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肺门、肺纹理及叶间裂的形态分布特点,肺叶的解剖分布。 (二)掌握正常胸部 CT 横断面解剖,重点是纵隔窗及肺窗的各个代表层面所显示的解 剖结构。 (三)熟悉胸部正侧位 X 线片上的解剖结构。 (四)了解检查方法。 1、胸部有很好的自然对比,X 线检查是首选的方法。 2、CT 也是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密度分辨率高,对小病变的发现、显示病变的细节优于 胸片。增强扫描有利于血管病变的诊断、区别肺门增大的原因以及纵隔病变与心脏大血 管的关系。 HRCT 扫描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及支气管扩张有突出效果。 三维重建还可获得 支气管内镜类似的效果。
2、 3、MRI 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价值较大,根据流空效应有利于了解肿瘤与心脏大血管 的关系。 4、介入放射:支气管动脉栓塞和灌注术对控制肺部大出血、治疗肿瘤有重要作用。引导 下穿剌活检术已广泛应用。 (五)掌握肺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六)掌握胸膜病变及纵隔改变的影像学表现。 (七)掌握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及肺转移瘤的 X 线及 CT 诊断。 (八)掌握常见纵隔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特点。 第一节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一、正常正常 X X 线表现线表现 1、辨别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乳房及乳头。 2、胸廓骨骼:肋骨的走向、肋骨计数、锁骨、胸骨和
3、胸椎的显示情况、肩胛骨的投影、肋 软骨钙化。观察人体胸部骨骼的正常变异,包括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等。 3、观察膈肌形态、位置,心膈角、肋膈角的钝锐,比较两侧膈肌的高低;观察膈肌变异, 包括局限性膈膨出、波浪膈、膈膨升等。膈肌后前位分为左右两叶,呈园顶状。膈在外侧及 前、后方与胸壁相交形成肋膈角,在内侧与内心形成心膈角。 A B 4、观察两侧肺野透明度是否一致;并进行肺野的分区(九分区法)。两侧第二、四肋骨 前端下缘水平线将肺野分成上、中、下野。纵行三等分为内、中、外带。 5、 观察胸膜及肺叶:胸膜分脏层、壁层胸膜,两者之间为胸膜腔,叶间胸膜分隔肺叶。 肺叶:左肺上、下叶,右肺上、中、下三叶,
4、由斜裂、水平裂分隔。 6、辩认肺门结构(两侧肺门的主要血管),比较两侧肺门位置的高低。肺门由肺动、静 脉,支气管、淋巴结、神经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 7、观察肺纹理的特点:肺纹理是指肺门向肺野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 脉及支气管组成。 从肺门发出,呈树枝样分布,越分越细,到肺野外带几乎不能辩认,下肺纹理比上肺纹理 多,肺门周围有时可见血管和支气管的轴位相。 8、气管与支气管(表 3-1) 右右 侧侧 左左 侧侧 上叶上叶 1 1 尖支尖支 上叶上叶 上部支气管上部支气管 1+21+2 尖后支尖后支 2 2 后支后支 3 3 前支前支 3 3 前支前支 下部支气管下部支气管 4 4
5、上舌支上舌支 中间支气管中间支气管 5 5 下舌支下舌支 中叶中叶 4 4 外支外支 5 5 内支内支 图图3-5:肺野划分示意图:肺野划分示意图 图图3-11:正常肺纹理:正常肺纹理 下叶下叶 6 6 背支背支 下叶下叶 6 6 背支背支 7 7 内基底支内基底支 7+87+8 内前基底支内前基底支 8 8 前基底支前基底支 9 9 外基底支外基底支 9 9 外基底支外基底支 10 10 后基底支后基底支 1010 后基底支后基底支 9、观察纵隔肺交界面,记住各段的解剖投影名称;在胸部侧位上对纵隔进行分区。认识 小儿胸腺导致纵隔增宽的特征。纵膈位于两肺之间,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淋巴
6、 组织、胸腺、神经组织等。 二、二、正常正常 CTCT 表现表现 1、肺窗(W1200 C-600)观察内容:气道、肺野、肺门、肺血管、叶间裂、肺叶。 (1)管隆突平面:气管分叉。观察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 (2)右上叶支气管平面:观察右主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右上叶前段支气管、右上叶 后段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注意右上叶支气管后壁很薄。 (3)左上叶支气管平面: 观察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后壁薄) (4)中叶支气管平面:认识右中叶支气管的走向及其内外侧段分支、右下叶支气管,左 下叶支气管,两下叶背段支气管。 (5)下肺静脉平面:观察两下肺静脉形态、走向。
