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世界的人口经济发展世界的人口经济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近代的人口与经济近代的人口与经济 从社会形态看,近代阶段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大致是指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的过渡增长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刺激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据卡尔-桑德斯的估计,从1750年到1900年,世界人口由7.28亿人增至16.56亿人,世界人口的平均年增长速度,17501800年为0.3%,18001850年为0.5%,1850年以后为0.8%左右。从人口的自然增长来看,欧洲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由1750年的1.40亿人增至1900年的4.01亿人,净增加2.61亿人
2、。18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先进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些国家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刺激了经济发展。以英国为例,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化过程,随着纺织、采矿等工业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英国出现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局面,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平均2.0%的速度递增。经济的发展随着工厂、矿山、铁路的兴建而进行,工业化使英国扩大了人口的扶养能力,从而刺激了人口增长。事实上从英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可以得到证实。一方面,英国的出生率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死亡率在18世纪中叶以后逐渐下降。这种持续的高出生率和下降的死亡率状况持续到19世纪初期(见图16-1),使英国的人口有了一个
3、高增长时期。10152025303540170017201740176017801800182018401860188019001920 1940年出生率死亡率 资料来源:根据南亮三郎世界人口与发展中国家(日文版)的资料作图。由于工业化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使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到19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并享有“世界工厂”的美称。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福林(Flinn)在工业革命起源一书中所指出,20世纪以前,英国的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没有人口增长,轻纺织工业、铁路、钢铁等方面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在国际贸易方面,英国则遥遥领先欧美其他先进国家。
4、早在1850年,英国所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46.0%,到1880年,英国仍然高居世界贸易中的第一大国。但随后,英国在经济上长期实行放任自流政策,加上高科技含量的新技术难以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使英国不仅在传统的基本工业方面失去优势,而且在新兴工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尽管如此,英国在国际贸易、世界航运、国际金融领域以及对外投资兴建铁路方面仍保持世界第一位。英国的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开始工业化进程较晚,但其人口迅速增长加速了工业化的发展。17世纪初,英国人移民来到美国时,美国的印地安人不到40万人。但随着欧洲移民的流入,人口迅速增长,1780年到1790年人口增长了41.0%
5、,年平均增长率为3.5%,达到了世界各国人口史上未曾见过的高速度。18世纪末到19 世纪初,美国开始了工业化建设。但到1800年美国人口仅为530万人,远远不足以推动其不断扩大的领土内的工农业生产发展。为此,美国政府针对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采取了鼓励移民大量入境的政策。到1860年,美国人口增至3144万人。在移民人口中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最多,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1860年,美国的工业和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到1040万人,工业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工农业净产值总和中,农业净产值高达62.5%,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3.9%,仍未摆脱农业国的状态。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宅地
6、法,继续鼓励外国移民大量入境。18611914年又有外国移民2710万人移入。随着外国移民的迁入和人口自然增长,刺激了工业化的进展。据统计,18591909年的50年中,美国加工工业产值增加约10倍,资本增加约17倍。到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在汽车、钢铁、煤炭、机器制造以及电器等产量均占世界首位。1894年,美国制造业产值为英国的2倍,此后,随着工业劳动人口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工业的发展速度,使美国工业总产值长期保持世界第一位。南北战争后几十年间美国工业、商业和农业的空前繁荣,是以空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为中心带动起来的。铁路建设促进了广大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移民,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
7、重工业的飞速发展。可以说,美国从18世纪末到19 世纪初开始的工业化到19 世纪末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得助于美国人口迅速增长。101520253035404518401850 18601870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2年出生率死亡率资料来源:DemographicYearbook,1949/1950,LakeSuccess,NewYork,1950.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大约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由于持续的高出生率和下降的死亡率状况持续到19世纪末期(见图16-2)使德国人口迎来了稳定的高增长时期,工业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刺激了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在
