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标定位素养解读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程,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明确中外文化交流产生的重大影响(2)观察本课教材中的图片,立足于时空观念,分析不同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和影响(3)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辩证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两面性。通过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家国情怀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角度表现历程开始传入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完成本土化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由盛转衰宋
2、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角度表现影响总体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和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建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西学东渐 时间背景 表现明末清初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传播内容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
3、译介到中国重大影响明末,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理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四大发明只是对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提示(1)云冈石窟露天大佛:袒胸露肩、高
4、鼻大耳的形象,实际上反映了印度及中亚佛教的造像艺术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通过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家国情怀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材料只是反映了个别人的观点,不能称之为共识,故A项错误”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4)影响:中国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学习层次出现了由“器物”到“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隋唐以
5、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对选拔幼童进行教育的内容是“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这是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肄习西学”,没有涉及其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排除A项;幼童学习内容虽然涉及中西方的文化,但是派他们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注重
6、中西文化的融合,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幼童学习的内容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留学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时间背景表现19世纪中后期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传播渠道新式学堂: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留学教育: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重大影响传播内容变化: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政治运动开展: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西方资产
7、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时间背景表现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民主科学思想传播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图片说史阅读教材第9页的三幅图片,你认为它们各自如何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以发展?提示(1)云冈石窟露天大佛:袒胸露肩、高鼻大耳的形象,实际上反映了印度及中亚佛教的造像艺术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2)利玛窦和徐光启:图中的利玛窦身穿儒服,
8、体现了西方传教士通过顺应中国习俗进行传教的特点。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方向 角度 表现东亚文化圈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方向 角度表现东亚文化圈制度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
9、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其他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移民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方向角度 表现中学西传四大发明外传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
10、的到来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中国热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知识拓展教材第11页的“历史纵横”从哪几个方面突出了唐文化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影响?你还知道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提示(1)饮茶、服饰、体育、节日等。(2)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儒学和文学,书法、建筑等艺术,医学,以及佛教文化等对日本等周边国家影响也非常深远。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由
11、表及里,由浅入深中国古代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嬗变史料实证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与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合译几何原本,将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奠定了我国近代数学的基础。其著作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该书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1629年,徐光启监督编纂崇祯历书,书中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然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意见,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材料二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
12、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读史技巧材料一中的主要叙述了徐光启的主要科技成就;主要指出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在当时的中国未引起重视。材料二中的主要阐释了文化与文化间的吸收与排斥,其实质是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主要阐
13、释了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的文化的吸收特征及由此决定的吸收时间及吸收程度的不同。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主要科技成就的特点,并指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是如何接受西学“三种层次”的,并分析导致近代中国“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的原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提示(1)特点:涉及领域广;注重经验总结;实用性强(或指导农业生产,或体现农业文明特征);融合中西方科学文化。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缺乏对科学的迫切追求;理学思想的束缚,限制了人们的视野;自然科学缺乏理论性,难以向近代科学转
14、型;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氛围,知识分子鄙视科学研究;君主专制的强化,等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2)历程: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主要吸收西学中的物质层面,进行器物救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主要吸收西学中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进行制度救国;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主要吸收西方精神层次的民主与科学,进行文化救国。原因:追求真善美是文化发展的天性;接受异质文化会经历一个排斥和选择的过程;文化交流总是会促进双方淘汰各自假丑恶的部分;对文化的选择与淘汰,一般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西化”)到理性(“化西”)的过程;近代东西方不同文明的碰撞,折射出中国曲折的近代化历程(
15、或由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两次西学东渐(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学术思想的传入。(2)表现第一次高潮: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西方科技,被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受两次鸦片战争刺激,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先后向西方学习,但只关注先进军事科技及器械之术,尚未涉及政治制度及思想。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洋务运动弊端暴露,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重点转向政治制度。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3)特点:以来
16、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中国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国家作为重要窗口;西方人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4)影响:中国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学习层次出现了由“器物”到“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典例剖析例题1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A.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B.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C.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D.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题目立意本题以明清之际的个人对西学与中学关系的看法入手,旨在考查少数国人
17、对西学东渐现象的反思,同时也考查了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等学科素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A材料只是反映了个别人的观点,不能称之为共识,故A项错误B从材料中可看出,明清之际,有人对西学与中学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反对因为标新立异而极力学习西学,认为学习西学应从有益于时代需要的角度出发,这是对当时西学东渐现象的反思,故B项正确C从材料中的“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可知,此人主张可以学习西学中的部分内容,故C项错误D题干材料并没有强调西学源自中国,故D项错误答案B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中西差异,环境使然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外传及作用史料实证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初期,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
18、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摘编自美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摘编自鲁迅电的利弊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读史技巧材料一中的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了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所起到的作用;则分别阐释了四大发明各自所起到的作用。材料二中的主要阐述了中西方在火药和罗盘针使用上的巨大差异。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
