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武传班固苏导入新课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3.分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4.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了解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
2、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被诬告篡改国史而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辩解,始得获释,后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窦宪骄横获罪,班固被牵连入狱,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
3、,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相关知识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历史的史书或史书体例。它是相对于“通史”而言的。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东汉班固作汉书,
4、首创其例。此后大部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都属断代史性质之史书。基础梳理1.1.重点字音重点字音栘中厩监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王浞野侯阏氏秩訾煴火地窖啮雪旃毛牧羝廪食旄於靬纺缴檠弓弩棫阳宫斧钺(y)(jijin)(jd)(chn)(gu)(kny)(zhu)(ynzh)(z)(yn)(jio)(ni)(zhn)(d)(ln)(mo)(wjin)(zhu)(qng)(y)(yu)2.2.通假字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与旃毛并咽之(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空自苦亡人之地(5)信义安所见乎(6)法令亡常(7)因泣下沾衿(8)与武决去(同“叛”,背叛)(同“毡”,毛织的毡毯)(同“
5、弆”,收藏)(同“无”,没有)(同“现”,显示)(同“无”,没有)(同“襟”,衣襟)(同“诀”,辞别、告别)3.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2)我丈人行也(3)以货物与常(4)会论虞常(5)欲因此时降武(古义:相抵;今义:副词,表示程度高)(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古义: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3.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6)且陛下春秋高(7)皆为陛下所成就(8)兄弟亲近(9)武等实在(古义:年纪;今义:春季和秋季,常用来指整个一年,泛指岁月)(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
6、亲密,关系密切)(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不虚假)4.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语:以状语武如惠语以让单于(动词,告诉)(名词,说的话)食:绝不饮食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给其衣食(动词,给他吃的)(名词,粮食)(动词,吃)(名词,食物)4.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发:方欲发使送武等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恐前语发须发尽白(动词,派遣)(动词,发动,动手)(动词,暴露、泄露)(名词,头发)以:少以父任汉亦留之以相当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介词,因为)(连词,表承接)(介词,把)(介词,凭借)5.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3)惠等哭,舆归营(4)欲因此时
7、降武(5)空以身膏草野(6)反欲斗两主(7)单于愈益欲降之(8)绝不饮食(意动用法,认为豪壮)(使动用法,使归)(名词用作动词,用车载送)(使动用法,使投降)(使动用法,使滋润)(使动用法,使相斗)(使动用法,使投降)(名词用作动词,给他喝的、吃的)(9)天雨雪(10)羝乳乃得归(11)杖汉节牧羊(1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13)何久自苦如此(14)诚甘乐之(1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5.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下)(名词用作动词,生子)(名词用作动词,执、拄)名词用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使动用法,使受苦)(以意动用法,为乐)(名词作状语,向上)6.6.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8、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见犯乃死,重负国(3)何以复加(4)为降虏于蛮夷(5)何以汝为见(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7)子卿尚复谁为乎(8)皆为陛下所成就(定语后置句,应为“送留在汉者匈奴使”)(被动句,“见”表被动)(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复加”)(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蛮夷为降虏”)(宾语前置句,应为“何以见汝为”)(被动句,“夷灭”译为“被杀尽”)(宾语前置句,应为“子卿尚复为谁乎”)(被动句,“为”表被动)7.7.熟语积累熟语积累【斧钺汤镬】斧钺,古代军中刑戮。汤,滚开的水。镬,古代的大锅。汤镬,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文中指各种酷刑。【啮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
9、生活。【平心持正】主持公正,无所偏倚。【屈节辱命】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人生如朝露】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文中指人生短促。任务一:梳理文章主要内容1.1.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拒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节。2.2.文章写了匈奴对苏武的哪三次劝降?文章写了匈奴对苏武的哪三次劝降?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第二次,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
10、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将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李陵以情动人现身说法劝其投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3.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表现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苏武怎样的品格?了苏武怎样的品格?苏武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这是因为卫律是因罪逃亡,主动投降匈奴,为的是荣华富贵,所以苏武
11、对其不齿,行文多用贬抑之语。苏武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不惜以绝交、“效死于前”相迫,请其不再提及归降一事,并没有对李陵直接斥责与讥讽。3.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表现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苏武怎样的品格?了苏武怎样的品格?这是因为李陵不仅是苏武的故友,更重要的是李陵是因为打仗力竭被俘,投降是不得已。投降之后,也并不是为匈奴真心出力,始终对故国心怀眷恋。从李陵话中,苏武能够体会其内心的酸涩、忧愤。作者对他给寄予了同情,并未把他视作十恶不赦的叛臣。所以苏武对他也不像对卫律那样金刚怒目,而是相对委婉柔和。不管是威逼利诱,死
12、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任务二: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1.1.作者是如何塑造苏武的形象的?作者是如何塑造苏武的形象的?(1)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语言描写多集中于“受审讯”和“劝降”两件事。如“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细节描写,如“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再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
13、、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人人物物性格特点性格特点苏武形象苏武形象张胜头脑简单,糊涂谋反,事情败露,立即叛变 认识清醒,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气节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羞愧 忠贞不渝,坚忍不拔,无怨无悔(2)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的作用。(3)典型环境描写的衬托。运用典型环境,烘托人物。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
14、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2.2.本文的选材有什么特点?本文的选材有什么特点?文章精于剪裁、善于布局。作者始终围绕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落笔。苏武的一生经历共有八十余年,但班固只截取他出使羁留匈奴的十九年生活。在这十九年中,又只选取了几个典型场面作浓墨重彩的描绘,如两次自戮、幽禁断食、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等。这几个场景中,随着人物经受一次次考验,其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任务三:探究意蕴1.1.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
15、。这是否矛盾?是否矛盾?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汉朝尊严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1)被匈奴审讯,就会给汉朝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2)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刎,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也是要为国家雪耻。(3)匈奴想以摧垮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他的意志,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前提与支柱仍然是汉朝使节的身份。苏武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2.2.有人认为苏武对汉帝的忠诚是愚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苏武对汉帝的忠诚是愚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
16、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与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2.2.有人认为苏武对汉帝的忠诚是愚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苏武对汉帝的忠诚是愚忠,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苏武的忠诚里有一些愚忠的成分。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
17、莫大的提拔之恩,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对亲人的伤害之过。但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的思想有着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课堂小结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随堂练习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忠信”千古流传。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道德模范,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请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为苏武也写一份颁奖词。示例:张桂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示例】苏武: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渴饮雪,饥吞毡,被困匈奴十九载。白发娘,念儿泪,孤独牧羊北海边。在他的忠贞面前,金银财宝化为了乌有;在他的坚持面前,荣华富贵变成了虚无。贝加尔湖畔,一座丰碑耸立不倒,乌拉尔山脉,一种精神万古长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