8、国家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下,德国工业进入了一个跳跃式发展时期。德国不仅在钢铁、机器制造、采煤、造船等传统工业迅速发展,而且在电气、化学工业等新技术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也迅猛发展。由于照明、邮电通讯、工业生产等领域广泛采用电力,使德国的电气工业在19世纪末达到世界第一位,医药、染料、摄影用品等驰名世界。到190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已占有重要位置。法国的工业化建设相对较早,大约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但由于普法战争和大量海外移民的影响,使法国人口增长缓慢,影响了经济发展。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经济受到重创,工农业发展速度放缓。其后,人口再生产变成萎缩型,人口
9、年平均增长率不足0.4%,影响了法国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到1900年法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的比重由1870年的10.0%降至%,并长期停留在世界第四位的水平。18世纪中后期,亚洲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大致与欧洲相同。但在19世纪,由于殖民者入侵亚洲各国以及农民失去土地和手工业衰落等原因,使亚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影响了亚洲的经济发展。19世纪印度的出生率一般为45.0至50.0,而死亡率为40.0至45.0强,因而时常出现人口减少趋势。而这一时期中国保持着持续的高出生高死亡的状态,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但从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直到19世纪,中国经济在世界上仍处于显著地位。据美国保罗肯
10、尼迪提供的数据,175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在世界制造业总量的32.8%(见表16-1),超过了整个欧洲,直到1860年仍占19.7%,仅次于英国。国 家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中 国印度/巴基斯坦 整个欧洲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意 大 利 俄 国 日 本 美 国32.824.523.2 1.9 4.0 2.9 2.4 5.0 3.8 0.1 33.3 19.7 28.1 4.3 4.2 3.5 2.5 5.6 3.5 0.8 29.8 17.6 34.2 9.5 5.2 3.5 2.3 5.6 2.8 2.4 19.7 8.6 53.2 19.9 7.9
11、 4.9 2.5 7.0 2.6 7.2 12.5 2.8 61.3 22.9 7.8 8.5 2.5 7.6 2.4 14.7 6.2 1.7 62.0 18.5 6.8 13.2 2.5 8.8 2.4 23.6 资料来源: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注:世界制造业总量为100。按人均水平来看,中国的工业水平在1750年大致与德国、意志大利以及整个欧洲的平均水平相当,仅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并列为世界第三位,1800年退至世界第八位。经济的发展,带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在19世纪之前,中国由于长期大规模的战争造成人口大量减少,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0左右,仍高于英国、法国和
12、德国等西欧国家的水平。日本在18世纪时,经济发展停滞,人口没有新的增长。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开始蓬勃发展,人口才逐渐加速增长,其年平均自然增长率由19世纪60年代的5.1上升到90年代的11.7,而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上开始于80年代后期,其主要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产值开始迅速增加。与欧洲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近代经济增长的特点是起点低,但开始之后的经济增长率最高。这一时期,亚洲其它国家大都保持着持续的高出生高死亡的状态,人口的缓慢增长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加上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使亚洲生产力发展缓慢,除了日本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外,印度以及其它许多国
13、家的经济大都处于停滞状态。非洲是人口发展最为缓慢的地区。早在17世纪中期,非洲人口大约为1亿人,但由于殖民战争、奴隶贸易、饥荒和流行病的蔓延,使非洲人口减少,到19世纪初期,非洲人口减至9000万人左右。随后,由于停止了奴隶贸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非洲人口才开始增加,到1900年增至1.3亿人左右。而埃及成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它的人口由1900年的250万人增至1900年的1000万人左右。这一时期,非洲基本上处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生产力发展异常缓慢,加上奴隶贸易的猖獗,使大量的青年劳动力流向美洲和欧洲,导致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拉丁美洲的人口在18世纪后
14、期增长较为迅速,到1800年,大约增至1900万人。从19世纪起,一部分欧洲国家开始向拉丁美洲大规模移动,移民主要涌向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乌拉圭,使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的人口迅速增长,据统计,巴西的人口从1820年的300万人增至1900年的1730万人;阿根廷的人口从19世纪初期的60万人增至1869年的190万人,到1900年又增长到大约500万人。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印度和中国等亚洲国家也有一部分移民前往拉丁美洲。由于移民的到达和生产力的发展,刺激了人口增长,使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等国的经济发展较快,并开始了明显的城市化。国 家年 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GN P 年平均 增 长 率国 家
15、年 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GN P 年平均 增 长 率澳大利亚美 国加拿 大荷 兰日 本1861196218391960187019621851196018791961 2.4 2.2 1.9 1.4 1.2 3.4 4.3 4.1 2.9 4.2瑞 士瑞 典意大 利英 国法 国1890195918611960186119621861195918411962 0.8 0.7 0.7 0.6 0.3 2.6 3.7 2.0 2.1 2.1 资料来源:Simon Kuznets,Modern Economic Growth,Yale Univ,Press,1966.综观近代世界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从
