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72 ,大小:57.86MB ,
文档编号:457623      下载积分:4.9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5762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神经系统本(2013).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神经系统本(2013).ppt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授课教师:臧授课教师:臧 颖颖 yingzang 020-87330028-828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因为有了脑,我们才因为有了脑,我们才- 拥有乐趣、欣喜、欢笑和运动拥有乐趣、欣喜、欢笑和运动 有了悲痛、哀伤、绝望和无尽的忧思有了悲痛、哀伤、绝望和无尽的忧思 拥有了智慧、获得了知识拥有了智慧、获得了知识 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到甜美与无味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到甜美与无味 懂得分辨美与丑、善与恶懂得分辨美与丑、善与恶 . . 神经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神经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人脑人脑 因为脑的病恙,因为脑的病恙, 我们发狂和

2、神智昏迷我们发狂和神智昏迷 会被畏惧和恐怖所侵扰会被畏惧和恐怖所侵扰经受折磨经受折磨 所以,脑在机体中行使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所以,脑在机体中行使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师) ) On the Sacred Disease( (论神圣的疾病论神圣的疾病) ) 公元前公元前4 4世纪世纪 从公元从公元2世纪盖伦的“脑室中心论”世纪盖伦的“脑室中心论” 至公元至公元17世纪笛卡儿的世纪笛卡儿的-“液压液压- -机械论机械论” 公元公元17、18世纪世纪- 脑由灰质和白质构成脑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神经“电缆”论神经“电缆”论 神经系统由神

3、经系统由中枢中枢 和和外周外周 两个部分构成两个部分构成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遍布于躯体的外 周神经网络 公元公元19世纪(快速发展的世纪(快速发展的100年)年)- 特定的功能在脑不同部位的定位特定的功能在脑不同部位的定位 神经系统的进化:神经系统的进化:物种起源物种起源(查尔斯(查尔斯 达尔文)达尔文) 神经元:神经元:脑的基本功能单位(脑的基本功能单位(1900年)年) 公元公元20世纪世纪90年代年代- “脑的脑的10年”年” (Decade of the Brain) 公元公元21世纪世纪-“脑的世纪”脑的世纪” 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元

4、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一)神经元(一)神经元 尼氏染料(焦油紫)染色的神经元尼氏染料(焦油紫)染色的神经元-Franz Nissl (19世纪后期世纪后期) 脑研究的主要成就来自于染色脑研究的主要成就来自于染色 Camillo Golgi (1843-1926) 高尔基染料(铬酸银)染色高尔基染料(铬酸银)染色 Santiago Ram n y Cajal 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神经元的功能形态特征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的基本神经系统的基本 结构和功能单位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5、完成信息传递完成信息传递 视频视频1 胞体:胞体:合成蛋白质;信息合成蛋白质;信息 整合整合 树突:树突:“天线天线”,接收信,接收信 息息 轴突:轴突:“电线电线”,传导神,传导神 经冲动;轴浆运输经冲动;轴浆运输 轴突末梢:轴突末梢:传递信息传递信息 视频视频2 (二)神经纤维(二)神经纤维 2 2、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原理、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原理 局部电流学说局部电流学说 1 1、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 3 3、影响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因素、影响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因素 纤维直径纤维直径( (轴索轴索/ /总直径总直径=0.6)=0.6)、温度、有无髓鞘、温度、有无髓鞘 用电生理

6、方法可准确地测量神经纤维的兴奋用电生理方法可准确地测量神经纤维的兴奋 传导速度,当外周神经病变时,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速度,当外周神经病变时,传导速度减慢。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 距离距离/时间传导速度时间传导速度 4 4、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 双向传导:双向传导:顺向传导传递信息,逆向传导顺向传导传递信息,逆向传导 刷新胞体兴奋状态刷新胞体兴奋状态 绝缘性:绝缘性: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不衰减性传导,耗能少不衰减性传导,耗能少 轴浆运输:轴浆运输: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

7、运输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 物质的现象物质的现象 5 5、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1 1)顺向轴浆运输:从胞体运向末梢)顺向轴浆运输:从胞体运向末梢 快速运输快速运输(410mm/d)(410mm/d),有膜性结构的细胞器,有膜性结构的细胞器 (递质囊泡、分泌颗粒、线粒体等)(递质囊泡、分泌颗粒、线粒体等) 慢速运输慢速运输(1(112mm/d)12mm/d),细胞的骨架成份,细胞的骨架成份 (微管、微丝)及一些蛋白质(肌动蛋白等)(微管、微丝)及一些蛋白质(肌动蛋白等) 轴浆运输的方式轴浆运输的方式 快速轴浆运输的测定快速轴浆运输的测定 (2 2)逆向轴浆运输:从末梢运向

