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了解孟子及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把了解孟子及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握文章内容;2.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赏析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把握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孟子的论辩艺术;3.3.体味孟子的思想体味孟子的思想性善论和仁政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性善论和仁政论在当下的现实意义。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壹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2、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一书属于对话体散文集,全文共七篇,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匡正心理上的不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
3、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易中天关于孟子关于孟子孟子的主要思想:仁、义、善 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们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因而他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
4、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贰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仁政思想仁政思想“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解倒悬也。也。”当今这个时候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这只
5、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行仁政而王,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莫之能御也。也。”施行仁政,施行仁政,推行王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就没有谁能够阻挡。“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举首而望之。之。”如果实行王政,天下的人都要抬起头来盼望,要拥护他来做君主。如果实行王政,天下的人都要抬起头来盼望,要拥护他来做君主。贰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放在第一位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君在最后。“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统治者如果乐于做民众喜爱的事情,民众也会与统治者同乐;统治者担忧民众担忧的事情,民统治者如果乐于做民众喜爱的事情,民众也会与统治者同乐;统治者担忧民众担忧的事情,民众也会为统治者分忧。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众也会为统治者分忧。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百姓的愁苦为担忧以天下百姓的愁苦为担忧,然而这样的人还不能称然而这样的人还不能称王的王的,从来没有过从来没有过!“尊贤使能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尊重贤能尊重贤能,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让他们在其
7、位谋其职,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文本疏通文本疏通贰释题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也针对社会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本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善端,把它们发扬光大,我们就会成为尧舜这样的圣人:任其泯灭,我们就会堕落为禽兽。这就是他的“性善论”,“王道论”
8、是“性善论”在政治学上的运用。本章是最能体现孟子“性善论”的篇章。释题“忍”,狠心、残忍。“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文意疏文意疏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 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狠心对待别人狠心对待别人于是,就于是,就用用运转,转动运转,转动(于)掌上(于)掌上状语后置句状语后
9、置句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译文: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了,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表因果,表因果,的原因的原因突然突然惊骇,恐惧惊骇,恐惧同同“纳纳”,结交,结交求取求取厌恶厌恶这样这样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哀痛,怜悯哀痛,怜悯表因果,因为表因果,因为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10、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谦逊,推让谦逊,推让判断句判断句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萌芽,发端萌芽,发端主谓间取消句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子的独立性这这就像就像判断句判断句
1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表转折表转折名作动,伤害名作动,伤害通通“燃燃”流通,指泉水涌出流通,指泉水涌出如果如果安定安定侍奉侍奉文本赏析文本赏析叁问题:本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全可分为三层由开头至“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2、”。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见解,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就会大治。由“所以谓人皆有不认人之心者”至“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证明中心论点。从“由是观之”到末。阐述“四端”,并将其与“仁、义、礼、智”相配论述,并指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具体探究具体探究肆本解读本解读 1.1.孟子认为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哪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分别应包括哪四个方面?这四方面分别是儒家什么思想的开端?是儒家什么思想的开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智之端,是仁义礼智的开端肆本解读本解读 2.孟子如何论证这四端的重要性的?用了哪些论证方
13、法?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指出四端的重要性、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生动形象地指出四端的重要性、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对比论证,对比论证,通过有无通过有无“四端四端”和是否和是否“充之充之”的对比,突出不忍人之的对比,突出不忍人之心的重要性。心的重要性。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假设论证,假设论证,通过假设,论证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假设,论证后天扩充发展的重要性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肆本解读本解读 3.3.孟子认为孟子认为
14、“人皆有不忍之心人皆有不忍之心”,为何还要,为何还要“扩而充之扩而充之”?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人性本善,但人也受后天影响,私欲膨胀,伤人害己,所以需要加强充实。说明,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主张从天赋性善论,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的作用的。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然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仍存在私欲膨胀的问题,这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四端”。肆本解读本解读主题探究:从文中你能看出孟子提出主题探究:从文中你能看出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目的吗?的目的吗?孟子提出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
15、不忍人之心”是为了推广是为了推广仁政。仁政。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性善论性善论”由于这种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是人本身所固有固有的,所以,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地义的。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的的仁心推导仁心推导仁政。仁政。肆本解读本解读提出论点提出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可行不忍人之政可行不忍人之政论证过程论证过程举例举例排比排比比喻比喻对对比比孺子将入井孺子将入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四心四心四端四端犹四体犹四体若火、泉若火、
16、泉应有应有“四端四端”足以保四海足以保四海不足事父母不足事父母扩充扩充“四端四端”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推进,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层层推进,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论 证 思 路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本文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即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肆群比较群比较 请梳理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并说说这些观点有何共同之处。课文课文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主要观点主要观点观点的共同之处观点的共同之处 十二章十二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仁、诗教、
17、君子、仁、诗教、君子、礼、义、恕等礼、义、恕等提倡仁、义、恕提倡仁、义、恕,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明明德、亲民、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止于至善等“大人之学大人之学”的终极目标的终极目标是是“三纲三纲”,”,途径是途径是“八目八目”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四心、四端等四心、四端等人生来都有善良的本性人生来都有善良的本性 都主张修身都主张修身养性,提高个养性,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人道德修养肆本解读本解读比较论语孟子的言说、形式、说理、风格,完成下面的表格。比较比较论语论语孟子孟子语言语言 形式形式说理说理风格风格 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简练精警 语录体,孔子语录或孔子和弟子谈话记录,没有时间先后顺序和共同的主题,离说理散文有一定的距离 一般只陈述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论证;寓深邃之哲理于具体之形象中,使抽象的理论文字具有盎然的诗意 多为口语,通俗易懂,同时又吸收了书面语之长,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对话论辩体散文集,虽留有语录体的痕迹,但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具备了说理散文的典型特征灵活巧妙的论说方式;善用比喻、寓言说理;情感激越、文辞犀利、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气势浩然雍容和顺、迂徐含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