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古代的称谓习惯、天文历法、:古代的称谓习惯、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教育科考制度等。风俗礼仪、教育科考制度等。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文学作家,年代,作品,流派。:文学作家,年代,作品,流派。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一项是(3分)分) A.登进士第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 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 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2、.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 号,如高祖、太宗、钦宗。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 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 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的帝王的儿子,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的帝王的儿子, 其他儿子如果没有被确定继承皇位者则不其他儿子如果没有被确定继承皇位者则不 能称之为太子能称之为太子 储君,储贰,储副储君,储贰,储副 储贰:储贰: 会廷臣方争建储。(陈)登云谓议不早决会廷臣方争建储。(陈)登云谓议不早决 ,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
3、因灾异抗,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 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 /窥窥 觊储贰觊储贰/ /且广结术士之流。且广结术士之流。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分) A古代男子有古代男子有名名有有字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 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 迹评定的称号,如汉武帝、周厉王。迹评定的称号,如汉武帝、周厉王。 C嗣位嗣位指
4、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 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 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嗣”的本义是(经皇上嗣”的本义是(经皇上 恩准)父亲传位或者传业给恩准)父亲传位或者传业给 嫡长子,而不是一般的长子嫡长子,而不是一般的长子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3 3分分) A.A.首相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
5、国家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 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B.建储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 “有司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D.契丹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 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 “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
6、部门的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 官吏,也泛指官吏,也泛指相关部门的相关部门的官吏,如:陛下可将彼家属官吏,如:陛下可将彼家属 送有司问罪。送有司问罪。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A A中宫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 B陛下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 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 C吏
7、部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 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D移疾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 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移疾,移病,称疾,称病移疾,移病,称疾,称病,上书称病,上书称病, 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原因很多,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原因很多, 不一定只是“受到权臣诋毁”。不一定只是“受到权臣诋毁”。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8、3分)分) A以字行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 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 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 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 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B
9、姻亲: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姻亲: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 戚,比如姑父、姐夫、小舅子戚,比如姑父、姐夫、小舅子 血亲:有血统关系的亲戚。血亲:有血统关系的亲戚。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 A豪右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 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C茂才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
10、武帝刘秀,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 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 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 “师师”字单用没有国都的字单用没有国都的 意思,一般是指军队意思,一般是指军队 1.武官: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 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2.中央文官: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
11、郎、秘书郎、翰林待诏 ( (侍从侍从) )。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陟使、知 州、知府、县令等。 掾(yu 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如:田单为临菑市 掾。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尹:官的统称。京兆尹,令尹 且又大购之,皆且又大购之,皆 不获,有司苦之不获,有司苦之 六部 隋代开始,中央政府尚书省下分吏(官吏任免)、户 (人口户籍)、礼(学校科考、外交礼仪)、兵(统兵带 将)、刑(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 工(工程建设)六部。 部首长为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 副职为员外郎(杜甫:工部员外郎)。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下列对
12、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 A.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 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 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 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 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13、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C 户籍归户部管辖。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项是( ) A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 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 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
14、威胁而动摇时, 臣子起兵救援王朝。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 C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 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 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 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D 没有肱股之臣。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15、( ) A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 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 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 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 致
16、仕:交还官职,退休。致仕:交还官职,退休。 致政:归还权柄,辞去官职。致政:归还权柄,辞去官职。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吏部: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管理文职官员的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类似现在。类似现在 的组织部、人事部、纪委等部门。的组织部、人事部、纪委等部门。 兵部: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礼
17、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藩属和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藩属和 外国之往来)。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外国之往来)。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户部: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户部: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工程建设。类似现在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工程建设。类似现在 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
