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论治辨太阳病脉证论治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1.熟悉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熟悉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2.2.掌握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掌握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3.3.了解太阳病转归。了解太阳病转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1.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2.2.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3.3.太阳病转归。太阳病转归。太阳主表的功能,是通过调节营卫的开合,适应自然界气温的变化,使人体气血得以正常的运行,以保证人体生存的需要,
2、古人又称太阳为六经之藩篱。另一方面又能化气循太阳之经脉布达于表,名为卫气;4已发热为发于阳,未发热为发于阴。提要:太阳伤寒的脉证提纲。本条以辛温药物发散的变证为例,告诫后世医家临证用药要注意风寒、风热之辨。表虚证调和营卫桂枝汤其治疗原则是在主方中随兼证进行加减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津伤血损,不能上荣于目,故两目转动不利,津伤热炽,热盛神昏,大便失约。麻桂辛散,虽能解表,但其性温,故不能尽愈表证。但由于 条件的限制,对于用辛温药物不能治疗的外感热病,未能提出具体的治疗原则和有效的代表方剂。三、“若被下者若火熏之”说明屡经误治可致痊愈转危。三、对于本条有无发热的看法仲景虽已认识到外感疾病
3、单用辛温药物解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太阳病可见到不发热,而少阴病亦可见到反发热,临证无法以此辨证。亦可因邪热与瘀血搏结而形成蓄血证;一种认为:指再次用火熏的方法。若七日以上头痛不愈者,邪气有向阳明传的趋势。风温指由于误用辛温发汗而导致的一种变证,也有的认为:所谓风温,指用风药而造成的变证叫风温。概概 论论 太阳病是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一般来说,太阳病是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一般来说,此时病位浅,病情轻,习惯称太阳病为表证。此时病位浅,病情轻,习惯称太阳病为表证。而而表证分为表热、表寒两类,因太阳以寒为表证分为表热、表寒两类,因太阳以寒为本,故称太阳病为本,故称太阳病为表寒证表寒证。一、生理一、生
4、理组成(营卫肺)组成(营卫肺)+功能(卫外)功能(卫外)太阳太阳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与与手少阴心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少阴肾相表里相表里1 1、小肠小肠:上接于胃与心相表里,既能接受胃中的容上接于胃与心相表里,既能接受胃中的容物,将其秘别清浊。其清者为津液,上归于物,将其秘别清浊。其清者为津液,上归于肺;浊者为糟粕,经二便排出。又能导心火肺;浊者为糟粕,经二便排出。又能导心火下行。素问下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灵兰秘典论云“小肠者,小肠者,受盛(承受容纳)之官,化(分化食物)物受盛(承受容纳)之官,化(分化食物)物出焉出焉”。因小肠有泌别清浊的功能,所以小。因小肠有泌别清浊的功能,
5、所以小肠有病,除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还会导致肠有病,除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还会导致水液的代谢紊乱。水液的代谢紊乱。2 2膀胱:膀胱:膀胱位于下,有贮尿排尿的功能膀胱位于下,有贮尿排尿的功能。素素问问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在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中,膀胱所藏在人体水液代谢的过程中,膀胱所藏之之津津液,得到下焦阳气的温煦。一方面参与体内水液,得到下焦阳气的温煦。一方面参与体内水液液的的代谢而主小便的排出;代谢而主小便的排出;另一方面又能化气另一方面又能化气循太阳循太阳之之经脉布达于表经脉布达于表,名为,名为卫气卫气;
