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 谏 的 艺 术劝 谏 的 艺 术听音湖实验中学 郭长城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太宗怀太宗怀鹞鹞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憋死在怀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魏征
2、(魏征(580643580643)字玄成,魏郡内黄(今河南)字玄成,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内黄西北)人,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一说馆陶(今属河北)。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一说馆陶(今属河北)。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史称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史称“诤臣诤臣”,他曾参,他曾参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与修撰群书治要及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3、,其言论多见贞观政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今存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要。今存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魏征殁,吾失一镜矣。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公元公元627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
4、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连进四疏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连进四疏(本文是第二疏)(本文是第二疏),使太宗猛醒。
5、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从谏改过,并把这些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并把这些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文体常识文体常识jnynchnchmigngyngzhng sizi朗读正音朗读正音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者:句尾语气词。固:使稳固。理:治理,稳定太平。况:何况。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
6、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崇:推崇。极天:至高无上的皇权。峻:高峻。以:动词,用,行。处:保持。胜:胜过,克服。斯:这。研读第一自然段:研读第一自然段:1 1.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2 2.第一段第一段论证了什么观点论证了什么观点?3.3.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莫:没有谁。善:好的。克:能够。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化用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原意是凡事都有个开始
7、,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后借此语以讽谕持志不终的人,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夫:句首发语词。既:已经。虽:即使。貌:表面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奔:奔跑,疾驰。朽:腐朽,腐烂。索:绳索。忽:忽视。研读第二自然段:研读第二自然段:1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2 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
8、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兹:这。简:通“拣”,挑选,选拔。播:播洒,传播。效:献出,尽力。驰:奔波效劳。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鸣琴:出自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意思是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
9、统治效果。垂拱:出自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衣拱手,不费力气就使地方或国家得到管理,安享太平。化:教化。聪明之耳目:聪耳与明目,灵敏的耳朵,明亮的眼睛。无为之大道:道家“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制度(可理解为“道”中的规律)治国,以制度约束臣民的行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九德九德古代九德之说有三种,其中最有名的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记载的九德: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尚书皋陶谟中,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
10、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逸周书常训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3.3.念高危念高危4.4.惧满溢惧满溢5.5.乐盘游乐盘游6.6.忧懈怠忧懈怠7.7.虑雍蔽虑雍蔽8.8.惧谗邪惧谗邪9.9.恩所加恩所加10.10.罚所及罚所及 1.1.见可欲见可欲2.2.将有作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江海下百川思三驱以为度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
11、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以怒而滥刑思无以怒而滥刑戒奢侈恤百姓戒焦躁不自满不放纵不懈怠纳忠言远小人克喜怒明赏罚生生活活修修养养治治国国顺民意顺民意安民生安民生通言路通言路清朝堂清朝堂重理性重理性明法度明法度得民心得民心立国威立国威树正气树正气稳帝位稳帝位养性情养性情增智慧增智慧强能力强能力人君当思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何思为何思思什么思什么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诚能十思,垂拱而治课堂小结课堂小结、骈散结合,华美流畅。、骈散结合,华美流畅。、正反论述,务尽其旨。、正反论述,务尽其旨。、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比喻排比,生动有力。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
12、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写作特色写作特色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书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讲。如王安石的种是名词,作书信、文件讲。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吴均的
13、与朱元思书、答司马谏议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林觉民的与妻书,或指信函,或指文件,林觉民的与妻书,或指信函,或指文件,都属于名词的范畴。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都属于名词的范畴。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是“记斗鸡记斗鸡赌博之人赌博之人的故事的故事”的意思。的意思。解题解题 “答答”即即“答复、回复答复、回复”之意。之意。“谏议谏议”则则指的是指的是“谏议大夫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答司马谏议书谏议书”不能理解为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回复
