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老子之书,上之可以之书,上之可以明道明道,中之可以中之可以治身治身,推之可以,推之可以治人治人。魏源魏源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练习册34页)老子其事“治大国治大国,若烹小鲜若烹小鲜”关于治国关于治国,老子有一句广为传诵的名言,那就是老子有一句广为传诵的名言,那就是“治大国,若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小鲜”,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
2、老子,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的政治理想。“小鲜小鲜”就是就是“小鱼小鱼”的意思。治理一个大国的意思。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一条小就像煎一条小鱼一样。会煎鱼的人都知道,煎一条小鱼不能总去翻它,翻来翻鱼一样。会煎鱼的人都知道,煎一条小鱼不能总去翻它,翻来翻去鱼就被翻碎了。治国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能总去折腾老百姓,去鱼就被翻碎了。治国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能总去折腾老百姓,这就是这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这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政府的职能转换,。这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政府的职能转换,即多服务、少命令,行政权力的干预越少越好,需要行政审批的即多服务、少命令,行政权力的干预越少越好,
3、需要行政审批的项目越少越好。项目越少越好。“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谈政治,竟然想出这样一个生动老子谈政治,竟然想出这样一个生动又独特的比喻,真是令人惊叹!据说,老子的这句话是受到了商又独特的比喻,真是令人惊叹!据说,老子的这句话是受到了商汤王的丞相伊尹的启发。伊尹原来是位厨师,他将治国比作炒菜,汤王的丞相伊尹的启发。伊尹原来是位厨师,他将治国比作炒菜,认为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咸了不行,淡了也不行,五味认为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咸了不行,淡了也不行,五味调和调和,恰到好处,才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治国的道理也是一恰到好处,才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治国的道理也是一样。样
4、。老子老子四章四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译文译文 三十根辐条三十根辐条汇集汇集到同一个到同一个车轮的中心部位车轮的中心部位,正正是是有了有了车毂的中空的地方车毂的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的,才有了车的功用功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译文译文 和泥和泥把把它它制作制作成陶器,正是有了器皿的中空的地成陶器,正是有了器皿的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功用。方,才有了器皿的功用。以为:把以为:把作为作为之:的之:的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译文译文 开凿开凿门窗门窗建造建造房屋,正是有了门窗的中空的部分,房屋,正是有了门窗的中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功用。才有了房屋的功用。以:连词以:连
5、词为:建造(万能动词)为:建造(万能动词)用:功用;用:功用;用用心一也:因为心一也:因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译文“有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用,正是“无无”起了作用。起了作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以车子、器皿和屋室三者为例,说明“有”和“无”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反相对的因素,而这些对立的因素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不要忽视小物件“无”的大功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6、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译文译文踮起脚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不能显明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彰显;自我夸耀自我夸耀的人的人建立建立不起不起功勋功勋,自我夸耀自我夸耀的人不能的人不能长久(得不到敬重)长久(得不到敬重)。(这些行为)如果(这些行为)如果用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剩饭、赘瘤,人们常常,人们常常厌恶厌恶他们。所以他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有道的人不这样做做。企:踮起后脚跟;不行:行走不
7、稳;见:通现,显露;企:踮起后脚跟;不行:行走不稳;见:通现,显露;明:形作动,显明;彰:彰显;(而闻者彰:清楚);明:形作动,显明;彰:彰显;(而闻者彰:清楚);功:名作动,建立功勋;其:指示代词或如果;行同形,形貌;功:名作动,建立功勋;其:指示代词或如果;行同形,形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告诫我们: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没有好结果的。急于表现,贪功冒进是没有好结果的。也喻示着雷厉风行的政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也喻示
8、着雷厉风行的政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辩证看待的话,你有什么想法?译文译文能能了解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战胜战胜别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是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刚强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富有有的,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句式:自知者明:宾语前置;句式:自知者明:宾语前置;强行: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法进行强行:古义:勤勉而行;今义:用强制的方法进行志
9、:意志志:意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告诫我们: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长寿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未雨绸缪)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译文译文 事物事物安然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
10、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祸乱没有产生时就治理。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祸乱没有产生时就治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启示:治事者要善于启示: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把握先兆,抓住苗头,因为,因为事物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事物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对待不利之事,要(对待不利之事,要洞察先机,及早扑灭洞察先机,及早扑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微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合抱
11、的大树,是从细微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一筐土开始筑起的;开始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开始一步步走出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开始一步步走出来的。句式:生于毫末:介词结构后置秋毫:秋天鸟兽细毛的尖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启示:列举了三个现象,说明大是由小发展起来的,高是从低积累起来的,长是从短变化而来的,因此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要重视积累,从小做起。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译文译文 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
12、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所以所以不会招致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把持,所以不会失去。失败;无所把持,所以不会失去。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启示:对比来看说明肆意妄为会导致失败,抓住权柄不放会有所失去,因此圣人主张无为而治,对权柄没有执念。(可举例:心心念念的权力往往不会落到自己手中,背后反映的还是实干)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换种方法做。(管理班级,放手去做)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译文译文 人们人们做事情做事情,总是在,总是在接近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像慎重对成功时失败。如果像慎重对待开始一样对待结束,就没有办不成的
13、事情。待开始一样对待结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古今异义:从事:古:做事;今:投身到事业中去古今异义:从事:古:做事;今:投身到事业中去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启示:阐释百姓做事经常功败垂成的原因,强调从始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处越要小心(考试结束前几分钟)。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译文 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稀罕稀罕难以得到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补救众人所犯的众人所犯的过错,这样过错,这样遵循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妄
14、加干预而不妄加干预。是以:以是:因此;贵:想要;崇尚;复:补救,弥补;辅:辅助,引申为遵循。无为其实是不妄为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启示:强调圣人不以常人之欲为欲,不以那些难得之物为贵(不攀比,不跟风);学习常人所不学的道理,来补救众人的过失(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以此辅助万物的自然之理,而不敢妄动、妄为。“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倡导老子倡导“为而不恃为而不恃”“”“弗居弗居”“”“不争不争”,是要,是要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人们去创造去养育去贡献。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他也并不反对人们成就功业,只是反对那种光想反对那种
15、光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出风头占便宜贪利益、无功而争功、有功而居功的行的行为。为。老子的老子的“静虚静虚”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观念犹给人启迪。它表明着人的心灵保持凝聚充实心灵保持凝聚充实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出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高远的心志与天真朴素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的的气质,才能导引出浓厚的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创造能量。这对于现代之喧嚣浮华,无异于清醒剂。“不盈”“不争”老子的哲学观 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老子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他教人无为、无我、无为、无我、居下、退后、清虚、自然居下、退
16、后、清虚、自然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他的思想乍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人接受,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却看到了反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而老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子却看到了内涵。老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广度,增加了深度与韧性。他反对无止境的追求物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欲的满足,讲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以人为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的方式扭曲,主张体法自然,正是化解今日危机的良丹妙药。良丹妙药。儒
17、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思想,请分别举出你所知道的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有何不同?有何不同?儒儒道道加法加法减法减法异同异同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做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做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人生启迪: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今日任务:背诵并默写全文。自读精讲精练和练习册相关内容,加深理解。天凉穿秋裤,天冷多加衣。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