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建立背景 三国末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公元263年,魏灭蜀 西晋建立背景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 西晋建立背景 司马懿逐渐控制魏国军政大权 西晋建立背景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公元 2 6 6 2 6 6 年公元 266 266 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公元 2 8 0 2 8 0 年公元 280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的统治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保护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政策 西晋的统治大地主、大贵族缺乏治国方略和才能,生活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2、 八王之乱背景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 八王之乱背景 大封同姓诸王,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八王之乱背景 出镇的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八王之乱背景 西晋统治腐朽,收取重税,强征兵派役,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 八王之乱晋惠帝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n 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后果n 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n 对社会造成灾难性伤害 八王之乱后果n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羌 氐匈 奴羯鲜 卑鲜 卑内迁人口本地人口 公
3、元 316 316 年公元 316 年,西晋灭亡 公元 317 317 年公元 317年,东晋建立 公元 4 4世纪初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公元 5 5世纪前期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为战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4 4世纪后期由苻氏建立的、逐渐强盛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的统治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的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 前秦的统治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前秦的统治n 整顿吏治n 厉行法治 n 加强集权n 招抚流民n 减赋禁奢 n 兴办学校n 提倡儒学n 缓和民族矛盾 吴西晋220年221年222年229年266年280年263年东汉蜀
4、魏十六国前秦316年351年1.根据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真题,总结出文言文阅读中文本概括分析题这一题型的特点,每一个选项都由论点和论据的形式组成陈述的。1、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成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以史为鉴,为当朝和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方针。2.赵括初学兵法之时,便认为自己非常聪慧,性格自大狂妄,认为天下没有敌手,兵家之事是需要慎重考虑而代价惨重的,但赵括并不在意,随口就谈兵。3.态度不端正,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知道在战场上如何应用,如何变通。赵括不尊重士兵,军中士兵一不信服他,赵括心中只有赏赐的金钱,只懂得
5、独享,而不懂得与士兵分享,贪图一己私利,没有大将风范。4文中的管子用买鹿的计策击败了军事强大的楚国,用哄抬兵器价格的计策使衡山归顺于齐国,这告诉我们做事时要灵活应对,有时需要我们避其锋芒,从其他方面解决问题。5.不论是楚君还是衡山之君,他们都中了管仲的计策,因为他们认为捕鹿和卖兵器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从而失去了理智,甚至让百姓放弃耕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时不要一味贪图利益,而要顾全大局,不要见钱眼开。6.首段提出不旷人事,二、三段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不旷人事”的具体表现,四段写“不旷人事”的具体表现。二段举管仲在立君时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而判断,做出不同于召忽的判断,说明尽人事时要考虑周全,
6、完备;7.三段举晋文公采纳咎犯的建议后,成功称霸,说明尽人事时要从义与利两方面考虑,且要善于采纳他人意见;四段写管仲佐君时注重尽人事,愿倾听民生疾苦,利于安邦,且流芳百世,泽及子孙。8.这节课,我们分析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窥见了当时的沙皇俄国社会,了解了作品的主题和写作特色,也谈了形形色色的“变色龙”们。9.老师相信同学们对这篇小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对文学作品中的和生活中的“变色龙”们有着客观的评判标准,做一个不忘初心,真诚正直的少年.10.“腾出”生动地写出了珍鸟突然受到惊吓后急速飞离高粱地时的情态,机灵敏捷;“飘落”则写出了珍鸟在半空中飞旋两遭发现没有树枝可依,然后悠然落在谷穗儿上的情态,轻盈灵动。11.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