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3.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揣摩精彩语句及段落,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具有个性的语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熟读文章,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搜集“九一八”事变的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听歌曲松花江上。乐曲表达了在“九一八”事变后,无数的东北同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
2、铁蹄践踏之下,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时,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的愤恨家仇、国恨,对故土、对祖国无法比拟的怀念和热爱充满了字里行间,让人听了无不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二、预习交流1.背景简介。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受的最大灾难。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3、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2.作者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现代作家。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端木蕻良”是笔名,“蕻良”正是“红高粱”中“红”与“粱”的同音异体字。东北沦陷后,一批文学青年在关外流亡,无法归乡,端木蕻良就是其中一位,他用这个名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3.生难字词。(1)字音。挚痛(zh) 嗥鸣(ho) 斑斓(ln) 怪诞(dn) 亘古(gn) 默契
4、(q) 田垄(lng) 蚱蜢(zh mng) 污秽(hu) 谰语(ln) 碾(nin) 辘(l)镐头(go) 端木蕻良(hng) 山涧(jin)(2)词义。挚痛:诚恳而深切。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的流行。谰语:没有根据的话。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亘古:自古以来。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东西。三、整体感知1.听朗读。要求:(1)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5、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3)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而忧伤和愤怒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四、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
6、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呢?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的情绪一步步变得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3.课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异同点。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
7、情。内容之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之异:回忆中所选的景物不同。4.课文前后两段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使用排比修辞,则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强烈。它也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决的誓言。五、语言品析1.怎样理解文中的“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
8、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埋葬”在这里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2.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红熟的浆液”,从表层看,这是写实,指大地的深层涌动着的沸腾的岩浆,深层的含义指作者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3.“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
9、,不够简洁,你的观点呢?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4.文章结尾说“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其含义是什么?作者愿意为了土地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六、艺术特点1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
10、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2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3.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处。4.课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
11、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以“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一段为例,先是平静的叙述,一组对句强调了“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七、拓展积累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比较两文相似之处:1.创作年代相似。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
12、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2.题目中都含有“土地”,都是对故园的怀念与热爱,都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也同样表达了铮铮誓言“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土地的誓言看似直接,我爱这土地将情感赋予一只鸟身上,其实都是大胆热烈的情感表达。八、课堂小结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听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热血的沸腾。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念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九、布置作业1.你的家乡给你怎样的印象?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家乡,表达你对她的情感。字数不限。2.写一首同名诗歌土地的誓言,抒发自己对土地的感情。板书设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