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第第 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1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过程。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随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和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平均年龄和年龄中位数会随之逐渐增加,人口逐渐趋向老龄化。老龄人口通常指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这两种老龄人口的划分标准均为最常用的指标。目前,联合国和许多研究部门都采用这两种划分老年人的标准。现在世界各国也各自实行特定的
2、标准。发达国家一般采用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龄人口,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则采用60岁及以上人口为划分老龄人口的标准。可见,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是不同的。从老龄人口结构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通常利用这两种划分老年人口的方法来研究老龄人口经济关系,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n 人口老龄化作为年龄结构变动的趋势主要是由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引起的。在人口老龄化渐进的过程中,1851年法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达到10.1%,率先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
3、的行列,接着到19世纪末期的瑞典和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英国和德国相继成为老年型人口国家。20世纪40年代,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苏联和日本等国也先后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的行列。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新加坡中国英国匈亚利瑞典意大利比利时法国2013年2026年1965年1979年1962年1982年1964年1976年年 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9%上升到18%所需要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42年,意大利为100年,英国为43年(见图13-1)。到20世纪中叶,避孕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从而加快了发达国家生育率
4、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1950年,欧洲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到8.7%,北美洲上升到8.1%,大洋洲增至7.5%,整个发达国家上升到7.6%,基本上完成了由青年型向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的过渡(见表11-1)。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1988,New York,1989.地 区 195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2025 亚 洲非 洲拉丁美洲 北美洲 欧 洲大洋 洲 4.3 3.6 3.3 8.1 8.7 7.5 3.6 3.2 3.9 9.6 11.4 7.3 4.1 3.1
5、4.3 11.1 13.0 7.9 4.7 3.0 4.6 11.7 13.1 8.7 5.7 3.0 5.2 11.7 14.5 9.1 6.5 3.1 5.8 12.2 15.4 9.6 8.3 3.5 7.2 15.4 17.4 11.4 9.6 3.8 8.2 17.3 18.4 12.4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 界 7.6 4.1 5.3 9.7 3.4 5.2 11.4 3.8 5.7 11.7 4.2 6.0 13.2 4.9 6.6 14.1 5.5 7.1 16.1 6.8 8.4 17.3 7.8 9.5 在发达国家中,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1950年时较接近
6、,但在以后的半个世纪,由于欧洲的生育率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早于北美洲,到2000年,欧洲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明显高于北美洲。而大洋洲与欧洲和北美洲相比人口老龄化的推进速度明显缓慢。预计到2025年,欧洲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8.4%,北美洲则达到17.3%,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将继续深化。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到20世纪中叶,在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之后,平均出生率一般保持在40.0以上,人口增长极其迅速,导致人口的年轻化。1950年,发展中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仅占4.1%,人口年龄结构处于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的阶段2,其中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是非洲和拉丁美洲,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为
7、3.6%和3.3%,亚洲为4.3%。随后到1970年,发展中国家由于仍然保持高出生率的效果,人口年龄结构一直经历着年轻化的过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使生产力提高,但人口的快速增长抑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人口出生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发展速度在各个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特别是非洲的人口年龄结构仍处于年轻型阶段,到2025年,尚不能完成这种过渡。而亚洲的人口老龄化已拉开了序幕,预计到2015年左右将完成从成年型向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过渡,2
8、025年可达到9.6%,与大洋洲2010年的水平相接近,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是密切相关的。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生育率开始迅速下降,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明显上升,由1964年的4.0%上升到1982年的4.9%,1995年进一步升至6.7%,预计21世纪初期以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661万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0.7%;预计2050年将增至3.0037亿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1.0%。另据笔者的预测,如表13-2所示,200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
9、年人口为8832万人,老年人口比重为6.98%,从而基本上完成了人口老龄化的转变。2010年以后,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到2050年将达到2.718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7.91%。老年系数也呈现迅速递增趋势。其结果,测量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标的老化指数由2000年的28.70%上升到2025年的57.33%,到2050年又增至95.02%的水平,仅仅半个世纪上升了近67个百分点,这个时期老龄化的上升速度超过了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基本上相当于欧洲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国 名 老 年 人口(万人)老年人口系数(%)老年负担系数(%)老 化 指 数(%)20002050 20002050200020
