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刑事政策概述第一节 政策概说一、政策一、政策(一)政策的语义在把握“政策”一词的含义时,需要区分语境,并结合该词的演变历史来理解。“政策”就是从“policy”等西方词汇 发展而来的,从学科体系的建构、科学规律的认同等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政策”就是“政治”。第一节 政策概说一、政策一、政策(二)政策的概念1、西方的政策概念2、国内的政策概念第一节 政策概说一、政策一、政策(三)政策的特征1、政策具有目的性2、政策具有政府主导性3、政策具有管理调控性4、政策具有管理调控性5、政策具有系统性第一节 政策概说一、政策一、政策(四)政策与公共政策有关区分政策与公共政策的论述大多倾向 于强调公共
2、政策的“公共性”,并由此认为公共政策只是政策的一种,它区别于一般政策的地方就在于它具有“公共性”。但是,多数的政策研究者并不区分政策与公共政策。通说认为,政策就是公共政策。第一节 政策概说二、政策系统二、政策系统系统,也称体系,指按一定关系组成的同类事务。系统思想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原理、联系和发展为研究对象,是关于事物的整体性观念、相互联系的观念和演化发展的观念。政治系统(政策系统)的概念于1953年首次出现,到20世纪80年代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专业术语。政策系统可以分为静态的政策系统和动态的政策系统:静态的政策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目标、主体、客体、措施或手段及环境;动态的政策系统主要
3、指政策的运行或政策系统的过程。第一节 政策概说三、政策科学三、政策科学政策学也称政策科学,是关于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政策科学作为一门新生、独立的学科,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1、政策科学的公共性。2、政策科学的综合性。3、政策科学的哲学基础建立在理性实证主义之上。4、政策科学的实践性。第二节 刑事政策概说一、刑事政策的概念一、刑事政策的概念(一)西方的刑事政策概念按照中外通行的说法,刑事政策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法学教授克兰斯洛德和费尔巴哈的著作教科书(1803年)中。克兰斯洛德认为,刑事政策是立法者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预防犯罪、保护公 民自然权利
4、的措施;费尔巴哈则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据以与犯罪作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刑事政策是立法国家的智慧。第二节 刑事政策概说一、刑事政策的概念一、刑事政策的概念(二)中国古代的刑事政策思想在古代中国,由于“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刑法文化高度发达,国家在打击、预防犯罪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制度。其中,一些被学界称为典型的中国古代的刑事政策,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礼刑并用、德主刑辅,形成针对犯罪的复合社会治理系统。2、刑罚世轻世重,因势制刑。3、用刑宽缓和慎刑的思想。第二节 刑事政策概说一、刑事政策的概念一、刑事政策的概念(三)中国当代的刑事政策思想1、我国台湾地区当代的刑事政策概念2、我国大陆
5、狭义的刑事政策概念3、广义刑事政策概念的确立第二节 刑事政策概说二、刑事政策的特征二、刑事政策的特征1、关于刑事政策的对象2、刑事政策的国家主导性3、刑事政策的公共性4、刑事政策的目的在于抗制犯罪5、刑事政策的管理调控性第二节 刑事政策概说三、刑事政策的体系三、刑事政策的体系刑事政策的体系,也称刑事政策系统,是指刑事政策诸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刑事政策的整体系统中,任何具体的刑事政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处于不同层次的政策系统之中。刑事政策的要素主要包括刑事政策的主体、刑事政策的对象、刑事政策的目的、刑事政策的手段以及刑事政策的结构等。第二节 刑事政策概说四
6、、刑事政策的研究路径四、刑事政策的研究路径刑事政策的研究路径是非常现实和具体的。首先,刑事政策的研究离不开犯罪学的研究。其次,现代刑事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离不开刑法,刑事政策的研究也与刑法的研究息息相关。再次,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整体的公共政策或者社会政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最后,刑事政策的基本矛盾是国家或公共安全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第三节 刑事政策学的概念、对象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刑事政策学的概念一、刑事政策学的概念(一)广义刑事政策学(二)狭义刑事政策学(三)折中刑事政策学第三节 刑事政策学的概念、对象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二、刑事政策学的对象二、刑事政策学的对象刑事政策学研究的对象与