6、行使行使其其“温分内,充皮肤,司开合温分内,充皮肤,司开合”的功能。的功能。l 太阳主表,太阳主表,全赖少阴阳气的温煦。故有全赖少阴阳气的温煦。故有“太阳之根太阳之根,即是少阴即是少阴”之说之说。太阳主表太阳主表的的功能功能,是通过调节是通过调节营卫营卫的开合的开合,适应,适应自然界自然界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变化,使人体气血得以正常的运行,使人体气血得以正常的运行,以保证人体生存的需要,古人又称太阳以保证人体生存的需要,古人又称太阳为六为六经之藩篱。灵枢经经之藩篱。灵枢经营卫生气篇营卫生气篇云云“太太阳主外阳主外”;类经类经云云“歧伯答曰:营出于歧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中焦,卫出于下焦”
7、。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寒邪侵入太阳,卫外失常寒邪侵入太阳,卫外失常 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为人身之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为人身之藩蓠,故邪气犯表,太阳首当其冲,邪正交藩蓠,故邪气犯表,太阳首当其冲,邪正交争,营卫失和而出现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争,营卫失和而出现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则称为太阳病。寒者,则称为太阳病。营卫失和营卫失和风风寒寒袭袭表表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失固密,营阴外泄表虚证表虚证卫卫阳阳闭遏,营阴郁滞闭遏,营阴郁滞表实证表实证 若太阳病日久不解或因治疗不当若太阳病日久不解或因治疗不当亦亦可以可以导致邪气导致邪气不得外解,深入于里,则可不得外解,深入于里,则可出现
8、邪出现邪热内扰证;若热内扰证;若平素平素正气正气不足,既可不足,既可出现心阳出现心阳虚,亦可出现脾阳虚虚,亦可出现脾阳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之之症候症候。若邪循经入于下焦若邪循经入于下焦既既可影响膀胱气化出现可影响膀胱气化出现蓄水证;蓄水证;亦亦可因邪热与瘀血搏结而可因邪热与瘀血搏结而形成形成蓄血蓄血证证;若;若邪热与痰水邪热与痰水搏结搏结胸胁则胸胁则形成形成结胸结胸证证;无形邪热积聚心下胃脘则无形邪热积聚心下胃脘则可可形成痞证形成痞证。三、治法:发汗三、治法:发汗 若患表证日久不解,呈现阵发性的发热恶寒,若患表证日久不解,呈现阵发性的发热恶寒,称为表郁轻证,治疗当用辛温之品,小
9、发其汗,方称为表郁轻证,治疗当用辛温之品,小发其汗,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类;或用辛温之品,微发其汗,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类;或用辛温之品,微发其汗,方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方用桂枝二麻黄一汤。若兼有内热亦可选用微发其若兼有内热亦可选用微发其汗,兼清内热的桂枝二越婢一汤。汗,兼清内热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表表寒寒证证辛温解表辛温解表表虚证表虚证调和营卫调和营卫桂枝汤桂枝汤表实证表实证发汗平喘发汗平喘麻黄汤麻黄汤太阳的兼变证:太阳的兼变证:兼证:太阳病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本证外又兼兼证:太阳病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本证外又兼有其它的证候,因此在治疗上除了用治疗本证的药有其它的证候,因此在治疗上除了用治疗本证的药物外,还应
