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汉时期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秦汉时期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选官制度。整的选官制度。秦汉时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监秦汉时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监察体系。察体系。第一节 秦代封建官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第一节 秦代封建官僚体系的形成秦代封建官僚体系的形成一、秦王朝建立一、秦王朝建立的文化特质及其的文化特质及其对官制的影响对官制的影响“重功利、轻伦理重功利、轻伦理”是秦人独特的文是秦人独特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化特质和价值观。秦人的宗法观念相当淡薄。秦人的宗法观念相当淡薄。秦的官制表现出一种开放机制。秦的官制表现出一种开放机制。二、皇权的确立二、皇权的确立“皇帝皇帝”名号的确立,反映了由分名号的确立,反映了由分裂
2、割据的体制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裂割据的体制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变化过程中,政治体制必然的体制变化过程中,政治体制必然产生相应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确产生相应变化的客观需要,也是确立一整套官僚体系的基础立一整套官僚体系的基础。“家天下”有两层意义:第一,皇帝把全国臣民视为自己的第一,皇帝把全国臣民视为自己的家奴和子孙,视全国财富为自家私家奴和子孙,视全国财富为自家私有财产;有财产;第二,皇权的不可分割性和皇位的第二,皇权的不可分割性和皇位的不可转移性。不可转移性。三、封建官僚制度的确立及其特点n官僚,真正的职业官吏,不官僚,真正的职业官吏,不世袭,无封地,领取俸禄。世袭,无封地,领取俸禄。n官僚
3、制就是指封建制度下的官僚制就是指封建制度下的官制。官制。四、中央机构的官制四、中央机构的官制 (一)丞相制度(一)丞相制度丞相的职掌:丞相的职掌:“掌丞天子、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助理万机。”秦代丞相的职秦代丞相的职权缺乏法定的权缺乏法定的明确性。明确性。(二)军事指挥系统的官制制度上,太尉为武官之首,但秦制度上,太尉为武官之首,但秦王朝只是虚设太尉。王朝只是虚设太尉。秦代的军权直接在掌握在皇帝手秦代的军权直接在掌握在皇帝手中,军队分为两部分,由中央政中,军队分为两部分,由中央政府直接统辖的军队和地方郡县统府直接统辖的军队和地方郡县统辖的部队。辖的部队。(三)御史大夫及其监察系统(三)御史大夫及
4、其监察系统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掌副丞相”,地位次于丞,地位次于丞相而高于诸卿。相而高于诸卿。御史大夫主要任务是举奏、弹劾、监御史大夫主要任务是举奏、弹劾、监察百官,还主管图籍秘书。察百官,还主管图籍秘书。属官主要有御史中丞、御史、侍御史属官主要有御史中丞、御史、侍御史等。等。名词解释:御史大夫 古代高官之一,秦汉时为副丞相,其主要古代高官之一,秦汉时为副丞相,其主要职掌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图籍秘书。职掌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图籍秘书。汉代御史大夫往往会升为丞相,汉成帝时汉代御史大夫往往会升为丞相,汉成帝时改称大司空。东汉时不设御史大夫,置司改称大司空。东汉时不设御史大夫,置司空,但仅
5、掌水土之事。隋唐以后虽置御史空,但仅掌水土之事。隋唐以后虽置御史大夫,但与汉制不同,专掌监察和执法,大夫,但与汉制不同,专掌监察和执法,为御史台的长官。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为御史台的长官。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名亦废。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名亦废。第二节第二节西汉时代官制的发展西汉时代官制的发展 一、西汉初年的官制一、西汉初年的官制 郡国并行郡国并行o诸侯王国的政权机构基本上和中央相诸侯王国的政权机构基本上和中央相同。诸侯王国的主要属官有:太傅,同。诸侯王国的主要属官有:太傅,掌辅佐诸侯王;相,王国的最高行政掌辅佐诸侯王;相,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中尉,王国内主持军务。长官;中尉,王
6、国内主持军务。o 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在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在官制上,已经不存在王国和郡的本质区别。官制上,已经不存在王国和郡的本质区别。丞相多为开国功臣,位高权重丞相多为开国功臣,位高权重o其一,群臣乃至皇帝,都需对丞其一,群臣乃至皇帝,都需对丞相表示尊重和敬意;相表示尊重和敬意;o其二,从制度上提高丞相的地位;其二,从制度上提高丞相的地位;o其三,完善丞相机构。其三,完善丞相机构。二、二、西汉中央官制西汉中央官制(一)中央职官的划分外朝官中朝官内廷官 丞相为首的行政机构为“外朝”,衙署在宫外,属于政府官系统,正式之诏令则由此颁发。曹参 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说:
7、“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二)三公的演变(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史记陈丞相世家 汉书孔光传中引汉哀帝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丞 相丞相长史丞相司直 黄阁诸曹(3 3)西汉丞相的职权)西汉丞相的职权 协助皇帝制定治国方针大略协助皇帝制定治国方针大略 对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对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总领朝议与百官奏事总领朝议与百官奏事有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力有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力监察百官与执行诛
8、罚的职权监察百官与执行诛罚的职权 管理郡国上计管理郡国上计 降低拜相的起点降低拜相的起点 运用苛责、甚至于诛运用苛责、甚至于诛杀的方式对待丞相杀的方式对待丞相 组建了中朝组建了中朝 3.从御史大夫到大司空 御史大夫除了握有监察大权外,也有如下御史大夫除了握有监察大权外,也有如下职权:职权:第一,总领百官,表率众僚。第一,总领百官,表率众僚。第二,参与重大行政事务的决策。第二,参与重大行政事务的决策。第三,参与官吏的选用和考课。第三,参与官吏的选用和考课。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汉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三)(三)西汉诸卿西汉诸卿 1 1.太常太常 其主要职权:主持祭祀;管理陵庙
9、;管理其主要职权:主持祭祀;管理陵庙;管理文化教育有关事宜文化教育有关事宜。2 2.光禄勋光禄勋 其职掌:一为负责宫殿宿卫门户,统领宫其职掌:一为负责宫殿宿卫门户,统领宫内侍卫;二为侍从左右,出充车骑;三为内侍卫;二为侍从左右,出充车骑;三为传递宫中文书;四为备皇帝顾问。传递宫中文书;四为备皇帝顾问。3 3.卫尉卫尉 统领卫士守卫宫门和宫内巡逻。统领卫士守卫宫门和宫内巡逻。4 4.太仆太仆 掌为皇帝驾车和内外马政。掌为皇帝驾车和内外马政。5 5.廷尉廷尉 汉代的廷尉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汉代的廷尉向专业化方向发展。6 6.大鸿胪大鸿胪 7 7.宗正宗正 8 8.大司农大司农 9 9.少府少府 10
10、.10.执金吾执金吾 巡徼京师,并作为皇帝出巡时的先导巡徼京师,并作为皇帝出巡时的先导。11.11.将作大匠将作大匠 12.12.大长秋大长秋(四)(四)中朝官中朝官 中外朝的划分是汉武帝时期官制改革中外朝的划分是汉武帝时期官制改革的核心。中朝成为了决策集团,而以的核心。中朝成为了决策集团,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成了执行机构。此种丞相为首的外朝成了执行机构。此种制度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制度进一步削弱了相权。1.1.中、外朝形成的原因中、外朝形成的原因“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有之,武帝始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有之,武帝始以严助、主父偃辈入直承胪,与参谋议,以严助、主父偃辈入直承胪,与参谋议,而其秩尚卑
11、。卫青、霍去病兼中外,又置而其秩尚卑。卫青、霍去病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政事,而由庶僚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也。也。”钱大昕钱大昕n原因之一,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的原因之一,皇权与相权矛盾斗争的结果。结果。n原因之二,是为了维护整个统治阶原因之二,是为了维护整个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改革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改革。2.2.中朝官及其职掌中朝官及其职掌n(1 1)侍中、给事中等加官)侍中、给事中等加官n“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
12、、将。侍中、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将。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给事中亦加官,所加中常侍得入禁中。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次中常侍。”汉书汉书百官公卿表百官公卿表 (名词)给事中l官名,秦制,汉代为加官。因给事殿中,官名,秦制,汉代为加官。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唐宋因之。明给事中分六科,正政令之事,唐宋因之。明给事中分六科,稽查违误,其权颇重。清代给事中隶属于稽查违误,其权颇重。