8、胞体()逆向轴浆运输:从末梢运向胞体(205mm/d205mm/d) 神经营养因子(胞体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神经营养因子(胞体代谢和蛋白质合成) 病毒、毒素(病理过程有关)病毒、毒素(病理过程有关) 辣根过氧化物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神经元追踪神经元追踪 快速轴浆运输的分子机制快速轴浆运输的分子机制 驱动蛋白 (分子马达) 顺运蛋白 逆运蛋白 顺向运输 逆向运输 6 6、神经与靶组织的相互营养作用、神经与靶组织的相互营养作用 (1 1)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功能性作用:快速调节,与兴奋传导有关功能性作用:快速调节,与兴奋传导有关 营养性作用:营养性作用:持续性长期作用,与神

9、经冲动无关持续性长期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及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及脊髓运动神经元损伤 (2 2)组织对神经元的营养性作用)组织对神经元的营养性作用 靶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靶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 被神经末梢摄取后,经逆向轴浆运输到达胞被神经末梢摄取后,经逆向轴浆运输到达胞 体,调节神经元的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维持体,调节神经元的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维持 神经元生长、发育、存活及功能的完整性。神经元生长、发育、存活及功能的完整性。 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NGF)、脑源性神经营养)、脑源性神

10、经营养 因子(因子(BDNFBDNF)、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 (CNTFCNTF)、胶质细胞株源性神经营养因)、胶质细胞株源性神经营养因 子(子(GDNFGDNF)、多种神经营养素()、多种神经营养素(NTsNTs) 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NTFsNTFs)的主要生物效应:)的主要生物效应: (1 1)防止神经元的自然死亡)防止神经元的自然死亡 (2 2)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再生)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再生 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特性(一)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理特性 1.1.静息电位较高静息电位较高 2.2.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3.

11、3.分裂能力较强分裂能力较强 4.4.胶质细胞之间有低电阻的缝隙胶质细胞之间有低电阻的缝隙 连接(电突触)连接(电突触) 1 1、支持作用、支持作用 2 2、参与创伤的修复、参与创伤的修复 3 3、参与构成血、参与构成血- -脑屏障脑屏障, ,运送营养物质及运送营养物质及 排除代谢产物排除代谢产物 4 4、参与神经递质的代谢、参与神经递质的代谢 5 5、调节细胞外、调节细胞外K K+ +浓度浓度 6 6、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1.1.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 的微细结构的微细结构 一

12、、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一、经典突触的信息传递 (化学性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 2.2.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 电电- -化学化学- -电的传递过程电的传递过程 3.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 4.4.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与突触后兴奋)与突触后兴奋 重点重点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EPSPEPSP的产生机制的产生机制 EPSP机制:机制:突触前轴突末梢兴奋突触前膜释 放兴奋性递质递质-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

13、Na+、K+(尤其是Na+)通透性增强突触后膜局 部去极化(EPSP) EPSP总和 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 达阈电位水平 未达阈电位水平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缩小膜电位与阈电位距离 突触后兴奋性升高,易化 动作电位首先在轴突始段爆发的原因:动作电位首先在轴突始段爆发的原因: 轴突始段比较细小,阻抗大。轴突始段比较细小,阻抗大。该部位出该部位出 现的电流的密度较大,去极化电位较大;现的电流的密度较大,去极化电位较大; 轴突始段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密轴突始段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密 度较高度较高(比胞体细胞膜上高(比胞体细胞膜上高7 7倍);倍); 轴突始段的阈电位水平明显低于神经元轴突始段的

14、阈电位水平明显低于神经元 的其他部位。的其他部位。去极化去极化101020mV20mV可达阈电位可达阈电位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与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后抑制 IPSP的产生机制的产生机制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 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递质-突触后膜受体结 合突触后膜对Cl-通 透性增强,Cl-内流 突触后膜超极化 (IPSP)突触后神 经元不易产生兴奋而 表现为抑制 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 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 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

