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网络社会网分析 第一节网络社会网的基础 第二节网络社会网的构成和特征 第三节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取向 第四节网络社会网分析案例 2概 要第四章3第一节网络社会网的基础第一节网络社会网的基础 第一节 网络社会网的基础一、社会网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二、网络社会网分析的基础第四章4一、社会网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从社会构成的形式这个特定角度看,社会是网络状的,社会网理论这样诠释 社会。互联网这个特定的社会空间也是如此,上网者之间的信息符号互动编织了 网络社会实体。这里是从社会网思路考察互联网上的社会网。社会网通常把社会 结构划分为个体社会网和社会整体网。第四章56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社会学视角发端于德国社
2、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并在 1960 年代随着冷战的开始和西方普遍出现的社会动乱开始在西方广为发展。社会网络分析不把人看作是由个体规范或者独立群体的共同活动所驱动,相反它关注人们的联系如何影响他们行动中的可能性和限制。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都在使用“社会网络”这一隐喻表示不同尺度上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然而直到 1950 年代他们才开始系统化而自知地使用这一词汇表示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有边界的社会群体(比如村庄和家庭)和将人看作分离的个体的社会类别(比如性别与种族)的联系方式。自 1960 年代中期开始,一种详尽的学说开始出现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是如何
3、以网络化方式相互连接的。“社会网络”这一概念的兴起,源于其对社会互动的恰当描述。如果将咖啡馆里的人、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者在互联网上互动的人认为是一个有边界社会群体,就会错误地认为他们是相互认识的,而对共同群体有归属感。然而事实上人们是在不断地进入和退出一个社会网络,而这种社会网络中又具有复杂的结构,含有丛、裂痕和分离的联结。而其中一些重要联结往往是越过网络边界的。社会网络的分析单元分为点、关系及联系三种,分别说明如表 所示。第四章7二、网络社会网分析的基础(一)基本概念 点和节点 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交往会聚,实际上本身就是网状的。网络社会网分析的单 位可以是人、位置、法人或者集体行动者,或者任何一
4、个能与另一个上网者或者 网上的机构发生联系的主体。一般而言,在网络社会网分析上,这些分析单位被 概念化为“点”或者“节点”,而且往往用字母或数字来标示。图 呈现了一 个简单的网络,其中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网络中的点或者节点。第四章8 关联、联系和关系 互联网上的联系也可以被概念化为资源的交流。当点和节点由不同的字母表 示时,就说明行动者正在交换不同的资源。与现实社会中的交换不同,比如现实 中的交换通常用特权交换建议,用金钱换取服务等,而在互联网上,一种交换通 常是用低付出(这个付出只是上网费和电费)获得自己的信息和娱乐及参与活动 等,另一种交换是上网后要得到特定服务而通过付费换取等,第三种是
5、上网后用 求助得到信息等。在互联网上,上网者如果交换的是相同的资源,就代之以相同 的字母并在字母右下角标数码以示区别,如用、来表示节点,但这只 是一条惯例;联系的性质可以用不同形状的线,比如虚线、破折线或彩线来表 示。在图表理论中,连线也可以用箭头指示的线(如果需要的话,可用箭头标明 方向)。因此,图 就明显趋于简单,但它指出了网络分析的基本目标,即 在一个可视的空间里,把单位之间的关系结构描绘出来。第四章910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日益深入和扩展,历史地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多种层次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从属关系,据此将社会关系分为物质关系和思想关
6、系两种基本的类别。物质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不依人们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联系,思想关系是通过人们的意识形成的关系,它是物质关系的反映(见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对社会关系还可以从其他一些角度进行分类:从社会关系的主体和范围,可以划分为个人之间的关系,群体、阶级、民族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内和国际关系等;从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可以划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道德关系、宗教关系等等;从社会关系包含的矛盾性质,可以把社会关系划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对抗性关系是涉及双方利益根本对立、往往要靠强制手段来维系或解决的矛盾关系,通常指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关系