7、 认识各层面肺血管影像,肺野内呈树枝状分布的条状、结节状影。少血管区或少血管带 为叶间裂(斜裂)的位置。两侧斜裂后方为下叶。左侧斜裂前方为上叶。右侧斜裂前方、中 叶支气管开口出现的层面以上为上叶,以下为中叶。 2、纵隔窗 (W350 C50) (1)胸廓入口层面(六个血管断面层):认识六个血管断面(两侧头头臂静脉、两侧颈 总动脉和两侧锁骨下动脉,气管和食道。 (2)主动脉弓层面(两个血管层面):认识上腔静脉、主动脉弓、气管。 (3)主肺动脉窗层面(三个血管层面):认识上腔静脉、升主动脉、主肺动脉窗、降主 动脉、气管. 表表3-1:支气管分支:支气管分支 (4)肺动脉平面(四-五个血管层面):
8、认识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升主动 脉、降主动脉、气管隆突、食道。 (5)心脏平面:认识两下肺静脉;心脏、右膈顶、下腔静脉。 第二节第二节 异常影像学表现异常影像学表现 (三)(三)肺部基本病变肺部基本病变 1 1、肺气肿肺气肿:肺过度充气的状态, 为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所致的活瓣作用。可因腔内异物、 肿瘤、肉芽肿、分泌物或周围淋巴结、肿瘤等压迫所致。 (1)弥漫性肺气肿:肺野密度减低,肺纹理稀少,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膈肌下降, 膈顶变平),垂位心(狭长型心脏)。 (2)局限性肺气肿:局限性肺野密度减低,纵隔向健侧移位。 2 2、肺不张肺不张:支气管完全阻塞的后果,导致肺内气体减少、吸
9、收和肺体积缩小、肺叶萎陷, 即形成肺不张。 (1)一侧肺不张:观察一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纵隔明显向患侧移位,患侧肋间隙变窄。 (2)右上叶肺不张:观察右上叶肺容积缩小,密度增高;肺不张外后缘为向上移位的水 平裂;右中下肺代偿性肺气肿。 (3)右中叶肺不张: (正位片)右下肺野心缘旁见片状影,边缘模糊,右心缘不清; (侧 位片)右中叶部位见狭长“三角形”致密影,尖端指向肺门,边缘清晰、锐利,上缘为向下 移位的水平裂,后下缘为向前上方移位的斜裂。 (4)右肺下叶肺不张:观察下肺野内带见“三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外缘 清晰锐利(为向下、向内移位的斜裂);肺门向下移位,重叠在三角形高密度影内
10、;以上肺 野密度减低,肺纹理稀少。 (5)左上叶肺不张:(正位片)左中上肺野见大片密度增高影,下缘模糊;左下肺野密 度减低(代偿性肺气肿),左侧膈肌稍向上移位;(侧位片)左上叶肺密度增高,斜裂向前 移位。 3 3、 肺部肺部病变病变 肺实变肺实变(渗出性):(渗出性):是指肺实质(肺泡)内的气体被急性炎症、肺水肿等产生的渗出物(液 体、蛋白及细胞)或肺出血时的血液所代替,而形成的密度增高改变称肺实变。其它病变代 替肺泡内气体也能形成肺实变。 观察肺实变的特点:病变呈片状或云雾状影,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累及叶间裂 则以叶间裂为界。支气管气象。多发小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影。 C A B A 4 4、
11、结节与肿块结节与肿块:多为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在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肉芽组织(增殖),也可是 肿瘤组织、血管炎、局限的渗出、出血、寄生虫、含铁血黄素沉着等。 根据其大小可分为: (1)腺泡结节状影(直径在 47mm )常见于肺结核的增殖病变和各种慢性炎症。 (2)粟粒状结节影(直径在 4mm 以下)常见于粟粒性肺结核、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 (3) 肿块(直径1cm)多种原因(炎症、结核、寄生虫、囊肿、肿瘤等)在胸部形成的结 节状或块状病理组织。 注意观察结节和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病变周围胸膜改变,纵隔有无异常。 5 5、空洞与空腔空洞与空腔 空洞是指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与
12、支气管相通,经支气管引流咳出后形成 的腔隙。影像表现为大小不一、 形状不同的透亮区。 依其壁的厚度、 形态, 可分为厚壁空洞、 薄壁空洞及无壁空洞(虫噬状空洞)。空腔是指肺内生理腔隙病理性扩大表现为腔壁菲薄的 囊状透亮区。 (1)观察空洞表现,注意空洞壁的厚度、内壁、有无液平。 (2)空腔:类圆形含气腔隙,壁薄,如铅笔勾画,内无液平(伴感染可有液平面)。 6 6、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是指肺间质的病理改变。也可是肺内病变及周围肺间质发生 纤维化造成。 (1)弥漫性病变(肺间质病变):肺纹理紊乱,呈网状、条索状、细线状及小结节状改 变 (2)局限性病变(肺纤维化):索条状
13、影,边缘较清楚,密度较高。多发的纤维化可致肺 不张。 7 7、钙化钙化:发生于退变或坏死组织中,多见于肺或淋巴结干酪性结核灶的愈合阶段,是干酪 坏死愈合的一种形式;也可见于肿瘤内;甲旁亢和维 D 过多症(代谢性钙沉积)等。 观察:肺野内见大小、形态不一高密度影,边缘清楚、锐利。 8 8、胸膜病变胸膜病变 1 1、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不同原因造成的胸膜腔内渗出物产生。 (1)游离性胸腔积液:可随体位改变而在胸膜腔内随处流动的积液。依其量的多少分为: 少量胸腔积液;中等量胸腔积液;大量胸腔积液 。 1)少量胸腔积液:肋膈角变钝,注意与肋膈角胸膜增厚鉴别。 2)中等量胸腔积液:中下肺野密度均匀增高,上