15、传入侧支性抑制 意义:意义: 协调不同中枢活动协调不同中枢活动 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意义:意义: 及时终止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神经元活动 促进同一中枢内神经元同步活动促进同一中枢内神经元同步活动 A B 5.5.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征 (1 1)单向传递:传入神经)单向传递:传入神经中枢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2 2)突触延搁:突触延搁)突触延搁:突触延搁 0.30.5ms (3 3)总和)总和 (4 4)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6.6.突触传递的调制突触传递的调制 (1 1)突触前末梢上的轴突)突触前末梢上的轴突- -

16、轴突型突触对突触轴突型突触对突触 传递的调制传递的调制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突触前易化突触前易化 (2 2)突触传递的活动依赖性调制(突触传递的)突触传递的活动依赖性调制(突触传递的 可塑性)可塑性) 详解见详解见“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一节一节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 inhibition) (1 1)结构基础:)结构基础:轴轴- -轴型突触轴型突触 重点重点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2 2)机制:)机制:GABA与末梢与末梢B的的GABAA受体结合受体结合 末梢末梢B对对Cl-通透性增通透性增 强强Cl-由末梢内流向由末梢内流向 末梢外末梢外末梢末梢B去极化去极

17、化 动作电位幅度下降动作电位幅度下降 Ca2+内流减少内流减少末末 梢梢B释放兴奋性神经递释放兴奋性神经递 质减少质减少突触后突触后EPSP 幅度降低幅度降低 末梢B的K+通道开放 K+外流增加复极 化加速,动作电位时 程缩短Ca2+内流减少 G蛋白介导 关闭 Ca2+通道 末梢B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 突触后EPSP幅度降低 GABA与末梢与末梢B的的GABAB受体结合受体结合 (3 3)特点:)特点: 潜伏期较长(潜伏期较长(2020ms ),抑制作用时间也较),抑制作用时间也较 长(长(100200ms);); 不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选择性抑制不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选择性抑制

18、 突触传递。突触传递。 (4 4)意义:选择性调节感觉信息传入)意义:选择性调节感觉信息传入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EPSPEPSP与与IPSPIPSP的差别的差别 EPSPEPSP IPSPIPSP 1.1. 突触前突触前 神经元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性神经元 抑制性中抑制性中 间神经元间神经元 2.2. 递质的性质递质的性质 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3.3. 突触后膜离子突触后膜离子 通透性的变化通透性的变化 NaNa+ +、K K+ + ,尤其 ,尤其 是是NaNa+ +通透性通透性 ClCl- -通透性通透性 小结小结 EPSPEPSP IPSPIPSP 4.4.

19、 突触后膜突触后膜 电位变化电位变化 去极化去极化 超极化超极化 5.5. 突触后神经突触后神经 元兴奋性元兴奋性 增加增加 降低降低 6.6. 在信息传在信息传 递中作用递中作用 突触后神经突触后神经 元产生动作元产生动作 电位或易化电位或易化 突触后神经突触后神经 元不容易产元不容易产 生动作电位生动作电位 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1.1.结构基础结构基础 抑制性中抑制性中 间神经元间神经元 轴轴- -轴型突触轴型突触 2.2.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突触后膜超突触后膜超 极化(极化(IPSPIPSP) 突触前末梢释放的兴奋性突触前末梢释放的兴奋性 递质递质突触后膜突触后膜E

20、PSPEPSP 3.3.突触后膜突触后膜 兴奋性兴奋性 不变不变 4.4.潜伏期持潜伏期持 续时间续时间 较短较短 较长较长(100(100- -200ms)200ms) 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5.5.影响范围影响范围 抑制突触后神抑制突触后神 经元所有的兴经元所有的兴 奋性信息传递奋性信息传递 仅抑制某一传入神仅抑制某一传入神 经末梢的信息传递经末梢的信息传递 6.6.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调节传出神经调节传出神经 元活动,使神元活动,使神 经元活动及时经元活动及时 终止或促进同终止或促进同 一中枢内神经一中枢内神经 元活动协调元活动协调 调节传入神经元活调节传入神经元活

21、动,选择性控制传动,选择性控制传 入的感觉信息入的感觉信息 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其它信息传递方式其它信息传递方式 特点:特点: (1 1)无突触的结构特点)无突触的结构特点 (2 2)无)无1:11:1的支配关系的支配关系 (3 3)曲张体与效应器距离)曲张体与效应器距离 远(远(20nm20nm),传递耗时),传递耗时 长长 (4 4)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 决于效应细胞上有无相决于效应细胞上有无相 应受体应受体 三、电突触传递三、电突触传递 电突触:电突触: 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直接电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直接电 联系联系 结构基础:结构基础: 缝隙连接缝隙连接

