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隐理论对民族心理融合的影响于海涛石河子大学心理系2022-12-2622022-12-2631.引言 奥尔波特(1954)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中认为内群体是“心理的起源(psychologically primary)”,对内群体相似性感知、依恋和偏好先于对外群体态度的发展。人们总是对内群体表现出更友好的行为和态度,这种在评价上和行为上明显表现出对内群体偏好的倾向被称为内群体偏爱内群体偏爱(Ingroup Favoritism)(Brewer,1999;Cameron,Alvarez,Ruble,&Fuligni,2001;Hewstone,Rubin,&Willis,2002)。2022-12
2、-2641.引言 1947年Clark等人给孩子呈现白人玩偶和黑人玩偶并让孩子们表明自己更喜欢玩哪种玩偶。结果表明,白人孩子更喜欢玩白人玩偶(Asher&Allen,1969)。该实验以多种形式被重做并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Williams,Best和Boswell(1975)尝试采用一种改进的测量方式,给学前儿童提供一张包含积极特质和消极特质的表格,然后询问孩子们这些特质适合描述白人还是适合描述黑人。这种测量方法需要在内群体和外群体间进行被迫选择,确定每种特质到底适合那一群体,必然会混淆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损。2022-12-2651.引言 Tajfel(1970)采用“最简群体范式”发现,被试
3、分配给内群体成员的要比外群体成员的多,他们试图使内群体成员得到最大的利益。分配策略主要有四种:最大的内群体利益、有利于内群体的最大差别、最大的公共利益和公平 被试经常选择最大化差异,也就是说打击外群比纯粹的自我获利更重要。从此内群偏好和外群敌意成为困扰社会认同理论的难题2022-12-2661.引言 Brewer(1999)认为,内群体偏好可以与一系列外群体态度相对应,即对外群体的轻微偏好、冷淡、蔑视、憎恨。Doyle和Aboud(1995)采用多重反应种族态度测量的方法尝试尝试避免这一问题,他们要求孩子们将写有积极特质和消极特质的卡片放在代表不同种族群体的盒子中。这种方法的改进之处在于孩子们
4、可以将一种特质赋予两个群体,也就是说可以认为白人孩子和黑人孩子都是好的。2022-12-2671.引言 还有研究者采用多重反应种族态度测量的方法尝试避免这一问题,他们要求孩子们将写有积极特质和消极特质的卡片放在代表不同种族群体的盒子中(Doyle&Aboud,1995)。这种方法的改进之处在于孩子们可以将一种特质赋予两个群体,也就是说可以认为白人孩子和黑人孩子都是好的。2022-12-2681.引言 随之,研究者们又发现了积极消极不对称现象(positivenegative asymmetry),即相对于积极刺激情境,在消极刺激情境下的内群偏好偏差比较弱(Mummendey,Otten,&Be
5、rger,2000)Fiske团队(2002)从群体认知出发,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中使用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解决了这一难题(方文,2010)。2022-12-2691.引言 而本研究认为,社会认同理论本身就可以解决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敌意的问题。内群体偏好有可能是单纯的内群体偏好导致的,也可能是外群体敌意导致的,或者两者同时出现导致的。只需增加一个控制群体就可以解决,也就是说在不启动群体身份时,个体所作出的选择。实验1解决这一问题。2022-12-26101.引言 内群体偏好并不总是存在的,受个人已有观念的影响。研究表明,孩子持有的“与我相似的就是好的”、“我熟悉的就是好的”、“白色是一种好的颜色”
6、等观念,会影响白人儿童对黑人的态度评价(Cameron,Alvarez,Ruble,&Fuligni,2001)。在以意大利南方人为被试的研究中,研究者先用问卷测量了被试容忍不确定性的程度。接下来让被试评定意大利南方人彼此间的相似程度,北方人彼此间的相似程度。最后,要求被试分别评定他们喜欢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程度。结果表明,那些不能容忍不确定性的人,认为南方人彼此间那些不能容忍不确定性的人,认为南方人彼此间更相似,更喜欢南方人。相反,那些能容忍不确定性的人更相似,更喜欢南方人。相反,那些能容忍不确定性的人,认为南方人彼此间也有很多的不同,对南方人和北方人,认为南方人彼此间也有很多的不同,对南方人和
7、北方人的喜欢程度无差异的喜欢程度无差异(Kruglanski,Shah,Pierro,&Mannetto,2002)。2022-12-26111.引言 Chiu和Hong(1999)以香港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研究者先测量有关个人能否改变社会的信念,然后让他们阅读一则安全事故新闻。新闻中提到领工因工作疏忽,令一名工人受伤。被试需要评定如果不惩罚这名领工有多不公平。一半被试知道领工是香港人,另一半知道领工是从大陆过来的。相信个人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相信个人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人,认为不惩罚大陆领工更不公平。相反,相的人,认为不惩罚大陆领工更不公平。相反,相信个人改变不了社会制度的人,认为
8、不惩罚大陆信个人改变不了社会制度的人,认为不惩罚大陆领工和不惩罚香港领工的不公平程度是一样的。领工和不惩罚香港领工的不公平程度是一样的。2022-12-2612v在种族和族群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在种族和族群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种族是由不可变的、根深蒂固的本质决定点认为种族是由不可变的、根深蒂固的本质决定的,本质可以导致稳定的、超越情境的特质和能的,本质可以导致稳定的、超越情境的特质和能力。这种观点认为,种族不仅是正式存在的而且力。这种观点认为,种族不仅是正式存在的而且具有物质基础,同时还是人格特质的诊断指标。具有物质基础,同时还是人格特质的诊断指标。研究者把这种观点叫
