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章第四章 两汉文论两汉文论 一、一、两汉文学批评概述两汉文学批评概述 二、乐记的文艺思想二、乐记的文艺思想 三、诗大序的文艺思想三、诗大序的文艺思想 四、四、汉代其他文学批评汉代其他文学批评 (司马迁、(司马迁、扬雄、班固、王充)扬雄、班固、王充)第一节第一节 两汉文学批评概述两汉文学批评概述 一、汉代文学批评深受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汉代文学批评深受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 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 四、两汉文论的总体特征四、两汉文论的总体特征 汉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从重汉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从重黄老之学黄老之
2、学到到独尊儒学独尊儒学,再到,再到儒学与谶纬神学合流儒学与谶纬神学合流而最终衰而最终衰落的过程。落的过程。两汉文学批评概述两汉文学批评概述一、一、汉代文学批评深受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汉代文学批评深受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1 1、西汉中期以前、西汉中期以前 在政治、经济上都采取了较宽松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上都采取了较宽松的政策,这时统治者主要以这时统治者主要以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提倡为指导思想,提倡“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汉初道家文论思想的主要著作。汉初道家文论思想的主要著作是淮南子。是淮南子。2 2、西汉中叶至东汉、西汉中叶至东汉 董仲舒提出了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
3、术”的主的主张,正适应了思想转变的需要,并从此使儒家思张,正适应了思想转变的需要,并从此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想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与经学密切相关。汉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与经学密切相关。汉代经学的权威地位使代经学的权威地位使“依经立论依经立论”成为西汉中后成为西汉中后期人们的基本思想准则,这也影响到了文学批评期人们的基本思想准则,这也影响到了文学批评领域并成为两汉文论的突出特征。领域并成为两汉文论的突出特征。“依经立论依经立论”、“教化教化”论论 。毛诗序毛诗序一、一、汉代文学批评深受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汉代文学批评深受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3 3、
4、东汉时期、东汉时期 董仲舒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思想与的神学目的论思想与流行的谶纬迷信结合起来,发展为谶纬神学。流行的谶纬迷信结合起来,发展为谶纬神学。儒学与谶纬之学结合儒学与谶纬之学结合,必然趋于式微。谶纬迷,必然趋于式微。谶纬迷信思想的流行必然导致反谶纬迷信思想的产生,信思想的流行必然导致反谶纬迷信思想的产生,王充等即是反谶纬迷信思想的代表。王充在王充等即是反谶纬迷信思想的代表。王充在论衡中强调论衡中强调“尚真尚真”,“嫉虚妄嫉虚妄”,就是,就是针对走向神学化的儒学不良倾向而发,也代表针对走向神学化的儒学不良倾向而发,也代表着儒家文学理论批评的积极进步方面。着儒家文学理论批
5、评的积极进步方面。一、一、汉代文学批评深受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汉代文学批评深受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汉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从重汉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为从重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到到独尊儒学独尊儒学,再到,再到儒学与谶纬神学合流儒学与谶纬神学合流而最终衰而最终衰落的过程。落的过程。两汉文学批评概述两汉文学批评概述汉代文论汉代文论发展的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阶段1、西汉中期以前、西汉中期以前2、西汉中叶至东汉、西汉中叶至东汉3、东汉时期、东汉时期 两汉文两汉文学批评学批评概述概述 汉武帝实行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的思想文化政策,确立了儒学为统治思想。文化政策,确立了儒学为
6、统治思想。将儒家经籍诗书易礼春秋将儒家经籍诗书易礼春秋尊为五经,并由此而兴起一门训解和阐释儒家尊为五经,并由此而兴起一门训解和阐释儒家经典著作的学问,即经典著作的学问,即“经学经学”,在以后两千年,在以后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的封建社会中“经学经学”一直流传,并对历代的一直流传,并对历代的思想艺术产生了广泛影响。思想艺术产生了广泛影响。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 为什么叫为什么叫“经经”?“经经”作书名,最早见于国语作书名,最早见于国语吴语的吴语的“挟经秉桴挟经秉桴”。这是讲吴王夫差要与晋国决一。这是讲吴王夫差要与晋国决一胜负的战前情况。据目前所知文献记载,胜负的战前情况
7、。据目前所知文献记载,“经经”名之起,大概起于名之起,大概起于“墨经墨经”。两汉的经学家以及以后的两汉的经学家以及以后的“今文派今文派”认为只认为只有孔子所著才能叫有孔子所著才能叫“经经”,后代把,后代把“经书经书”这这一一“经经”字神秘化,甚至宗教化,因此,凡佛字神秘化,甚至宗教化,因此,凡佛所说叫做所说叫做“佛经佛经”。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 儒家的经书,最初只有儒家的经书,最初只有“六经六经”,也就,也就“六六艺艺”,后来,乐亡佚了,只剩下,后来,乐亡佚了,只剩下“五经五经”。“六经六经”的次序,是诗、书、的次序,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礼、乐、易、春秋