22、6 6个亚单位个亚单位 聚合在一起构成水通道聚合在一起构成水通道 扩布方式:扩布方式: 局部电流或电紧张式扩布局部电流或电紧张式扩布 特点:特点: 传导迅速、双向传导传导迅速、双向传导 意义:意义: 使相邻神经元同步活动使相邻神经元同步活动 (电偶联);传递代(电偶联);传递代 谢信号(代谢偶联)谢信号(代谢偶联) (一)神经递质(一)神经递质 四、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四、化学性突触传递的中介物质 1 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的概念的概念 2 2、神经递质的代谢、神经递质的代谢 合成、储存、释放、清除、再利用合成、储存、释放、清除、再利用 3 3、确定神经递

23、质的标准、确定神经递质的标准 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递质的鉴定 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在突触前神经元中合成,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 系统。系统。 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受到适宜刺激时,能从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 存在有使其失活的机制。存在有使其失活的机制。 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神经调质(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概念:概念:虽由神经元产生,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虽由神经元产生

24、,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 不在神经元间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不在神经元间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 递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一类化学物质。递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一类化学物质。 发挥的是调制作用。发挥的是调制作用。 阿片肽对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阿片肽对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 调制:调制: 作用于作用于- receptor,促进末梢释放,促进末梢释放NE,加,加 强血管收缩;作用于强血管收缩;作用于- receptor,抑制末梢释放,抑制末梢释放 NE,抑制血管收缩。,抑制血管收缩。 递质和神经调质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分类的分类 分类分类 家族成员家族成员 胆碱类

25、胆碱类 乙酰胆碱 单胺类单胺类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织胺 氨基酸类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氨基丁酸 肽类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类、垂体肽类、神经垂体激素类、阿 片肽类、脑肠肽类等 嘌呤类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类气体类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 脂类脂类 花生四稀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类)、神经类固醇 神经递质的共存神经递质的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神经递质。种以上的神经递质。 意义:意义:协调某些生理过程。协调某些生理过程。如支配猫唾液腺如支配猫唾液腺

26、的副交感神经末梢内乙酰胆碱(的副交感神经末梢内乙酰胆碱(Ach)和血管)和血管 活性肠肽(活性肠肽(VIP)共存)共存 递质的共存递质的共存 Dale 观点与观点与Dale原则:原则:一个神经元的全部末梢一个神经元的全部末梢 均释放同一种递质均释放同一种递质 (二)神经受体(二)神经受体 1 1、概述、概述 受体的概念:受体的概念:识别和转导识别和转导 配体:配体:激动剂和拮抗剂激动剂和拮抗剂 激动剂激动剂(agonist):结合结合 生物学效应生物学效应 拮抗剂拮抗剂(antagonist):结合结合 无生物效应无生物效应 神经受体为膜受体神经受体为膜受体 2 2、突触后受体与突触前受体、突

27、触后受体与突触前受体 突触后受体:突触后受体:与信息与信息 传递有关传递有关 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调节突调节突 触前递质的释放触前递质的释放 (1 1)自身受体()自身受体(2 2)异源)异源 受体受体 3 3、作用特点、作用特点 (1 1)饱和性)饱和性 (2 2)特异性)特异性 (3 3)可逆性)可逆性 (4 4)失敏失敏现象(现象(desensitization) (5 5)受体)受体内化内化(internalization) 4 4、主要类型、主要类型 (1 1)离子通道型受体(促离子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促离子型受体): 介导快突触传递介导快突触传递 (2 2)G蛋白耦联受

28、体(促代谢型受体):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 介导慢突触传递介导慢突触传递 (3 3)酶耦联受体)酶耦联受体 1 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 (三)中枢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三)中枢主要的神经递质和受体 兴奋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的锥体细胞大脑皮质运动区的锥体细胞 基底神经节底部分神经元基底神经节底部分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自主神经节前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 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 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 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 烟碱性受

