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守护生命安全 学会自我保护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段:初中 年级 初一 教材 书名:道德与法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年 7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具体课标内容:一、成长中的我(二)自尊自强 2.2“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 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一)集集适应社会的发展 1.2“合理利用互 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 2.核心素养:学生具备自主发展的意识,能够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具备交往能力和交往品质, 能够培养理性思维的科
2、学精神,辩证地分析问题,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 选择。具备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守法和用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课标中要求学生珍爱生命,有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进行自护自救;能够理性对待互联网等传媒; 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在核心素养中,关注学生的生命观、媒介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学生情况: 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之上学期的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但对于 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习以为常,认识不足,比如乘坐汽车时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带,父母开始时常 接打电话,海滨浴场游玩的注意事项,网上交友的谨慎性等。学生的意识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例 如交通安全、媒介素养问题、个
3、人安全问题及法治素养低等问题。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力、判断力和 应对能力都是有待提高的,综上所述,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待提高。 教学方式:情景体验、分享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Pad 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理性对待生活中的安全隐患,珍惜生命,积极增进安全意识。 2.能够全面地认识安全问题,学会科学对待和应对安全问题,学会正确判断和选择,树立法治意识, 提升媒介素养。 教学流程示意 2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课堂 导入 【前言】 同学们, 自我保护能力是我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 备能力。 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
4、的才能拥有 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我们有必要的学习安全常识, 学习自我保护能力 及良好的应急心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并且 熟练掌握一些自我防护的技能和方法, 做到在面 对突发事件时能冷静的处理。 让我们一起学习自我防护的知识和方法, 保护好 自身的安全吧 聆听本课主旨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引入课题 1 分钟 环 节 一 【情景展示】 一家人的青岛之行展示 【讨论-分享-碰撞】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讨论-分 引导学生分析 信息,发现问 10 3 授 新 课 我 发 现 安 全 隐 患 1.认领话题 2.分组讨论 我发现“安全隐患”有 ? 这些“安全隐患”属于 安全问题? 3.时间:3 分钟 【
5、小结】大家分析情境,分享发现,以上的安全 隐患可以归结为: 交通安全、海滨安全、网络安全和饮食安全(板 书) 享-观点碰撞 题,概括提炼 对应的安全问 题 分钟 环 节 二 我 学 习 安 【交通安全】 1.一起小结:青岛之行,一家人遇到的交通安全 隐患有哪些? 2.【研究情境 思考问题】 你知道不系安全带的危害有多大? 请系安全带的作用有哪些? 分享系安全带的正确方法 【小结】同学们需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不系 安全带的行为,请理性辨别,培养自己的安全意 识。 3. 【研究情境 积累智慧】 爸爸妈妈驾驶的“坏”习惯有哪些? (占用应急车道、超速驾驶、开车接打电话、疲 小结情境中发 现的问题
6、思考并回答问 题 小结情境中发 行的问题 提取视频中的 关键信息 算一算 聚焦问题 2.引导学生积 累安全常识 聚焦问题 培养学生提取 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 开车看手机的 17 分钟 4 授 新 课 全 知 识 劳驾驶) 观看视频,寻找司机的错误行为有哪些? (隧道内超速,随意并线,开车看手机30余次/ 半小时) 算一算:时速120公里,低头看手机三秒,等 于盲开 米?(100米) 开车看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4.海恩法则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小结】通过前面的交流互动,期望同学们关注 交通安全,培养安全意识,提醒自己和父母:遵遵 守法律法规,安全驾驶,护航家人( (板书)守法律法规,安全驾