8、。班固汉书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艺文志的六艺略,“六六经经”的次序改为易、书、诗、的次序改为易、书、诗、礼、乐、春秋。礼、乐、春秋。许慎说文解字以至十三经都把易许慎说文解字以至十三经都把易放在第一。放在第一。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 唐朝唐朝“九经九经”之名,但也有不同的说法:之名,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唐文宗(公元唐文宗(公元827827835835)有)有“十二经十二经”:宋代,理学派又把宋代,理学派又把孟子孟子地位提高,朱熹取地位提高,朱熹取礼记礼记中的中的中庸中庸、大学大学两篇,和两篇,和论语论语、孟子孟子相配,成为相配,成为四书四书,自,自己己“集注集注”,
9、由此,由此,孟子孟子也进入也进入“经经”的的行列,就成了行列,就成了“十三经十三经”。“四书四书”即即论语论语孟子孟子中庸中庸大学大学“五经五经”即即易易书书诗诗礼礼春春秋秋。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 汉代经学有汉代经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之分分“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即以汉代流行的隶书抄录成的经即以汉代流行的隶书抄录成的经书,书,“古文经学古文经学”即在孔子故宅夹壁中发现的即在孔子故宅夹壁中发现的先秦经卷,用古篆写成。先秦经卷,用古篆写成。今、古文经学不仅在于文字不同,主要在于文今、古文经学不仅在于文字不同,主要在于文字的训诂和内容阐释的不同。字的
10、训诂和内容阐释的不同。今文经学今文经学。政治视角,讲阴阳灾异,发微言大。政治视角,讲阴阳灾异,发微言大义,活泼但流于空疏;义,活泼但流于空疏;古文经学古文经学。历史视角,讲文字训诂,究典章制。历史视角,讲文字训诂,究典章制度,求经文本义,朴实但失之繁琐。度,求经文本义,朴实但失之繁琐。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 第一,经学促进了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汉第一,经学促进了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汉代很多经学家在论述自己的政治学术观点时,代很多经学家在论述自己的政治学术观点时,也涉及到文学问题的论述或与文论问题相关。也涉及到文学问题的论述或与文论问题相关。第二,加强了对儒家经书的
11、训解阐释,促进第二,加强了对儒家经书的训解阐释,促进了文学阐释之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家学说的了文学阐释之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家学说的普及。普及。第三,汉武帝的第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也就变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也就变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指导思想。理论批评的指导思想。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二、汉代经学与文学理论批评(一)对(一)对诗经诗经的研究的研究 诗大序诗大序是是诗经诗经研究最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最有理论价值的诗学论文。诗学论文。东汉末经学大师郑
12、玄是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是诗经诗经研究的著研究的著名学者。他以毛诗为主,兼采三家诗说。代表名学者。他以毛诗为主,兼采三家诗说。代表作有作有毛诗传笺毛诗传笺和和诗普诗普。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 (二)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二)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 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屈骚之屈骚之辩辩”,也称为,也称为“楚辞学楚辞学”批评。批评。汉人之汉人之“楚辞学楚辞学”批评,开始于汉初著名辞批评,开始于汉初著名辞赋家赋家贾谊贾谊谪贬长沙而作谪贬长沙而作吊屈原赋吊屈原赋,借吊念,借吊念诗人屈原,以抒怀才不遇之慨。诗人屈原,以抒怀才不遇之慨。真正意义上
13、的文学批评,即起于淮南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起于淮南王刘安刘安离骚传离骚传与与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皎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中,浮游尘埃之外,皎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离骚序引离骚传)(班固离骚序引离骚传)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 司马迁司马迁接受刘安的观点加以张扬,对屈原接受刘安的观点加以张扬,对屈原的人品和诗品作了更为精
14、当的批评。的人品和诗品作了更为精当的批评。“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屈原之司马迁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述屈原之作离骚的创作缘由,显然是精到之见。作离骚的创作缘由,显然是精到之见。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又提出了著名的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又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发愤著书”的著名论题。的著名论题。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 班固班固对屈原及其作品既有肯定,又有否定。对屈原及其作品既有肯定,又有否定。他作有他作有离骚赞序离骚赞序。他认为刘安离骚传。他认为刘安离骚传对屈原的评价对屈原的评价“似过