7、、敌我之间的关系。非对抗性关系是涉及双方根本利益一致,可以通过批评、说服、调整的方法去解决的矛盾关系,通常指人民内部的关系。(二)联系的模式与结构 联系的数量 方向形式 联系的互惠 联系的传递 联系的密度 联系的力度 桥梁 中介 9中心 等效 11第四章12第二节网络社会网的构成和特征第二节网络社会网的构成和特征 第二节 网络社会网的构成和特征一、网络社会网的构成二、网络社会网的特征三、网络社会网与现实非正式组织社会网的特征比较第四章13一、网络社会网的构成 网络社会空间一样能够具备人际关系中的强联系、中介联系与弱联系等 这些原先只在真实社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际网络关系特性,进而使得计算机所架
8、构 的社会网络足以在虚拟社区中提供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换和社会支持。以两人交谈 为例,交谈的双方必须在同一段时间内进行听与说的动作,此为同步沟通;相较之 下,信件往来的双方,则不需要在同时间内进行写信与读信的行动,此为异步沟通。一般而言,同步沟通的互动性强,然而成本高;异步沟通的成本低,然而互动性弱。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类建构人际与社会网络时必须通过有限节点()的先天限制被打破,人类获得空前的解放。这个虚拟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使得 未来所有的人都能轻易地通过这个系统,自由地建构其个人的社会关系联系。14二、网络社会网的特征 广泛联结度 ()六度分隔理论。()蝴蝶结理论。自组织网络 桥梁容易形成
9、 网上“结构洞”填补 更多的弱联系,较难形成强联系 15三、网络社会网与现实非正式组织社会网的特征比较 联结度比较 联结度反映行动者通过特定关系网络的连接能达到相互联结的程度。如果一 个行动者与另一个行动者之间没有联结,那么他们之间就是完全分离的。现实中的联结度有限,网络上的联结度广泛。2 等级制比较 现实中的社会网呈现等级制;互联网上的社会网较少体现等级制。16 联结效率比较 受最低上界原理的制约程度比较 现实中的社会网比较强地受最低上界原理的制约;网络社会网则不受最低上 界原理制约。最低上界原理指社会网络中的一对行动者与他们共同联结的第三方的接近程 度。比如,图 ()展示了这种称为“最低上
10、界”的情况,同时展示了一 个完全遵循这种“统一指挥”原则的组织网络。齐美尔联结比较 现实社会网中的“齐美尔联结”限制较强;网络社会网中的“齐美尔联结”限制较弱。克拉克哈特把齐美尔联结定义为嵌入在一个小集团中的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联 结关系。他认为,比起那些未嵌入在小集团中的二方关系来说,嵌入在一个小集 团中的二方关系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制约。还有一些二方关系嵌 入在很多的小集团中,因而要受到所有这些小集团规范的限制。因此,嵌入性极 大地限制了二方关系中两个成员的自由。第四章17第四章18第三节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取向第三节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取向第四章19关于社会网络中关系的强度,在过去的
11、多年对社会网络的分析中,为了 找到关系强度的有效指标和预估,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最简单的 一种假设是: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强关系,而关系较疏远的朋友之间则构成弱关 系。另外,重复也被视为关系强度的指标。对于关系强度的测量,接触的频率 被认为是一个指标,比纳斯()等借用了以上的观点;弗里德金()认为互惠交换也是一个指标。在一个关系中提供和接受情感支持也是一个较合理的指标。一些语境因素诸如社会相似性、共同的联合和社会圈 同样都被看作与社会网络中关系强度相关的因素。基于以上的内容我们意识到,关系强度的量化的连续的测量工具还没有被引 入。通常,研究人员在对变量分类时会用到强、弱关系的概念。20社
12、会网络的研究一般被认为产生于英国人类学,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 布朗首次使用了“社 会网”的概念,但英国的结构功能主义以网络描述社会结构,网络在这里只是一个隐喻()。世纪年代,一些人类学家如纳德尔()、巴恩斯()开始系统地发展网络概念。年,巴恩斯用“社会网络”()去分析挪威一个渔村的跨亲缘和阶级的关系。不久后,伊丽莎白鲍特()第一次发展出了网络结构的明确测量工具结()。这一系列成就 的取得,使得网络分析受到许多社会学家的注意。而深受齐美尔影响的美国社会学家,在英国人类学家著 作的传播下,也兴起了网络分析的热潮。到年代中期,“网络分析的国际网络”得以形成,社会网络 杂志成立,网络分析成为社会学中
13、有影响力的领域。五、实验法第四章21什么是实验法实验法即用做实验来收集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实验法主要是在自然科学中使用,社会科学很少使用实验法。实验法的分类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条件实验法。第四章22第四节网络社会网分析案例第四节网络社会网分析案例 第四节 网络社会网分析案例一、网络社会网的关系强度的概念二、研究使用的方法三、数据采集四、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五、该项研究的讨论第四章23一、网络社会网的关系强度的概念第四章24 在社会网络的分析中,关系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关系强度是一个可以被 量化的属性,是两个节点间联系的性质。从定义上来说,关系强度是一种“时间