10、5020002050中 国美 国日 本德 国英 国法 国印 度印度尼西亚巴 西俄罗斯巴基斯坦 8832 3452 2097 1314 935 919 5241 933 907 1926 456 27187 7614 3367 1886 1432 1544 23674 4687 4523 3407 3118 6.98 12.52 16.53 16.21 15.87 15.465.16 4.535.27 12.85 3.08 17.91 22.75 29.36 28.64 24.09 25.05 14.59 15.43 17.79 22.38 9.86 10.15 19.03 24.33 23.7
11、7 24.45 23.63 8.38 6.94 8.01 18.99 5.62 28.32 38.39 54.00 29.99 41.24 43.49 22.39 24.10 28.45 37.77 14.56 28.70 57.74106.38103.86 82.61 80.95 15.48 14.94 18.20 66.127.32 95.02126.15180.32176.59 137.54144.44 71.98 75.05 90.35121.75 43.88资料来源:World Bank,World Population Projections,19941995.注:中国的老年人口、
12、老年人口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和老化指数根据笔者的A预测。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标志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只有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生活水平上升以及医疗发达的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才会呈现下降趋势,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才会延长,从而使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预计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加速进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在于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发展中国家则在于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与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与人口老龄化 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一般是指生产要素开发利用的效率。从宏
13、观经济角度来看,劳动生产率等于一定时间内国内生产总值和各种生产要素总投入的比值。因此,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受到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一定数量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人口老龄化往往导致劳动力年龄人口趋向老化3,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n 罗伯特L克拉克(R.L.Clark)在个人与人口老龄化经济学一书中论述了经济生产年龄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指出,在劳动年龄人口中,年龄构成不同对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处于青壮年时期的1544岁劳动力人口和处于接近衰老时期的4564岁劳动力人口,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别。E.L.桑代克在人的生命力与社会秩序中则指出,年龄对劳动
14、生产率的影响在50岁以后尤其明显。人在进入50岁以后,劳动能力和劳动速度逐渐下降,平均每年递减1.0%至2.0%左右。劳动力人口进入45岁或50岁以后,尽管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技术熟练,但随着年龄的上升,体力和记忆力逐渐衰减,从而影响从事生产劳动的速度、敏捷程度和质量。美国劳工统计局对不同行业劳动力年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调查表明,从事鞋厂、服装厂和家具厂工作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在45岁以后明显下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老化对总体生产率提高与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增大,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部门尤其如此。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表现为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也会相应地上升,劳动力资
15、源相对缩减。据日本厚生省的统计与预测,日本于1970年进入老年型国家,1975年的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系数为0.29,到1980年为0.32,1990年上升到0.36,到2000年将进一步升至0.40。日本人口学家直广雄川在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预测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将因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老龄化而趋于下降趋势,到21世纪初,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为1.0%或接近零增长。他认为日本经济增长率的减退是因为劳动力增长率下降和劳动力质量因年龄结构的变化而有所下降的结果。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一样,经济增长速度因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老龄化而呈现减退趋势。法国人口经济学家阿尔费雷德索维(Alfred Sauvy
16、)则认为,老龄化人口趋向于保守,缺少创造力,从而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高。n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发达国家的问题,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化趋势4。这种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变动产生了负面影响。2426283032343638404244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 2050年年龄结构系数(%)1529岁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3044岁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4564岁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 据笔者的预测,如图13-2 所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中国处于青壮年期的1529岁的年轻劳动力人口和30
17、44的中年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分别从2000年的36.23%、36.53%降至2050年的27.43%、32.13%,它的下落趋势是明显的。与此相反,4564岁的老年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则呈现递增趋势。n 一般来说,老年劳动力的反映不如年轻劳动力快,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偏多。在这些行业,劳动力年龄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伴随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将来不得不依靠老年劳动力。劳动力的生产性减退的同时,老年劳动力的体力逐渐衰退是明显的。显而易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度加快和