10、加上治疗兼证的药物。其治疗原则是在物外,还应加上治疗兼证的药物。其治疗原则是在主方中随兼证进行加减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主方中随兼证进行加减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附子汤。附子汤。变证:病情发生本质的变证,治疗时当重新变证:病情发生本质的变证,治疗时当重新辨证,然后依证重新立法选方,故仲景对于变证没辨证,然后依证重新立法选方,故仲景对于变证没有指出具体的治法,而只是很原则的指出:有指出具体的治法,而只是很原则的指出:“观观其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第一节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一、太阳病提纲 所谓提纲所谓提纲,是指能反映本经病证特征的条
11、文,是指能反映本经病证特征的条文,它不是描述一种疾病的证候,而是高度概括一类疾它不是描述一种疾病的证候,而是高度概括一类疾病的特征,六经病提纲则是反映了六经病证的特征。病的特征,六经病提纲则是反映了六经病证的特征。【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1)原文学习原文学习:1.:1.理解语意理解语意 2.2.掌握病机掌握病机提要:太阳病脉证提纲。释义:头项强痛:指头痛项强。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 太阳主表,统摄营卫。太阳主表,统摄营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卫生会篇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
12、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素问应象大论应象大论 1.1.病因病因风寒风寒 2.2.病机病机营卫失和营卫失和二、主二、主证证分析分析恶寒恶寒正气趋表与邪相争,脉应之而浮正气趋表与邪相争,脉应之而浮脉浮脉浮风寒外袭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营卫不和卫阳闭遏卫阳闭遏营阴郁滞营阴郁滞不能温分肉、充皮肤不能温分肉、充皮肤恶寒恶寒不能循太阳经输布而致局部筋脉失养不能循太阳经输布而致局部筋脉失养头项强痛头项强痛三、对于本条有无发热的看法三、对于本条有无发热的看法 1 1.认为本条有发热认为本条有发热 陆渊雷陆渊雷:“:“恶寒既常于发热俱,且伤寒以发热为恶寒既常于发热俱,且伤寒以发热为主,则知经文恶寒二字,
13、即暗含发热在内主,则知经文恶寒二字,即暗含发热在内”。2 2.认为本条无发热认为本条无发热 因发热的出现有早晚之别,因此提纲条文未将因发热的出现有早晚之别,因此提纲条文未将“发热发热”纳入提纲条文。纳入提纲条文。按语按语:提纲是高度概括一类疾病的特征提纲是高度概括一类疾病的特征,既然太既然太阳病早期既可以有发热阳病早期既可以有发热,亦可见到不发热亦可见到不发热,因此提纲因此提纲条文就不必写入发热。条文就不必写入发热。二、太阳病分类二、太阳病分类(一)太阳中风证(一)太阳中风证【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为中风。(2 2)提要:太
14、阳中风的脉证提纲。提要:太阳中风的脉证提纲。释义:释义:脉缓:非迟缓之缓,与紧相对而言。脉缓:非迟缓之缓,与紧相对而言。中风:指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一种病中风:指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的一种病 症,与后世的中风证完全不同。症,与后世的中风证完全不同。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1 1病因:风寒(偏重于风)病因:风寒(偏重于风)2 2病机:卫失固密,营阴外泄。病机:卫失固密,营阴外泄。二、辨证要点:二、辨证要点:发热,汗出,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缓。发热,汗出,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缓。(二)太阳伤寒证(二)太阳伤寒证【原文】【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
15、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3)提要:太阳伤寒的脉证提纲。提要:太阳伤寒的脉证提纲。释义:释义: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指出外感表证之指出外感表证之“发热发热”的出现的出现有早有早、晚晚不同;不同;“必恶寒必恶寒”是太阳病的诊断是太阳病的诊断要点要点。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1 1病因:风寒(偏重于寒)病因:风寒(偏重于寒)2 2病机:卫阳闭遏,营阴郁滞病机:卫阳闭遏,营阴郁滞二、辨证要点二、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三、伤寒中风证鉴别三、伤寒中风证鉴别:中风中风