16、发达国家开始的工业化建设,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完成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过程,可以看到工业化建设刺激了人口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关系,例如美国在1839年1960年间,美国人口年平均递增为2.2%,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也高达4.3%(见表16-2);澳大利亚在18611962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4%,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但法国在工业化开始后,人口增长的速度趋缓,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缓慢,导致劳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速度。第二节第二节 现代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现代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现代阶段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17、社会主义经济诞生和发展的时期,大致是指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叶的过渡增长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世界人口的增长。据统计,从1900年到1950年,世界人口由16.56亿人增长到25.05亿人(见表16-3),世界人口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0.8%左右。从人口的自然增长来看,在20世纪前20年,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人口增长较慢,而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开始了快速增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0年里,除了欧洲外,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都达到1.0%以上的水平。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人口的增长有所放缓,年平均增长率为1.1%。除了拉丁美洲和非洲外
18、,其他各洲的人口增长率都呈现下降,而法国人口在1935年已进入负增长。到20世纪40年代,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已降至0.9%的低水平。其中,欧洲甚至下降到0.3%的水平,亚洲和非洲也有所下降。与此相反,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增长率都明显上升。地区人口数(百万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 9 00191019201930194019501900-101910-201920-301930-401940-50欧洲苏联亚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全世界29513095013081646165634415494013010179717553291589661411179110181
19、23551791120164135107112071380195124419114612812229639218013682191661641525051.51.7-0.20.02.12.11.50.6-0.40.30.30.81.51.42.50.60.81.31.51.51.41.61.01.40.70.91.11.50.81.81.01.10.3-0.80.91.41.32.51.40.9资料来源:布鲁克世界人口民族与人口手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一、发达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一、发达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美国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英国大量移民的大量
20、外流和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下降,使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历了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有所放缓,从而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期,其人口迅速增加,是由于它的自然增长速度比西欧高,另一方面因为大量移民的流入。在1900年1914年期间,美国接纳了移民1350万人,使美国的人口由1900年的7600万人增至1920年的1.0650亿人。这一时期,劳动力人口的迅速增长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到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4国的总和,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21、以上,商业和农业也迅猛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开始,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国内失业人口扩大,政府限制移民入境。这种限制以及出生率的开始下降对人口的增长速度产生了影响。20年代中期,美国的工业得到进一步增长,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的增长进入高涨期,钢和铁的生产超过战时的最高水平;机床制造、汽车和石油都成倍增长。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它在世界工业的领先地位。同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第一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31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高达48.5%。然而,1929年193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经济的大衰退,工业
22、产量大幅度下降,工业失业人数高达25.0%,完全失业人数为1320万人。1933年,美国政府针对经济危机在金融、工业、农业、贸易和财政各个方面推行经济改革政策,重在经济复兴,使美国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加拿大在领土面积上是仅次于前苏联的大国,作为发达的移民型国家,它的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比美国更快。20世纪初期,加拿大的出生率高达50.0%以上,使人口的自然增长很快。此外,加拿大与美国一样,具有很高的移动性。大批移民的迁入使加拿大的人口迅速增长。在1901年1915年期间,迁往加拿大的移民有300多万人,1921年1931年期间,又有130万人迁居加拿大。据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加拿大人口总数