18、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劳动力人口老龄化,老龄劳动力人口接受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期的劳动力人口要迟钝,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是不利的,经济效率可能下降。但以地区而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提高劳动生产率靠的是科学技术,那里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职工的脑力的需求高于对体力的需求,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不利影响较小,而且,熟练老职工的丰富经验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会产生有利的积极作用;而在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体力的需求相对较高,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
19、较大。至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有的经济学家持乐观态度。约翰奈比斯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在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里,使用的是脑力,而不是像工业时代那样使用体力,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时期,知识更新和高科技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高于对体力的需求。而作为“次要劳动力”的老年人口和4564岁的老年劳动力知识积累和劳动经验相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体力的不足,不会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事实上,减缓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老龄化不利影响的出路在于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
20、轻对老年劳动者体力的需求。第三节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与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老龄化与国民收入分配 从人口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它对于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分配都有一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通过经济活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来影响国民收入的创造。如果经济活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总负担系数低,国民收入总额就会增加。反之,如果经济活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减少,总负担系数高,因而国民收入总额可能会相应减少。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中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在国民收入一定时,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在发达国家,无论是退休金或养老金
21、出自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都是从经济活动人口每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中分割一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支付的退休金或养老金的数量都相应增加,这意味着国民收入中越来越大的部分用于抚养老年人口,使消费基金增大,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从而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发生变化。罗伯特L克拉克(R.L.Clark)和约瑟夫约翰斯彭格勒(Joseph John Spengler)在正在变化中的人口和扶养费用:新的抚养系数及其构成一文中指出,总负担费用的数量取决于年龄结构和用于老年人口和用于青少年人口的抚养费用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他们调查的研究表明,政府支付老年人口的抚养费用是青少
22、年人口的3倍。老年人口平均抚养费用明显高于青少年人口的抚养费用。他们还指出,花在孩子身上的大部分支出是投资形式的人力资本,而老年人口的抚养费用则属于纯消费性的,因此有可能降低未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对老年人口的负担加重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增加,这些费用在国民收入中的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瑞典和联邦德国的社会福利费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从1960年的12.4%、16.6%增至到1970年的32.2%、23.1%,1993年又分别上升到42.4%和32.2%。日本的社会福利费用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在1980年达到11.0%,1995年
23、上升到25.6%。美国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险、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等各项福利的支出在1980年为1440亿美元,占联邦财政预算的25.0%,1984年上升为2380亿美元,占联邦财政预算的28.0%,经济学家预测2040年将增至40.0%。发达国家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与日俱增,致使财政负担对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分配,使得其中用消费部分的支出增加,用于积累部分相对减少。中国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退休人员不断增加,离退休保险福利费用的支出逐年递增,1984年中国离退休保险福利费用为106.1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1997年增至2068.3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13年上升
24、了1.3%,按照这种速度,到2050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的费用份额会大幅度增加,势必影响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进行。总之,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影响了国民收入分配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的变化。目前,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趋向于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加,通过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限制了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了资本投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因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伸长,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限制,则可能减少老年被扶养人口,减少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老年人口的抚养费用,降低老年社会保险、退休
25、金和医疗保险费用等福利费用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使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相对增加。这样,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总抚养负担的增大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利影响就会相对减轻,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节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投资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投资 储蓄是投资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说长期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和相应的储蓄率,使投资率和储蓄率经常处于均衡的状态,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储蓄对于投资与扩大再生产密切相关。因此许多经济学家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纳撒尼尔H莱夫(Nathaniel H.Leff)利用一系列国家的数据表明总负担系数和老年人口负担