14、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凹面,膈面及肋膈角 “消失”。观察 CT 上的特点(沿后胸壁呈新月形)。 3)大量胸腔积液:一侧肺野外密度均匀增高,纵隔明显向对侧移位。 (2) 局限性胸腔积液: 是指由于胸膜粘连造成的局限于胸膜腔某部, 不能随处流动的积液。 根据积液被局限的部位可分为: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 ;肺底积液。 1)包裹性胸腔积液:沿侧胸壁见一梭形(或“D”形,反“D”形)均匀致密影,向肺野 突出,边缘清楚,其上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CT)沿侧胸壁见一梭形影,向肺野突出, 边缘清楚,CT 值为水样密度。 2)叶间积液:局限于叶间胸膜腔时称叶间积液。根据未粘连胸膜腔的大小及积液量的多 少,可表现为
15、类似肺炎或肿块的影像,也可呈雪茄状、梭状、葫芦状或球状 。 3)气胸:指脏层或壁层胸膜破裂导致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积气。肺组织被气胸 压迫,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 观察:肺野外带无肺纹理透明区。肺压缩边界。大量气胸时肺完全压缩于肺门形成软 组织块影,纵隔可向健侧移。 4)液气胸:胸膜腔内既积气又积液称液气胸。 观察:横贯胸腔的液平面,平面以下均匀密度增高影为液体,上方为气体。 5)胸膜增厚、钙化:是指胸膜病变修复过程中产生的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脏壁层胸 膜粘合及坏死组织的钙质沉积。 观察:胸膜增厚:肋膈角变钝,膈肌变形,肺外缘可见带状致密影,肋间隙可变窄,纵隔 可向患侧移位。 胸膜钙
16、化: 在增厚的胸膜上可见斑片状、 碎玻璃状致密影, 密度高, 边缘清楚。 (三)(三)纵隔改变纵隔改变 1、纵隔增宽:观察增宽的纵隔向一侧还是两侧,气管、支气管有无受压变窄。 2、纵隔移位:思考移位的原因有哪些。 B 图图3-88:右侧胸膜肥厚粘连伴钙化(:右侧胸膜肥厚粘连伴钙化(A.正位,正位,B.CT纵膈窗)纵膈窗) ) 图图3-89:纵膈增宽移位:纵膈增宽移位 图图3-90: 纵膈增宽纵膈增宽 三三、常见疾病诊断常见疾病诊断 (一)(一)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内径的增宽。先天性少见,后天性多见;病因:感染、阻塞 和牵引;临床表现:病史较长,多有咳嗽,咯脓痰,半数病人有咯血,胸闷
17、、气短,部分出 现杵状指;根据其形态可分为柱状支气管扩张、囊状支气管扩张及 混合型支气管扩张。 1、观察肺纹理增粗、增多;造影支气管呈杵状扩张。 2、观察囊状支扩:多发的囊状空腔,内有液平。 (二)(二)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为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多见于青壮年。病理上分为:充血期、红 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 观察: 大叶性肺炎的分布特点, 按肺叶肺段分布; 大叶性肺炎实变期、 吸收期的 X 线表现。 讨论:急性大叶性肺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受凉、过度劳累或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寒战高 热、胸痛、咳较粘稠或为典型铁锈色痰。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胸部 X 线片即可确诊。CT 检查的目的:早期
18、肺炎(实变前期)的检出;对不典型病例,如消散缓慢、反复发作, 年龄较大患者,应与阻塞性肺炎鉴别。 (三)(三)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人。支气管肺炎大多由支气管 炎及细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包括小支气管炎病症,肺间质炎症,肺小叶渗出、实变的混合病 变。细支气管有不同程度阻塞,可出现肺气肿和小叶性肺不张 观察: 支气管肺炎的分布特点, 表现两中下肺野内中带肺纹理增多、 模糊伴小斑片状影。 图图3-95:右肺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右肺大叶性肺炎(实变期,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图图3-97:两肺大叶性肺炎(消散期,:两肺大叶性肺炎(消散期,A.正位,正位,B