23、从1901年的537万人增至1931年的1038万人。人口的迅猛增长刺激了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都比较发达,其人口经济活动类型具有发达国家的特征。尽管农产品大量出口,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较发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大洋洲的两个最大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类型,同美国和加拿大一样人口增长主要是靠国外移民的流入而增长的。在历史上,由于受经济形势影响,移民曾出现数次大的波动。自19世纪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赖以为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均属于粗放式经营,所需要的劳动力少,从而导致移民率的下降,其中经济萧条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移民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3
24、0年代初期,迁居这些国家的移民绝大部分主要来自英国。在1900年1930年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移居澳大利亚的移民大约为45万,移居新西兰的移民超过1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国控制的削弱,为澳大利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中工矿业和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而战后的欧洲,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为移民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在这种形势下,由于大量移民的流入,使澳大利亚的人口数量得到更快的增长。到新西兰的移民则主要来自英国,他们的数量相对较少。欧洲在20世纪初期到20年代中期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和向海外各国大量移民的影响,使人口增长率缩减,人口的缓慢增长对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
25、的不利影响。德国在1901年1910年期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经济迅速发展,到1910年,德国工业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到1919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导致死亡率的上升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工业生产大幅度低于战前水平,经济遭受严重创伤。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战后恢复,德国经济自1924年起进入了相对稳定期,并在1927年达到战前水平。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相关的新工业部门的发展快于轻工业发展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随着国外贸易的恢复和发展,德国在恢复与加强欧洲传统市场地位的同时,重新打入了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其对外贸易总值超过战前水平。英国的经济在20世纪前20年,已呈现逐渐衰落的景象。这一时
26、期,英国经济由于出生率的下降、人口的大量外流以及在战时受到的严重创伤,生产发展缓慢,到1919年,经济的停滞,失业的增加,导致消费品短缺,物价持续上涨。进入20年代,英国虽然摆脱了危机的冲击,但没有出现过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长期处于萧条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部门结构和技术装备落后,国外市场竞争激烈,使其传统大宗出口产品煤炭和棉织品的外销量下降。与此同时,英国不顾国内生产成本与价格水平,按照战前汇率恢复金本位,进一步削弱了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法国在20世纪前30年,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偏高,人口增长趋向缓慢增长态势。而两次世界大战使多死亡人口分别为130万和110万。
27、到1944年,法国人口仅为3830万人,比1901年的人口减少了7%。人口的衰退对法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法国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扩大了资本和殖民地版图,促进了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建材业的高速发展,使建筑业的规模到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始终保持较高水平。20年代法国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29年与1920年相比,法国工业增长了77.0%。但30年代经济危机,使法国经济出现衰退景象,相对重工业而言,轻工业部门处于艰难境地。1931年纺织工业的生产指数仅相当于1913年的71.0%,1937年又降至65.0%。与欧洲人口变动的进程相比较而言,
28、日本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日本作为经济发达国家,自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展,逐渐形成了高出生低死亡的局面(见图16-3),人口增长率由1900年的1.2%提高到1915年的1.4%,使日本人口到1911年突破5000万人,1936年进一步增至7000万人。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快了日本的经济发展。据统计,自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日本经济增长率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6%,人均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4%。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在10年代末期,在经济结构上从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工业结构是以轻工业为中心,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从1924年起,日本
29、经济摆脱了经济危机,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日本是一个资源较贫乏的国家,经济上对外依赖性很大。20年代的日本贸易的增长幅度低于世界贸易的平均水平。101520253035401900190519101915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年出生率死亡率 资料来源:根据日本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的资料作图。经历了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萧条的打击后,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有所放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美国继续保持了经济大国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军事工业的带动下,经济有了巨大的增长。从1940年到1945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1倍左右,经济规模总量增长1倍以上
