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 会 心 理 学往年试题分析整体框架社社会会心心理理学学学科概述学科界定,与其他学科关系,历史与现状个体自身人际交往个人与群体社 会 化自我概念印象归因态度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侵犯;亲社会行为从众、服从;社会助长、社会堕化;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1.社会心理学概述 社会心理学定义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个性心理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代表性人物及贡献 社会心理学现状2.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2.1社会化(1)概念(2)社会化目标:社会适应(3)个性化概念(4)社会化与个性化关系2.2自我概念(1)概念:自我意识,包含了对内和对外的成分(2)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经验解释,决定期望(3)形
2、成:认知能力发展,与他人的相互作用,重要他人 的影响2.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2.3自我概念的发展机制3.印象形成与归因3.1印象形成(1)印象的概念(2)印象形成的概念(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4)总体印象的形成: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5)印象的定向作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6)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觉察者的情绪状况,投射作用,内隐人格理论。3.印象形成与归因3.2印象管理(1)印象管理的概念(2)有效地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社会情境,理解特定情境的社会要求,理解于自己发生交往的别人(3)印象管理策略: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3.印象形成与
3、归因3.3归因(1)归因概念(2)归因的维度:内部与外部,稳定性,控制点(3)归因原则:A.不变性原则,海德提出,寻找某一特定结果和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B.折扣原则,凯利提出,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则某一原因的作用就被打了折扣;C.协变性原则,凯利提出,人们进行归因时要考虑三种信息,即特异性信息,共同性信息和一致性信息。(4)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4.态度及其改变4.1态度的态度的度的定义、构成与维度(1)定义(2)构成:知、情、行(3)维度:指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4.2态度与行为的关系(1)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2)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3)自我价值定向理
4、论: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二者的函数 行为的发生取决于预期满足与预期代价的比较 外在情境相对稳定时,态度行为一致性取决于态度向中度4.态度及其改变4.3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态度形成:学习的结果(2)态度的功能:工具性、调整型和功利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3)态度改变的理论:A.分阶段变化理论,凯尔曼,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B.认知不协调理论,费斯廷格,认知因素的不匹配导致人之不协调,从而影响态度的改变;C.平衡理论,海德,状态的不平衡会促使态度改变4.3态度的形成与改变(4)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传达者接受者传达信息威信立场目的指向吸引力差异倾向性提供方式抗拒反应心理
5、惯性保留面子(5)态度改变的方法:A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利用态度改变影响因素,睡眠者效应,信息的适当重复;B参照群体引导 C通过行为改变:不充分理由效应和过度理由效应5.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5.1人际沟通(1)定义(2)类型5.2人际吸引的条件(1)熟悉(2)个人特征:才能与犯错误效应,外貌吸引力,真诚(3)相似与互补(4)爱情与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5.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5.3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人际关系概念(2)建立与发展过程: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3)人际关系的原则 A.交互原则:喜欢他人的前提是他人对自己的喜欢和认可 B.功利原则: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
6、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个体对他人的肯定和接受源自于他 人对其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支持。6.侵犯和亲社会行为侵犯亲社会行为概念原因控制/促进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所许可的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益的行为生物学解释挫折侵犯理论社会学习观点生物学解释社会交换论社会规范论宣泄,社会制约,避免去个性化,提高道德发展水平。增加责任明确性和社会相互作用,提供亲社会榜样,运用社会影响策略7.社会影响7.1从众与服从(1)从众概念(2)从众类型:真从众,权益从众,不从众(3)从众原因:行为参照,对偏离群体的恐惧,群体凝聚力(4)服从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7.2社会助长与社会堕化(1)社会助长
7、的概念(2)脑力激励法(3)社会助长的机制(4)社会堕化7.社会影响7.3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1)群体极化的概念(2)冒险转移及其原因:个人假设群体激励有冒险性的见解,责任分散,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价(3)群体思维的概念(4)群体思维的八种表现(5)群体思维的过程与防治方法3.去个性化 历年真题 选择题(2008)某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却敢于混在暴乱的人群中打砸抢烧,对这种行为原因较好解释是()。A习惯化 B却习惯化 C个性化 D去个性化(2008)各种自我表现策略主要用于()。A印象形成 B印象管理 C社会促进 D社会惰性(2007)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
8、总体印象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这属于总体印象形成中的()。A加法模式 B乘法模式 C平均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2007)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稳定联系,这体现了归因的()。A不变性原则 B特异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折扣原则 历年真题 选择题(2006)提出控制点理论的是 (罗特)(2006)内部理由不足,需要外部理由支持叫 (不充分理由效应)(2005)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A.罗斯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冯特(2005)伯克威茨以“武器效应”的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A.本能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D.去个性化理论(2004)海德提出了态度改变
9、的_。A.分阶段变化理论 B.认知不可协调理论 C.平衡理论 D.调和理论(2004)在阿希的实验中表现出的从众行为是一种_。A.真从众 B.假从众 C.权宜从众 D.不从众 历年真题 选择题(2003)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应指_。A.容易形成第一印象B.对于形成最近印象 C.新获得的信息作用更大D.原有信息作用更大(2003)“睡眠者效应”说明_。A.任何信息都将影响人们的态度 B.任何信息都不会影响人们的态度 C.新获得的信息作用更大 D.原有信息作用更大(2002)印象管理是指_。A.对别人的认知B.对自己的认知 C.对别人印象进行调整 D.调整自己给别人的印象(2002)过度理由效应指_。A.内在动机转移B.动机强度过度 C.外部原因不足D.内部理由过度 历年真题 名词解释题(2008)刻板印象(2007)社会助长(2006)社会堕化(2006)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2005)群体极化(2005)印象管理(2004)去个性化(2004)刻板印象(2003)概念形成(2002)去个性化预祝预祝 考试成功!考试成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