19、.侧位)侧位) ) A B A B 图图3-99:支气管肺炎(右肺下心缘旁纹理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可见小班片模糊致密影:支气管肺炎(右肺下心缘旁纹理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可见小班片模糊致密影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A B 讨论:讨论: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发病急骤,有高热寒战、咳嗽、咳泡沫粘液脓性痰,常有胸痛, 呼吸困难。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典型病例通常 X 线胸片即可诊断,一般不需 CT 检查。对迁 延或反复发作者,CT 检查旨在了解有无并发支气管扩张。 (四)(四)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炎症主要累及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可引起小支气管部分或完全性 阻塞,并沿淋巴管扩展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
20、结炎。肺泡内炎症较轻。 观察:X 线及 CT 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呈网状、细线状及小结节状影,同时肺泡内有渗 出。 讨论:间质性肺炎常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应与支气管肺炎 鉴别。支气管肺炎以两肺中下野散在小片状影为主要表现。 (五)(五)肺脓肿肺脓肿:是多种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破坏性疾病。 观察:1、肺脓肿急性期:大片状致密影,边缘模糊,内有空洞,内壁光滑或不规则,有 液平 2、肺脓肿慢性期:厚壁空洞,边缘清楚,空洞,内壁光滑或不规则,有液平。 3、多发性肺脓肿:观察多发空洞。 A B 图图3-100: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炎(A.正位平片,正位平片,B.CT肺窗)肺窗) )
21、 讨论:讨论: 肺脓肿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细菌性肺炎 早期肺脓肿与细菌性肺炎在症状及 x 线表现上很相似。细菌性肺炎中 肺炎球菌肺炎最常见,常有口唇疱疹、铁锈色痰而无大量黄脓痰。胸部 x 线片示肺叶或段 实变或呈片状淡薄炎性病变,边缘模糊不清,但无脓腔形成。其他有化脓性倾向的葡萄球 菌、肺炎杆菌肺炎等。痰或血的细菌分离可作出鉴别。空洞性肺结核 发病缓慢,病程 长,常伴有结核毒性症状,如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长期咳嗽、咯血等。胸部 x 线片示 空洞壁较厚,其周围可见结核浸润病灶,或伴有斑点、结节状病变,空洞内一般无液平面, 有时伴有同侧或对侧的结核播散病灶。痰中可找到结核杆菌。继发感染时,亦可
22、有多量黄 脓痰,应结合过去史,在治疗继发感染的同时,反复查痰可确诊。支气管肺癌 肿瘤阻 塞支气管引起远端肺部阻塞性炎症,呈肺叶、段分布。癌灶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发病 较慢,常无或仅有低度毒性症状。胸部线片示空洞常呈偏心、壁较厚、内壁凹凸不平, 一般无液平面,空洞周围无炎症反应。由于癌肿经常发生转移,故常见到肺门淋巴结大。 图图3-101:急性肺脓肿(空洞内见液平,:急性肺脓肿(空洞内见液平,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A B A B 图图3-102:急性肺脓肿(空洞内见液平,:急性肺脓肿(空洞内见液平,A.肺窗,肺窗,B.纵膈窗)纵膈窗) ) 通过线体层摄片、胸部 ct 扫描、痰脱
23、落细胞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诊。肺囊肿 继发感染 肺囊肿呈圆形、腔壁薄而光滑,常伴有液平面,周围无炎性反应。患者常无明 显的毒性症状或咳嗽。若有感染前的 x 线片相比较,则更易鉴别。 (六)肺结核(六)肺结核 1 1、原发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所引起的肺结核,最常见于儿童。 (1)原发综合征:观察原发病灶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2)胸内淋巴结结核:观察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图图3-103: 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 (右肺上野模糊云絮状影, 病灶与肺门相连)(右肺上野模糊云絮状影, 病灶与肺门相连) ) 图图3-104: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左肺门增大,外缘呈半圆形,
24、边界模糊)(左肺门增大,外缘呈半圆形,边界模糊) ) 图图3-105:肺门肺门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右肺门增大,外缘呈分叶)(右肺门增大,外缘呈分叶) ) 讨论:讨论:在 x 线检查前轻者应与上感、流感,重者应与伤寒和风湿热等鉴别;x 线检查后原发 综合征应与各种肺炎、 支气管扩张相鉴别;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浸润型者勿与急性支气管淋巴 结炎混淆;肿瘤型者应与纵隔良性、恶性肿瘤相鉴别。 2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期多次进入血液播散至肺部。 (1)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观察三均现象:(两肺弥漫性粟粒状影,其大小、密度、分布均 匀)。 (2)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观察
