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广东民俗文化 游艺民俗n醒狮n龙舞n飘色n赛龙舟n鹤舞、英歌舞n小榄菊花会n广州迎春花市广东狮舞广东狮舞 n狮舞分类:狮舞分类:n南狮:具有较多的高难技巧武功,神态矫健凶猛;n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造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n醒狮历史:醒狮历史:n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n 表演程式: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
2、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n 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n n 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n n采青:人们把象征“松柏常青、身壮力健”的“青叶彩礼”(通常是一棵连根的生菜,菜中扎有一封利是)高高挂起或放置于盛盘之中,“狮子”从探青、惊青、食青、吐青按套路表演。“采青”时视“青”的高度,少则二三人“叠罗汉”踏肩而上,多则数十人肩托圆盘至五六重,摘取彩礼。n舞狮者必
3、须顺利地一次采到“青”,并将“青”食下,然后再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n特色醒狮遂溪醒狮 n 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舞被狮舞被狮n 佛冈汤塘镇围镇村每年元月十五、十六舞被狮,是刘姓为了纪念太婆。n 舞“被狮”者是去年新婚或新添丁人家的媳妇和婆婆。n 两人为一组,披上被单当狮舞。在村旗、“大头佛”和醒狮的引领下,一路燃放鞭炮走村串巷,到新婚户和
4、新添丁户舞“被狮”贺之。“被狮”到各家,先拜门神、灶君,再拜新婚大床等。一一拜过后,主人家拿出擂茶、甜酒、年糕、糖果犒劳,之后烧一串长鞭炮相送。“被狮”舞至傍晚。n 正月十六,新婚和新添丁人家自觉送来一捆捆柴草,排放在村祠堂的地坪上,“被狮”围绕着燃烧的柴草舞将起来。之后,妇女们手执棍棒,在锣鼓声中表演武术,或单打,或对打。龙舞龙舞湛江人龙舞湛江人龙舞n 地点: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n 时间:春节、元宵、中秋佳节和一些重大喜庆节日。n 表演形式:几十至数百名青壮年和少年均穿短裤,以人体相接,组成一条“长龙”。在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中,“长龙”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一如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
5、不可挡。n由来:n 大约始于明末,被清军打败的明军撤退到雷州半岛和东海岛,适逢中秋,地方百姓为鼓舞明军士气,编排了这个舞蹈。此后人龙舞便在这里流传开来,至清乾嘉时达于鼎盛。n 表演程式: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表演者练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稳健动作和步法,队形流畅多变,动作一气呵成,远望动感十足,近观粗犷雄壮,成为中华龙文化延伸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n 特色:特色:人龙舞是东海岛特殊社会历史因素与地域自然条件的产物,它将古海岛群众娱龙、敬龙、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种风俗融入“人龙”之中,形成了自创一体、独具一格的龙舞表演形式和“人龙”精神。龙舞龙舞汕尾汕尾“滚地金
6、龙滚地金龙”n历史:历史:始创于南宋,明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南溪村,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黄氏南溪“滚地金龙”繁衍了十七代。后来由该村的金龙艺师、传统武术师传到陆丰其他村镇。n表演程式:表演程式:n 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整个表演过程分为“开场见礼”、“打围巡洞”、“游潭戏水”、“抻筋洗鳞”、“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八个舞段。n 表演中模仿的龙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动作。n 伴奏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大唢呐按不同的表演情节吹奏不同的曲调,表情丰富、套路
7、众多、舞段精彩、技艺兼善是这个舞蹈的基本特点。n 1996年,南溪村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称号,滚地金龙被编入中国舞蹈志,并在国家和省级地区的重大活动中多次获奖。陈山舞火龙陈山舞火龙n此外,还有番禺黄阁的舞麒麟,番禺沙涌及从化的舞鳌鱼,番禺三堂及黄埔双岗的舞凤,增城麻车的舞火狗,广州西关的舞榕叶龙,新会的纱龙,中山的醉龙,东莞的烟火龙,惠州的草龙、彩灯龙,客家的板凳龙(板凳并未连接在一起,全靠举板凳的人相互配合)、黑蛟(乌龙)灯舞等等。扒龙舟扒龙舟n龙舟竞渡在廣州至少有上龙舟竞渡在廣州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端午节,千年的历史。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的活都要举办端午赛龙
