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与消化系统症状的联系与消化系统症状的联系 人类应努力使人生的人类应努力使人生的 每一天有放松的胃肠道每一天有放松的胃肠道 Moses Maimonides(1135-1204年)年)摘自罗马摘自罗马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当今社会,在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压力下,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当今社会,在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压力下,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伴有精神心理障碍。者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这与中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这与中医所重视的情志致病认识一致。医所重视的情志致病认识一致。七情如何致病?与脾胃病症状之间
2、有着怎样的关系?其致病的中西七情如何致病?与脾胃病症状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其致病的中西医理论基础何在?医理论基础何在?41235历代学者对历代学者对“情情”的阐的阐释释“七情七情”致病的发生致病的发生中医对七情致病与脾胃病中医对七情致病与脾胃病“七情致病七情致病”的渊源的渊源七情与五脏功能七情与五脏功能 许慎在许慎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解释情是解释情是“人之阴气人之阴气有欲者有欲者”,“人生而人生而有欲有欲”、“欲不待可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得,所受乎天”;荀子荀子正名正名)称)称“情情”与人的本能与人的本能欲望有关。欲望有关。清清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将将“情情”定义为定义为“情,情,心之动也心之动也”
3、。汉书汉书东平恩王宇传东平恩王宇传解释为解释为“情者,见物情者,见物而动者也而动者也”;在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作在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论述心中,论述心身关系的内容极其丰富,身关系的内容极其丰富,如如“人有五脏化五气,以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生喜怒悲忧恐”、“肝气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虚则恐,实则怒”、“怒怒伤肝伤肝”、“喜伤心喜伤心”、“思伤脾思伤脾”、“忧伤肺忧伤肺”、“恐伤肾恐伤肾”等等。等等。礼记礼记礼运礼运中,把七情中,把七情界定为界定为“喜、怒、哀、惧、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能故圣人之所以治七故圣人之所以治七情情”。“七情致病
4、七情致病”的渊源的渊源“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惊,人之常性,动之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肢体,为内所因。陈无择的三因极陈无择的三因极病证方病证方论,论,“凡治病,先须识因,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其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其因有三:曰内,曰外,曰不内有三:曰内,曰外,曰不内外。内则七情,外则六淫,外。内则七情,外则六淫,不内不外,乃背经常不内不外,乃背经常”吕氏春秋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东汉哲人高
5、诱对此作了注释:释:“六欲,生、死、耳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目、口、鼻也。”六欲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或欲望。“七情致病七情致病”的发生的发生本性本性是七情发生演化的是七情发生演化的根源根源本性包括生性和理性本性包括生性和理性生性生性即禀性,是禀受于即禀性,是禀受于父母而形成个体脏腑形父母而形成个体脏腑形神的质性;神的质性;理性理性是由禀性通过后天是由禀性通过后天教育、修炼而形成。教育、修炼而形成。1个体对外界事物个体对外界事物及认知的刺激及认知的刺激3个性趋向对外个性趋向对外界刺激的情感界刺激的情感体验及社会环体验及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境的适应能力“七情六
6、欲七情六欲”致病的发生致病的发生 2内在动机因素内在动机因素不同的神经类不同的神经类型及体质的个型及体质的个体会产生不同体会产生不同的致病作用。的致病作用。4七情与五脏功能七情与五脏功能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言: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灵枢灵枢平人绝谷平人绝谷曰: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意为血意为血气充盛和调,则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情绪稳定。五脏与七情虽气充盛和调,则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情绪稳定。五脏与七情虽有对应关系,但是处于一个大系统内的五脏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有对应关系,但是处于一个大系统内的五脏之间又是相互影