25、三不均现象两肺弥漫性斑点状致密影,以中上肺野分布 为多,大小形态不一,密度不均匀 图图3-106: 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A.(A.肺窗,肺窗, B.B.纵膈窗纵膈窗) ) ) A B 图图3-107: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 讨论:讨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图图3-108: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 图图3-109:亚:亚急性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图图3-110:亚:亚急性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 (1)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两肺散在多数细小的点状阴影,以中、下肺野多见,而肺 尖侧无病灶。 因为是在慢性肺淤血的基础上
26、引起的, 所以两肺透亮度减低。 心脏呈二尖瓣型。 (2)血吸虫病 早期病变显示两肺弥散性粟粒状阴影,密度较淡,但阴影大小,形态 和密度都不同,以两肺下野和内中带较多。再结合疫水接触史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即可做出诊断。 (3)血行播散性转移瘤 大量粟粒性肺转移,多见于血供丰富的原发瘤,如绒癌、肾 癌、甲状腺癌,病变轮廓较清楚,密度均匀,大小不一,于两肺下部的病灶较上部多。 (4)矽肺 结节多位于中、下肺野,常有肺气肿。有粉尘接触史。 3 3、继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多为已静止的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偶为外源性再感染,结核杆菌再从 外界吸入肺部。是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 (1)浸润型肺结
27、核: 观察病变部位。 观察多发的病灶, 多样化的病变 (班片状、 结节状及索条状致密影、 空洞、钙化等)。观察浸润型肺结核空洞的特点(圆形或椭圆形,内外壁光滑,无液平, 周围有其他病灶。观察典型结核球的特点。观察大叶叶性干酪性肺炎,思考与大叶性肺 炎的区别。 (2)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特点:大范围的纤维化。不规则空洞。支气管播散灶。 B A 图图3-111:浸润型肺结核(双肺弥漫分布斑片状影,并可见多发空洞):浸润型肺结核(双肺弥漫分布斑片状影,并可见多发空洞) ) 图图3-112:干酪性:干酪性肺炎(可见虫噬样空洞)肺炎(可见虫噬样空洞) ) 图图3-113:左肺结核球(边缘光整,其旁可见卫
28、星灶):左肺结核球(边缘光整,其旁可见卫星灶) ) 图图3-114:左肺结核球钙化(边缘锐利):左肺结核球钙化(边缘锐利) ) 讨论:讨论:(1)干酪性肺炎与大叶性肺炎的鉴别:干酪性肺炎多见于右肺上叶,病变系多 心性团絮状干酪灶的融合,其密度较大叶性肺炎高,但不均匀,其中可见不规则空洞。常有 支气管播散灶,痰内可查到结核菌。 (2)肺结核球与类圆形肺癌鉴别如下(表 3-2) 结核球 类圆形肺癌 临床 表现 年龄 较轻,30 岁以下 较大,95在 35 岁以上 吸烟史 不一定 吸烟者较多 咯血 少见反复痰中带血 常见反复痰中带血 图图3-115: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A.正位
29、,正位,B.侧位)侧位) ) 图图3-116: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A B A B X 线 表 现 阴影大小 阴影小于 4 厘米者占 95以上,一 般不超过 2.5 厘米 阴影一般大于 4 厘米 边缘 光滑无毛刺,分叶较少,为浅分叶 多有短毛刺,多离心性,常有分 叶 形态 圆, 形较多 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呈不规则形 或桑椹状 密度 密度高而不均匀 早期密度淡而不均匀,增大后密 度增高,较均匀 空洞 多为中心性,也有偏心者新月形空 洞,多偏向肺门侧,洞壁较规则。 多为厚壁偏心空洞,多偏向胸膜 侧,洞壁凹凸不平,也可见簿壁 空洞 钙化
30、成层状环形钙化或弥漫性斑点状钙 化 很少钙化,错构瘤可见爆米花样 钙化 周围 多伴有卫星灶,引流支气管明显, 较少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少有卫星灶,引流支气管明显, 后期常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血管 无变形移位 常变形移位 发展趋势 病程长,发展慢,在积极治疗下可 缩小 病程短,发展快,在积极治疗下 增大 化验 痰检查 可找到结核菌 可找到癌细胞 (3)结核性空洞的鉴别诊断 肺含气囊肿:X 线表现囊壁一般较簿而整齐,周围肺野清晰,而结核性空洞周围多有 浸润性病变或支气管播散灶,常有胸膜粘连,结核菌大多阳性。 肺大泡:壁菲簿,其中无液体,可靠近胸膜。结核性空洞壁厚常伴有卫星病灶,查痰 菌常阳性。 癌
