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常规平扫加动脉期、门脉期及肾盂期扫描。CT上可见肾盂旁囊肿位于肾窦内,肾盂是被推压,而不是扩大,囊肿CT值低于肿瘤组织,为020Hu左右。2、肾盂内血凝块平扫CT值高于肿瘤组织,一般为5065Hu,增强扫描无强化反应;对期、期难以区分,因为CT图像上不能明确分清受压和/或受侵的肾实质,也不能确定肾包膜有无侵犯;肾细胞癌强化程度均于正常肾实质,但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却比肾盂癌强化明显;IVP后CT扫描示双侧肾盂积水。肿块密度高于尿液,等于、低于或高于肾实质。向膀胱内播散病例中引起膀胱输尿管入口严重的梗阻,酷似膀胱癌(如下图)。一般认为,类同于输尿管、膀胱癌,与工业致癌因子有关。
2、1、平扫肾盂内软组织肿块。非乳头状移行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大,早期即可有直接侵犯和转移。如图,平扫左侧肾盂肿块密度明显高于尿液,亦略高于肾实质。(优选)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断大多数肾脏外形不发生改变,此为其特点。引起肾盂、肾盏积水几率较少;本组搜集自2001年9月至2007年2月肾盂移行细胞癌病例资料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最小年龄63岁,最大76岁。无痛性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9例;尿频尿急3例,腰酸背痛8例;体检发现1例。使用GE Hispeed CT/DX i螺旋CT机,以膈顶为基线向下作上腹部或全腹部扫描。常规平扫加动脉期、门脉期及肾盂期扫描。扫描条件:140KV,180mA,1.0
3、s/r,层厚、间距310mm,Pitch 1,床进速度10mm/s。全部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以程控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入,速率为2.02.5ml/s,总量100ml。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5s、60s,5min。本组9例中,右侧4例,左侧5例;9例均做过B超,其中7例诊断肾盂肿瘤,4例诊断输尿管肿瘤,3例诊断膀胱肿瘤,8例诊断肾输尿管积水;3例做过IVP造影;CT扫描中6例发现肾盂肿块,4例发现输尿管肿块,3例发现膀胱肿块;1例肾盂无明显肿块;3例侵及肾窦脂肪;2例累及肾实质;2例肾脏体积明显增大;2例伴有同侧输尿管、膀胱肿块;4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发生肾上腺转
4、移。一般认为,类同于输尿管、膀胱癌,与工业致癌因子有关。泌尿系结石、慢性炎症等长期刺激肾盂上皮是造成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重要因素。肾盂癌是指发生于肾盂和肾盏上皮的癌肿,约占全部肾脏恶性肿瘤的8%。在肾盂肿瘤的病理学上,可以分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来源于尿道上皮的移行细胞癌占绝大数,约8595%,也是最常见的肾盂肿瘤。多数发生于单侧,单发;亦可双侧,多发,两侧同时发病占24%。肿瘤形态有乳头状、菜花状或广基型,周围粘膜可有浸润。85%移行上皮细胞癌为乳头型,低度恶性,缓慢浸润,很晚才有转移。非乳头状移行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大,早期即可有直接侵犯和转移。如果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附近时
5、,可继发肾积水。好发于40岁以后,以5070岁为男性常见,男女比例约为231。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也可有腰痛、尿路刺激症和腹部包块等。本组病例中肉眼血尿6例,9例全部都有镜下血尿。1、平扫肾盂内软组织肿块。肿块密度高于尿液,等于、低于或高于肾实质。平扫时CT值约830Hu。早期局限于肾盂内呈小圆形的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或不规则,肾盂形态正常。肿块增大呈分叶状,受累肾盏或肾盏组扩大呈球状,即所谓“肿瘤肾盂”。如肿瘤分化良好,生长慢,瘤性肾盏可中至重度扩大,形成所谓的“瘤性积水如图,平扫左侧肾盂肿块密度明显高于尿液,亦略高于肾实质。肿瘤向内呈向心性生长,填塞、压迫肾盂、肾盏和肾
6、窦脂肪。IVP后CT扫描示双侧肾盂积水。左侧肾盂移行细胞癌向同侧输尿管及膀胱播散。3、肾积水、肾盏憩室与瘤样肾盏鉴别偶而肾积水和肾盏憩室表现为密度不均,似充盈缺损,而延迟或俯卧位扫描密度均匀一致,则容易鉴别。、脏器转移可发生血行转移至肺、肝、骨、肾上腺、胰、脾以及对侧肾脏等。1、肾结石特别是阴性结石。向膀胱内播散病例中引起膀胱输尿管入口严重的梗阻,酷似膀胱癌(如下图)。播散性转移肾盂移行细胞癌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癌细胞随尿液同时向输尿管、膀胱发生播散性转移时,可引起严重的尿路梗阻症状,继发常见的肾积水,导致肾功能减退、显影延迟。平扫肾盂内未见明显结节灶(等密度)。期 肿瘤穿破包膜,侵至肾
