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群体中的相互作用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本章要点*群体及其形成机制群体及其形成机制*社会助长及其心理原因社会助长及其心理原因*性别助长性别助长*社会惰化社会惰化*脑力激励法对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脑力激励法对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群体决策理论群体决策理论*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冒险转移冒险转移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群体的特征、群体的特征(1)共同目标这是群体形成的先决条件和原因,也是群体的重要特征。(2)结构和规范群体是有组织化的人群,每一个成员在群体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执行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享有一定权利
2、。(3)归属感和交互作用群体成员对群体存在认同感,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会发生一定的交互作用。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3、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类型(1)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C.H.Cooley,1923)提出的,指个人直接生活在其中,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和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也称为初级群体。次属群体:按照一定规范建立起来的,有明确社会结构的群体。如公司、企业、学校等。(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组织结构确定、角色分配明确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成员依照各自的喜好自发形成的,没有明确角色分化和权利义务规定的群体,一般形成于正式的工作情境之外。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
3、化(3)成员群体与参照群体成员群体:个体为某个群体正式成员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成员归属于这个群体,对这个群体有较高的认同度。个体在实际上没有参加,但接受其规范的群体,称为参照群体。(4)面对面群体与虚拟群体面对面群体:以直接接触为基础运行的群体。虚拟群体:群体成员之间分布于不同的物理位置,可以跨地域、跨时间、跨越组织甚至国家界限,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沟通而形成的一种群体形式。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二、群体的形成1、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1)互动与共同目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是群体形成的前提。共同的目的既是群体的特征之一,也是形成群体的重要因素。(2)隶属需要安全需要地位需
4、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权力需要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3)工具作用与情境压力工具作用:为了某种功利目的,因为群体成员的身份可以使得这个目标更容易达到。高压力的情境会直接促进人们形成群体或加入群体。2、群体形成过程、群体形成过程(1)交往(2)共同活动(3)目标一致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3、群体形成过程的认知因素、群体形成过程的认知因素人们在三个水平上知觉社会:把所有人都看作在人类群体中的一员的高级水平;依据相互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把人们区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的中级水平;把人们识别为单独个体的低级水平。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第二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一、社会助长一、社会助长二、社会惰化二、
5、社会惰化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一、社会助长1、社会助长及其性质、社会助长及其性质(1)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2)性别助长金盛华对于性意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的个人,异性的存在会导致特殊的行为效率增加。(3)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优势反应强化说他人在场将抑制学习新的复杂的反应,但能助长已经学会了的成为优势反应的行为。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社会助长的心理机制、社会助长的心理机制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3、社会助长作用的应用、社会助长作用的应用脑力激励法脑力激励法(1)什么是脑力
6、激励法奥斯本以群体讨论的方式,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方法。(2)脑力激励法的有效性讨论在心理学家具有严格控制的实验研究中,脑力激励的假说并没有得到一致的证明。林格伦 脑力激励方法的问题解决促进作用,表现在它的“预热效应”(warm-up effect)之上。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二、社会惰化1、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2、社会惰化的心理机制、社会惰化的心理机制(1)缺乏对群体的认同感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集体努力模型个体努力工作的条件有三个:个体相信努力工作会有好的成绩
7、、个体相信努力工作会被认可重视所得到的奖励。3、社会惰化的跨文化一致性和预防、社会惰化的跨文化一致性和预防(1)跨文化一致性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预防群体成员之间有着亲密的交往,有着较高的相互认同;工作项目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得群体成员有着较高的自我卷入水平;注重群体整体效益,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强调协作精神的群体,群体的团队合作性较强时;个体对群体充分的信任,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时。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第三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一、群体决策理论一、群体决策理论二、群体极化二、群体极化三、三、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四、冒险转移四、冒险
8、转移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一、群体决策理论1、社会决策图式理论、社会决策图式理论关于如何将成员的个体选择整合为群体决策的社会决策模型,是关于个人影响力在群体决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论。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群体决策的信息取样模型、群体决策的信息取样模型斯达塞群体中决策形成前有关决策的信息在成员中的分布情况,会对讨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可能产生多种形式的偏差:一是分享信息偏差;二是偏好误差。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二、群体极化1、群体极化的概念、群体极化的概念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2、群体极化的
9、机制、群体极化的机制(1)信息的作用当群体中一种观点获得最大程度认可的时候,这种信息会对其他成员造成影响,使某些群体成员被说服,从而改变他们的观点,转向支持这种有说服力的观点,从而使一种观点在群体中极化。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社会比较通过群体讨论,人们会与别人比较他们的观点,比较的结果一般是他们使会转变自己的观点,最终使其观点看上去和其他成员的观点一样极端。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三、群体思维1、群体思维的概念、群体思维的概念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价受到压制。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2、詹尼斯的群体思维模型、詹尼斯的群体思维模型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3、群体思维发生原因、群体思维发生原因(1)高的凝聚力(2)相似的背景(3)群体规范4、群体思维的预防、群体思维的预防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化四、冒险转移1、定义:、定义: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2、造成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造成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1)心理支持氛围(2)责任分散(3)普遍价值取向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