8、舟的活动。明、清两代,廣州是动。明、清两代,廣州是龙舟竞渡的鼎盛期。龙舟竞渡的鼎盛期。分为出龙、起龙、扒龙舟、吃龙船饭四部分。n“出龙”:4月初8把深埋在涌底或池塘里的龙船挖出来,洗净,风干;n择吉日“起龙”:用用柚叶柚叶或或艾叶水洗净,再经数天至一艾叶水洗净,再经数天至一周的周的抹猪油、补桐油、添新抹猪油、补桐油、添新漆漆等,再另择时日采青(等,再另择时日采青(到村外采菖蒲或谷穗等青葱植物挂在船头,放鞭贴符)、)、安上平时供在祠堂的龙头龙安上平时供在祠堂的龙头龙尾,这样龙舟才光彩夺目。尾,这样龙舟才光彩夺目。n扒龙舟:n 一是“趁景”,即将龙船集中在指定地点,进行“应景”表演;最负盛名的是增
9、城新塘。n 屈大均当年所形容的:屈大均当年所形容的:“舟龙长十余丈,高六舟龙长十余丈,高六七尺,龙须去水二尺,龙额与项坐七尺,龙须去水二尺,龙额与项坐六七人六七人,中有,中有锦亭,坐倍之。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楫锦亭,坐倍之。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楫者,不下者,不下七八十人七八十人。”有的龙舟,有的龙舟,“上建五丈樯,上建五丈樯,樯上有台阁二重,中有五轮阁一重,下有平台一樯上有台阁二重,中有五轮阁一重,下有平台一重。每重有重。每重有杂剧五十余种,童子凡八十余人杂剧五十余种,童子凡八十余人。”n二是“斗标”,一般两船相斗,连斗几天才能决出最后胜者。赛龙夺锦n食食“龙船饭龙船饭”:是珠三角
10、农民的大聚餐。从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是珠三角农民的大聚餐。从村民中挑选多名业余烹调高手作调高手作“候镬候镬”,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架起案板,垒好,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架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傍晚,全体村民便云集地堂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傍晚,全体村民便云集地堂(晒场),或坐或蹲,宴开百席。每席有菜十余盆(用大面盆盛(晒场),或坐或蹲,宴开百席。每席有菜十余盆(用大面盆盛装),必有一碟装),必有一碟蒜头蒸辣椒蒜头蒸辣椒,用以辟除,用以辟除“扒仔扒仔”(划手)身上的水(划手)身上的水湿气。湿气。龙舟水n 民间把端午节前后的较大降水过程称为民间把端午
11、节前后的较大降水过程称为“龙舟龙舟水水”。端午时节,南方暖湿空气活跃,北方时有。端午时节,南方暖湿空气活跃,北方时有冷空气南下,在江南和广东,冷暖空气交汇,往冷空气南下,在江南和广东,冷暖空气交汇,往往会出现大而集中的降水。往会出现大而集中的降水。n 每每此时,本地人会带着自家的小孩走到江边,每每此时,本地人会带着自家的小孩走到江边,让孩子小手小脚都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浸浸”龙舟水,龙舟水有龙舟水,龙舟水有辟辟邪邪的作用,的作用,“洗洗洗洗”龙舟水能够使小孩子身体健龙舟水能够使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而在南方大厦对面建起的亲水堤,康,快高长大。而在南方大厦对面建起的亲水堤,会有很多戏水的市
12、民在会有很多戏水的市民在“洗龙舟水洗龙舟水”,一应习俗。,一应习俗。龙舟水广东龙舟文化最盛东莞.中堂n 明末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广东新语载:东莞“乡人为龙舟之会,观者画船云合,首尾相衔,士女如山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乡乡有之”。n 2006年,中堂镇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龙舟之乡”称号。n 2008年,中堂的龙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 2004年,中堂镇政府一次性投入3000多万元兴建了龙舟广场;n 2008年又投入近千万元兴建了一个国家级龙舟赛场。飘色n 广东最有名的飘色:广东最有名的飘色:茂名信宜镇隆飘色、吴川飘色、番禺沙湾飘色、珠海乾
13、务飘色、安阳抬阁。n 飘色飘色一词在辞海中没有,是广东白话的称谓。飘飘是指脱离地面是指脱离地面,尽展凌空之美。尽展凌空之美。色色(原原意是饰意是饰)是精心巧妙的伪装是精心巧妙的伪装.所谓飘色,即是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色板色板”,色,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势的人物形象。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势的人物形象。n n 飘色是吴川的“元宵三绝”之一,是集戏剧、杂技、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舞台造型艺术,它运用力学原理,用钢筋支撑演员,以华丽的服饰加以遮盖。n 飘色通常由一至几人装扮而成,一般由十一二岁少年担任,每台飘色一个内容。除穆桂英挂帅、哪叱闹海等历史神话故事外,近年增