18、设部。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及审核刑名的机构。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刑部:主管全国刑罚及审核刑名的机构。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 法部门。法部门。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确的一项是( ) A A“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 稼成熟”。稼成熟”。 B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 意思是安抚集聚。意思是安抚集聚。 C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 意思是治理处理。意思是治理处理。
19、 D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 意思是获得官职。意思是获得官职。 D 致仕为交还官职。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一项是( ) A.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 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 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庙号是皇帝死后
20、,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 号,如高祖,太宗,钦宗。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 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 不可指其他儿子。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 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 (1) 拜拜:用一定的礼仪: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授予某种某种官职官职或名位或接受官职,上任或名位或接受官职,上任 如:如:“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陈情表陈情表) ) (2)
21、(2) 除除:拜官授职。:拜官授职。 如: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陈情表) ) (3)(3)擢擢:提升官职。:提升官职。 如: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 (陈情表陈情表) )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战国策战国策 燕策燕策) 判断题。判断题。 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中“除除”意为意为“降职降职”。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中”中“擢擢”与与“拔拔”义同,皆为义同,皆为“提升官职提升官职” 之意。之意。 3.“
22、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中为中为“授授 予官职予官职”。 4.“于是辞相印不拜于是辞相印不拜”中中“拜拜”意为意为“授予官职授予官职”。 (5)(5)迁迁:调动官职: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升官升官升迁、迁授、迁叙、累迁升迁、迁授、迁叙、累迁 降级降级迁削、迁谪、左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迁削、迁谪、左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平级转调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转迁、迁官、迁调, 离职后离职后调复原职调复原职迁复。迁复。 (6)(6)谪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降职
23、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如如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7)(7)黜黜:“黜”与“罢、免、夺、废”都是免去官职:“黜”与“罢、免、夺、废”都是免去官职。 (8)(8)去去:解除职务: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 调离属一般的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调离属一般的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9)(9)出出:出京任地方官。:出京任地方官。 ( (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 为荣)为荣) (10)(10)徙徙:降职、流放等。:降
24、职、流放等。 (11)(11)乞骸骨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传张衡传) (12)(12)知知:执掌、担任。:执掌、担任。 如:调清河丞,寻如:调清河丞,寻知知大谷县。大谷县。 寻寻知知骁骑卫事骁骑卫事 (13)(13)行行: : 执掌;兼摄执掌;兼摄(本职外代理代理其他官职)(本职外代理代理其他官职) 如:迁左丞,行徐州事如:迁左丞,行徐州事 (14)(14)主主:掌管。:掌管。 如: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如: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史记史记吕太后本纪吕太后本纪) (1515)权权:临时代理官职
25、:临时代理官职 (1616)领领:兼任。:兼任。 领领行营节度使。行营节度使。 (1717)判判:古代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古代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 出任州郡官出任州郡官 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 辟:招聘授官。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举:选拔。 简:选拔任命。简:选拔任命。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补:补任缺职。补:补任缺职。 改:改派官职。改:改派官职。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起:由民间民间
26、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赠:对已死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赏: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或爵位。赏: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或爵位。 小结:小结: 表示授官、提升的:表示授官、提升的: 征、辟、荐、举、拜、除、授、起、征、辟、荐、举、拜、除、授、起、 擢、拔、陟。擢、拔、陟。 表示调动的:表示调动的: 迁、转、调、补、改迁、转、调、补、改 表示贬官、罢免的:表示贬官、罢免的: 贬、谪、左迁、罢、免、黜、废、出贬、谪、左迁、罢、免、黜、废、出 其他:其他: 乞骸骨乞骸骨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指交还官职,即辞官) 示例:示例: 傅珪,
27、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 十三年进士。十三年进士。改改庶吉士。弘治中,庶吉士。弘治中, 授授编修,寻编修,寻兼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司经局校书。与修 大明会典成,大明会典成,迁迁左中允。武宗左中允。武宗 立,以东宫恩,立,以东宫恩,进进左谕德,充讲官,左谕德,充讲官, 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 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 等等, ,多所糜费多所糜费, ,镌与修者官镌与修者官, ,降降珪修撰珪修撰. . 俄以实录成俄以实录成, ,进进左中允左中允, ,再迁再迁翰林翰林 学士学士, ,历历吏部左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 下列
28、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 A.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 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 以多数决定。以多数决定。 B.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 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29、D.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 归葬故乡。归葬故乡。 C 我国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科举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 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一千三百 多年多年。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院试( (即童即童 生试生试) )、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
30、经义,以“四书四书” 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四书集注 为准。为准。 【童生试童生试】也叫也叫“童试童试”。合格后取得。合格后取得生员生员( (秀才秀才) )资格,方能资格,方能 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 都称童生。都称童生。促织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是 说正在准备参加童试。说正在准备参加童试。 【生员生员】即秀才。通过即秀才。通过童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的可称
31、为生员或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刘秀讳,讳, 而称而称秀才秀才为为茂才茂才,阿阿Q Q正传正传中称赵少爷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茂才公”,表示讽刺。,表示讽刺。 诸生:明代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诸生:明代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 明代明代蒲松龄蒲松龄通过通过“童试童试”,但至少,但至少8 8次考乡试未中。次考乡试未中。7272岁被补为岁被补为岁贡生(举岁贡生(举 人副榜)人副榜)。 【乡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举行的一次考试, 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秋闱( (闱闱w wi i,考场,考场) )。主考官由。主考官由 皇帝委派。考后发布
32、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 名叫名叫解解(ji(ji) )元元。 【解元】【解元】生员生员( (秀才秀才) )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 考中的称举人。考中的称举人。 【举人】【举人】参加参加乡试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 官职。儒林外史官职。儒林外史范进范进中举而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而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 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会试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举行的一次考试,因 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