30、。随着战争的结束,与军事有关的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整个工业生产迅速下降。这样美国面临着从战时经济向平时经济的转轨问题。这个经济转轨从1945年下半年开始,到1947年基本完成。美国经济从1947年开始迅速回升,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高涨,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发达国家产值的53.4%,国内生产总值为2230亿美元,明显超过西欧15国的总和。到1950年美国经济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经济恢复的重要原因是民用消费需求的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汽车、住房等生产的扩大以及整体生产、投资的扩大。英国由于受战争创伤相对较小,经济恢复较快,到1948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均超过战前1938年的水
31、平。法国在战争中遭受的创伤比英国大,人口增长缓慢,经济上一蹶不振,到1948年经济才有所回升。德国由于遭受战争的重创,1946年的工业生产仅及战前1938年的22.9%。德国经济从1947年开始恢复,由于特殊的原因,德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晚于其他西欧国家。到195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日本同德国一样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战败国,遭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失,1946年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战前的62.0%,国民经济面料崩溃的边缘。1947年开始回升,到1951年恢复到战前1936年的水平。到1950年,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由于战争的重创,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人口增长的迅速下降使经
32、济上处于缓慢上升的状态。至此,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排位发生了变化,美国继续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英国和法国分别跃居第二和第三,德国沦为第四,日本居后。二、苏联的人口与经济发展二、苏联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苏联的领土面积为世界首位,作为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在19世纪人口增长基本上是稳定的。据统计资料,19世纪后期,苏联人口自然变动的特点是出生率一般为50.0,死亡率大约为35.0,人口增长加快,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到1897年苏联总人口增至1.2826亿人。但进入20世纪,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苏联人口开始减少,仅军队中因阵亡以及负伤和疾病致死的就达200万左右,在
33、作战地区居住的居民的死亡数也很大,到1926年总人口为1.4700亿人,明显低于1913年1.5915亿人的战前水平。随后由于医疗卫生工作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死亡率开始下降,而出生率依然保持30.0的高水平,到1939年人口增至1.9070亿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期间,死亡率陡增,直接死于战争的超过2000万人,总人口再次呈现下降趋势,到1950年其人口减至1.7855亿人,人口的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苏联自1917年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后,随着新经济政策1的实施,使接近崩溃边缘的经济逐渐恢复,到1920年底,苏联的国有企业达3.7万家,基本上实现了全国工业企业国有化。
34、在农业领域,通过广泛组织农业公社、国营农场,加快了农业公有经济的发展。到1925年工业总产值已达到77.4亿卢布,比1921年增加4.5倍。1926年工业总产值又超过战前水平。与1913年相比,重工业产值增加4倍,轻工业产值增加5倍,机器制造、煤炭、石油以及食品等工业产值已超过或接近战前水平。工业的复苏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展开,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扩大,到1928年,苏联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2.6%上升到4.7%。国家工业化初见成效。从1928年10月起,苏联开始执行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进入全面展开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
35、和技术改造。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的高速发展。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19.2%,1929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而到1932年,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已上升到70.7%。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生产大滑坡形成强烈的反差,苏联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排名也跃居第四位。1933年苏联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国家工业化也进入了基本完成阶段。在这个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苏联建立了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度增长趋势,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了英国、德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排位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从1938年起,苏联