7、响的,并在情志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在情志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中医学认为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中医学认为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了世间万物。这五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了世间万物。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态
8、的平衡。心心 七情发生的主宰七情发生的主宰 肺肺 情志活动之辅脏情志活动之辅脏 肾肾 七情发生的根本七情发生的根本脾胃脾胃七情调衡的枢纽七情调衡的枢纽 肝肝 七情调畅的保障七情调畅的保障 类经类经中提到:中提到:“忧动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随心所使也五志随心所使也”。心神通过统领脏腑,主持血心神通过统领脏腑,主持血脉,以调节各脏的功能活动脉,以调节各脏的功能活动及维持各脏腑之间的平衡协及维持各脏腑之间的平衡协调,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而调,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志变化
9、。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志变化。心心 七情发生的主宰七情发生的主宰素问素问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云: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焉。”如果七情过度或他病如果七情过度或他病影响,则肝的气机受阻,抑影响,则肝的气机受阻,抑或肝气郁滞不行,抑或肝气或肝气郁滞不行,抑或肝气升发太过而逆乱,上可犯及升发太过而逆乱,上可犯及心肺,中可横克脾胃,下可心肺,中可横克脾胃,下可损肾伤精,从而产生气滞而损肾伤精,从而产生气滞而郁,气逆而上,甚或气郁化郁,气逆而上,甚或气郁化火、气滞血瘀、气结痰停等火、气滞血瘀、气结痰停等各种病理变化。各种病理变化。肝藏血,性喜条达,主疏肝藏血,性喜条达,主疏泄,
10、调控全身气机的活动。泄,调控全身气机的活动。肝具有调和机体各项机能肝具有调和机体各项机能作用,使之勿太过和不及。作用,使之勿太过和不及。故故辨证录辨证录说:说:“心欲心欲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交于肾,而肝通其气;肾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欲交于心,而肝导其津,自然魂定而神安。自然魂定而神安。”所以,所以,肝是七情调畅的保障。肝是七情调畅的保障。肝肝七情调畅的保障七情调畅的保障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情志活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情志活动依赖气血作为物质基础。依赖气血作为物质基础。脾主思则主要体现了脾主气机之脾主思则主要体现了脾主气机之枢,在情志上表现为主情感的
11、内枢,在情志上表现为主情感的内在转变,以调节、推动与激发机在转变,以调节、推动与激发机体对外界体对外界事物产生内在心理转变事物产生内在心理转变时的情志表现,无论是喜怒还是时的情志表现,无论是喜怒还是悲恐,均由思之而后生。悲恐,均由思之而后生。中焦脾胃对全部情志活动的产生中焦脾胃对全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作用的发挥起着枢轴作用。和作用的发挥起着枢轴作用。脾胃脾胃七情调衡的枢纽七情调衡的枢纽魏玮,唐艳萍魏玮,唐艳萍.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2019年年5月月,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据据统计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柳选四家医案中统计名医类案续名医类
12、案柳选四家医案中有关神志门的有关神志门的176176则病案,发现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则病案,发现在运用药物治疗的137137则中,以则中,以调治中焦脾胃气机药物为主者有调治中焦脾胃气机药物为主者有7070则,适当运用调治脾胃药物则,适当运用调治脾胃药物者有者有1313则,二者占用药治疗病案的则,二者占用药治疗病案的60.58%60.58%。脾是神志活动平和。脾是神志活动平和之保障。之保障。翟双庆翟双庆.论中焦气机与神志关系论中焦气机与神志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2019,18(5):10-11“肺藏气,气舍魄。肺藏气,气舍魄。”“魄之为用,能动能作,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出
13、也。痛痒由之出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节出焉。”肺主气,司呼吸。一是可吸肺主气,司呼吸。一是可吸入清气;二是调节全身气机。入清气;二是调节全身气机。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宣发肺朝百脉,助心行血;宣发肃降,辅助肝脏疏泄。肺的肃降,辅助肝脏疏泄。肺的功能正常,则气血津液的生功能正常,则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运行功能正常,则神志成和运行功能正常,则神志得气血津液荣养而清晰灵敏。得气血津液荣养而清晰灵敏。肺肺情志活动之辅脏情志活动之辅脏 灵枢灵枢决气决气曰:曰:“两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身生,
