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生素分类与运用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及常用代表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菌素类-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单环类碳青霉烯类-内酰胺类 作用原理: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转肽作用,阻断肽聚糖交链的形成,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使细菌在胞内强大的渗透压下发生破裂,菌体死亡。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V氨基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基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匹林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西尼,头孢呋辛三代头孢: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四代头孢:头孢匹
2、罗,头孢吡肟作用 对于G+菌 一代二代三代 对于G-菌 一代二代最低抑菌浓度(T MIC)持续时间超过给药间期的40%(青霉素)至50%(头孢菌素类)。通常剂量 MIC 4-5倍,增加剂量并不改善疗效。浓度依赖型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阿奇霉素、甲硝唑。环丙沙星治疗重症感染可增大剂量 0.8 1.2 g/d。四、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宜使用抗生素,因此除肯定为细菌引起或有细菌继发感染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2、对病情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有条件时应尽早分离出病原菌,并测定药敏,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和调整抗生素。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
3、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尽可能做出病原学诊断,再根据疾病情况考虑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完成再使用抗生素。选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4、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
4、发生。(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门诊)(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五、联合用药的指征病因未明且病情险恶的严重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败血症;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如严重的创伤、烧伤、产后感染、异物性肺炎及手术后引起的感染;长期用药或单用一种抗生素,
5、细菌易产生抗药性者,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尿路感染等;一般抗生素不易渗入部位的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等。临床应用时,一般以二联为宜 六、抗生素使用时间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疗程为68周,且易用杀菌剂。治疗败血症宜用至症状消退后2-3周,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时间宜更长。溶血性链球菌咽喉炎的疗程不宜少于10日。伤寒病用抗生素一般为2周。预防性使用原则.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注意事项 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1是指尚未感染的非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有相当或一定效果,如
6、果不用药发生感染后果严重者。2抗菌药物不能长期预防一切可能发生的感染,只能在特定的应激状态或针对某些专门的病原菌进行短期有效的预防。3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不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 4通常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5一旦疑有感染存在,应送有关标本作病原学检查,并应尽快开始经验性治疗,病原学诊断明确后则应根据该病原菌的耐药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进行目标治疗。外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1适应证: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l)作用是肯定的,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一般的I类即清
7、洁切口,应注意严格的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大多无需使用抗生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具体适应证有:(1)类(清洁一污染)切口及部分类(污染)切口手术,主要是进入消化道(从口咽部开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等的手术;(2)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3)清洁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或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4)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此外,经检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病原菌所致SSI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追究原因外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已有严
8、重污染的多数类(污染)切口及类(污秽一感染)切口手术(如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应在手术前即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及术后继续应用,不列为预防性应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法围手术期用药必须根据各类手术术中污染程度、手术创伤程度、最易引起手术部位感染(SSl)的病原菌、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给药方法:术前半小时(通常在麻醉诱导期)使用抗菌药物一次,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20-30min内滴完),以保证在发生污染前血清和组织中的抗生素达到有效药物浓度(MIC90),如手术超过4小时,术中追加一次(长半衰期抗生素头孢曲松不需追加剂量)。术后可不再使用或仅使用2472小时,原则
9、上最多不超过72小时,延长用药并不能进一步降低SSI发生率。(2)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根据各种手术发生SSI的常见病原菌(表6)、手术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杀菌、价廉、安全性高的药物,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通常选择头孢菌素,以第一、二代头孢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避免选用超广谱抗菌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注意事项(1)必须重视无菌技术,不能期望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替代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患者营养支持、环境消毒等。(2)严格控制术前预防用药:术前预防用药原则上仅适用于术前有感染病灶的手术病人及结直肠术前肠道准备。术前肠道准备应选择口服吸收少、肠道内药物浓度高、受肠内容物影响小、对致病菌及易移位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等有较强杀菌作用,同时对肠道微生态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新霉素、红霉素和制霉菌素等。谢谢大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