36、的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到1940年,工业总产值比1937年增长了45.0%,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1941年,德国的入侵,打断了苏联经济建设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苏联直接死亡人口超过2000万人,人口的大幅度减退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的工业总产值降至战前50.0%左右的水平,农业总产值也只有战前60.0%。但经过重新改组和经济调整后,在军事工业发展的带动下,苏联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50年代初期,苏联经济已超过战前水平。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20世纪初期以来,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
37、印度的人口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而巴西和阿根廷等国的人口经济发展较快,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30年代到4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与此同时,主要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控制,这就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中国的领土面积为世界第三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20世纪前25年,人口增长速度比较低,而且由于经常出现流行病、荒年以及连年的国内战争使这种增长很不稳定。在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死亡人数超过500万人。在1946年1949年的国内战争,中国人口
38、也受到了重大损失,使中国的人口增长始终处于波动状态。人口的增长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作为经济落后的国家,自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之后,由于采矿业、纺织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等部门基本上被外国资本控制,经济发展异常缓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经济发展直线下降。中国的国民收入1934年比1931年下降了25.7%,其中农业国民收入在同期下降了24.1%,而工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到1936年,除棉布外,钢、生铁、煤炭和电力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数倍甚至数十倍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937年以后到建国前夕,由于连年不断战争的影响,人口缓慢增长的同
39、时,中国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甚至后退的状态,到1949年,主要工业产品大幅度下降,其中钢为最高产量的17%,铁为最高产量的14%,煤为最高产量的50%。综合来看,工业总产量大约比战前低一半左右,其中重工业大约下降了70%左右,轻工业大约下降了30%左右,工业产值的下降,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在农业生产方面,农业产值比最高年份下降了20%以上,总之,建国前夕,中国的经济运行被严重破坏,人口增长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印度在20世纪初期仍保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人口自然变动的状态,因而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在英国人入侵印度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缓慢,粮食匮乏,疾病流行
40、。如鼠疫猖獗,仅1904年1905年就死亡130万人,1918年流感使1500万人死亡。1921年开始,印度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时期。从1921年到195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这一时期,印度的经济活动人口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始终在7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超过了非农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致使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无法从农业部门转向工业部门。30年代后期,外国工业品进口的缩减和竞争的削弱,为印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印度殖民当局依靠不断增加军事订货及输出工业制品,刺激了钢铁、电力、纺织以及某些化工部门的发展,使全国工业生产总值指数由1939年1940年度的110.3增至1
41、943年1944年度的126.8,从而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实力。尽管在这一期间,印度经济发展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受殖民地经济的影响,其发展不得不继续倚赖外国垄断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的速度。埃及作为非洲人口大国在20世纪前30年人口增长较快,据人口普查资料,埃及人口从1907年的1129万人增至1930年的1477万人。随后,出生率长期保持在44.0左右的高水平,随着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增长进一步加快,到1950年上升到2045万人。这一时期,埃及的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埃及的大量军事订货和军事建筑,以及外国工业品的骤减,刺激了埃及工业的发展。在各类工业生产中,增长最
42、快的是纺织工业和水泥工业。战时工业的繁荣,使埃及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在非洲的其他地区,如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东非的赞比亚、西非的加纳、南非的南非共和国等国在20世纪头几十年里,人口增长较快,而东非、西非和中非大部分国家则人口增长速度较低而且不稳定。如刚果(现在的扎伊尔)从1900年到1920年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数百万人。居民恶劣的居住条件、经济的落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传染病的频繁流行等导致这里的死亡率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3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传统的以手工业劳动为主的小家庭生产方式是导致其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力的发展主要
43、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不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它直接刺激人们早婚多育。在工业方面,这些国家除了加工工业发展较快之外,其他工业的发展均极其缓慢和微弱。拉丁美洲各国在20世纪初期都是以高出生率为其特征的,平均出生率大致在4050之间,而死亡率平均在3040,因而自然增长率是适中的。只有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少数国家由于接连不断地吸收外来移民,因而人口数量的增长相当迅速。据人口普查资料,阿根廷人口从1895年的251万人增至1914年的792万人,巴西人口从1900年的1732万人增至1920年的3064万人,乌拉圭人口则1900年的92万人增至1920年的148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的移民数
