的听宫穴,阳的翳风穴进入耳中,过手太阳经的听宫穴,出走耳前,至眼外角的后方。出走耳前,至眼外角的后方。眼外角分支:从眼外角分出,下行至下领部眼外角分支:从眼外角分出,下行至下领部足阳明经的大迎穴附近,与手少阳经分

43、布于足阳明经的大迎穴附近,与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其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其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部,下行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下穴部,下行颈部,与前脉会合于缺盆后,下入胸中,穿过横膈,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入胸中,穿过横膈,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出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环跳穴)。向进入髋关节部(环跳穴)。73缺盆部直行分支:从缺盆分出,向下至腋窝,缺盆部直行分支:从缺盆分出,向下至腋窝,沿胸侧部,经过季胁,下行至髋关节部(环沿胸侧部,经过季胁,下行至髋关节部(环跳穴)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跳穴

44、)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关节外侧,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膝关节外侧,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段,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外侧进入第四足段,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外侧进入第四足趾外侧端(足窍阴穴)。趾外侧端(足窍阴穴)。足背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一、足背分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一、第二趾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第二趾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3联系脏腑:属胆,络肝,与心有联系。联系脏腑:属胆,络肝,与心有联系。747576(十二)足厥阴肝经(十二)足厥阴肝经1循行部位: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循行部位

45、: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交),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胭内侧(曲泉穴)沿大经的后面,至膝胭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肝,络胆,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

46、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经前额到达巅顶球后的脉络联系),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与督脉交会。772分支分支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目系分支:从目系走向面颊的深层,下行环绕口唇之内。下行环绕口唇之内。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肝部分支:从肝分出,穿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交于手太阴肺经)。上流注于肺(交于手太阴肺经)。3联系脏腑:属肝,络胆,与肺、胃、联系脏腑: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肾、脑有联系。787980附附十二经循行歌十二经循行歌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手太阴肺中焦起,下络大肠胃口行,遂人寸口上鱼际,

47、大指内侧爪甲根,遂人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闹内萦,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闹内萦,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交阳明经,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前于心与心包脉,下肘循臂骨上廉。81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起商阳,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人合谷,两骨两筋中间行,循指上廉人合谷,两骨两筋中间行,循臂人肘上闹外,肩盂前廉柱骨旁,循臂人肘上闹外,肩盂前廉柱骨旁,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支从缺盆上入颈,斜贯两颊下齿当,会此下人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会此下人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挟口人中交

48、左右,上挟鼻孔尽迎香。挟口人中交左右,上挟鼻孔尽迎香。823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起鼻颈,互交旁约足太阳,足阳明胃起鼻颈,互交旁约足太阳,下至气街中而合,遂下髀关伏兔逢,下至气街中而合,遂下髀关伏兔逢,下循鼻外人上齿,挟口环唇交承浆,下循鼻外人上齿,挟口环唇交承浆,膝膑之中循胫外,足跗中指内间疼,膝膑之中循胫外,足跗中指内间疼,颐后大迎颊车游,耳前发际至额颅,颐后大迎颊车游,耳前发际至额颅,支者下膝三寸别,下人中指外间列,支者下膝三寸别,下人中指外间列,支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州,支循喉咙人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州,又有支者别跗上,大指之间太阴接,又有支者别跗上,大指之间太阴接,直者下乳

49、挟脐冲,支从胃口腹里通。直者下乳挟脐冲,支从胃口腹里通。834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太阴脾起足大趾,循趾内侧白肉际,太阴脾起足大趾,循趾内侧白肉际,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上膈通,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上膈通,过核骨后内踝前,上踹循胫膝股里,过核骨后内踝前,上踹循胫膝股里,挟咽连舌散舌下,支者从胃注心宫。挟咽连舌散舌下,支者从胃注心宫。845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络小肠呈,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络小肠呈,下腋循归后廉出,太阴心主之后行,下腋循归后廉出,太阴心主之后行,支者挟咽系目系,直从心系上肺腾,支者挟咽系目系,直从心系上肺腾,下肘循臂抵掌后,锐骨之端小指停。下肘循臂抵掌

50、后,锐骨之端小指停。85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下膈抵胃属小肠,支从缺盆上颈颊,下膈抵胃属小肠,支从缺盆上颈颊,循手上腕出髁中,上臂骨出肘内侧,循手上腕出髁中,上臂骨出肘内侧,至目锐眦入耳中,支者别颊斜上颐,至目锐眦入耳中,支者别颊斜上颐,两筋之间归后廉,出肩解而绕肩胛,两筋之间归后廉,出肩解而绕肩胛,抵鼻至于目内眦,络颧与足太阳接,抵鼻至于目内眦,络颧与足太阳接,交肩之上入缺盆,直络心中循咽嗌。交肩之上入缺盆,直络心中循咽嗌。867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额交巅,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肾正属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