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作品解析城市建设学院 世界顶级建筑大师 扎哈哈迪德 名人简介 主要作品 设计手法 设计理念 源于努力名人简介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
2、ge)教席。主要作品部分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德国的维特拉(VitraVitra)消防站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2002)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广州歌剧院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1939建于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的第一座独立建筑。是美联邦最早的一个致力于当代视觉艺术的单位。新的当代艺术中心建筑将用作为临时展览、现场布置安装及表演场地,但不作为艺术品永久收藏地。其它组成部分包括一个教育设施(非博物馆建筑)、办公区、艺术预备区、博物馆藏馆、咖啡厅及公共区域。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建筑地处拐角处,使其形成两个迥异而互补的外立面南立面呈波状透明面层,透过它,路人可看到中心的本质。陈列室设
3、于南立面,可使人们一瞥展出的艺术品。办公室也设于南立面,使其在里面工作的人可以欣赏城市的景色,是这个立面布满了人类的鲜活生气。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内部空间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德国的维特拉(VitraVitra)消防站 设计之源通过对这片完全工业化的场地进行研究来开始她的设计。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设置这项委托任务的各个元素以免它消失在一片巨大的厂房当中。同时也用这些元素来构建整个场地,使这座建筑沿着主要赞美的一面既有特征又富有韵律。消防站现在所座落的这个位置,被设想成为一条线性的景观区域。即使把它做成附近的农田和葡萄园的线性图案的一个人工的延伸,也比把这座建筑设计成一座单独的实体要好。它被设计成
4、为这块景观区域的外边界,限定空间而不是占据空间。通过把这个项目拉伸成为一座狭长的沿街建筑达到了这个目的,它一方面标识出了工厂区的边界,另外也成为了周边建筑的一座隔离设施。德国的维特拉(VitraVitra)消防站 始建于1993年,现已停用 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纸折的飞镖,充满了倾斜的几何线条 墙面倾斜、屋顶跳动着晃动的曲线,或规则,或扭曲 德国的维特拉(VitraVitra)消防站不稳定的变化动感和结构的分解势态贯穿了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被夸张强调的水平线条和突出的尖角使这座消防站如“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向上的动感使建筑物和地面有了若即若离的关系。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2002)奥 伯吉瑟尔
5、滑雪台位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州。该滑雪台在2003年美国著名的旅游杂志旅游者(CondNastTraveler)评选公布的现代建筑“新七大奇观”中榜上有名,被誉为是外国游客最理想的滑雪胜地。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2002)奥长达90米、高近50米的滑雪台由一塔一桥组成,依山而建,直指长空。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2002)奥集专业设备场地和公共空间于一体,建筑物本身包含了一个咖啡馆和一个观景平台。两座电梯可将游客带至距伯吉瑟尔山顶峰40米高处的咖啡厅。在此,游客们可以俯瞰阿尔卑斯山脉壮观的风景,同时欣赏运动员滑破长空的奋力一跳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北京新地标东二环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银河
6、SOHO 位于北京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是一个占地50,000平米、总建筑面积328,204平方米、集商业办公于一身的大型综合项目。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这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为了让
7、这个建筑群富有吸引力,把它拆散成为四个塔状形体;但在二环路上观察它,依然能体验到“盛大恢弘”的气势。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内部空间 曲线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内部空间:连续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内部空间:流动广州歌剧院 位于珠江新城J4地块。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广州歌剧院 广州歌剧院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4.6万平方米,包括一个有1800个座位的大剧场、4000平方米的前厅、2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和75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库。歌剧院建成后,将满足大型歌剧、芭蕾舞剧、大型综合文艺演出的需要,成为广州市的标志
