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增坪完小 李梦龙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学目标5重点难点7教学过程6教法、学法4教学准备8板书设计9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例2、它属于综合与实践板块。主要通过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优化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本课内容 地位和价值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知识、技能基础我班23人,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但他们身处乡村,且独立生活的能力强,对于烙饼问题学生通过努力应该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认知体验 但
2、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体验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策略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意识。掌握两张饼、三张饼、多张饼的烙法,及烙饼时间的计算。培养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乐趣。养成的合作意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目标烙饼的方法及烙饼时间的计算四、重点难点三张饼怎样烙烙三张饼的第二次要怎样操作1、我给每组做了三个纸饼,纸饼上标出正反面如下图所示。2、教学PPt3、我把班上23人按4人一组,分成了5个组、最后一个组3人正正正反反反五、教学准备六、教法、学法 激发兴趣接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
3、法学法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用归纳总结环节一2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环节二9分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环节三14分钟巩固应用,拓展升华七、教学过程环节四5分钟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每次最多只每次最多只能烙能烙2张饼,两面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分钟。爸爸、妈妈和我每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人1张。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将“烙饼问题”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参与思考,参与研究的热情,又为后面的新知探究做了铺垫。教学过程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9分钟)3分钟3分钟教学过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3分钟3分钟教师引领教师引领学生小结学生小结教学过程自主探究,小
4、组合作得出结论:烙一张饼与同得出结论:烙一张饼与同时烙两张饼的时间时烙两张饼的时间是一样的,要节约时间就是一样的,要节约时间就要同时烙两张饼要同时烙两张饼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三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三张饼的烙法,张饼的烙法,通过操作实践,交流汇报,通过操作实践,交流汇报,最后选出最最优方案最后选出最最优方案教学过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这是本节的重点与关键这是本节的重点与关键教学过程,学生汇报方案13分钟3分钟3分钟3分钟教师引导教师引导1 12 23 3 正正1 1 正正2 2第第1次次 反反1 1 正正3 3第第2次次 反反2 2 反反3 3第第3次次学生汇报方案23分钟为什么是第二套方案更好,
5、为什么是第二套方案更好,好在哪里?好在哪里?在实施第二套方案时哪个在实施第二套方案时哪个地方最关键?最要紧?地方最关键?最要紧?教师引导教师引导1 12 23 3 正正1 正正2第第1次次 反反1 正正3第第2次次 反反2 反反3第第3次次总结第二次最关键:必须一正一反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摆饼,图画等最形象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并顺利找到了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巩固应用,拓展升华(14分钟)出示练习内容4张饼、5张饼、6张饼、张饼、7 7张饼张饼.怎样烙?怎样烙?边烙边研究烙饼时间与烙饼数的关系。边烙边研究烙饼时间与烙饼数的关系。下小组指导学生用画图
6、的形式进行探索讨论一种电脑小游戏,玩一种电脑小游戏,玩1 1局要局要5 5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小东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每人玩两可以双人玩。小东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每人玩两局,至少需要多少分钟?局,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教学过程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5分钟)保证锅无空保证锅无空12双数双数=2+2+(=2+2+(每次两张每次两张)3单数单数=2+2+3(=2+2+3(前前2 2最后最后3 3)教学过程总结出示策略图 烙3张饼,最关键的是第二次,必须一正反点出关键,揭示规律烙一面的时间饼数=总时间。用时最短用时最短八、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应该把最精华的东西用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请看我的板书设计。总时间。保证锅无空保证锅无空12双数双数=2+2+(=2+2+(每次两张每次两张)3单数单数=2+2+3(=2+2+3(前前2 2最后最后3 3)烙饼问题4烙一面的时间饼数=总时间。谢谢倾听!总之,这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了教学民主,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智能开发、身心点化”。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