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
2、,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记念刘和珍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别样鲁迅 一个爱喝咖啡、看好莱坞的民国潮人九年看140部电影,每部电影评价都写在日记中 一个和儿子抢零食的甜品控“照理是可以吃的,但就剩一块,你还是不要吃的好。
3、”一个几个月工资能买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教授每月有300到500元银元的收入,相当于现在1.8万元到3.5万元收入了 一个特别爱学生的老师 一个鞭笞别人也解剖自己的孤僻老头 一个善于制造金句的男人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1881-1936),原名,字,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自嘲)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豫才周树人鲁迅(1926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散文集:呐喊彷徨 3.
4、小说集:、以及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改编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朝花夕拾 5.散文诗集:野草 2.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阿Q正传1.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狂人日记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
5、、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题目记念刘和珍君1 234这是篇悼文,也是一篇檄文。(声讨敌人)“记念”纪念“君”是尊称,不分男女。表现了作者对刘和珍的敬意。“君”今写做“纪念”。“记念”与“纪念”是一组异形词,即意义相同,写法不同。“记念”悼念的对象是刘和珍“刘和珍”解题解题 记念刘和珍君出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与“华盖运”相
6、关联,旧时人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会不好。鲁迅先生说,“人有时是要交华盖运的,在和尚是好运,现有华盖,自然是成佛成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自嘲)把黑暗的现实说成是时运不济,是命犯华盖,含有自嘲与讽刺(现实)的意味。杂文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活泼、犀利,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在剧烈对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武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n 阅读课本注解,简要复述背景内容。起因:缘何请愿?过程:谁去请愿?向谁请愿?所请何愿
7、?结果写作背景大沽口事件爱国学生与各界爱国人士段祺瑞执政府“反对八国通牒”“我四万万同胞,宁愿奋斗我四万万同胞,宁愿奋斗而亡国,不愿忍辱而苟全。而亡国,不愿忍辱而苟全。”318“三一八”惨案1926年初,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直系军阀吴佩孚联手攻打占领北京的冯玉祥国民军。军阀张宗昌(奉系)派出渤海舰队逼近天津大沽口,与岸上的国民军展开炮战。为了防止渤海舰队利用外国船舶运送弹药,国民军封锁了大沽港。3月10日,英、法、日、美等国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指责国民军封锁大沽口违反了辛丑条约,要求立即恢复通航。迫于形势,国民军同意恢复通航。3月12日,国民军与强行闯关的日军发生冲突。据路透社13日电:“国民
8、军轰击日舰,仅用来福枪,日舰报以机关枪。”3月15日,参与签署辛丑条约的英、日等八国联名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开放大沽口航道等5项要求。他们声称,如果北京政府不答应,各国海军将采取必要行动,大有八国联军重进北京之势。3月17日,北京政府外交部复函八国公使,全部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国民军与日军势力悬殊大沽口事件12三 一八惨案帝国主义的傲慢与北京政府的孱弱,促使学生们走上街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驳复列强最后通牒!段政府因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力驱散
9、游行队伍,混乱中,卫兵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99人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 一八惨案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爱国示威游行队伍与荷枪实弹的军警对峙1926年3月23日,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追悼大会。3月18日,以北京为中心发生了请愿事件,针对段祺瑞政府,参加的人以大学生为主。【惨案】3月25日,举行追悼会,鲁迅前去参加,但没有进去,独在外徘徊。【追悼会】4月1日,鲁迅写下这篇纪念文章,离事件发生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这十几天作者一直在深沉的思考,沉浸在深深的悲愤中。【写作本文】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中华民
10、国十五年“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为什么以“中华民国”纪年,有何用意?以“中华民国”纪年,包含讽刺之意和愤慨之情。以“三民主义”立国的民国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人民受宰割的命运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同时以史家笔法郑重其事地说明写作时间,意味着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日子。n 听读课文1.概括文章七个小节的主要内容2.各个小节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4.概括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脉络文章内容表达方式结构梳理一:悼念逝者叙述为主三:回忆认识过程二:唤醒生者抒情为主叙述为主四、遭受虐杀和诬蔑夹叙夹议五:遇难经过叙述为主六、经验教训七、死难意义议论为主写作目的纪念主体教训意义写作思路:交代写作缘