16、伤寒伤寒脉浮,发热脉浮,发热恶恶风风寒,寒,头项强痛头项强痛 脉证脉证病机病机有汗,脉缓有汗,脉缓。无汗,脉紧。无汗,脉紧。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失固密,营阴外泄。卫阳闭遏,营阴郁滞。卫阳闭遏,营阴郁滞。【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不恶寒者,为温病。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
17、微发黄色,剧者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尚引日,再逆促命期。(6 6)提要:温病的特点及误治变证。提要:温病的特点及误治变证。释义:释义:本条虽以太阳病冠首,但并非太阳病。本条虽以太阳病冠首,但并非太阳病。(三)太阳温病证(三)太阳温病证 本条不属于太阳病,用太阳病冠首的目的在于辨本条不属于太阳病,用太阳病冠首的目的在于辨证。外感疾病有风寒、风热之不同。麻桂辛散,虽证。外感疾病有风寒、风热之不同。麻桂辛散,虽能解表,但其性温,故不能尽愈表证。本条以辛温能解表,但其性温,故不能尽愈表证。本条以辛温药物发散的变证为例,告诫后世医家临证用药要注药物发散的变证为例,告诫后世医
18、家临证用药要注意风寒、风热之辨。意风寒、风热之辨。仲景虽已认识到外感疾病单用辛温药物解表是不仲景虽已认识到外感疾病单用辛温药物解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由于能解决问题的。但由于 条件的限制,对于用辛温药条件的限制,对于用辛温药物不能治疗的外感热病,未能提出具体的治疗原则物不能治疗的外感热病,未能提出具体的治疗原则和有效的代表方剂。和有效的代表方剂。温病学萌芽于秦汉晋唐时期,成长于宋至金元温病学萌芽于秦汉晋唐时期,成长于宋至金元时代,成熟于明清。时代,成熟于明清。本条可以分四段讨论:本条可以分四段讨论:一、一、“太阳病太阳病为温病为温病”。指出温病的主证。指出温病的主证。1.1.什么是温病?什么是
19、温病?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病毒所引起的多种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病毒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急性热病的总称。临床以发病急,变化快,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临床以发病急,变化快,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病名病名病因病因主主 证证治法治法感受途径感受途径温病温病温邪客表温邪客表发热而渴,微恶寒发热而渴,微恶寒辛凉疏表辛凉疏表 口鼻而入口鼻而入?伤寒伤寒风寒束表风寒束表发热不渴,恶寒,发热不渴,恶寒,辛温解表辛温解表 皮毛而入皮毛而入?2.2.鉴别鉴别 二、二、“若发汗已若发汗已语言难出语言难出”指出风温的形成指出风温的形成和脉证。和脉证。1.1.风温风温指由于误用辛温发汗而导致的一种指由于误用辛
20、温发汗而导致的一种变证,也有的认为:所谓风温,指用风药而造成的变证,也有的认为:所谓风温,指用风药而造成的变证叫风温。变证叫风温。程应旄程应旄“温病为风药所坏,遂名风温温病为风药所坏,遂名风温”。温病中的风温是指感受风热病邪所致的外感热温病中的风温是指感受风热病邪所致的外感热病。多发于春冬两季,其发于春季的称风温,发于病。多发于春冬两季,其发于春季的称风温,发于冬季的又可称冬温。冬季的又可称冬温。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属于风温的范畴。属于风温的范畴。风温与春温都发生于春季,组两者的区别在于,风温与春温都发生于春季,组两者的区别在于,风温
21、初起以表热证为主,春温初起以里热证为主风温初起以表热证为主,春温初起以里热证为主。2.2.风温主要脉证分析;风温主要脉证分析;温病的发生由于感受温热之邪所致,治疗忌温病的发生由于感受温热之邪所致,治疗忌用辛温。若误用之则必致津液损伤,内热炽盛,热用辛温。若误用之则必致津液损伤,内热炽盛,热熏蒸肌肤而形成身灼热的风温证。熏蒸肌肤而形成身灼热的风温证。身灼热身灼热热盛之象,形容身热如燔如火。热盛之象,形容身热如燔如火。脉阴阳俱浮脉阴阳俱浮邪热充斥内外,鼓动血脉,故邪热充斥内外,鼓动血脉,故三部脉均浮而有力。三部脉均浮而有力。自汗出自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泄。邪热内盛、迫津外泄。身重身重邪热内盛、伤津