9、做研究者把这种观点叫做种族本质论种族本质论(Ossorio&Duster,2005;Chao,Chen,Roisman,&Hong,2007)。v 而另一种观点否认种族间有本质差异。对一些人来说,种而另一种观点否认种族间有本质差异。对一些人来说,种族是发明的用来合理化不同群体间存在的不平等。对另一族是发明的用来合理化不同群体间存在的不平等。对另一些人来说,种族只是人们在某种社会或文化中使用的便利些人来说,种族只是人们在某种社会或文化中使用的便利标签标签(Tate&Audette,2001)。一个人被归到哪一类依赖于。一个人被归到哪一类依赖于个体所处的情境,当社会情境发生变化,种族分类的意义个体
10、所处的情境,当社会情境发生变化,种族分类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对这两种情况来说,种族是社会建构的,也会发生变化。对这两种情况来说,种族是社会建构的,是在历史情境中由于社会原因或政治原因随意创造的。由是在历史情境中由于社会原因或政治原因随意创造的。由于种族分类是可变化的,在不同种族群体中所观察的差异于种族分类是可变化的,在不同种族群体中所观察的差异并不会反应根深蒂固的差异。研究者把这一观点叫做种族并不会反应根深蒂固的差异。研究者把这一观点叫做种族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No,et al.,2008)。1.引言 研究发现关于种族的观念会影响群际关系。No等人(2008)要求亚裔美国人评价典型的亚裔美国
11、人和典型美国白人在10个特质上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持本质论的个体认为亚裔美国人和美国白人有更少的相似性,具有完全不同的特质(No et al.,2008)。Williams和Eberhart(2008)发现多数群体持有的种族本质论越强,越不愿意与外群体成员发生社会交往,持有的种族本质论越弱,与外群体成员的交往兴趣越高。2022-12-26151.引言 当启动德国大学生的本质论后,被试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等西欧国家的评价要高于对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土耳其等东欧国家的评价,表现出内群体偏好(Rangel&Keller,2011)。因此实验2和3考察普通民众关于“民族”的观念
12、是否会影内群体偏好2022-12-2616由于两名工人属于工伤,公司为这两名工人承担了医药费,但这次由于两名工人属于工伤,公司为这两名工人承担了医药费,但这次事故是由领班的失误操作引起的,为了引以为戒,需要对领班进行事故是由领班的失误操作引起的,为了引以为戒,需要对领班进行处罚。处罚。如果您是该公司的领导,您会扣罚该领班如果您是该公司的领导,您会扣罚该领班 个月的奖金。个月的奖金。v以处罚的时间为因变量,领工的民族身份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领工民族身份的效应显著F(1,78)=11.565,p0.001。实验1v被试:石河子大学83名维吾尔族大学生参与本实验,其中男生17人v本研究采
13、用2(内隐观:高分组vs.低分组)2(领工身份:维吾尔族人vs.汉族人)被试间实验设计。v民族内隐观测量:采用修订的No等人(2008)的种族内隐观问卷实验2v 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F(1,42)=10.01,p0.01v 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F(1,42)=10.01,p0.01v 领工民族身份和民族本质论的领工民族身份和民族本质论的交互作用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42)=4.340,p0.05。11.522.533.544.555.566.5汉族维族汉族维族高分组低分组处罚时间(月)v 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
14、F(1,39)=4.92,p0.05v 领工民族身份和社会建构论的领工民族身份和社会建构论的交互作用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39)=12.502,p0.05;在文章清晰度评定上,实验操纵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1,39)=0.038,p0.05。表明实验条件和控制条件所使用的启动材料在难度和清晰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v 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F(1,37)=9.11,p0.05v 领工民族身份和实验操纵的领工民族身份和实验操纵的交互作用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37)=10.593,p0.01。22.533.544.555.566.577.5汉族维族汉族维族启动条件控制条件处
15、罚时间(月)v 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领工民族身份的主效应显著F(1,37)=9.11,p0.05v 领工民族身份和实验操纵的领工民族身份和实验操纵的交互作用显著交互作用显著F(1,37)=10.593,p0.01。22.533.544.555.566.577.5汉族维族汉族维族启动条件控制条件处罚时间(月)也就是说相对于未启动社会建构论,在启动社会建构论条件下,对维吾尔族领工的处罚时间显著增加了t(20)=0.34,p0.05v当民族身份不凸显时,并不会启动个体的民族意识,也就不会出现内群体偏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尽量避免出现所涉及人物的民族身份,当不得不出现个体的群体身份时也尽量采用地域、职业等群体身份,在日常生活中淡化人们的民族意识。结论与讨论v并不是所有人都存在内群体偏好,持强烈社会建构论的个体并没有出现内群体偏好,对本民族成员和外群体成员的惩罚时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成员都存在民族心理融合问题,只有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存在民族心理融合困难,民族问题是个别现象或者小群体现象。结论与讨论2022-12-2629欢迎您多提宝贵建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