33、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 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百名为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百名为贡贡 士士,第一名叫,第一名叫会元会元。 【会元会元】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 称贡士。称贡士。 【殿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在殿廷上,对会试录 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进 士及第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状
34、元( (鼎元鼎元) ),第二名称,第二名称榜眼榜眼,第三名称,第三名称 探花探花;二甲若干名,赐;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进士出身”的称号(的称号(1414岁的晏殊);三甲岁的晏殊);三甲 若干名,赐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的称号。 【状元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 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 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进士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是
35、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第十第十 七回: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贡士参加殿试录为 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史上,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 士出身,如唐代的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 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
36、、欧阳修、 司马光、王安石、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苏轼、苏辙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 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连中三元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 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据。据 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十六人。欧阳修。欧阳修卖油翁卖油翁 中提到的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 中状元,
37、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 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及第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落第、下第下第。古。古 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披宫锦”即指中进士。即指中进士。“登登 科科”也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也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如:状元及第如:状元及第 五子登科五子登科 登进士科登进士科 蟾宫折桂蟾宫折桂
38、摘取桂冠摘取桂冠 金榜题名金榜题名 独占鳌头独占鳌头 名列榜首名列榜首 名列前茅名列前茅 夺魁夺魁 【察举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考察、 推举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 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 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 学、茂才等。学、茂才等。 陈情表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 举臣
39、秀才。”举臣秀才。” 【征辟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征,是,是 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辟,是中央官,是中央官 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 荐。荐。张衡传张衡传:“连:“连辟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 善术学,公车特善术学,公车特征拜征拜郎中。”郎中。” 【孝廉孝廉】汉代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孝顺父 母、办事廉正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的意思。实际
40、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 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 “举秀才,不知书;举“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孝廉,父别居。”,父别居。” 【庠序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古代的地方学校 【太学太学】【】【国子监国子监】古代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古代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祭酒祭酒】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博士博士】官名。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官名。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 【监生监生】国子监的学生。如:严监生。国子监的学生。如:严监生。 【诸诸生生】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
41、习 的生员。的生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 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 进授爵位之人。进授爵位之人。 B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 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 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
42、,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 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 官、赠典等。官、赠典等。 D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 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 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判断题:判断题: 1.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
43、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是每三年一次在各省举行的 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会试是中央政府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会试是中央政府组 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织的考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及第者称为“进 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士”,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 第,第一名称为状元。第,第一名称为状元。 2.2.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 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3.3.“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
44、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 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 眼、探花。眼、探花。 4.4.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 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对、错(进士为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 对、错(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应为“隋炀帝大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应为“隋炀帝大 业年间”业年间”) 判断题:判断题: 1.1.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
45、在1212岁至岁至1616岁之间,岁之间, 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 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 2.2.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 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 3.3.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 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
46、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 作用。作用。 对、错(“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错(“廉”指为官廉政) 选择题:选择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 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47、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 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 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D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 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 C 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 选择题:选择题: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不正确的一项 是(是( ) A.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 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 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是中国古代教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