7、周围脂肪。2、肾盂内血凝块平扫CT值高于肿瘤组织,一般为5065Hu,增强扫描无强化反应;如肿瘤分化良好,生长慢,瘤性肾盏可中至重度扩大,形成所谓的“瘤性积水右侧肾盂移行细胞癌,向输尿管、膀胱播散,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周脂肪浸润。同上一病人,左侧肾上腺转移。IVP后CT扫描示双侧肾盂积水。IVP显示右侧肾盂充盈缺损,左侧肾盏明显受压变形。平扫示右侧肾盂肾盏中重度扩大,呈“瘤性积水”,肾盂肿块显示不清。2、增强: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血供少于肾癌,注射对比剂后仅轻、中度增强,而正常肾实质增强明显,形成鲜明对比,可清晰显示肿瘤呈低密度的范围和轮廓。非乳头状移行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大,早期即可有直接侵犯和
8、转移。在肾盂肿瘤的病理学上,可以分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来源于尿道上皮的移行细胞癌占绝大数,约8595%,也是最常见的肾盂肿瘤。本组9例中,右侧4例,左侧5例;2、增强: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血供少于肾癌,注射对比剂后仅轻、中度增强,而正常肾实质增强明显,形成鲜明对比,可清晰显示肿瘤呈低密度的范围和轮廓。亦可双侧,多发,两侧同时发病占24%。引起肾盂、肾盏积水几率较少;尿频尿急3例,腰酸背痛8例;肾细胞癌强化程度均于正常肾实质,但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却比肾盂癌强化明显;平扫肾盂内未见明显结节灶(等密度)。起源于外周肾实质,呈偏心性、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常见坏死区;期 肿瘤穿破包膜,侵至
9、肾周围脂肪。扫描条件:140KV,180mA,1.泌尿系结石、慢性炎症等长期刺激肾盂上皮是造成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重要因素。同上一病人,左侧肾上腺转移。左侧肾盂造影剂外漏至肾周间隙。2例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引起纵隔、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增强后,肾盂内见轻度强化结节灶。CT示左侧肾盂内结节状突起,呈略低密度灶,呈轻度强化。向膀胱内播散病例中引起膀胱输尿管入口严重的梗阻,酷似膀胱癌(如下图)。右侧肾盂移行细胞癌,向输尿管、膀胱播散,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周脂肪浸润。肿瘤向内呈向心性生长填塞、压迫肾盂、肾盏和肾窦脂肪。CT扫描中6例发现肾盂肿块,4
10、例发现输尿管肿块,3例发现膀胱肿块;右侧肾盂移行细胞癌,向输尿管、膀胱播散,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周脂肪浸润。3、肿瘤内可有坏死、钙化和出血,本组病例中未曾发现。4、肿瘤向内呈向心性生长可填塞、压迫肾盂、肾盏和肾窦脂肪,阻塞收集系统;也可向外生长直接侵犯肾窦脂肪及肾实质(如图);大多数肾脏外形不发生改变,此为其特点。本组病例中2例发生肾脏外形明显增大,2例侵犯肾实质,3例肾窦脂肪显示混浊。5、转移 播散性转移肾盂移行细胞癌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癌细胞随尿液同时向输尿管、膀胱发生播散性转移时,可引起严重的尿路梗阻症状,继发常见的肾积水,导致肾功能减退、显影延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门及腹膜后
11、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引起纵隔、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可发生血行转移至肺、肝、骨、肾上腺、胰、脾以及对侧肾脏等。本组病例中发生4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2例伴有同侧输尿管、膀胱转移,其中1例同侧输尿管发生多节段肿瘤播散;向膀胱内播散病例中引起膀胱输尿管入口严重的梗阻,酷似膀胱癌(如下图)。同一病人,病灶向膀胱内播散,酷似膀胱癌。对期、期难以区分,因为CT图像上不能明确分清受压和/或受侵的肾实质,也不能确定肾包膜有无侵犯;平扫肾盂内未见明显结节灶(等密度)。使用GE Hispeed CT/DX i螺旋CT机,以膈顶为基线向下作上腹部或全腹部扫描。右侧肾盂移行细胞癌,向输尿
12、管、膀胱播散,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周脂肪浸润。CT示左侧肾盂内结节状突起,呈略低密度灶,呈轻度强化。9例均做过B超,其中7例诊断肾盂肿瘤,4例诊断输尿管肿瘤,3例诊断膀胱肿瘤,8例诊断肾输尿管积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引起纵隔、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在肾盂肿瘤的病理学上,可以分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来源于尿道上皮的移行细胞癌占绝大数,约8595%,也是最常见的肾盂肿瘤。在肾盂肿瘤的病理学上,可以分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来源于尿道上皮的移行细胞癌占绝大数,约8595%,也是最常见的肾盂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13、晚期可引起纵隔、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同一病人,向左侧输尿管下段及膀胱播散。同上一病人,左侧肾上腺转移。5ml/s,总量100ml。2、肾盂内血凝块平扫CT值高于肿瘤组织,一般为5065Hu,增强扫描无强化反应;(优选)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优选)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断CT上可见肾盂旁囊肿位于肾窦内,肾盂是被推压,而不是扩大,囊肿CT值低于肿瘤组织,为020Hu左右。使用GE Hispeed CT/DX i螺旋CT机,以膈顶为基线向下作上腹部或全腹部扫描。在肾盂肿瘤的病理学上,可以分为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中来源于尿道上皮的移行细胞癌占绝大数,约8595%,也是最常见的肾盂肿瘤。
