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的怀念 第1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本文中深沉的母爱。2.学习朗读,在巩固已有朗读知识的基础上,注意语气、节奏。3.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本文中深沉的母爱。2.学习朗读,在巩固已有朗读知识的基础上,注意语气、节奏。【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本文中深沉的母爱。【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诗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的确,说到秋天,人们的心中往往会升起一股愁绪。对于作家史铁生而言,又有着怎样的秋日愁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的秋天的怀念。设计意图:由学生常态认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奠定全文学习的基调。二、夯实基础1.朗读
2、测评(1)自由朗读课文。(2)一位同学范读,其他同学评价:可从音准、语气语调、停连等方向进行评价。(3)字词检测:瘫痪(tn hun) 暴怒(bo n) 沉寂(chn j) 侍弄(sh nng)捶打(chu d) 憔悴(qiocu) 央求(yng qi) 絮叨(x do)诀别(jubi) 淡雅(dny) 高洁(goji) 烂漫(lnmn)翻来覆去(fn li f q) 喜出望外(x ch wng wi)设计意图:在巩固上一单元所学重音和停连的基础上,扫清读音障碍,为内容学习作准备。2.作者生平简介过渡:阅读本文时,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本文的作者史铁生是一名残疾人。生平简介:1951年1月4日
3、生于北京。1969年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1971年9月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前往医院治疗,后开始轮椅生活。1974年到街道工厂做工。1981年因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在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过渡:本文是作者回忆瘫痪之后生活所写的一篇文章。21岁,鲜衣怒马年纪,史铁生却只能在轮椅上度日,陪伴在身边的,只有他的母亲。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背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氛围,为深入理解文章打好基础。三、问题探
4、究(一)自主探究过渡:面对“我”如此大的变故,文中母亲说的最多的是什么?预设1:去北海看花 预设2:好好儿活1.探究任务面对“我”这样的变故,母亲为何一直想要推“我”去北海看花?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你的理由。 2.探究过程(1)找到文中提到母亲要带“我”去看花的片段,反复阅读。(2)说一说,母亲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带“我”去北海看花的?(3)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词句,揣测母亲要带“我”去看花的原因。3.成果展示(1)文中母亲第一次提出带“我”去北海看花,是在“我”暴怒无常、在家发脾气后。从母亲等“一切恢复沉寂”后,“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看着我”,可以看出,她一直在关心、担心“我”的状态
5、。因此,她提出要推“我”去看花,应该是想让“我”散散心。(2)母亲第二次提出要带“我”去看花,是在“我”看着窗外的落叶出神时。从她“挡”在窗户前,可以看出她不想让我看到这样“刷刷啦啦”落叶的悲凉场面,因此想推“我”出去走走。4.探究小结面对这样的变故,母亲反复提出想推“我”去北海看花,是为了不让“我”沉湎于绝望和失意之中,是出于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令人感动。设计意图:通过文章中关键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主旨之一。(二)合作探究过渡:除了一直想带“我”去看花以外,文章中还有很多细节体现出母亲对“我”深沉的爱。你读到了吗?1.探究任务找出文中母亲的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句段,读出其中蕴含的
6、感情。2.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最令你感动的句段,并在小组内分享阅读感受。(2)小组内综合意见,在组员分享的句段中选定一段话,作为小组推荐内容。(3)结合具体内容撰写推荐理由,并指定一位同学分享。(4)为推荐句段(也可以是句段中的关键句)设计朗读脚本,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3.技法指导教师讲解:(1)语气,是朗读时运气发声的微妙技巧,如抑扬顿挫、以气带声等,不能用符号完全表示。我们可以先学会用 表示语调的上扬、下降和延长。(2)节奏,是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所构成的整体感。节奏要与全篇的逻辑思路、感情基调统一。例如春的朗读节奏:第1段,先用舒缓的语气读出“盼望”的感
7、情;接下来几段,朗读的语气可以越来越欢快,越来越热烈;但“春雨图”要读得轻柔静谧,以区别于上一段“春风图”的活泼热闹,造成全文节奏的变化;“迎春图”又把情绪带到高潮,读出人们走出户外、兴致勃勃大展身手的舒展感、力量感;结尾三个比喻句,要读出三个层次,读出新生、美丽、健壮的不同语气,而且要读得缓慢一些,读出全文的结束感。(3)朗读的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语调。有人把文章的感情色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朗读时,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提示,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