31、性空洞:癌性空洞往往偏心性,壁较厚,可见癌性结节凸向腔内,使空洞内壁凹凸 不平。 肺脓肿空洞:空洞内有液平面,周围有密度均匀的实质浸润。肺结核空洞液平面较小 且少见,周围有卫星病灶,痰内可找到结核菌。 4 4、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结核。 观察: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表表3-2:肺结核球与类圆形肺癌鉴别肺结核球与类圆形肺癌鉴别 ) 讨论:讨论:结核性胸膜炎须与细菌性肺炎和胸膜炎,以及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 (1)细菌性肺炎 结核性胸膜炎的急性期常有发热、胸痛、咳嗽、气促,血白细胞增 多,胸片 X 线表现高密度均匀阴影,易误诊为肺炎。但肺炎时咳
32、嗽多有痰,常呈铁锈色痰。 肺部为实变体征,痰涂片或培养常可发现致病菌。结核性胸膜炎则以干咳为主,胸部为积 液体征,PPD 试验可阳性。 (2)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发生于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伴有胸腔积液者, 患者多有肺部病变的病史,积液量不多,见于病变的同侧。胸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以中 性粒细胞为主,胸液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3)恶性胸腔积液 肺部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瘤的胸膜直接侵犯或转移、胸膜间 皮瘤等均可产生胸腔积液,而以肺部肿瘤伴发胸腔积液最为常见。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肿瘤 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要点见表 1。结核性胸膜炎有时须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胸膜炎、类风湿性 胸膜炎等伴有胸腔积液者鉴
33、别,这些疾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鉴别不难。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肺肿瘤肺肿瘤 一、肺癌一、肺癌 1 1、中心型肺癌中心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1)平片观察:肺门肿块及支气管阻塞性改变(肺气肿、肺炎、肺不张)、转移征象 (注意骨骼、胸膜、纵隔肺门淋巴结等)。 (2)C T 观察支气管的改变(阻塞或狭窄)及平片上观察的内容。 图图3-117: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A B 图图3-118:中心型肺癌气管狭窄、阻塞的体层摄影表现示意图:中心型肺癌气管狭窄、阻塞的体层摄影表现示意图 ) 图图3-119:右肺下叶叶中心型肺癌伴
34、纵膈淋巴结转移(:右肺下叶叶中心型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A B 图图3-120:右中叶中心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右中叶中心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A B 图图3-121:右上叶中心型肺癌(:右上叶中心型肺癌(A.正位,正位,B.侧位,肺门肿块与右肺上叶形成横“侧位,肺门肿块与右肺上叶形成横“S”征)”征) ) A B 图图3-122:左上叶中心型肺癌(:左上叶中心型肺癌(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A B 图图3-123:左肺中心型肺癌伴不张(:左肺中心型肺癌伴不张(A.肺窗,肺窗,B.纵膈窗)纵膈窗) ) 图图
35、3-124:右中叶中心型肺癌伴肋骨转移(:右中叶中心型肺癌伴肋骨转移(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 ) A B A B 2、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下 观察肺野内肿块的特点: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等注意其他肺野及纵隔肺门的情况, 有无胸腔积液等。CT 与胸片比较,哪种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大。思考在胸部可能 见到的转移有哪些。 图图3-125:右上叶中心型肺癌(:右上叶中心型肺癌(A.肺窗,肺窗,B.纵膈窗)纵膈窗) ) A B 图图3-125:右上叶中心型肺癌(:右上叶中心型肺癌(A.肺窗,肺窗,B.纵膈窗)纵膈窗) ) 图图3-126:左肺周围型肺癌伴胸椎转移(:左肺周围型肺
36、癌伴胸椎转移(A. 正位,正位,B.。胸椎。胸椎) A B 图图3-127:右肺周围型肺癌:右肺周围型肺癌(A.正位,正位,B.侧位,肿块可见分叶征)侧位,肿块可见分叶征) ) A B 图图3-128:右肺周围型肺癌(:右肺周围型肺癌(A.肺窗,肺窗,B.纵膈窗,可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纵膈窗,可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 ) A 讨论:讨论: 3 3、支气管肺泡癌:、支气管肺泡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 B 图图3-129:左肺周围型肺癌(:左肺周围型肺癌(A.肺窗,肺窗,B.纵膈窗,可见分叶征)纵膈窗,可见分叶征) ) 图图3-130:左肺下叶周围型肺癌(:左肺下叶周围型肺癌(A.肺窗,肺