14、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来理解。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称王荆公,谥号文,谥号文,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诗人,“唐宋八唐宋八大家大家”之一。王安石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之一。王安石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劲清新。作品有临川先生文集。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熙宁二年(熙宁二年(10691069
15、年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
16、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中对王安石的批评: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中对王安石的批评:变法之弊变法影响朗读正音朗读正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安石启启,用于书信开头,表明下面开始陈述。窃:私自。这里用作谦辞。强聒:勉强解释。强,勉强。聒:喧扰,声音嘈杂。卤莽:“卤”通“鲁”,粗疏草率。冀:希冀,希望。或:或许。探究第一自然段:探究第一自然段:第一段写了什么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17、内容?有何作用?有何作用?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盖:句首发语词。所以:以表凭借,所以,“用来.的”。以为:认为。以致:因而招致。怨谤:怨恨和诽谤。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则:表转折,却。利、弊:形容词用作名词,有利的事情、有害的事情。理财:治理整顿财政。怨诽:怨恨和诽谤。固:固然,本来。分析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司马光是如何指责王安石的?司马光是如
18、何指责王安石的?王安石又是如何回应的?王安石又是如何回应的?司马光:司马光:王安石:王安石:侵官侵官 生事生事 征利征利 拒谏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以致天下怨谤难壬人难壬人辟邪说辟邪说为天下理财为天下理财以兴利除弊以兴利除弊举先王之政举先王之政授之于有司授之于有司修之于朝廷修之于朝廷受命于人主受命于人主前知其如此前知其如此怨诽之多,怨诽之多,名实之辩 名实之辩是中国哲学史和逻辑思想史上对名实关系的研究和争论。名正则言顺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场,对同样一样事就会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名名:名称;形式 实实:实际内容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名名:司马光给变法加的罪名罪名实实:王安石变法的实际内容(性质)实
19、际内容(性质)先驳先驳“侵官(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侵官(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指出变法是:指出变法是 “受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自己与,自己与大家在朝廷公开地议论修订,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推行,大家在朝廷公开地议论修订,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推行,“侵侵官官”之说便不攻自破之说便不攻自破。“受受议议授授”使新法从决策到、使新法从决策到、制定到推行名正言顺。制定到推行名正言顺。在辩驳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在辩驳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名实问题名实问题”,先立于高,先立于高处,处,揭露事情的本质揭露事情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
20、为变,才能从根本上驳倒对方的责难,为变法正名。(先问是不是,再说好与坏)法正名。(先问是不是,再说好与坏)最后讲到最后讲到“怨诽(怨恨和诽谤)之多怨诽(怨恨和诽谤)之多”:却不再从正面反驳,仅却不再从正面反驳,仅用用“固前知其如此固前知其如此”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轻蔑意味。然后驳然后驳“拒谏(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拒谏(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只有拒绝正确的: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因此,“辟邪说,难壬人辟邪说,难壬人”便与拒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谏风马牛不相及。再驳再驳“征利征利(争夺百姓的财利)争夺百姓
21、的财利)”:只用:只用“为天下理财为天下理财”一句一句已足。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为谁征利。根本出发已足。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为谁征利。根本出发点: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点: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征利征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次驳次驳“生事(制造事端生事(制造事端)”:“举先王之政举先王之政”是理论根据,是理论根据,“以兴利除弊以兴利除弊”是根本目的。这样的是根本目的。这样的“事事”,上合先王之道,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生事扰民”。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
22、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宾语前置,则众为何而不汹汹然。如君实责我以为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无缘与您见面,内心(对您)实在仰慕到了极点。守前所为:墨守前人的做法。知:知道,
23、这里是“领教”的意思。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代书信结尾的套语,使全文结构更严谨。回顾第三段:回顾第三段:1.1.王安石发动变法的客观因素有哪些?王安石发动变法的客观因素有哪些?2 2.王安石追述王安石追述“盘庚之迁盘庚之迁”是为了表明什么?是为了表明什么?以确凿的史实针砭当时士大夫的流俗,说明反对的人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只要“度义而后动”,确认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和后悔的必要,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绝不动摇。、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论证方法多样。、论证方法多样。、气势磅礴,寓刚于柔。、气势磅礴,寓刚于柔。写作特色写作特色直接反驳,
24、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 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出盘庚迁都的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立足于理,理足则气势。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王安石与司马光共事多年,私交不错,王安石与司马光共事多年,私交不错,只是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保守派,所以政只是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保守派,所以政见常常不合。这篇文章既要照顾到友情又要见常常不合。这篇文章既要照顾到友情又要摆明事实,因而作者采用了寓柔于刚的表达摆明事实,因而作者采用了寓柔于刚的表达方法,措辞委婉,但在变法原则上寸步不让,方法,措辞委婉,但在变法原则上寸步不让,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据理力驳而不失委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据理力驳而不失委婉,于平和中显出夺人的气势。婉,于平和中显出夺人的气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