7、范围几乎涉及刑事科学的各个方面,如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犯罪统计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罚学等,也涉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如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但都是围绕着刑事政策的制定、执行、效果评估、政策调整等核心问题而展开的。第三节 刑事政策学的概念、对象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三、刑事政策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三、刑事政策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的关系(二)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的关系(三)刑事政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西方刑事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向第一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理性主义阶段一、贝卡里亚的刑事政策思想一、贝卡里亚的刑事政策思想(一)罪刑法定原则(
8、二)罪刑均衡原则(三)刑罚人道主义(四)双重预防的刑罚目的观(五)刑罚适用原则(六)死刑废除论(七)犯罪预防的对策第一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理性主义阶段二、边沁的刑事政策思想二、边沁的刑事政策思想(一)功利主义的刑罚观(二)对犯罪之恶的遏制方法和补偿方法(三)预防犯罪的方法第一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理性主义阶段三、康德的刑事政策思想三、康德的刑事政策思想(一)道义报应论(二)等量报应论第一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理性主义阶段四、黑格尔的刑事政策思想四、黑格尔的刑事政策思想(一)法律报应论(二)等价报应论(三)死刑保留论第一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理性主义阶段五、费尔巴哈的刑事政策思想五、费尔巴哈的刑事政策思想(一
9、)心理强制论(二)罪刑法定主义(三)刑罚威吓论(四)死刑赞成论第二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实证主义阶段一、龙勃罗梭的刑事政策思想一、龙勃罗梭的刑事政策思想(一)社会防卫论(二)刑罚主观主义(三)特殊预防论(四)处遇个别化(五)刑罚改革(六)监狱改革第二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实证主义阶段二、菲利的刑事政策思想二、菲利的刑事政策思想(一)社会责任论(二)社会防卫论(三)个别预防论(四)刑罚个别化(五)犯罪预防(六)改革监狱管理第二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实证主义阶段三、加罗法洛的刑事政策思想三、加罗法洛的刑事政策思想(一)剥夺犯罪能力论(二)消除和遏制犯罪的对策论(三)合理的刑罚体系论(四)世界性刑事政策第二节
10、西方刑事政策的实证主义阶段四、李斯特的刑事政策思想四、李斯特的刑事政策思想(一)主观主义的刑罚量定根据论(二)目的刑论(三)特殊预防论、刑罚个别化(四)保安处分论(五)社会政策与刑事政策关系论第三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人道主义阶段一、社会防卫的概念、特征及历史发展一、社会防卫的概念、特征及历史发展(一)社会防卫的概念“社会防卫”是一个刑事政策学专用的概念,它所涉及的领域与犯罪现象、反犯罪斗争的战略、战术有密切的联系。保护社会、惩罚犯罪的刑事政策就是建立在融社会和个人为一体的社会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就是现在西方国家所普遍接受的“社会防卫”。第三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人道主义阶段一、社会防卫的概念、特征
11、及历史发展一、社会防卫的概念、特征及历史发展(二)社会防卫的特征1、社会防卫思想具有极强的批判性。2、社会防卫思想也带有非常明显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3、社会防卫思想也有很强的实用性。4、社会防卫思想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三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人道主义阶段一、社会防卫的概念、特征及历史发展一、社会防卫的概念、特征及历史发展(三)社会防卫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社会防卫思想的萌芽2、社会防卫思想的雏形3、社会防卫思想的形成第三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人道主义阶段二、格拉马提卡的激进社会防卫论二、格拉马提卡的激进社会防卫论格拉马提卡的激进社会防卫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抛弃刑法,断然与“刑法”或“犯罪法”决裂,以
