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拓展阅读【第四十五章(节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辩若讷。天下最完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欠缺,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天下最充实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空虚没有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的。拓展阅读【第四十五章(节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辩若讷。(1)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露,而为
2、内在生命含藏;重内藏无外见,内藏胜于外见。(2)不追求圆满无缺,否则物极必反。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状态,才不走向极端。(3)凡事要适可而止,做事要留有余地。本章主旨修身(1)做人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而要谦虚、谦让。“曲则全”的处世哲学: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2)做人不要“企立”“跨行”,不要主观妄为,而要遵循遵循自然规律,顺“道”而行。思考现实中,有的老师或者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写一篇随笔300-500字左右,谈谈你的看法。疏通文意知人者智,自知者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自胜者强。知足
3、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认识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明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能够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勤勉而行的人强:竭力,勉力处所,地方 文本解读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
4、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文本解读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与上文的联系?补充阅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求道者)的意志。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参见饶尚宽译注老子,中华书局年2006版;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文本解读(1)知足者富真正
5、的富有并不是满足于现状,不是满足于物质匮乏,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富有。知足者不失“自知”“自胜”立身之本,才可以立身长久。如把“知足者富”解释为“知足常乐”,或理解为对物质生活不做过多要求就是富有,都与老子思想相符合。文本解读(2)强行者有志强行者自知自胜,并努力奋进,求道不息,这样的人身体虽然消失,但他传承的道仍然存在,才称得上长寿不朽。如把“强行者有志”简单理解成发愤图强,才算有志气;把“死而不亡者寿”简单比附为“有的人死了,但还活在人民心中”,这就脱离了语境,与老子主张完全不同。文本解读三十三章讲个人的修养。(1)知人、胜人因然重要,但自知、自胜更重要。(
6、2)通过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知足与强行,不失其所与死而不亡,两两比较辨析,告诉人们: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3)论证特点:运用对偶和排比,增强气势,层层递进。疏通文意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安稳指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持守显露迹象解决脆弱同“判”分离细微散失比喻及其细微的事物土筐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
7、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强作妄为就会坏事,执意把持就会失去。从 疏通文意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接近v.想往以为学弥补,补救 译文: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
8、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行事,做事n.想往的东西不珍视,不看重不妄加干预 文本解读n 这一章包含了几层意思?第一层:“其安易持,治之于未乱。”第二层:“合抱之木始于足下。”第三层:“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四层:“为者败之,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文本解读第六十四章主要讲“治国”。首先,指出“持于安,谋于未兆,泮其脆,散其微”四种现象,由此提出治世者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方法,要居安思危,处盛防衰。其次,举出事物由小而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的三个事例,由此提出治世者要循序渐进,慎终如始。第三,强调圣人的做法,按自然规律做事,无为无执,所以无败无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