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地理教材通研七年级上册(一)2010.8.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标准:标准: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教材处理:1、积极尝试地理“35X”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2、充分挖掘教材,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第二课时 标准:标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
2、意地点的位置。重点:重点:1、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判断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难点: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判定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教材处理1、根据地球仪的数量,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2、合理设计导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表格进行纬线和经线的学习,教师及时引导、小结。纬线(圈)经线(圈)定义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分布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定位部分,要指导学生利用地球仪,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确定某些地理事物位置、方向、范围等训练活动,以使学生学会较熟练的使用地球仪,加强对地球仪作用的了解。
3、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标准标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重点重点:1、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理解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难点难点:1、地球公转空间观念的形成 2、四季的变化教材处理:本节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上升为理性认识。另外,本节教学所涉及的现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需要教师借助适当的媒体手段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教材处理中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表格,学生探究、讨论地球自转
4、及公转的区别与联系项目自转公转方向周期旋转中心旋转特点地理意义2、师生共同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充分利用地球仪、晨昏仪及地球运行仪等仪器设备,把抽象、复杂的地球运动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3、四季和五带部分,要求学生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教师要积极引导、指点,及时小结。(以北半球为例)。当然,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演示,效果更佳。五带的划分:名称范围天文特征气候特征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四季分明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南寒带第三节 地图第一课时 标准:标准: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重点:重点:1
5、.比例尺的计算和大小比较。2.在指向标及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难点: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2.在指向标及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处理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搞清比例尺与小学数学中分数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解决陌生问题。例如比例尺公式的变形应用、比例尺大小的比较等,都可还原成数学问题进行处理。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来源于学生对生活中方向判断的把握。因此,教师应充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地平八个方向的存在,并加以练习应用,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在此基础上,讨论交流在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判断。第二课时标准:标准: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
6、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活动建议:活动建议: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重点:重点: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2、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难点:难点:1、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材处理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在于让学生真正领悟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理解怎样由立体的山地变成平面的等高线图。可采取以下步骤:1、取半个土豆,底面削平,周围稍加整理,使坡度有陡有缓,成为一座山峰。2、根据课本图1.28“等高线示意”的标注,让学生分组制作等高线图。3、把制成的等高线图与原先的土豆山峰进行对比分析,理解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以上制
7、作材料来源广泛,操作简便,易于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基本是等高线图绘制的逆过程。利用学生刚完成的等高线图,选择合适的剖面线,小组合作绘制地形剖面图。完成后在土豆山峰相应位置剖开,把剖面形状与绘制的剖面图形状对比观察,加深理解。第三课时 标准:标准: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活动建议:活动建议: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重点:重点: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 难点:难点: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的绘制教材处理 本课
8、时内容在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提示学生绘制平面图时的注意事项。如校园平面图的绘制,教师要提前讲清比例尺的选择、图例的设定、方向的标注,同时要注意地理事物的合理取舍,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严谨、规范的治学态度。中考相关内容分析一、关于经纬线、经纬度的问题1、2006年 综合一(3)纬线圈的长度2、2007年 26、极地投影图上点的位置的判断 3、2008年 21、纬度的判读4、2010年 21、在经纬网上判读点的经纬度二、关于半球的划分1、2006年 综合一(5)、东西半球的划分2、2008年 38(2)、东西半球的划分3、2010年 21、东西半球的划分三、地球的运动1、2006年 综合一(
9、4)五带的天文特征: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2、2010年 37、(3)、(4)二分二至点的位置、时间及昼夜 长短状况3、2007年 27、极昼极夜现象的判断4、2008年 38(2)五带的划分四、地图1、2005年 25、绘制平面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尺2、2006年 综合一 1、四幅独立的经纬网实际范围大小的判断 3、2007年 21、等高线地形图中比例尺公式的变形应用4、2008年 23、比例尺的大小与实际范围的关系5、2007年 22、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名称的判断6、2009年 21、等高线地形图中名称的判读7、2006年 综合一 2、方向的判断 8、2009年 22、方向的判断 9、201
10、0年 22、方向的判断10、2006年 综合二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标准:标准: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活动建议:活动建议: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重点:重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2、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难点: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空间位置关系的确定 教材处理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从世界海陆分布比例、七大洲的位置、轮廓、分布特点和分界线,到四大洋的名称、分布,最终都可以落实到一张地图上:世界海陆轮廓略图。引导学生绘制世界海陆轮廓略图,熟练掌握七大洲
11、、四大洋的空间位置关系,对于下一步学习板块运动、世界气候、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如拼图、板图、课下绘制等,强化训练,让学生最终形成清晰的脑图,熟练应用。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标准:标准: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活动建议: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重点:重点: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难点:难点:1、根据实例分析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2、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教材处理 本课时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二两个框题整合为“大陆漂移”一个学习要点。教学程序可设计如下:海陆变
12、迁的原因及实例分析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大陆漂移假说的应用大陆漂移假说的例证。第二课时标准:标准: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重点:重点:1、六大板块的分布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难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材处理 本课时的学习,关键在于应用。要注重以下两方面问题的处理:1、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及其成因等。2、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本课时活动部分,详细介绍了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和碰撞挤压时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对于学生分析其他地表形态的变化,
13、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中考相关内容分析1、2005 年 21、四大洋的位置2、2008年 24、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3、2009年 29、六大板块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标准:标准: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活动建议:活动建议: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重点:重点:1、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
14、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难点:难点: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教材处理1、天气特点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短时间”,如某一时刻、一天、几天等;第二是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第三是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有变化。2、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关键在常用天气符号的掌握。教学中注意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识记各种天气符号。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部分活动内容都具开放性,处理时注意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类应控制污染物排放,创造美好环境。中考相关内容分析1、2006年 41、常用天气符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