14、 量、感情的强度、亲密度(共有的信任)以及以联系为特征的互惠式服务的混 合”。四个指标是四个因素的正向的线性组合。实际上,这些指标是关系强度 的组成部分(紧密度、持续时长、频率和话题及相互信任的范围),然而语境应 急因素(相邻、联合、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工作地和职权)是关系强度的预 估,它们与关系强度有关但却不是其组成部分。二、研究使用的方法对一个系统性网络的分析倾向于分析调查整个网络体系。该研究通过问卷调 查的方法采集与关系强度相关的网络体系数据,随后通过在线的关键组的讨论来 核实调查结果。调查问卷一共有个问题,采用非专项资助召回的方法,参与 者在线完成问卷。网络数据的可靠性是该研究的潜在
15、问题,这是由信息来源记忆的准确性问题 造成的。面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要十分谨慎细致。比如,遗忘会使答案不完 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被调查者可以列出朋友的昵称。昵称按首字母顺序排 列,这样答案就被记录下来了。最初,该研究通过私人信息的方式,给每个曾在论坛上留言的人都发出了实 验邀请。周过后,该研究给未完成问卷的人发了一条提醒信息。从技术角度 讲,系统可以把新的完成问卷的参与者的姓名添加到参与者列表中,即使数据采 集工作开始后,新的参与者仍然可以被列入样本空间。问卷工作进行了周,考 察过程中可以看到数据采集期间在线群体的构成是稳定的。25三、数据采集当该研究的数据采集工作结束时,群组中已生成了个关
16、系,该研究从 中选取了一个主题组。主题组的选取是从一次与相似的童年回忆相关的讨论开始 的,随后又变为讨论人们见面的虚拟场所(参与讨论的多为承担家庭责任且全职 工作的中年女性)。研究人员的参与需要完全投入。他虚拟地与组内成员“生 活”了超过半年的时间:每天在论坛上出现,倾听别人的经历,描述自己的经 历,需要时提供鼓励、建议和帮助,并因接受互惠帮助而感谢对方,这一切的努 力使他成为一个积极、客观、留心的参与者。基于沙夫()关于互联网的 参与观察的研究建议,观察员的真实身份在数据采集前就公开了(也就是个月 后)。数据采集开始的时间基于观察者的观察结果而定。网络结构在 个关系产生后,或大约周后才能稳定
17、。26四、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尽管格兰诺维特曾表示所有的关系都是对称的,但该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的 却不尽然(见表)。在不对称关系中,对的关系强度与对 的关系 强度不相等。换句话说,不对称关系说明两节点间的相互关系不必对等。由格兰 诺维特的研究得知,强关系应包含共同因素,而弱关系则表现为不对称关系。假 如关系强度的每个指标都是互惠的,那么关系就是对称的,关系强度由对称矩阵 构成,即到的力度大小等于到的力度大小,与之间的关系强度就 可以表示为到的关系强度。这个测量工具(调查问卷)经过了两个条件的 检验。第四章27五、该项研究的讨论第四章28 选择分作为分界点是因为分高于上四分位数,因此,分是“相识”
18、程度的最高得分。在现实中,要精确区分中等偏弱和中等偏强这两种程度的关系 是不可能的,尽管这两种程度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该研究认为这两者要么是转 折性的,预示着不可能达到强关系的尝试,要么就预示着一种单边关系(提名“明星”的情况)。因此,该研究没有对中度关系进行进一步细分。这种中等强度 关系的形成确实很有意思,而且它是网络社会结构的构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该研究会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所使用的标准是关系强度有效可靠的测量方法,在网络和现 实社会中都适用。但是,这两个社会环境的不同集中体现了语境偶然性的重要。环境条件的不同必须在考虑之中,在设计问题时对语言的组织也不相同。第四章29本章要点本章要
19、点社会网络分析重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其最基本的成分就是点与线,点代表行动者,而线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或联系。这里的行 动者指具体的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公司或其他社会单位。每个行动者在网 络中的位置被称为“节点”。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亲属关系、合作关系、交换关 系、对抗关系等,这些都构成了不同的关系纽带。关系的特征可经由四部分来说明,分别为内容、方向、强度、主动关系或被动关系。联系是指两个行动者间的关系组合。其联系可能只包含一种关系,也可 能由多种关系组合而成,例如,两人彼此有商业合作、信息交换、学术交流等关 系。可以用情感、信息、招呼、物质等来说明联系的性质。联系有强联系和弱联 系之分。自组织网络是指在网络上与他人交往,形成社会联系。除了你自己主动 与他人交往外,还有一些人,你以前并不认识,但他们会主动进入你的熟人圈 中,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真正的熟人。比如,你喜欢某篇文章或其他文本形式 的东西,登录浏览后,可能就会有其他人与你主动联系。结构洞是社会网络的两种类型中的一种,即“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 个体与另一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或关 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就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30复习思考题1.试对网络社会网的特征与现实社会网的特征进行比较。2.试论网络强关系的可能性。3.简述网络社会网的自组织过程。31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