37、窗,B.纵膈窗,可见分叶征,见少量胸腔积液)纵膈窗,可见分叶征,见少量胸腔积液) ) 图图3-131:细支气管肺泡癌(:细支气管肺泡癌(A.正位,正位,B.侧位,双肺可见弥漫性存在大小不等、境界侧位,双肺可见弥漫性存在大小不等、境界 模糊的斑片状影模糊的斑片状影) A A B A B 讨论:讨论:鉴别诊断 (1)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1)周围型肺癌:CT 征象相似,呈类圆形结节或肿块,边缘分 叶,有毛刺、胸膜凹陷征,内可见小泡征,多有强化,较难区分。(2)结核结节或结核瘤: 多数病灶边缘光滑无明显分叶毛刺,病灶内可见微细钙化,呈弥漫或均匀一致性分布,CT 值多高于 160 Hu,可有边缘性空
38、洞,呈裂隙状或新月形,其周围大多有卫星灶,局限性胸 膜增厚多见,与细支气管肺泡癌鉴别一般不难。但有个别结核病变,干酷样坏死排出后形成 小泡状密度减低区,酷似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假腔,可导致误诊。此时应注意病变有无细支气 管肺泡癌的其他特点,如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等,结核多无上述征 。 图图3-132:细支气管肺泡癌(:细支气管肺泡癌(A.正位,正位,B.侧位,双肺弥漫性存在大小不等、境界不清的结节状或斑片状影)侧位,双肺弥漫性存在大小不等、境界不清的结节状或斑片状影) ) A B 图图3-133:细支气管肺泡癌(双肺弥漫小结节状,右肺上叶一较大结节):细支气管肺泡癌(双肺弥漫小结节状
39、,右肺上叶一较大结节) ) (2) 多发结节型 主要与肺内多发转移瘤和粟粒型结核鉴别,血行转移多呈圆形,边缘 光整,大小常不一致,有原发病史;粟粒型结核的直径多在 3 mm 以下,大小一致,分布均 匀,且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3) 弥漫实变型 主要与大叶性肺炎鉴别,其典型 CT 表现为支气管充气征,其支气管壁 柔软,无僵硬感,分支自然,支气管径由粗变细,似青树枝样,而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支气管 充气征则呈枯树枝样。大叶性肺炎不伴蜂窝征与磨玻璃征,常有明显的急性感染史。 二、二、肺转移瘤肺转移瘤: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肺转移的途径有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和肿瘤直接 侵犯。 观察:典型肺转移瘤的影像学表
40、现(两肺广泛分布的棉球状影,大小不等,密度均匀,多数 边缘光滑) 图图3-134:肺转移瘤(双肺内多发大小不均球形病灶:肺转移瘤(双肺内多发大小不均球形病灶,边缘清晰),边缘清晰) ) 图图3-135:肺转移瘤(双肺内多发大小不均球形病灶:肺转移瘤(双肺内多发大小不均球形病灶,边缘清晰),边缘清晰) ) 图图3-136:肺转移瘤(双肺内多发大小不均球形病灶:肺转移瘤(双肺内多发大小不均球形病灶,边缘清晰),边缘清晰) ) 讨论讨论: : 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大量尸检结果显示,有 2054胸外恶性肿瘤的病人发 生肺转移。肺转移的途径可以是血行播散、淋巴道转移或邻近器官直接侵犯。以绒毛膜癌、 乳
41、腺癌多见,恶性软组织肿瘤、肝癌、骨肉瘤和胰腺癌次之;还有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 癌和肾胚胎癌等。 肺转移瘤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 血行转移为肿瘤细胞经腔静脉回流到右心 而转移到肺。瘤栓到达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后,可浸润并穿过血管壁,在周围间质及肺泡内 生长,形成肺转移瘤。淋巴道转移多由血行转移至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床,继而穿过血管壁 侵入支气管血管周围淋巴结,癌瘤在淋巴管内增殖,形成多发的小结节病灶。常发生于支气 管血管周围间质、小叶间隔及胸膜下间质,并通过淋巴管在肺内播散。肿瘤向肺内直接转移 的原发病变为胸膜、胸壁及纵隔的恶性肿瘤。肺部转移性肿瘤较小时,很少出现症状,特别 是血行性转移,咳嗽和痰中
42、带血并不多见。大量的肺转移可出现气促,尤其是淋巴性转移。 通常起病潜隐而进展较快,在数周内迅速加重。胸膜转移时,有胸闷或胸痛。肺部转移性肿 瘤变化快,短期内可见肿瘤增大、增多,有的在原发肿瘤切除后或放疗、化疗后。有时可缩 小或消失。 图图3-137:肺转移瘤(:肺转移瘤(A.肺窗,肺窗,B.纵膈窗,右肺见多个大小不等结节,临近胸膜受累,右胸腔积液纵膈窗,右肺见多个大小不等结节,临近胸膜受累,右胸腔积液) ) 图图3-138:肺转移瘤(双肺内多发大小不等团絮状:肺转移瘤(双肺内多发大小不等团絮状,部分病灶内部伴点状钙化),部分病灶内部伴点状钙化) ) A B A B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纵膈疾病纵