26、系数高会抑制储蓄率的提高。有些经济学者认为,生育率水平高,年龄结构属于年轻时,对储蓄有积极的作用;而生育率水平低,年龄结构趋向老化趋势,老年人口负担系数高时,对储蓄有消极的作用。梅森(Mason)在1985年的研究发现总负担系数高对储蓄有一定的影响;当人均收入增长为零时,高生育率对储蓄积极的影响,当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4%时,高生育率对储蓄的影响具有负作用。罗伯特L克拉克(R.L.Clark)和约瑟夫约翰斯彭格勒(Joseph John Spengler)对人口老龄化与储蓄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在1980年出版的个人与人口老龄化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进入老年以后由于收入降低,带
27、来个人储蓄的减少,但从总体人口来说,当人口老龄化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稳定和上升的阶段时,对储蓄可能是有利的。对于个人来说,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的关系主要决定于这些人的年收入曲线、家庭开支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养老金安排等制度化的储蓄是否鼓励储蓄,或者其他动机是否鼓励储蓄。n 此外,还有满足表示生命周期需求的那些需要。退休使个人收入大幅度降低,退休人员的购买力也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进一步降低,而提前退休将会使个人的收入与储蓄能力下降的幅度更大。他们还指出,人口老龄化和个人年老都趋向于对投资相对不利,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风险和不稳定性。这种投资不同于一般风险性较小的投资,而是充满风险与不稳定世界中的防卫性投
28、资。弗朗科莫迪里亚尼(Franco Modigliani)在对人口老龄化与储蓄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他认为,个人的储蓄反映了生命周期中个人储蓄的动机和数量受个人就业收入、退休时间以及社会保险中养老津贴的影响。他指出,人们在花费自己的收入时,总要结合生命循环的过程来考虑,特别是在退休前总是倾向积极储蓄以备退休后使用,而退休后基本上停止储蓄,储蓄的目的是为退休后的消费提供保障。因此,储蓄和消费的决策不仅着眼于现实的收入,而且着眼于终身的收入。假定每年实际收入为 ,退休前每年进行的储蓄为 ,工作年数为 ,每年的实际消费为 ,预期存活年数为 。如果退休前每年进行的储蓄 等于每
29、年实际收入 减去每年的实际消费为 ,其表达式为:(13-1)YSNCLSYCLNLYCYS)((13-1)式中说明退休后每年预期需要的消费,要在退休前进行储蓄。而工作期间的储蓄可以写成:(13-2)(13-2)式中则说明工作期间的储蓄等于退休后的消费。根据这一假说,退休前储蓄率往往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储蓄率的下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趋向对增加储蓄不利,其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制度的推广引起的,由于有退休金或社会保险的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下降。如瑞典在20世纪60年代普遍实行养老金计划后,储蓄率从7.0%下降到低于1.0%。美国在70年代由于不断
30、的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储蓄总额。其次,养老金制度的推广,由于退休后可领取退休金,使一部分职员和工人愿意提前退休,导致发放工资额税收减少,从而对储蓄不利。)()(NLCNCY 从长期趋势来看,由于老年人口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带来总储蓄水平的降低,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提高的影响是消极的。通常在老年人口中,储蓄的数量和利息所得基本上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特别是当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老人增加时,势必要影响储蓄,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等于投资,储蓄的减少等于投资减少,从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强化个人储蓄养老,筹措养老基金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
31、,发达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作为退休后的养老基金,即采取强制性储蓄制度,用工资税来筹集养老基金。现在美国新投资的75.0%来自养老基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应借鉴发达国家的这一经验模式,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从而通过强制性储蓄制度来扩大投资,刺激经济的发展。第五节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人口老龄化与消费 按照经济学理论,市场是由人口、消费意向和购买力构成的,最终取决于消费,而消费市场的规模是由人口数量的大小决定的,消费最终归结为人的消费。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老年人口是银发市场的主体,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比重相对上升,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消费在整体消费市
32、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但就一个国家的整体消费而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消费支出呈现逐渐扩大倾向,在老龄化社会消费支出呈现减少趋势,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消费结构。在评价老年人的消费模式方面,克拉克和斯彭格勒认为,作为个人消费来说,一般随其在生命周期内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变化,部分原因是受家庭生命周期的影响。消费本身随消费者的年龄、生理、职业和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相对下降的变化、主要消费支出以及开支模式对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老年人的供养制度的变化也影响了老年人的消费。他们还认为,老年人口数量与相对比重的增加会促使老年人专用商品的需求量增多,而且会鼓励私人企业或国有企业
33、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和繁荣银发市场,以迎合老年人的需要。n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增多,必定要影响消费结构。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比重上升,有利于对老年人消费的商品需求增大,特别是对衣服、食品和其它日用消费品需求的上升,而对于住宅建筑、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往往不会增加。这样,在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社会消费结构中,对日常用品,特别是老年人的日常用品的消费增加,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则保持不变,或使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通常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据1992年美国人口统计,如果以55岁的准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为100计算,那么5564岁初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为158.