19、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提示(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封建武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2)问题: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发挥其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说明: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及作用发明概况作用造纸术公元7世纪东传到日本;8世纪西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促进了
20、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指南针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之后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便利条件(2)观察本课教材中的图片,立足于时空观念,分析不同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和影响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两次西学东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及作用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对选拔幼童进行教育的内容是“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
21、及国朝律例等书”,这是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肄习西学”,没有涉及其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排除A项;幼童学习内容虽然涉及中西方的文化,但是派他们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幼童学习的内容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留学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促使战争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为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了锐利的武器1629年,徐光启监督编纂崇祯历书,书中介绍了哥白尼的地球自转说,然而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哥白尼的学说持否定意见,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重视。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
22、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其著作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传播内容变化: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译书机构: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结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在西欧促进了其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由此证明科学技术能否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四大发明
23、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四大发明只是对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为报国寺。提示(1)特点:涉及领域广;注重经验总结;实用性强(或指导农业生产,或体现农业文明特征);融合中西方科学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发明概况作用火药13世纪中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促使战争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为欧洲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提供了锐利的武器结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在西欧促进了其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由此证明科学技术能否发挥巨大
24、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典例剖析例题2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D.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题目立意本题以英国李约瑟博士对四大发明的评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四大发明在促进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重大作用及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解题指导 选项分析A四大发明只是对欧洲封建
25、主义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欧洲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C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迈进起到了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D四大发明对于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的作用仅仅是促进而不是决定,故D项错误答案C 促进了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
26、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4)影响:中国思想近代化开始起步,学习层次出现了由“器物”到“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读史技巧材料一中的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了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所起到的作用;则分别阐释了四大发明各自所起到的作用。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
27、3),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与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合译几何原本,将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奠定了我国近代数学的基础。(2)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通过梳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历程,培养家国情怀19世纪后期,曾国藩和李鸿章在派员携带幼童出洋并应办事宜疏中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
28、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1.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答案D解析“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均属于儒家思想,因此题干中“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的现象反映了佛教思想与儒家伦理的矛盾,故D项正确;A项中“颠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魏晋时
29、期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佛儒冲突实际上不利于佛教融入本土文化,故C项错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2.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为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答案D解析材料中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出佛
30、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D项正确。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3.中国传统数学采用的是实测实算的方法。明朝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物理学著作泰西水法奇器图说等,地理学著作万国舆图职方外纪等。这一情况的出现()A.拓宽了当时士人的视野 B.实现了传统科技的转型C.开启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答案A解析题干中明朝中后期西学的传入为当时士人了解西方提供了条件,拓宽了士人的视野,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B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开启中西文明的交流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的数学著作、物理学著作和地理学著作与启蒙运动的主张无
31、关,排除D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4.19世纪后期,曾国藩和李鸿章在派员携带幼童出洋并应办事宜疏中中专门提出,诸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A.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B.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C.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D.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对选拔幼童进行教育的内容是“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这是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肄习西学”,没有涉及其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排除A项;幼童学习内容虽然
32、涉及中西方的文化,但是派他们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排除C项;根据材料中幼童学习的内容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留学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5.晚清西学东渐围绕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等主题展开。下列符合当时“民主革命”主题的报刊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答案B解析国闻报和时务报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创办的,二者均宣扬君主立宪思想,故A、D两项排除;民报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故B项正确;向导周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机关报,不属于晚清时期,故C项排除。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6.8世纪,造纸术开始西传,但直到13世纪才从
33、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6世纪传至莫斯科。造纸术外传缓慢主要由于()A.文明交流途径有限B.传统科技的自身缺陷C.北部边疆战乱不已D.中国外交体制的封闭答案A解析造纸术西传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由于当时东西方之间交流途径主要靠传统商路,而且不够频繁,因此导致造纸术外传缓慢,故A项正确。造纸术外传缓慢与传统科技的自身缺陷无关,故B项错误;在唐朝、明朝等时期,北部边疆相对稳定,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的外交体制与造纸术西传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
34、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材料二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
35、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走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摘编自王含含“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参考答案(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印刷技术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强;耶稣会士的传播。(2)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3)儒家思想传入西方,转变了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模式,对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影响;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