15、其真似过其真”。东汉楚辞学专家东汉楚辞学专家王逸王逸以以楚辞章句楚辞章句等学等学术研究成果来反驳班固,为屈原辩护。王逸术研究成果来反驳班固,为屈原辩护。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有最古的楚辞注本。的楚辞章句是现有最古的楚辞注本。其楚辞章句针对班固之责难屈原,一一其楚辞章句针对班固之责难屈原,一一进行了批驳。进行了批驳。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对汉赋的评论(三)对汉赋的评论 汉赋的审美范畴,可以用一个汉赋的审美范畴,可以用一个“丽丽”字来概字来概括。铺张扬丽,辞采繁缛,描写充分透彻,注括。铺张扬丽,辞采繁缛,描写充分透彻,注重侈丽宏大之美,乃是汉赋的基本特点。重侈丽宏大之美,乃
16、是汉赋的基本特点。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对汉赋的评论(三)对汉赋的评论 最早对汉赋进行理论总结的是司马相如,最早对汉赋进行理论总结的是司马相如,其主张主要见于西京杂记卷二所引:其主张主要见于西京杂记卷二所引:合綦合綦(q)(q)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传。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对汉赋的评论(三)对汉赋的评论 从总的方面来看,他们都是站在儒家正统从
17、总的方面来看,他们都是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上来批评汉赋艺术,因而终汉一代,除的立场上来批评汉赋艺术,因而终汉一代,除肯定汉赋肯定汉赋“润色鸿业润色鸿业”,歌功颂德之能以外,歌功颂德之能以外,很少有人能对汉赋艺术给予公允的分析和评价。很少有人能对汉赋艺术给予公允的分析和评价。这正是一代空前繁荣发展的这正是一代空前繁荣发展的“汉赋汉赋”的历史悲的历史悲剧。剧。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三、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一)继承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保守性增(一)继承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保守性增强而批评性减弱。强而批评性减弱。(二)发展了先秦儒家文艺思想中积极的内容,(二)发展了先秦儒家文艺思想中积极的内容,并使
18、之系统和深入。并使之系统和深入。(三)汉代文学批评体式,实现了由先秦零散(三)汉代文学批评体式,实现了由先秦零散的评论向有意识、有系统的文学批评的过渡。的评论向有意识、有系统的文学批评的过渡。四、两汉文论的总体特征四、两汉文论的总体特征 两汉文学理论批评两汉文学理论批评 乐记的文艺思想乐记的文艺思想乐记的文艺思想 乐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乐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但他的意义远不限于音乐,因为先秦之乐可看作作,但他的意义远不限于音乐,因为先秦之乐可看作艺术之总称,乐记之论亦与诗、文、书、画理论艺术之总称,乐记之论亦与诗、文、书、画理论相通。相通。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19、由十一篇论乐的乐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十一篇论乐的文章组成。现留存下来的有前十篇,标题是乐本、文章组成。现留存下来的有前十篇,标题是乐本、乐记、乐礼、乐施、乐言、乐乐记、乐礼、乐施、乐言、乐象、乐情等篇。象、乐情等篇。乐记的基本思想来源于荀子的乐论,是乐记的基本思想来源于荀子的乐论,是汉代以前儒家礼乐论的总结,内容相当全面,它既总汉代以前儒家礼乐论的总结,内容相当全面,它既总结了礼乐的关系和作用,又论述了音乐的产生。就思结了礼乐的关系和作用,又论述了音乐的产生。就思想内容而言,它是儒家艺术言论的总结和发展。想内容而言,它是儒家艺术言论的总结和发展。音乐的创作发生音乐的创作发生:感物感物生情生情成
20、音成音乐记的文艺思想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声成文,谓之音。情之产生是人心对情之产生是人心对外物感应的结果外物感应的结果音乐的创作发生是音乐的创作发生是“人心人心”活动的结果活动的结果音乐创作是一个由自然音乐创作是一个由自然之声到审美之音的过程之声到审美之音的过程音音 乐乐 的的 作作 用用 政治功用政治功用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同伦理者也乐者,同伦理者也。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
21、怨以怒,其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通矣。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音,音,审音以知政审音以知政,而治道,而治道备矣。备矣。审美功用审美功用 夫夫乐者乐也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于动静,人之道也。乐记的文艺思想 论论 艺艺 术术 本本 质质乐记的文艺思想 乐者,心之动也乐者,心之动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故形于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
22、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音乐的本质在于人音乐的本质在于人的内在情感的内在情感诗乐舞同出一源,其源即情诗乐舞同出一源,其源即情情与音乐情与音乐“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唯乐不可以为伪。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后治其饰。”乐记的文艺思想 乐本、乐象、乐饰乐本、乐象、乐饰三要素三要素礼与乐的关系礼与乐的关系“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万物皆化;天地之序也。和,故万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序,故群物皆别”。“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又说:又说:“礼以导其志,乐以和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其声”。乐记的文艺思想 乐是礼的附庸乐是礼的附庸礼高于乐、以礼制乐礼高于乐、以礼制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