44、量明显减少,但死亡率下降,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加上拉丁美洲各国长期处于和平状态,使拉丁美洲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成为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一时期,拉丁美洲各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大幅度加速,发展进程之迅猛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1920年,拉丁美洲的城镇人口比重仅为22.0%,到1950年增至41.0%,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地区。从工业生产方面来看,3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拉丁美洲各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其主要特征是:橡胶、水泥、纺织和食品等必要的加工工业部门迅速扩大和发展起来;在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钢铁工业发展较快,按工业总产值计算,1939年1945年,拉丁美洲共增加
45、了30%35%,其中巴西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高达80%;新兴企业和资本集中程度加快,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43年,资本额在25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0.6%,却拥有全部企业资本总额的54.9%,巴西在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中期,建成了近万个新兴工业企业,随着大批工业企业的建立,巴西的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此外,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位居拉丁美洲各国前列。总的来看,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拉丁美洲各国的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尚未实现工业化,工业部门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水平在总体上依然较低。第三节第三节 战后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战后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46、一、战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一、战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美国之外,主要发达国家由于遭受战争重创,国民经济都受到严重挫伤,处于萧条的状态。但战后经各国努力推行一系列经济振兴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渐复苏,到50年代开始走向繁荣。另一方面,被视为经济萧条主要原因的人口减少问题,由于40年代生育率的回升基本上得到解决。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由40年代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0.3%增长到50年代的1.2%,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60年代。但在发达国家中,由于地区不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很大的差异。如表16-4所示,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在50年代增长相当迅速,60年代呈现下降趋势,而
47、欧洲的人口则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低增长率。地 区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19506019607019708019809019506019607019708019809019 506019607019 708019 8090 发达国家 北 美 洲 欧 洲 日 本 大 洋 洲 4.0 3.3 4.710.5 -5.1 4.4 4.710.55.3 3.3 3.1 2.9 5.1 3.2 3.1 2.6 3.4 4.0 1.6 2.7 1.5 3.7 9.0 -4.0 3.1 3.9 9.4 3.2 2.5 2.3 2.3 3.8 1.7
48、 2.5 1.5 3.0 2.8 0.4 1.2 1.8 0.7 1.2 2.31.1 1.3 0.9 1.1 1.9 0.7 0.8 0.6 1.2 1.5 0.4 1.1 0.4 0.6 1.2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Demographic Year Book,1978,New York,1979;United Nations,Year Book of National Accounts Statistics,1980;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各年版。从战后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来看,美国的人口增长是比较平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生育高峰,出生率又持续保持在25.0左
49、右较高的水平上,直到1965年以后才降到18.4以下,随后出生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到1981年,出生率仍达到6.0的水平。由于较高的出生率和移民因素的影响,使美国始终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较高的国家。日本的人口增长与美国相比波动较大。战后初期,日本由于出生率有所提高、死亡率下降以及战后625万日本人自海外遣送回国,使其人口总数大幅度增长,由1945年的7215万人增至1952年的8581万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5%,随后日本的出生率迅速下降,使人口增长率在50年代中后期降至1.2%,60年代到70年代则呈现比较平稳的趋势。与美国相比西欧的人口增长则相对缓慢。法国在战后由于实施了一系列
50、鼓励人口增长的措施,出生率显著上升,1945年1949年平均为20.5,1950年以后一直趋于减退趋势,但下降速度比大多数欧洲国家慢,1981年减至14.0,明显高于德国和英国。据统计,法国人口在1981年增至5390万,比1944年增长了40%,年平均增长率为1.0%,与战前相比有了显著改善。英国人口在战后同美国、日本和法国一样,也经历了生育高峰,60年代前半期出生率达到18.2,英国人口增长较为迅速。此后出生率一直下降,1977年仅为11.3,跌至低谷。此后受前一次生育高峰和外来移民增加的影响,出生率有所回升,使英国人口呈现长期低增长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