11、由叙述刘和珍事迹议论惨案教训和意义情感变化:悲痛愤怒理智文本解读 第一部分p 思考:请同学们总结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并从一、二小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写作目的“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P2”P2纪念哀悼:在“三一八惨案”中死去的青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P5P5痛恨嘲讽:揭露段祺瑞政府及其文人走狗的暴行与流言“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
12、,我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P5P5呐喊唤醒:唤醒庸人,牢记血债第一部分问题讨论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一)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七)“无话可说”为何反复出现?这“说的无言”是否与前面“写的必要”相矛盾?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许广平)添加标题这篇文章中潜藏着作者的感情:“悲”与“愤”添加标题正是用这样的感情链条,作者才将众多的内容如此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n 品
13、读重点句子敢于面对黑暗现实,敢于为推翻这吃人旧社会而英勇奋斗的革命者的崇高形象。真的猛士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由于正是现实的黑暗,能够认清祖国人民的悲苦,因此是哀痛的。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能够亲身参与改造社会的战斗,感受战斗的喜悦,因此他们也是幸福的。为人民的深重苦难而哀痛,为献身于改造现实的斗争而幸福,这便是“真正的猛士”的人生态度p 第三节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件?追述刘和珍在校时的表现。”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刘百朝率领男女武将出校之后“文本解读 第二部分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 杨荫榆,曾留学日本和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1924年
14、被任命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她深受欧风美雨的熏陶,一味强调秩序风,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1925年,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荫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她借故宣布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下半年,女师大学潮日炽,杨荫榆被免职。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军侵占苏州,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面对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她还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一天,几个被日军追逐的妇女逃至杨荫榆家,杨荫榆勇地站出来同日军交涉,保护了这些中国妇女。1938年1月16两名日军把她诱出家门,将其杀害。她终以正义和无畏的精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美丽的句号。女师大学潮驱“羊”运动 “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
15、民之母之母。”她要求学生只管读书,不要参加过问政治活动,把学生的爱国行为一律斥为“学风不正”,横加阻挠。杨荫榆 鲁迅先生挺身而出,为女师大学生进行呐喊和声援。p 第三节为何要叙述了刘和珍这些事件?原因:前两件事反映的是封建势力对青年学生的迫害;写刘和珍在女师大事件中的斗争的表现,以及心系母校,写出了她后来”欣然前往“请愿的必然性。颇为怀疑p 第四节: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活动,抒发了什么感情?听到噩耗悲愤听到事实和污蔑发出号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文本解读 第二部分文本解读“卫队居然开枪”“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还有一具”“而且又证明着这”“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
16、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表示意外。“颇为怀疑”:进一步说明政府屠杀爱国群众是骇人听闻的。“然而”:摆出了无可置疑的事实。一连串的事实否定了原先的怀疑,十分有力地揭露了敌人的罪恶行径。在铁证面前的污蔑,看出段政府竟然还能如此卑劣“接着”揭露奴才紧跟主子,一唱一和的无耻嘴脸“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段政府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一是在沉默中继续力量,觉醒起来,爆发革命;警告敌人二是在沉默中一味忍受,苟且偷生,最后灭亡。警醒世人反复递进关
17、系p 第五节:惨象不忍提及,作者为什么还要详写三个女子遇难的过程?文本解读 第二部分1.一方面展现了三个女子的沉勇友爱和无畏精神,另一方面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印证了前文说的“虐杀”。2.“斜穿心肺”“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中弹后的刘和珍又被在“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等细节,充分证明这是一次有预谋、有组织的屠杀。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段祺瑞执政府对死难者横加种种罪名的丑陋嘴脸。文章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以此分析她的形象和品质。相 关 语 句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P2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