14、是谓精。”灵枢灵枢本神本神云:云:“生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谓之神。”提示精是人体生命活动提示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的根本。中国医学汇海中国医学汇海说:说:“人之所以由感觉而生情人之所以由感觉而生情志者,神主之也。神生于志者,神主之也。神生于肾中精气,上归于心,阴肾中精气,上归于心,阴精内含,阳精外护,是以精内含,阳精外护,是以光明朗润,烛照万物,乃光明朗润,烛照万物,乃感触万物,发生七情。感触万物,发生七情。”肾肾七情发生的根本七情发生的根本淮南子淮南子精神训精神训中有中有“大怒伤阴,大喜大怒伤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生狂”的描述
15、,它不仅的描述,它不仅认识到过激情绪具有致认识到过激情绪具有致病性,而且用阴阳学说病性,而且用阴阳学说来阐述心理病因病机,来阐述心理病因病机,有很高的概括性。有很高的概括性。名医类案名医类案卷六卷六载有近载有近30例胃脘痛病例胃脘痛病案,其中半数以上因案,其中半数以上因情志剧烈波动而引发情志剧烈波动而引发或复发,许多患者性或复发,许多患者性情急躁、易怒、多思情急躁、易怒、多思虑。虑。中医对七情治病与脾胃症状中医对七情治病与脾胃症状喜、怒、忧、思、悲、恐、惊喜、怒、忧、思、悲、恐、惊各随其本脏所生所伤而为病各随其本脏所生所伤而为病七情致病各有不同的特点,但七情致病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共同特征是引发
16、气机失调而伤共同特征是引发气机失调而伤脏腑。脏腑。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惊伤胆其气乱其气乱悲伤心包其气急思伤脾其气结忧伤肺其气聚怒伤肝其气擎喜伤心其气散魏玮,唐艳萍魏玮,唐艳萍.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2019年年5月月,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生理:“以降为顺以降为顺”“胃满则肠虚,肠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满”病理:因滞而病。病理:因滞而病。饮食失节、情志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使机体失调等,使机体气血不和、寒热气血不和、寒热失调,病理产物失调,病理产物积聚,致脾胃气积聚,致脾胃气机逆乱,通降异机逆乱,通降异
17、常。常。通降异常可表现为:通降异常可表现为:胃气不降、胃气上逆、胃气不降、胃气上逆、脾不升清等。胃气不脾不升清等。胃气不降表现易发生上腹部降表现易发生上腹部胀满、便秘、腹胀等胀满、便秘、腹胀等症状症状;胃气上逆易发生胃气上逆易发生暖气、反酸、恶心、暖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等症状;脾不升清脾不升清易出现腹泻等症状。易出现腹泻等症状。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失和是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失和是FGIDs发病的最发病的最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中医对七情致病对脾胃症状的影响中医对七情致病对脾胃症状的影响中焦脾胃对全部情志活中焦脾胃对全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作用的发挥动的产生和作用的发挥起着枢轴作用。起着枢
18、轴作用。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提供情志活动所需脾胃提供情志活动所需之气血。之气血。脾藏意主思。脾藏意主思。脾主气机之枢,主情志脾主气机之枢,主情志的内在转变,无论是喜的内在转变,无论是喜怒还是悲恐,均由思之怒还是悲恐,均由思之而后生。而后生。魏玮,唐艳萍魏玮,唐艳萍.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消化系统西医难治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略.2019年年5月月,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对七情致病对脾胃症状的影响中医对七情致病对脾胃症状的影响 内伤七情刺激损伤脏腑的规律是复杂的,脾胃与内伤七情刺激损伤脏腑的规律是复杂的,脾胃与情志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功能定位或线性关系,而是多情志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功能定位或线性关系,而是多层次的、复杂的调控关系。因此,重视并利用这种规层次的、复杂的调控关系。因此,重视并利用这种规律,将为情志致病在临床防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的,律,将为情志致病在临床防治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的,进而提高诊疗水平。进而提高诊疗水平。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27谢谢!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