7、驶,护航家人( (板书) 【海滨安全】 1.一起小结:青岛之行,一家人遇到的海滨安全 隐患有哪些? (禁止下水处游泳、海滩拾趣忽略安全、海滨自 拍) 2.【话题聚焦 积累智慧】 展示情境:北京双胞胎怒海青岛溺水身亡事件 你来分析出现溺水事件的原因有 ? (家长玩手机,忽视孩子“有害攻略”的传播、没 有救生配套系统的野浴场、家长安全知识匮乏、 遭遇离岸流) 思考问题 小结情境中发 行的问题 研究情境,思 考并回答问题 提取视频中的 关键信息 小结情境中发 现的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 题 危害 引导学生树立 安全意识 聚焦问题 培养学生提取 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 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累 遇到离
8、岸流的 逃生技能 聚焦问题 温习已有知识 结合情境运用 5 观看视频夺命“离岸流” 思考:遇到离岸流如何应对? 【小结】海滨度假安全意识不可少,积累安全逃 生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网络安全】 1.一起小结:青岛之行,一家人遇到的网络安全 隐患有哪些? (随意扫二维码、发微信标注位置、使用摇一摇 与陌生人聊天) 2.【研究情境 思考问题】 应该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小结】使用网络需要理性辨别,慎重选择。有 自我 保护意识,注意保护隐私,不随意扫描二 维码,不随意与陌生人网络聊天。遇到问题学会 求助。 【食品安全】 1.一起小结:青岛之行,一家人遇到的食品安全 隐患有哪些? (大排档不卫生、不新
9、鲜的海鲜、不明烤串、贪 吃冷饮) 2.【研究情境 思考问题】 小结情境中的 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 题 知识 聚焦问题 运用生活经验 分享智慧 积累安全常识 6 你知道这些隐患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如何注意饮食安全? 【小结】度假不忘饮食安全,卫生第一、不买三 无食品,安全意识放心头。 环 节 三 我 设 计 安 全 贴 士 【小组合作-设计】 1.任选一个安全问题,小组为单位设计安全贴士 2.形式不限:文字、图画均可 3.时间:5 分钟 小组为单位 讨论并设计 培养学生学以 致用和总结概 括能力 10 分钟 总 结 提 升 【课堂小结】本课以研究一家人的青岛之行 为载体,发现安全问题,开阔视野,学
10、习安全知 识,积累智慧,学以致用,设计安全贴士。期待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远离安全隐患;培养 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法律对我 们是一种保护。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在网络世 界中学会保护自己,注重保护隐私,做到理性对 聆听感悟 课堂小结 给予期许 2 分钟 7 待,慎重选择。 课后 作业 结合本课所学,完善安全贴士 独立完成作业 学以致用 自主小结 板书设计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 本课教学设计依托于教材的理念,又结合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挖掘。教学三环 节层层深入,发现问题,运用生
11、活经验,积累安全知识,学以致用,总结归纳,梳理收获。 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变教学为导学,鼓励 学生生成观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将内容线和育德线有机融合。 教学设计包括三条线索:活动线、内容线和育德线。 (1)活动线: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任务。研究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安全贴士 ,小组讨论,设计,总结归纳,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展示成果,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和 运用本课所学。 (2)内容线: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看待常见的安全隐患,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 正确的安全技能,培养法治意识和媒介素养。 (3)育德线:分组活动中引
12、导学生学会合作,相互理解与尊重;磨合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品 质。课堂教学中引导其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关注对学生媒介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培养。 教学反思 1.研究真学情,营造真情境,开发教学资源。 课前研究学情是教师的必修课,在安全问题上,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相关话题 的回顾和总结,提炼问题;在与学生朝夕相伴中,交流和积累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本课教学素材的积累用了半学期的时间。 教学情境一家人的青岛之行是教师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以往积累的学情进行 融合设计而成,情境具有真实性,贴近学生生活。 2.聚焦问题,深入探讨,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教学设计以一家人的青岛之行为线索,却没有局限于此
13、情境之中,聚焦问题又 深入探讨问题,在交通安全和海滨安全中,引入了新情境,分析情境,思考问题,引导 学生深刻体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积累和学习安全技能。 8 3. 教学设计包括三条线索:活动线、内容线和育德线。 活动线:课中和课后都有学生活动作为线索和引领。内容线:教学设计以一家人 的青岛之行为线索展开,引导学生发现旅行中的问题,理性看待常见的安全隐患,树 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的安全技能,培养法治意识和媒介素养。育德线:分组讨论 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相互理解与尊重;磨合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品质。课堂教 学中引导其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关注对学生媒介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培养。 三线并推,让教学设计鲜活立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