13、清代给事中隶属于都察院,与御史之职权无别。都察院,与御史之职权无别。(2 2)大司马)大司马 汉武帝元狩四年,设大司马汉武帝元狩四年,设大司马,为大将军等的为大将军等的所兼官职,是特加的名号。所兼官职,是特加的名号。大司马外掌军权,内秉枢机,领衔内朝官大司马外掌军权,内秉枢机,领衔内朝官参与决策,为内朝官的首领。参与决策,为内朝官的首领。成帝哀帝时期,大司马由加官向本官转化。成帝哀帝时期,大司马由加官向本官转化。(3)大将军和列将军 西汉之世有资格加大司马的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四类将军。武帝后,不加大司马名号的大将军,以领尚书事的名义,成为中朝官的首领。(4 4)尚书)尚书
14、汉成帝时,尚书地位不断汉成帝时,尚书地位不断提高,从而成为中朝的重提高,从而成为中朝的重要成员。置尚书五人,其要成员。置尚书五人,其中长官为仆射。中长官为仆射。(五)监察系统官制的发展o1.1.设十三州部刺史设十三州部刺史o刺史刺史秩禄六百石,每年定期巡视秩禄六百石,每年定期巡视所管的州部所管的州部,考察吏治、监督豪考察吏治、监督豪强。其职权很重,却又无权处理强。其职权很重,却又无权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地方行政事务。2.司隶校尉的出现o武帝征和四年设置司隶校尉,其职责武帝征和四年设置司隶校尉,其职责是督察三辅地区(是督察三辅地区(京兆尹、左冯翊、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右扶风)、三河地区()、三河地
15、区(河南、河内、河南、河内、河东河东)和)和弘农郡弘农郡。司隶校尉主要监察。司隶校尉主要监察京师百官。京师百官。三、地方官制o汉宣帝说:汉宣帝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颂理也。与我共此者,息愁恨之心者,政平颂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两千石乎?其唯良两千石乎?”o 太守的职责:太守的职责:o 第一,自命僚属。第一,自命僚属。o 第二,选拔推荐人才。第二,选拔推荐人才。o 第三,发布政令。第三,发布政令。第四,赏罚、司法与监察。第四,赏罚、司法与监察。第五,将兵之权。第五,将兵之权。第五,掌地方财政。第五,掌地方财政。太守的属官主要有郡丞和都尉。太守的
16、属官主要有郡丞和都尉。四、西汉的职官管理制度四、西汉的职官管理制度1.1.官员的选拔官员的选拔 (1)察举察举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度正式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度正式定型定型,表现在:第一,定常科;第二,表现在:第一,定常科;第二,定察举标准;第三,察举的科目定察举标准;第三,察举的科目增加。增加。西汉的察举科目:明经、明法、西汉的察举科目:明经、明法、贤良方正、孝廉、孝悌力田贤良方正、孝廉、孝悌力田等等。o(2 2)征辟)征辟o(3 3)考试考试o 考试有对策和射策两种,统称策试。考试有对策和射策两种,统称策试。o 策试的对象:第一,察举之士;第二,博士策试的对象:第一,察举之士;第二,博士及及博士弟子
17、博士弟子。o(4 4)任子)任子 2.官员的任用方式o 主要有真、守、假、平、视、领、督、待诏、加官等。o 真是正式任命。o 守是试用。o 假,是代理。o 平,是参加讨论决定的意思。o 领,兼管,西汉多用于兼管低级事务。3.官吏的休假与致仕官吏的休假与致仕o 汉代官吏的休假有三种:沐、告、宁。沐是汉代官吏的常规假期,告是因事请假,宁是丧假。o 西汉末规定,致仕资格为比二千石以上,年满七十者。待遇是原来在职时俸禄的三分之一。东汉官制的变化一、“退功臣、进文吏”n光武帝没有对功臣委以重任,拒绝他们光武帝没有对功臣委以重任,拒绝他们参与朝政。给以高秩厚礼,对他们极为参与朝政。给以高秩厚礼,对他们极为
18、尊敬。尊敬。n国家各级机构的官吏,则是在功臣以外国家各级机构的官吏,则是在功臣以外的文士中选拔。的文士中选拔。二、中央官制的变化1.“虽置三公,事归台阁”v光武帝时期成立了尚书台,提高尚书令光武帝时期成立了尚书台,提高尚书令的地位,秩为千石。另设尚书仆射一人,的地位,秩为千石。另设尚书仆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v尚书台下设六曹:吏曹、二千石曹、民尚书台下设六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三公曹、南北主客曹、中都官曹。曹、三公曹、南北主客曹、中都官曹。每曹设尚书一人,侍郎六人,令史三人每曹设尚书一人,侍郎六人,令史三人 2.监察系统官制的变化(1)(1)御史中丞地位的提高御史中丞地位的提高 东汉时御史中丞成为监察机构御史台东汉时御史中丞成为监察机构御史台的长官,其地位逐渐和尚书令并重。的长官,其地位逐渐和尚书令并重。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属官有治书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十五属官有治书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十五人,侍御史下掌五曹。人,侍御史下掌五曹。东汉末年,汉灵帝让一些重臣以九卿东汉末年,汉灵帝让一些重臣以九卿的本秩出任州牧,于是州牧成了地方的本秩出任州牧,于是州牧成了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最高行政长官。州牧握有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州牧握有行政、军事、财政、监察、选举等大权,统领数郡。州、郡、县选举等大权,统领数郡。州、郡、县三级建制确立。三级建制确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