29、体烟碱性受体 亚型亚型 M15 N2肌肉型烟硷受体肌肉型烟硷受体 N1神经元型烟硷受体神经元型烟硷受体 类型类型 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耦联受体 离子通道耦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心脏活动心脏活动,支气管平,支气管平 滑肌、胃肠平滑肌、膀滑肌、胃肠平滑肌、膀 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胱逼尿肌、虹膜环行肌 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收缩,消化腺、汗腺分 泌泌,骨骼肌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舒张 自主神经节神经元自主神经节神经元 兴奋,骨骼肌收缩兴奋,骨骼肌收缩 拮抗剂拮抗剂 阿托品阿托品 筒箭毒碱筒箭毒碱 六烃季铵六烃季铵- -N1 十烃季胺十烃季胺-N2 作用作用 2 2、儿茶酚胺类递质、儿茶酚胺类递质(CA)

30、及其受体)及其受体 CA包括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E)E)和和多巴胺多巴胺(DA) 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多数交感节后纤维多数交感节后纤维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在延髓主要在延髓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在低位脑干主要在低位脑干 多巴胺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多沿黑质多沿黑质- -纹状体投射系纹状体投射系 统分布,抑制性统分布,抑制性 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 a a 受体受体 b b 受体受体 亚型亚型 a a1 1 、 a a2 2 b b 1 1、b b 2 2、b b 3 3 分布与分布与 效应效

31、应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血,血 管、子宫平滑肌收管、子宫平滑肌收 缩、虹膜辐射状肌缩、虹膜辐射状肌 收缩,胃肠平滑肌收缩,胃肠平滑肌 舒张舒张 b b 1 1 : :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 心率心率 b b 2 2 : :血管、子宫、 血管、子宫、 小肠、支气管平滑小肠、支气管平滑 肌舒张。肌舒张。 激动剂激动剂 NEEISONEEISO ISOENEISOENE 拮抗剂拮抗剂 酚妥拉明酚妥拉明 普萘洛尔普萘洛尔 b b 1 1 : :阿替洛尔 阿替洛尔 b b 2 2 : :丁氧胺 丁氧胺 a a 1 1 : :哌唑嗪 哌唑嗪 a a 2 2 : :育亨宾 育亨宾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2、的不同作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不同作用 (1 1)NE对对受体作用强,对受体作用强,对1受体作用弱,对受体作用弱,对2 受体几乎无作用受体几乎无作用 NE与与受体结合,使皮肤血管、胃肠道及肾血受体结合,使皮肤血管、胃肠道及肾血 管收缩管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血压上升。血压上升。 NE用于抗休克,提升血压;用于消化道出血用于抗休克,提升血压;用于消化道出血 ,收缩血管产生止血效应,收缩血管产生止血效应 (2 2)肾上腺素对)肾上腺素对和和受体作用均强受体作用均强 与与1受体结合:受体结合: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心率,心率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压血压 与与受体结合:受体结合: 皮肤粘膜血管、内脏尤

33、其肾血管收缩皮肤粘膜血管、内脏尤其肾血管收缩血压血压 与与2受体结合:受体结合: 骨骼肌血管、冠脉舒张骨骼肌血管、冠脉舒张血压血压 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兴奋药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兴奋药 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 异丙肾上腺素对异丙肾上腺素对受体作用强受体作用强: : 与与1受体结合:受体结合:对心肌有正性变时、变力、对心肌有正性变时、变力、 变传导作用,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与肾上腺变传导作用,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与肾上腺 素比较,其加快心率、加速传导作用较强。素比较,其加快心率、加速传导作用较强。 与与2受体结合:受体结合:使骨骼肌血管舒张,对冠脉也使骨骼肌血管舒张,对冠脉也 有舒张作

34、用。在以每分钟有舒张作用。在以每分钟2-10g速度静脉滴注时,速度静脉滴注时, 由于心脏兴奋和外周血管舒张,使收缩压由于心脏兴奋和外周血管舒张,使收缩压、舒张、舒张 压略压略,此时冠脉流量增加;但如静脉注射给药,此时冠脉流量增加;但如静脉注射给药, 则引起舒张压明显则引起舒张压明显,降低了冠脉灌注压,此时冠,降低了冠脉灌注压,此时冠 脉流量不增加;脉流量不增加;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比肾上腺素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比肾上腺素 略强。略强。 用于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但用于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但 冠心病禁用。冠心病禁用。 小结小结 儿茶酚胺的作用取决于器官上两种受体的

