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 境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社会经济、民族关系的发展。时空观念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影响。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家国情怀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族融合趋势增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时空坐标】【时空坐标】500 魏 蜀吴 西晋十六国东晋宋齐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陈隋东汉220221222266316304439317420420479502
2、557589581618200300400600淝水之战淝水之战5 5世纪后期孝世纪后期孝文帝改革文帝改革386534前秦前秦【知识图示】【知识图示】1、三国: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三国鼎立之势。一、三国与西晋三国魏蜀吴时间220 年221 年229年人物曹丕 刘备孙权都城洛阳成都建业2、西晋、西晋(1)曹魏灭亡:)曹魏灭亡:263 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2)西晋)西晋建立:建立:266 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3)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民族关系、民族关系(1)五族内迁:)五族内迁:到西晋,西、北边陲
3、内迁的一些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 、羯、氐、羌,还有活动在长城边缘的鲜卑 。(2)南北对峙:)南北对峙:316 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出现比较长的分裂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 的对峙。五族内迁背景:背景:.汉王朝的军事征服;汉王朝的军事征服;.弥补中原兵力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的需要;和劳力不足的需要;.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消长变化;.中原战争不断,实力大减;中原战争不断,实力大减;中原先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吸引进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吸引影响:影响: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4、内迁民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名师批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形式(1 1)民族迁徙)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2 2)联合斗争)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3 3)友好往来)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
5、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4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1、东晋、东晋(1)建立:)建立: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 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士族族:魏晋以来,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名师批注】全面认识士族制度(1)形成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势力、维护政治
6、特权的工具)(2 2)特点)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职位(3 3)评价)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影响。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导致士族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甚至缺乏生存能力;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
7、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2 2、南朝、南朝(1 1)建立)建立:420 年,刘裕篡夺皇位,国号宋。此后170 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 个王朝,合称“南朝”。(2 2)六朝)六朝:4 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3 3、民族关系:、民族关系:(1 1)北民南迁:)北民南迁:从西晋末年起,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 2)江南开发)江南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
8、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3 3)控制范围)控制范围: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河为止。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后来又退回到淮河一线。【名师批注】【名师批注】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原因(1)中国北方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去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经验。(3)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并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4)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5)一些统治者采取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
9、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过程过程朝代表现特征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中唐以后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南宋时期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的过程完成特征特征(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
10、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转移。影响(1)(1)对海外贸易的影响对海外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2)(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3)(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
11、重不断增长。(4)(4)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7)对风俗习惯的影响对风俗习惯的影响: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唐中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等。(8)(8)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经济重心和政治军事重心分离,由此促进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运输的发展。(漕运)1 1、十六国、十六国(1)建立:东晋
12、时北方先后出现了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 15 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 ,合称“十六国”。共同点: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2)民族关系:4 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 。三、十六国与北朝三、十六国与北朝(3 3)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历史背景历史背景:4 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5 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动民族交融。有利条件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
13、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各民族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矛盾社会矛盾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民族矛盾。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又不断,北魏统治面临危机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467467年年1010月月1313日日-499499年年4 4月月2626日),汉名元宏,也日),汉名元宏,也叫拓跋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叫拓跋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北魏第七位皇帝家、改革家,北魏第七位皇帝(471471年年9 9月月
14、2020日日-499-499年年4 4月月2626日日在位)。在位)。措施措施经济经济实行均田制实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兵役。推行三长制推行三长制:三长(邻长、里长、党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3 3)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强了民族大融合。,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强了民族大融
15、合。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措施措施经济经济实行均田制实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兵役。推行三长制推行三长制:三长(邻长、里长、党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政治整顿吏治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按政绩考核地方官吏。迁都洛阳迁都洛阳: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控制黄河流域。社会风俗社会风俗易服装易服装:鲜卑族改穿汉服。改汉姓改汉姓: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讲汉语讲汉语,与汉族人通婚。行汉制行汉制,包括机构设置、礼仪、典童等。意义意义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16、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政权封建化加速: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后果:后果:孝文帝改革的
17、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认为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这是孝文帝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18、融 PPT 原因商鞅变法:封建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兴起;兼并战争的需要;法家学说成为推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北魏统治不稳固;秦孝公决心实现富国强兵。条件商鞅变法:经济基础的变化;地主阶级开始掌权;理论依据形成;最高统治者支持变法;孝文帝改革:黄河流域已有的文明基础;冯太后推动学习汉文化。目的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使秦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性质商鞅变法:汉族封建地主阶级改革;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贵族的封建化改革。内容商鞅变法: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改革社会风俗;孝文
19、帝改革: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立新制;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移风易俗。结果商鞅变法:成功。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开始确立中央集权制,推动历史前进,但是带有局限性;孝文帝改革:成功。发展了北方经济,巩固了统治,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2 2、北朝、北朝(1)六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两名皇族被军阀拥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
20、据优势,灭掉北齐(2)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
21、趋向平衡;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民族矛盾减弱,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局部统一,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但南方相对统一。这
22、些统一因素的存在,为隋唐统一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4)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人民渴望统一。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本本课课小小结结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与灭亡东晋、南朝十六国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隋朝统一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