22、耗气。邪热内盛、伤津耗气。“壮火食气壮火食气”。三、三、“若被下者若被下者若火熏之若火熏之”说明屡经误治说明屡经误治可致痊愈转危。可致痊愈转危。“若火熏之若火熏之”有两种断名法,有两种断名法,一种认为:指再次用火熏的方法。一种认为:指再次用火熏的方法。伤寒论教参资料伤寒论教参资料 另一种认为:形容病人皮肤的色泽,另一种认为:形容病人皮肤的色泽,程郊倩程郊倩“若火熏之者,对发黄色言,黄而加黑。若火熏之者,对发黄色言,黄而加黑。“皮肤暗晦犹如火熏。皮肤暗晦犹如火熏。五版五版伤寒论伤寒论 若火熏之与微发黄色相对而言,以第二种若火熏之与微发黄色相对而言,以第二种解释解释较为客观较为客观。风温证属于热盛
23、津伤,本应清热养阴,若误用风温证属于热盛津伤,本应清热养阴,若误用下法,则必夺其阴,津伤则无津下输故小便不利,下法,则必夺其阴,津伤则无津下输故小便不利,此乃化源枯竭;津伤血损,不能上荣于目,故两目此乃化源枯竭;津伤血损,不能上荣于目,故两目转动不利,津伤热炽,热盛神昏,大便失约。转动不利,津伤热炽,热盛神昏,大便失约。若不能辨其真伪,把小便不利,大便失禁、误若不能辨其真伪,把小便不利,大便失禁、误认为阳虚不能固摄而又用火法,以火治热犹如火上认为阳虚不能固摄而又用火法,以火治热犹如火上浇油,而致两阳相熏灼,使火毒炽盛,熏灼肝胆,浇油,而致两阳相熏灼,使火毒炽盛,熏灼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
24、渍肌肤。轻者,可见皮肤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轻者,可见皮肤微发黄色,重者,因热极风动筋脉失养,可见如惊微发黄色,重者,因热极风动筋脉失养,可见如惊痫,四肢时时抽搐,皮肤若火熏色等危候。痫,四肢时时抽搐,皮肤若火熏色等危候。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变证:病情发生本质的变证,治疗时当重新辨证,然后依证重新立法选方,故仲景对于变证没有指出具体的治法,而只是很原则的指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身重邪热内盛、伤津耗气。“脉若静者”,浮脉主表,太阳受邪,其脉浮,知邪在太阳;二、病因病机-寒邪侵入太阳,卫外失常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提要:辨
25、病发于阳发于阴及愈期的判断。按语:提纲是高度概括一类疾病的特征,既然太阳病早期既可以有发热,亦可见到不发热,因此提纲条文就不必写入发热。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行使其“温分内,充皮肤,司开合”的功能。四、四、“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一次误治,尚能延长病人的生命期限,一误再一次误治,尚能延长病人的生命期限,一误再误,必加快病人的生命期限。误,必加快病人的生命期限。逆:治疗错误逆:治疗错误 尚:尚且,还。尚:尚且,还。引曰:引,延长,引曰,即延长时间(寿命)引曰:引,延长,引曰,即延长时间(寿命)促命期:促,缩短,缩短病人生命的期限
26、。促命期:促,缩短,缩短病人生命的期限。一次误治还能延长病人的寿命,一误再误必然一次误治还能延长病人的寿命,一误再误必然加快病人的死亡。加快病人的死亡。【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於阳也;无热恶寒者,【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於阳也;无热恶寒者,发於阴也。发於阳,七日愈。发於发於阴也。发於阳,七日愈。发於阴阴,六日愈。以,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7)提要:辨病发于阳发于阴及愈期的判断。提要:辨病发于阳发于阴及愈期的判断。释义:释义:一、病发于阳,发于阴的含义一、病发于阳,发于阴的含义:1 1寒伤阳,为发于阳;寒伤阴,为发于阴。寒伤阳,为发于阳;寒伤阴,为发于阴。