43、膈疾病 纵隔原发肿瘤:纵隔原发肿瘤:在该类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膈任 何部位发生外,其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得规律性。 1 1、 前纵隔肿瘤前纵隔肿瘤 观察: 胸内甲状腺肿、 胸腺瘤和畸胎瘤的 X 线和 CT 表现, 思考它们之间的表现有何异同, CT 对哪种肿瘤诊断价值较大。 图图3-139:纵膈常见肿瘤发生部位示意图:纵膈常见肿瘤发生部位示意图 ) 图图3-140: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 (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纵膈增宽,气管受压)纵膈增宽,气管受压) ) A B 图图3-141:胸内甲状腺肿:胸内甲状腺肿 (气管右侧肿块影,右上纵膈血管受压
44、)(气管右侧肿块影,右上纵膈血管受压) ) 图图3-142:胸腺瘤:胸腺瘤(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纵膈向肺野突出致密影,侧位病变位于前上纵膈) )纵膈向肺野突出致密影,侧位病变位于前上纵膈) ) ) 图图3-143:胸腺瘤:胸腺瘤(A.平扫,平扫,B.增强,前上纵膈左侧三角形肿块,增强后病灶略强化增强,前上纵膈左侧三角形肿块,增强后病灶略强化) ) A B A B 2 2、中纵隔肿瘤:中纵隔肿瘤:纵隔恶性淋巴瘤 观察:纵隔恶性淋巴瘤的特点(纵隔肺门广泛淋巴结肿大、融合、向两侧增宽,气管及 支气管受压变窄,合并胸水,对放疗敏感。) 图图3-144:畸胎瘤:畸胎瘤(前上纵膈左侧三角形略低
45、密度病变,边缘清晰前上纵膈左侧三角形略低密度病变,边缘清晰) ) 图图3-145:畸胎瘤:畸胎瘤(左侧胸腔巨大肿物,其内密度不均,伴钙化及脂肪影)左侧胸腔巨大肿物,其内密度不均,伴钙化及脂肪影) ) ) 图图3-146: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A.正位,正位,B.侧位,上中纵膈明显增宽,呈多弧状,气管受侧位,上中纵膈明显增宽,呈多弧状,气管受压)压) ) 图图3-147: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A.正位,正位,B.侧位,中纵膈呈弧形向两侧突出,气管受压)侧位,中纵膈呈弧形向两侧突出,气管受压) 图图3-147: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中纵膈中纵膈呈弧形向两侧呈弧形向
46、两侧突出突出,气管气管受压受压) ) 图图3-148: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呈分叶状向两侧突出,气管受压)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呈分叶状向两侧突出,气管受压) 图图3-147: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中纵膈中纵膈呈弧形向两侧呈弧形向两侧突出突出,气管气管受压受压) ) A B A B 3 3、后纵隔肿瘤:后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 观察:正位片纵隔内肿块的边缘、密度;侧位肿块的位置,与脊柱重叠、跨越椎间孔的 特点。观察有无椎间孔的扩大和椎体的贩质破坏。 图图3-149:支气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右纵膈中部见一半圆形致密影向肺野突出,内部密度均匀)右纵
47、膈中部见一半圆形致密影向肺野突出,内部密度均匀) 图图3-147: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中纵膈中纵膈呈弧形向两侧呈弧形向两侧突出突出,气管气管受压受压) ) 图图3-150:支气管囊肿:支气管囊肿(气管隆突下见卵圆形团块影,密度均匀,右主支气管受压)气管隆突下见卵圆形团块影,密度均匀,右主支气管受压) 图图3-147: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A.正位,正位,B.侧位侧位,中纵膈中纵膈呈弧形向两侧呈弧形向两侧突出突出,气管气管受压受压) ) 讨论:讨论:纵隔肿瘤指原发于纵隔的肿瘤,包括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瘤,转移瘤较常见。原发 性肿瘤通常包括纵隔内各组织和结构所产生的肿瘤和囊肿,但不包括食管、气管、支气 管和心脏所产生的良、恶性肿瘤。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脂肪瘤和迷走组织在纵 隔内形成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 性。比较常见的有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畸胎瘤、胸腺瘤等。纵隔肿瘤所引起的症状 以压迫症状为主。血管受压、侵犯以 MRI 显示为佳。上腔静脉受压:若出现则多为恶性 病变引起,以淋巴瘤及转移瘤多见。主要表现为头、颈、上肢的浮肿和发绀,并可见头 臂、脐周的静脉怒张,病人可出现压迫感、头痛、头晕、侧支循环出血、气管出血、视 网膜静脉出血,少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