12、“社会防卫法”取代刑法;废除犯罪、责任、刑罚等刑法基本概念,代之以“反社会性”、“反社会性的指标及其程度”“社会防卫措施”等概念;社会防卫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保障市民人身、财产等的安全,更本质的目的是改善那些反社会的人,使之复归社会,而不是对他们的行为加以制裁;犯罪行为是预先注定要发生的,国家无权惩罚犯罪人,也不应该让他们负担受惩罚的义务,相反,国家承担着拯救罪犯、把罪犯改造成为能够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新人的义务,这是最高尚的人道主义;不要只关注反社会过程中的行为,要重视个人的人格调查以及适用的处分与这种人格相适应。第三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人道主义阶段三、安赛尔的新社会防卫论三、安赛尔的新社会防卫论(
13、一)关于犯罪的理论(二)关于犯罪人以及以犯罪人为核心改革刑事诉讼制度的理论(三)关于刑罚改革问题(四)关于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第四节 刑事政策模式理论一、国家模式一、国家模式(一)专制国家模式专制国家模式表现为:犯罪行为与国家反应之间联系强烈;犯罪行为与社会反应之间联系松散;越轨行为与国家反应之间联系强烈;越轨行为与社会反应之间联系松散。1、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反应2、国家对越轨行为的反应第四节 刑事政策模式理论一、国家模式一、国家模式(二)极权国家模式极权国家模式表现为:犯罪行为、越轨行为与国家反应之间的联系强烈;犯罪行为、越轨行为与社会反应之间的联系松散。1、伸张正义的次国家模式2、治病救人
14、的次国家模式第四节 刑事政策模式理论一、国家模式一、国家模式(三)自由社会国家模式自由社会国家模式表现为:犯罪行为与国家反应之间的联系强烈;犯罪行为与社会反应之间的联系松散;越轨行为与国家反应之间的联系松散;越轨行为与社会反应之间的联系强烈。1、刑法制度变量2、行政制度的变量3、民事制度变量4、调解制度变量第四节 刑事政策模式理论二、社会模式二、社会模式(一)毗邻国家的社会模式毗邻国家的社会模式表现为:犯罪行为与国家反应之间的联系松散;犯罪行为与社会反应之间的联系紧密;越轨行为与国家反应之间的联系松散;越轨行为与社会反应之间的联系紧密。1、抗议性反应2、自卫性反应3、纪律制裁性反应第四节 刑事
15、政策模式理论二、社会模式二、社会模式(二)未来社会模式未来社会模式表现为: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互相混同)与国家反应之间的联系松散;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互相混同)与社会反应之间的联系紧密。第五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向一、两极化一、两极化(一)宽松的刑事政策(二)严厉的刑事政策第五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向二、社会化二、社会化随着西方刑事政策研究的不断展开与深入,刑事政策学对于西方各国刑法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刑事政策学首先对现行西方刑法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提出异议,进而号召所有人文学科通过多学科的研究来寻求更合理、有效的打击犯罪的方式和战略。刑事政策学更强调:刑法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对
16、付犯罪的工具,打击和惩罚也不是最有效的手段,而首先应当对“预防”予以极大的重视,通过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来抗制犯罪。尽管如此,“非犯罪化”“非刑罚化”仍然局限在刑事诉讼的范围之内,仍然要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实施起来仍然费时、费力。因此,各国刑法学家又主张“非司法化”,即避开刑事司法程序,对某些轻微犯罪行为采取刑法以外的民事、经济、行政等制裁办法或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盛行的调解办法。第五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向三、人道化三、人道化刑事政策人道化的基石是“法定原则”,即必须严格遵循现代国家的整个结构的法定主义(意即法治国),而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的罪刑法定主义。“人道化”在刑罚方面表现 为废
17、除残害身体的肉刑与羞辱罪犯人格的耻辱刑,开展废除或限制死刑的运动,以自由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被以自由刑、非监禁刑并重的刑罚体系取代;在刑罚执行方式上,人道主义的刑事政策表现为恪守“囚犯待遇最低规则”,禁止对犯人实施残忍的、不人道的和有辱人格的惩罚,广泛寻求和推行监禁刑的替代措施,非监禁刑在刑事制裁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加重,自由刑的内容实现单一化,在监狱行刑过程中追求社会化;“人道化”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则表现为保障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反对推定过错在被告人的有罪推定,推崇“无罪推定”,提倡“无过错便不受刑罚处罚”。第五节 西方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向四、国际化四、国际化刑事政策的国际化趋势是由犯罪的国际化引起的。对于刑事政策领域内的国际合作,联合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预见,刑事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这种合作将变得更加现实、具体和有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