35、分布:儿茶酚胺的作用取决于器官上两种受体的分布: 如器官上有如器官上有 和和 两种受体,其效应取决于何两种受体,其效应取决于何 种受体数量上占优势。种受体数量上占优势。 例如:血管平滑肌上有例如:血管平滑肌上有 和和 受体,在皮肤、受体,在皮肤、 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上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上 受体数量上占优势,肾受体数量上占优势,肾 上腺素产生的效应是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脏的上腺素产生的效应是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脏的 血管血管 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产生的效应是血管舒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产生的效应是血管舒 张。张。 3 3、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兴奋性氨基酸:兴奋性氨基

36、酸:谷氨酸谷氨酸(Glu)、门冬、门冬 氨酸氨酸(Asp) 抑制性氨基酸:抑制性氨基酸:甘氨酸甘氨酸(Gly)、 - -氨氨 基丁酸基丁酸(GABA) 谷氨酸谷氨酸(Glu)及其受体:及其受体: 作用:作用:大脑皮层内及感觉传入纤维的兴奋性递质大脑皮层内及感觉传入纤维的兴奋性递质 受体:促离子型受体(配体门控通道)受体:促离子型受体(配体门控通道) 促代谢型受体(促代谢型受体(G 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耦联受体) KA受体受体 AMPA受体受体 NMDA受体:受体:Gly是协同激动剂;是电化学双重门是协同激动剂;是电化学双重门 非非NMDA受体:受体:Na+ +内流为主,快内流为主,快EPSP

37、控通道;控通道;Ca+ +内流为主,慢内流为主,慢EPSP - -氨基丁酸氨基丁酸(GABA)和和甘氨酸甘氨酸(Gly) GABA主要是脊髓以上中枢(大脑、小脑、主要是脊髓以上中枢(大脑、小脑、 纹状体)的抑制性递质纹状体)的抑制性递质 GABAA受体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Cl-通透性增强,突触后抑制通透性增强,突触后抑制 GABAB受体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耦联受体): K+通透性增强通透性增强, , Ca+通透性下降通透性下降 突触前、突触后抑制突触前、突触后抑制 作用:作用:是是脊髓闰绍细胞的抑制性递质脊髓闰绍细胞的抑制性递质 是谷氨酸是谷氨酸(Glu)

38、的协同激动剂的协同激动剂 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Cl-通透性增强通透性增强 甘氨酸(甘氨酸(Gly) 4 4、5 5羟色胺神经元及其受体羟色胺神经元及其受体 位于中缝核群位于中缝核群 阿片肽阿片肽(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与(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与 痛觉调节有关痛觉调节有关 下丘脑神经肽:下丘脑神经肽:调节自主神经活动调节自主神经活动 胃肠肽胃肠肽(胆囊收缩素):与摄食活动有关(胆囊收缩素):与摄食活动有关 5 5、肽类递质、肽类递质 P288 P288 表表11114 4 6 6、其他递质和受体、其他递质和受体 组胺:组胺: 下丘脑后部结节乳头体核,下

39、丘脑后部结节乳头体核,H1,H2,H3受体受体 嘌呤类:嘌呤类:腺苷和三磷酸腺苷腺苷和三磷酸腺苷(ATP) P1受体对腺苷敏感,受体对腺苷敏感,P2受体对受体对ATP敏感敏感 发挥抑制性调质的作用发挥抑制性调质的作用 气体分子:气体分子: 一氧化氮:逆行信使,与突触可塑性有关一氧化氮:逆行信使,与突触可塑性有关 一氧化碳:与突触可塑性有关一氧化碳:与突触可塑性有关 反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 内外环境所做的规律性应答内外环境所做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 第三节第三节 反射的一般规律反射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与反射弧 (视

40、频)(视频) 二、反射的基本过程二、反射的基本过程 (一)反射过程的信息传递(一)反射过程的信息传递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感受器感受器 神经中枢神经中枢 效应器效应器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 激素激素 (二)反射时(二)反射时(reflex time) 完成反射活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完成反射活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反射时, 与反射过程中突触接替的次数有关。与反射过程中突触接替的次数有关。 反射过程中信息传递在中枢所占用的时反射过程中信息传递在中枢所占用的时 间称为间称为中枢延搁中枢延搁(central delay)。)。 “谢切诺夫抑制谢切诺夫抑制” 反射时不是固定不变反射时不是固定

41、不变 的,与反射中枢的兴的,与反射中枢的兴 奋状态有关奋状态有关 三、反射的分类三、反射的分类 (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先天就有,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先天就有,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 2.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将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按一定的方式反将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按一定的方式反 复结合形成的反射,又称复结合形成的反射,又称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见“学习与记忆”)(见“学习与记忆”) (1 1)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 食物(非条件刺激)食物(