27、2 2发于阳,指发于太阳;发于阴,指发于少阴发于阳,指发于太阳;发于阴,指发于少阴。三、辨病发于阳阴三、辨病发于阳阴 3 3.太阳中风为发于阳;太阳伤寒为发于阴。太阳中风为发于阳;太阳伤寒为发于阴。4 4已发热为发于阳,未发热为发于阴。已发热为发于阳,未发热为发于阴。5 5发于阳指发于三阳,发于阴指发于三阴。发于阳指发于三阳,发于阴指发于三阴。按语:按语:(1 1)成氏注解,随文解义,言语不清,令人费)成氏注解,随文解义,言语不清,令人费解。解。(2 2)陈氏注解,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伤)陈氏注解,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伤寒论中的诸多现象无法解释。如太阳病可见到不寒论中的诸多现象无法解释。如
28、太阳病可见到不发热,而少阴病亦可见到反发热发热,而少阴病亦可见到反发热,临证无法以此辨临证无法以此辨证。证。(3 3)方氏以风伤卫,寒伤营来注解,十分牵强,)方氏以风伤卫,寒伤营来注解,十分牵强,而临床辨证并不是以发热的有无来确定中风、伤寒而临床辨证并不是以发热的有无来确定中风、伤寒的。不管中风、伤寒皆可见到发热恶寒。的。不管中风、伤寒皆可见到发热恶寒。(4 4)柯氏以发热为阳,无热为阴的注解,不能指)柯氏以发热为阳,无热为阴的注解,不能指导临床。阳明病初期可见不发热而恶寒,而少阴病导临床。阳明病初期可见不发热而恶寒,而少阴病初期可见到身热不恶寒。如此推论则阴阳不辨矣。初期可见到身热不恶寒。如
29、此推论则阴阳不辨矣。(5 5)钱氏认为此条统论阴阳,发于阳,泛指发于)钱氏认为此条统论阴阳,发于阳,泛指发于三阳;发于阴,泛指发于三阴。三阳;发于阴,泛指发于三阴。【原文】伤寒一曰,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原文】伤寒一曰,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4)提要:根据脉证的变化,提要:根据脉证的变化,推断推断疾病的传变与否。疾病的传变与否。释义:释义:“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太阳为六经之首,故,太阳为六经之首,故邪犯人体,太阳受之;邪犯人体,太阳受之;“脉若静者脉若静者”,浮脉主表,浮脉主表,太阳受邪
30、,其脉浮,知邪在太阳;太阳受邪,其脉浮,知邪在太阳;“颇欲吐,若躁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烦,脉数急者”,非太阳脉证,知邪已入里,故云:,非太阳脉证,知邪已入里,故云:为传也。为传也。四、太阳病传变四、太阳病传变【原文】伤寒二三曰,阳明【原文】伤寒二三曰,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传也(5 5)提要:运用排它法诊断疾病的归属。提要:运用排它法诊断疾病的归属。释义:释义:素问素问热论热论提出六经病提出六经病证证,日传一经;,日传一经;一日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仲景仲景运用排它法指出:运用排它法指出:二三日,无阳明、少阳证者,邪仍在太阳。二三
31、日,无阳明、少阳证者,邪仍在太阳。第第4 4、5 5两条体现了仲景对内经的学术思想的发两条体现了仲景对内经的学术思想的发展,展,六经病的传变与否,六经病的传变与否,应应以临床脉证为诊断依据,以临床脉证为诊断依据,不可不可单纯单纯拘泥于时间的长短。拘泥于时间的长短。【原文】【原文】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阴,使经不传则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阴,使经不传则愈。(愈。(8 8)提要提要:太阳病自愈之理及预防传经之法。太阳病自愈之理及预防传经之法。释义释义:1 1行其经尽行其经尽指病在一经由盛到衰的过程。指病在一经由
32、盛到衰的过程。2 2再经再经太阳病未愈,有欲传阳阴之势。太阳病未愈,有欲传阳阴之势。3 3针足阳明针足阳明针刺足阳明经穴位。针刺足阳明经穴位。本条文举本条文举“头痛头痛”一证的存在与否,说明太阳一证的存在与否,说明太阳病是否传变。七日以上头痛自愈者,太阳病已解,病是否传变。七日以上头痛自愈者,太阳病已解,此因此因“行其经尽故也行其经尽故也”。若七日以上头痛不愈者,。若七日以上头痛不愈者,邪气有向阳明传的趋势。故针足阳明经的穴位,使邪气有向阳明传的趋势。故针足阳明经的穴位,使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使邪气不得内传,仍可其经气流畅,抗病力增强,使邪气不得内传,仍可以从太阳之表外泄而愈。以从太阳之表外泄而愈。知病欲传阳明,先刺足阳明,与素问知病欲传阳明,先刺足阳明,与素问四气调四气调神大论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乱”的精神,完全一致。的精神,完全一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