14、同一病人,病灶向膀胱内播散,酷似膀胱癌。尿路造影示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圆形或卵圆形。2、肾盂内血凝块平扫CT值高于肿瘤组织,一般为5065Hu,增强扫描无强化反应;左侧肾盂移行细胞癌向同侧输尿管及膀胱播散。早期肾盂癌的疗效甚佳,因此,准确的CT分期对临床处理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意义。根据Rubenstein分期期 肿瘤局限于肾盂内。期 肿瘤侵至肾盂肌层或肾实质,但尚未穿破肾被膜。期 肿瘤穿破包膜,侵至肾周围脂肪。期 肿瘤已有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CT对期肾盂癌易识别,表现为肾盂内肿块,周围有肾窦脂肪包绕,肿瘤轮廓清晰;对期、期难以区分,因为CT图像上不能明确分清受压和/或受侵的肾实质,也不能确定
15、肾包膜有无侵犯;对期、期则易区分。IVP后CT扫描示双侧肾盂积水。2、肾盂内血凝块平扫CT值高于肿瘤组织,一般为5065Hu,增强扫描无强化反应;9例均做过B超,其中7例诊断肾盂肿瘤,4例诊断输尿管肿瘤,3例诊断膀胱肿瘤,8例诊断肾输尿管积水;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肿块增大呈分叶状,受累肾盏或肾盏组扩大呈球状,即所谓“肿瘤肾盂”。右侧肾盂移行细胞癌,向输尿管、膀胱播散,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周脂肪浸润。本组搜集自2001年9月至2007年2月肾盂移行细胞癌病例资料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最小年龄63岁,最大76岁。(优选)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期 肿瘤穿破包膜,侵至肾周围
16、脂肪。左侧肾盂移行细胞癌向同侧输尿管及膀胱播散。IVP显示右侧肾盂充盈缺损,左侧肾盏明显受压变形。非乳头状移行上皮细胞癌恶性程度大,早期即可有直接侵犯和转移。1、肾结石特别是阴性结石。尿路造影示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圆形或卵圆形。CT平扫密度仍高于肿瘤组织,CT值常在50120Hu,甚至更高;增强后结石未见强化反应。数周后复查,结石位置可有移动或因结石排出而阴影消失。2、肾盂内血凝块平扫CT值高于肿瘤组织,一般为5065Hu,增强扫描无强化反应;改变体位有位置变化。数周后复查,血凝块位置、大小、密度、形态随时间而吸收、变化或排出。3、肾积水、肾盏憩室与瘤样肾盏鉴别偶而肾积水和肾盏憩室表现为密度不
17、均,似充盈缺损,而延迟或俯卧位扫描密度均匀一致,则容易鉴别。4、肾盂旁囊肿尿路造影也可表现为肾盂内的充盈缺损,且引起尿路积水。CT上可见肾盂旁囊肿位于肾窦内,肾盂是被推压,而不是扩大,囊肿CT值低于肿瘤组织,为020Hu左右。增强后无强化。5、肥大的肾乳头或突出的肾柱平扫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均随肾实质增强而增强,肾盂形态改变不大。2、增强: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血供少于肾癌,注射对比剂后仅轻、中度增强,而正常肾实质增强明显,形成鲜明对比,可清晰显示肿瘤呈低密度的范围和轮廓。同一病人,MPVR重建轨迹。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5s、60s,5min。CT扫描中6例发现肾盂肿块,4例发现输
18、尿管肿块,3例发现膀胱肿块;平扫示右侧肾盂肾盏中重度扩大,呈“瘤性积水”,肾盂肿块显示不清。起源于外周肾实质,呈偏心性、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常见坏死区;引起肾盂、肾盏积水几率较少;0s/r,层厚、间距310mm,Pitch 1,床进速度10mm/s。2例肾脏体积明显增大;5ml/s,总量100ml。1、肾结石特别是阴性结石。典型临床症状是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6、肾细胞癌 起源于外周肾实质,呈偏心性、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常见坏死区;肾细胞癌强化程度均于正常肾实质,但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却比肾盂癌强化明显;易发生肾脏外形、轮廓的改变;易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引起肾盂、肾盏积水几率较少;晚期当肾细胞癌和肾盂癌长到一定大小时,均可向肾盂和肾实质方向相互侵犯,则鉴别较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