42、非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 铃声(无关刺激)铃声(无关刺激) 无唾液分泌无唾液分泌 铃声铃声 + + 食物(强化)食物(强化) 唾液分泌唾液分泌 铃声(条件刺激)铃声(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强化强化 (2 2)操作式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 (二)单突触反射与多突触反射(二)单突触反射与多突触反射 1.1.单突触反射:单突触反射: 反射弧中只有传入与传出两个神经元,经反射弧中只有传入与传出两个神经元,经 过一次突触接替的反射。反射时短,过一次突触接替的反射。反射时短,0.7m

43、s0.7ms。 腱反射腱反射 2.2.多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 四、反射中枢及神经元池四、反射中枢及神经元池 (一)中枢的神经元池(一)中枢的神经元池 反射中枢:反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某一特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某一特 定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定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 神经元池:神经元池:指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经细胞群,指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经细胞群, 它们共同参与对相同信息的处理或对特定它们共同参与对相同信息的处理或对特定 生理活动的调节。生理活动的调节。 反射中枢实际上就是调节特定生理活反射中枢实际上就是调节特定生理活 动的神经元池。动的神经元池。 (二)神经元池的信息传

44、输及其影响(二)神经元池的信息传输及其影响 1.1.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2.2.神经元池兴奋或易化神经元池兴奋或易化 3.3.神经元池抑制神经元池抑制 (三)神经元池内的信号处理(三)神经元池内的信号处理 1.1.信号的辐散:信号的辐散:同时使多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同时使多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扩大空间作用范围扩大空间作用范围 2.2.信号的会聚:信号的会聚:总和不同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总和不同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3.3.信号的延长:信号的延长:增强兴奋效应、延长兴奋时间增强兴奋效应、延长兴奋时间 后放后放(afterdischarge):神经元池传出信号神经元池传出信号 时间延长

45、的现象。时间延长的现象。突触性后放振荡性回路突触性后放振荡性回路 五、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五、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 (一)最后公路原则(一)最后公路原则 指对反射活动的各种影响和调节因素,最指对反射活动的各种影响和调节因素,最 终要通过支配效应器的传出神经元发挥作用。终要通过支配效应器的传出神经元发挥作用。 (二)兴奋节律的改变(二)兴奋节律的改变 (三)后放(三)后放 (四)反射活动的习惯化与敏感化(四)反射活动的习惯化与敏感化 第四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躯体感觉躯体感觉有有4 4种主要类型:触种主要类型:触- -压觉、压觉、 本体感觉、温度觉(冷觉和温觉)和痛觉本体感

46、觉、温度觉(冷觉和温觉)和痛觉 一、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一、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 躯干和四肢 躯体感觉 头面部躯 体感觉 背根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 浅感觉传导路径:浅感觉传导路径:前外侧索系统,先交前外侧索系统,先交 叉后上行,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叉后上行,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 (一)本体感觉与精细触觉(一)本体感觉与精细触觉 深感觉传导路径:深感觉传导路径:后索后索- -内侧丘系系统,内侧丘系系统, 先上行后交叉,传导精细触觉、肌肉先上行后交叉,传导精细触觉、肌肉 本体感觉和关节的位置觉本体感觉和关节的位置觉 (二)温觉与粗触压觉(二)温觉与粗触压觉 二、脊髓与低位脑干对感觉信息的传递二、

47、脊髓与低位脑干对感觉信息的传递 作用:作用:进行第一次信息传递,参与某些反射活动进行第一次信息传递,参与某些反射活动 (一)丘脑的核团(一)丘脑的核团 三、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三、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重点 感觉接替核:感觉接替核:后腹核、 内侧膝状体、外侧膝 状体,感觉(嗅觉除 外)的总换元站 联络核:联络核:丘脑前核、 腹外侧核、丘脑枕核 等 非特异性投射核非特异性投射核 (髓板内核群) 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 传导通路传导通路 由由3 3个神经元接替个神经元接替 (特殊感觉由(特殊感觉由3 3个个 以上神经元接以上神经元接 替),各种感觉替),各种感觉 有各自特定的传有各自特定的传 导通路。导通路。 由多个神经元接替,由多个神经元接替, 感觉传导束侧支与感觉传导束侧支与 脑干网状结构神经脑干网状结构神经 元发生突触联系并元发生突触联系并 反复换元,是不同反复换元,是不同 感觉上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