14、加不少现代题材。n n 飘色活动在吴川据可考的时间至少也有800多年的历史了。飘色的种类繁多,根据安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水色、车色和船色三种。吴川飘色属于车色,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色板,即板车;二是色梗,即支撑的钢枝;三是扮“色”的孩童。飘色最大的亮点就是飘色最大的亮点就是“色仔色仔”、“色女色女”,“色仔色仔”、“色女色女”都都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的,年龄在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的,年龄在至至岁,容貌俊俏,精灵乖巧,岁,容貌俊俏,精灵乖巧,还需有一定的表演天份。还需有一定的表演天份。n乾务飘色:n本地人梁国栋到江西任职回来后,将江西飘色(最关键的部位三支色棍)带回,分别交给乾东、乾西、乾北三
15、村保管,分别创制“喜鹊练梅”、“八仙闹东海”(螃蟹过江)、“白蛇传”(仕林祭塔)。英歌舞n 由来:由来:n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表演形式:表演形式:n 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36人,每人手执长约1尺4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两棒相击翻转,边走边舞。后棚72人,扮成各式杂耍艺人,敲打锣鼓伴唱,有的还加上扮涂戏,或加进武术表演。n 重要人物重要人物:头槌为红脸红须的秦明、二槌为黑脸黑须的李逵,负责指挥的玩蛇的鼓上蚤时迁。nn潮阳英歌舞:潮阳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其队列变化有长蛇挺进、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
16、采花、孔雀开屏等共18套式;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n陆丰甲子英歌舞获2010民间艺术比赛金奖三灶鹤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n 由来:由来:三灶鹤舞、鹤歌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聚居建村以来,三灶镇海澄村、中心村的居民,每年农历新年都舞白鹤、唱鹤歌。n 时间:时间:解放前,三灶舞白鹤、唱鹤歌的贺年活动,是大年初一至元宵节期间进行。解放后,为了农业、渔业生产的需要,改在农历新年初一开始至初七结束。既可以在白天也可以在晚上进行。n 在舞白鹤、唱鹤歌到各家各户贺年之前,凡36岁以下的男性村民,都要向自己同一宗族的36岁以上的长
17、辈送一张红帖,贴内写着某日或某晚上仙鹤会降临,并提写其他恭贺新禧等祝福字语,表示对老人家的尊重和祝福老人健康长寿。n表演程式:表演程式:n 鹤舞表演的动作轻盈灵动,是模仿白鹤捕鱼、飞翔、嬉戏、鸣叫、休息等动作而成。n 鹤歌声调悠扬,内容健康、高雅、吉庆,多数歌颂社会发展、好人好事,劝人从善,教人上进,有着寓教于乐的作用n 鼓、锣、钹敲打伴奏,声音洪厚,烘托出喜庆气氛。n广州花市:n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开始,历时三天,初一凌晨结束。十里长街,摆满鲜花,卖花买好热闹非凡。n1949年分成四个花市,中心花市在西湖路、教育路一带,东山区花市在东川路,西区在新风路。至今,在广州越秀、
18、荔湾、海珠、天河、芳村都开设了花市。n最受欢迎的品种:金桔、菊花、芍药、桃花、郁金香、百合、玫瑰、海棠等。小榄菊花会小榄菊花会n 由来:n 南宋时期,小榄开始种菊。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菊花栽培过渡到整形盆栽。1782年和1791年,各大姓氏先后联合举办了两次大型的菊花会。清嘉庆甲戌(1814)再次举办大型菊花会,乡绅约定,为纪念先辈南宋咸淳甲戌定居之功,以后每逢甲戌年便要开一次盛会。至1934年,共举行了3次菊花大会。大会之间,每年或数年举办一次小型的菊花会。1994年,为秉承传统,各村联合举办了甲戌菊花大会。n n主要活动:主要活动:n 菊花会期数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赏菊、赛
19、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花会。1994年小榄菊花会盛况在第九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上,一株开出在第九届中国菊花展览会上,一株开出547朵花、分属朵花、分属513个不同品种个不同品种的嫁接大立菊成为菊展的明星,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嫁接大立菊成为菊展的明星,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n菊花炸鱼球菊花炸鱼球秋菊酿鲮鱼秋菊酿鲮鱼 三蛇菊花羹三蛇菊花羹椒盐竹肠椒盐竹肠n菊花糠菊花糠n 现状:n 小榄菊展每三年举办一届中型的菊花会,小榄菊展每三年举办一届中型的菊花会,每年举办一次菊花欣赏会。每年举办一次菊花欣赏会。n n 菊会布展有两大展场,一是龙山公园,菊会布展有两大展场,一是龙山公园,二是江滨公园。二是江滨公园。n 龙山公园,主要展示菊花传统文化及菊龙山公园,主要展示菊花传统文化及菊花精品。花精品。n 江滨公园主要为民间送展区。江滨公园主要为民间送展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