18、,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P7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P7才知道请愿的事。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P8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p14形象总结 其事(素材)状 态 其人(形象)预定莽原反抗校长虑及母校徒手请愿、牺牲毅然“愤然”黯然 欣然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坚定不畏强权嫉恶如仇敢于担当责任意识单纯、不怕牺牲、爱国精神刚p 刘和珍作为鲁迅的学生,她留给鲁迅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常常(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p 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
19、着,态度很温和”,“和蔼的”,这起到什么作用?是为了反衬执政府的残忍暴烈。以及作者不相信不愿意她死、却真的死掉了的极度伤痛之感。由这种极度的悲愤,爆发出作者对反动派的抨击和揭露。柔p 这篇课文题目为“记念刘和珍君”,是不是只怀念刘和珍一个人?沉痛悼念 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请愿的群众。爱国青年们p 在文中,他们还被作者称为什么?“真的猛士”“哀痛者“幸福者”p 除了“真的猛士”,作者还写了更多的人们,请在文中找出一共写了哪几类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是怎样的?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真的猛士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敢
20、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P4”P4“真的猛士”“然而造化又常常为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P4”P4“庸人”“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作作“流言流言”的种子。的种子。”无恶意的闲人“、”有
21、恶意的闲人“”后死者“/”苟活者“作为作为后死者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苟活苟活到现在的我到现在的我”“苟活者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真的猛士”敢于面对黑暗现实,敢于为推翻这吃人旧社会而英勇奋斗的革命者的崇高形象。“真的猛士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表示尊敬、悼念“庸人”“然而造化又常常为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庸人设
22、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庸人”:平庸之人,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这种人有所不满,有哀痛,但他们不敢参与抗争,不思反抗,且特别容易忘却忘却历史的教训。希望唤醒他们“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作作“流言流言”的种子。的种子。”“无恶意的闲人”:指那些对爱
23、国青年的斗争、牺牲冷眼旁观的人“有恶意的闲人”:只会趋炎附势的走狗文人不抱任何希望痛恨、怒斥“苟活者”“苟活者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苟活者”:鲁迅先生的自我贬抑,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的勇毅形象。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是作者对三一八事件意义的议论,请找出作者对事件意义的所持的观点。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
24、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第六节:三一八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
25、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第七节说到请愿的意义,一般人只是肯定和赞扬,而鲁迅对徒手请愿是什么态度?你怎样理解?问题讨论1“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徒手的请愿。”“人类人类的的血战血战前行的历史前行的历史,正如,正如煤
26、的形成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的,更何况是徒手。况是徒手。”本体:人类历史喻体:煤的形成相似性:付出巨大的代价结局:历史只前进一小步,只取得一点成果补充拓展 但我却恳切地希望:“请愿”的事,从此可以停止了世界的进步,当然大抵是从流血得来。但这和血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死地)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空谈)“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
27、,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空谈)作者引用陶渊明的诗,用意何在?问题讨论2为什么鲁迅如此愤怒?问题讨论3文本解读文本解读“一是当局者一是当局者竟会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竟至如此之下劣,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竟能如是之从容。如是之从容。”当局者 竟会凶残流言家 竟至下劣爱国女子:从容这两句话从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揭露杀人者的凶残。对比对比/反衬反衬通过对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的叙述,歌颂爱国青年追求真理、反抗强暴的大无畏精神,抨击反对军阀屠杀人民的凶残卑劣和走狗文人造谣中伤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吸取教训,奋起斗争。高度赞扬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高尚品质和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呼唤民众牢记血债,激励猛士要奋然前行。一、修辞手法运用巧妙、灵活、多样。1、用比喻来“说理”2、用反语来杀敌3、用对比来“塑形象”4、用反复来“抒愤怒”二、叙议抒请和谐统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