8、性建筑。广州歌剧院 建筑特点建筑特点 在规划设计中,广州歌剧院、博物馆分别位于在规划设计中,广州歌剧院、博物馆分别位于新城轴线起点的两侧,与新城轴线起点的两侧,与中央广场中央广场、滨江绿带、滨江绿带共同形成文化艺术广场,成为一个开放、自信共同形成文化艺术广场,成为一个开放、自信的国际都市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艺术广场的的国际都市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艺术广场的设计秉承了广州珠江新城设计秉承了广州珠江新城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精神与理的精神与理念,在三个方面丰富并深化了城市设计的成果。念,在三个方面丰富并深化了城市设计的成果。广州歌剧院 整合都市界面整合都市界面 位于纵轴线两侧的新城建筑群,以强烈位于纵
9、轴线两侧的新城建筑群,以强烈的几何秩序、人工形态突出纵轴垂直向的几何秩序、人工形态突出纵轴垂直向度的起伏与纵深感。在纵轴与横轴的交度的起伏与纵深感。在纵轴与横轴的交汇处,歌剧院与博物馆通过一片水平舒汇处,歌剧院与博物馆通过一片水平舒展的体量,形成都市界面戏剧性的收放。展的体量,形成都市界面戏剧性的收放。广州歌剧院 丰富都市景观丰富都市景观 广场设计广场设计中,通过自中,通过自然形态与人工几何形然形态与人工几何形态的交叠,自然环境态的交叠,自然环境与建筑环境的渗透,与建筑环境的渗透,强调了壮观的自然尺强调了壮观的自然尺度(珠江)与亲切的度(珠江)与亲切的人文尺度(广场)的人文尺度(广场)的对话。
10、对话。广州歌剧院 引入公共活动引入公共活动 在整体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尺度,人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以及人的可达性。同时,围绕公共艺术这一都市话题,提供的不是一般观赏性休闲绿地,而是一个生动的城市生活舞台,一个公众触摸艺术的界面。艺术广场设计力图延伸、叠合传统的建筑、广场、园林概念,使建筑不再是用来界定广场的边界,而成为广场及园景的延伸。广州歌剧院建筑造型 力图体现歌剧院建筑力图体现歌剧院建筑的开放、浪漫和雍容的开放、浪漫和雍容华贵。华贵。其形态上,是由一个其形态上,是由一个舒展的弯月形的体形、舒展的弯月形的体形、围绕着由围绕着由5 5个花瓣形个花瓣形的墙体组成的歌剧院的墙体组成的歌剧院主体。主体。
11、广州歌剧院 钻石形屋面天窗有利于将室内灯光折射向夜空,同时照明设计着重于对整体造型的烘托。广州歌剧院 夜晚大厅内的灯光透过透明的玻璃和金色的格栅,把歌剧院高雅而热烈的气氛传达给城市的人们,与珠江夜景相互映衬,浪漫且富于诗意。广州歌剧院先关注形式再关注功能先关注形式再关注功能 建设部泛华建设集团广东泛华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袁山认为,广州歌剧院作为百年一遇的文化建筑,体现的是广州的文化底蕴,“不妨把所有广州的精神、广州的智慧都在歌剧院的建筑形式上表现出来,因此,形式是最重要的。”广州歌剧院 内部空间广州歌剧院设计手法 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结合机
12、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 盘旋手法,维塔案后,盘绕元素一再出现于扎哈的作品中:像是蓝图馆,一案中的金属折板;也曾出现于卡迪夫湾歌剧院、V&A博物馆增建中 设计手法 关键手法 隐喻法:就是设法在建筑空间内找到当代信息科学和电子科学的规律:以大量的资料相互作用、模拟产生效果。这些都是以强烈且十分有效的造型实现的。“流动感”在她的许多设计方案中表现得十分强烈,产生了一个散发着巨大能量的空间,因显得无“重力”而诱人。似乎是她的大脑的各种神经在同步运转,思维逻辑在不间断的变化着,与网络的大量信息结合在一起,连续闪烁着一样。设计手法 涉及空间 设计的空间是对立中的统一。虚与实、轻与重、固
13、定与流动、开放与封闭、无光泽与透明等。是一个从塑造自然环境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所以它的建筑造型也是不可分类的。设计手法 设计理念 当今出现景观都是经过数字处理过得,但是都在继续发展已经移位的设计理念,哈迪德的设计与景观不大相符,但是,总能以复杂、异常和自相矛盾的造型表现出更新的轮廓。设计理念 新的结构新的结构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 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设计理念 新视点新视点 其实我们己进入一个新世界,只是我们并未看出这点,我们仍延用被教导的旧视点。唯有
14、真正张开眼睛、耳朵或心灵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设计理念 诠释现代诠释现代 结合上述两者,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形的重组。这些新的形体成为新现实的原型,在其中,所有事物重组、溶解后重回原点。藉由新方式重现新事物,我们可建立新世界并居住其中,即使仅经由视觉。源于努力很久以来,人们一致认为哈迪德的设计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但也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她的设计。时至今日,在已经生活了20多年的伦敦,仍未有一件哈迪德的作品问世。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候一年获4项,但似乎在世界建筑环境里掀不起一丝波澜。这种状况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观。60岁的哈迪德是个工作狂,至今单身一人。已取得英国国籍的伊拉克建筑师扎哈 哈蒂德被评选为2004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得主。这是普里茨克奖设立26年以来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筑师。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