8、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础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个整体,是各个部分、层次、段落、语句的具体感情的综合表露,总体的感情基调并不否定不同段落有感情的起伏变化。缺少整体感的朗读,容易支离破碎;没有具体段落语句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整体感也会显得呆板僵化。比如,春的朗读,就应该在“春风图”的欢快热烈、“春雨图”的温馨静谧、“迎春图”的开朗振奋中,读出感情基调的节奏变化。4.探究范式(本环节可灵活处理,可作为师生共同探究内容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后,再进行合作探究,或作为参考答案,与成果展示一起在学生探究后进行展示。)我们小组推荐的是第一自然段:(1
9、)推荐理由:面对暴怒无常的“我”,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体现了她为了不更激怒刺激“我”而小心翼翼的状态,也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包容。“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更是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心。面对“我”的近乎自残的行为,“扑”表现了母亲动作的急切,而忍着哭声的安慰更是展现了一位母亲的痛苦和坚强。(2)脚本设计:“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这些词语时需要读得稍微轻一点、慢一点,表示时间的无声延长,为下面“我”“暴怒无常”的行为蓄势。“突然”“猛地”“狠命地”稍重读,这样更能体现“我”的“暴怒无常”。“不,我不去!”这里需要重读,语速快, 语调下降。因为那个时候的
10、“我”内心其实是暴怒、痛苦与绝望的。“我”就如同一只找不到出口的满身是刺的困兽,暴怒得热血沸腾,也无助得胡乱挣扎。 “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这些词语需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以显示母亲的小心翼翼。“总是”需要读重音,音拖长。“在一块儿”后面的停顿时间稍长一点,以表示母亲对儿子的安慰。两个“好好儿活”更是母亲对儿子的理解、鼓励与期待,两个都要稍微读慢一点、轻一点,而且声音要越来越轻,以体现母亲的隐忍与克制,同时也体现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教师可播放情境课文片段,帮助学生理解所说的内容。5.成果展示(1)我们小组推荐的是第3自然段:“挡”是不愿意儿子看到树叶飘落的样子。树叶飘落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11、,而母亲怕“我”触景生情,又萌生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体现出母亲的细心和呵护。“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自己的病痛的折磨,加上忧心儿子的情况),“央求般的神色”表现出母亲的对儿子振作起来的渴求。“我”的一点点松动,都让她喜出望外;而当“我”出乎意料地同意出门时,母亲便激动得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可见母亲的情绪完全因“我”而起伏。而说到“跑”和“踩”就“忽然不说了”,说明了母亲平时说话时非常避讳身体运动有关的词语,怕又勾起我的烦恼,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体贴和照顾。“悄悄地出去了”和前两次“悄悄地”有所不同,这一次,母亲生怕自己的言语伤害到“我”,因此自责,选择悄然离去。母亲对“我”的
12、关爱可以称得上无所不在。脚本设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挡”字要重读,突出母亲关心的动作。“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一句相较于第一段类似的表述多了一个语气词“吧”,语词节奏的拉长,表现出央求的语气。“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要读出母亲小心翼翼期待的感觉,而“我”的回应则多是勉励应付。“看完菊花,咱们就去吃仿膳一脚踩扁一个”一段,开始语气是轻松明快的,语速可稍快,语调上扬。到最后一句时最后两个字轻短,有戛然而止之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一句,语速要放缓,语调变得低沉。(2)我们小组推荐的是第6自然段:从母亲昏迷前的念
13、叨的语句中,我们感到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牵挂,已经远远超越了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脚本设计:“最后一句”一词要重读,突出母亲对我们的爱。母亲的话整体要轻,突出母亲状态之差,读到“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时要稍重读,表现母亲对我们的挂念。6.活动小结母亲的爱是如此深沉,又是如此无所不在。它深深地植根于母亲的一举一动之中,读来令人感动。而在朗读本文时,整体的基调是深沉含蓄的。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母爱,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母爱。四、课堂小结读到这儿,文章题目的含义也呼之欲出,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正是他的母亲,给了她深深的母爱的母亲!这节课,我们由母亲带“我”去看花的原因探究出
14、发,从文章的细节中,感受到了满满的母爱!在文章的最后,史铁生说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爱,让史铁生明白了要“好好儿活”。但“好好儿活”,究竟指的是什么?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预习。五、拓展延伸1.类文阅读我的母亲老舍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
15、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老舍的母亲为什么“最会吃亏”?“最会吃亏”的母亲,还有怎样的特点?课下不妨读一读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设计意图:通过同类文章推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母亲,同时拓展视野。六、布置作业1.当堂演练:结合各小组分享的脚本,为文中2处“我”和母亲的对话设计朗读脚本,小组内两两结对进行分角色朗读。2.课后作业:文中有很多对母亲当时状态、言行的描写。试着揣摩文中母亲的心理,写一写母亲当时的内心独白。【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两次看花 展现母爱 多处细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