34、0,6574岁的低龄老年人为99.1,7584岁的中龄老年人为67.0,8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只有为52.7,高龄老年人的平均收入水平与55岁的准老年人相比,降低了近一半。因此老年期中的平均消费随着年龄的衰老而减少,购买力下降,但对于医疗服务和药品,特别是保健药品的消费需求明显增加。n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医院的病床有一半以上为老年人所占用,日本由于高龄化社会的迅速发展,老年病人迅速膨胀。根据预测,到2025年,日本65岁以上的病人要比1980年时大约增加3倍。1980年日本有医院8670个,到2025年将增至16100个,目前,日本需要全日护理的老年人达到50万人左右,相当于政
35、府医疗中心病床的3倍。与此相对照的是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青少年人口数量的减少,对儿童用品的需求减少,出现供过于求现象。正是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了生产结构的变化,一部分原来生产青少年人口用品的行业转产其他商品,而生产老年人用品的产业逐渐兴旺发达,供不应求。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通常受其收入水平的限制。老年人口退休后,由于收入水平下降,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也会下降。从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的消费结构来看,对住房消费所占比重大,其次是食品消费和医药品的消费。据美国19721973年的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用于住房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28.9%,用于食品的支出占21.4%,医药费用占8.3%。老年人住房开支比重大
36、主要是由于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随物价上涨,房租、房屋修缮和保管费用上升。老年的医药费用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加,是因为老年人的发病率上升。据日本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6574岁的老年人发病率为中年人的2倍左右,为青少年人的25倍。总的来说,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形成的消费结构,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消费主要是由经济的因素与年龄变化发展的。从居民的消费来看,老龄者的住房、食品、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等支出的比重显著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减少,汽车、电视机以及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部门的需求量减少,这样人口老龄化的消费减退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第
37、六节第六节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人口老龄化作为年龄结构变动的趋势主要是由生育率转变引起的。欧洲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在20世纪3040年代开始进入老龄化趋势,到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生育率的减退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现在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21世纪初期以后,随着低生育率的长期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逐渐加快,毋庸置疑,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人口经济问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不言而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就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
38、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其一是被抚养人口负担,特别是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导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发生变化,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宏观上来看抚养老年人口的主要承担者是劳动力人口,其主要指标是劳动力对老年人口的总负担率。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劳动力对老年人口的总负担率可以用下述公式求出:(13-3)式中,为劳动力的总负担率;为劳动力的经济贡献率,由退休金和养老金总额除以社会劳动者工资总额求得;为劳动力的老年负担率,由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除以社会劳动者人数求得。该公式表明,老年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总负担率密切相关,老年人口规模小,退休金和养老金支出倾向低,劳动力的负担相对较轻,反之则相反,两者之间呈现正相
39、关关系。DBCCBD 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今后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扩大,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社会福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需要提供社会福利、老年医疗以及老年福利设施等多种社会的服务。这样在社会福利政策下实施的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大减少了生产部门的投资规模,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减少了资本积累。老年人的实际收入一贯较低,储蓄倾向也低,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带来总储蓄水平的降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货膨胀显性化的同时,伴随着人口老
40、龄化程度加深,退休、退职年龄人口的比例上升,老年阶层的储蓄倾向逐渐减弱,今后老年阶层的储蓄进一步呈现降低趋势。大量的老年者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储蓄不足,不得不依靠子女的照顾。从总体上看,不仅减少资本的积累和储蓄,使投资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社会扩大再生产,而且对于储蓄的积累也是不利的。在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人口老龄化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由于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减少,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使从事经济活动的劳动力人口往往呈现下降趋势,不利于经济发展。目前,西欧、北欧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大都面临这一问题,特别是日本由于劳动力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
41、上不得不依靠吸引外国劳动力来补充,这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中国的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3%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但1994年以后,由于产业结构的失衡、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实施导致新就业劳动力增长钝化,2020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逐渐减少,比重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对于经济发展往往产生负面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钝化通常起因于新生劳动力的减少。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生产后备军的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下降使劳动力源泉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缓慢或者呈现负增长趋势。由于具有生产技能和革新能力的年轻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使企业的新制品开发和技术革新受到一定
42、影响,劳动生产率逐渐低下,使经济技术的进步受到不利影响。总的来说,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口作为“次要劳动力”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累相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发展。还应该看到,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有劳动能力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今后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使老年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做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重新工作,使他们的经验和才能得到充分运用。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重要课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