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旁窦检查方法鼻旁窦检查方法CTCT检查检查 1 病人体位:仰卧位,头后仰,亦可取俯卧病人体位:仰卧位,头后仰,亦可取俯卧位头抬高行冠状位检查。位头抬高行冠状位检查。2 扫描范围:一般上颌窦下缘齿槽硬腭至额扫描范围:一般上颌窦下缘齿槽硬腭至额窦上缘。窦上缘。3 扫描条件:扫描条件:120KV,400-500mAs,层厚,层厚/层层距距=5/5mm 4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必要时是行增强扫描。必要时是行增强扫描。副鼻窦鼻旁窦正常影像解剖鼻旁窦正常影像解剖正常影像解剖正常影像解剖颈部所以鼻旁窦比较容易感染。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面颊部出现疼痛、麻木。鼻旁窦和后鼻孔息肉,起源上颌窦的常见;以
2、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4 增强扫描:必要时是行增强扫描。曲霉菌在鼻旁窦内产生炎性肉芽组织,不断扩大,破坏鼻旁窦骨壁,容易误认为恶性肿瘤。筛窦气房小引流差,也较容易感染,额窦及蝶窦相对较少。曲霉菌大多为非侵袭性,多见于身体健康者及过敏体质者。筛窦气房小引流差,也较容易感染,额窦及蝶窦相对较少。所以鼻旁窦比较容易感染。曲霉菌大多为非侵袭性,多见于身体健康者及过敏体质者。筛骨垂直板居鼻中隔上部,梨骨位于后下部;筛窦气房小引流差,也较容易感染,额窦及蝶窦相对较少。窦内透光度差,粘膜增厚,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有时可见气-液平存在,窦腔骨壁增白、硬化、增厚等;多为原发性,转移罕见;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
3、,以进行性鼻塞、流脓涕或血涕为主要症状。筛骨垂直板居鼻中隔上部,梨骨位于后下部;筛骨垂直板居鼻中隔上部,梨骨位于后下部;鼻窦炎症与鼻旁窦解剖特点有关,鼻腔是与外界相通,鼻腔粘膜同鼻旁窦粘膜是相连的,鼻旁窦窦口开口彼此相邻,各个窦口开口较小;1 病人体位:仰卧位,头后仰,亦可取俯卧位头抬高行冠状位检查。多为原发性,转移罕见;鼻中隔偏曲n 鼻中隔骨性部分及软骨部分组成;骨性部分由筛骨垂直板及梨骨组成。筛骨垂直板居鼻中隔上部,梨骨位于后下部;软骨部分由鼻中隔软骨、梨骨软骨及大翼软骨组成。鼻中隔完全居中较少,一般或多或少向左偏移或向右偏移,部分呈S型改变。副鼻窦常见疾病CT表现 化脓性鼻窦炎n 鼻窦炎
4、症与鼻旁窦解剖特点有关,鼻腔是与外界相通,鼻腔粘膜同鼻旁窦粘膜是相连的,鼻旁窦窦口开口彼此相邻,各个窦口开口较小;所以鼻旁窦比较容易感染。其中上颌窦开口位置较高,感染机会最多;筛窦气房小引流差,也较容易感染,额窦及蝶窦相对较少。CT表现n 窦内透光度差,粘膜增厚,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有时可见气-液平存在,窦腔骨壁增白、硬化、增厚等;也可见骨质破坏。其窦腔骨壁增白、硬化、增厚是慢性鼻窦炎的特点。CT不仅可见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性质及并发症,还可以观察病变周围结构的改变;还可以作为治疗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病例1 病例2病例3鼻腔及鼻旁窦息肉n 鼻息肉好发于筛小房和中鼻道,也见于上颌窦、下
5、鼻甲后端等,多为双侧多发。息肉一般分四类:鼻息肉伴鼻旁窦炎最为多见,鼻腔内息肉多起源于筛小房和上颌窦窦口;鼻旁窦息肉,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鼻旁窦和后鼻孔息肉,起源上颌窦的常见;出血坏死性息肉。多见于上颌窦,也可见于筛小房及蝶窦。CT表现n 息肉多见为水肿型,CT扫描与肌肉相比呈低密度软组织影,增强后无强化;息肉多位于中鼻道,可致鼻中隔偏曲,双侧梨状孔膨大变形;息肉可达鼻前庭及鼻咽部。息肉多伴鼻旁窦炎症改变。部分息肉可见出血,表现低密度病灶中混有片状高密度影。病例1曲霉菌在鼻旁窦内产生炎性肉芽组织,不断扩大,破坏鼻旁窦骨壁,容易误认为恶性肿瘤。面颊部出现疼痛、麻木。所以鼻旁窦比较容易感染。筛窦
6、气房小引流差,也较容易感染,额窦及蝶窦相对较少。鼻息肉好发于筛小房和中鼻道,也见于上颌窦、下鼻甲后端等,多为双侧多发。鼻旁窦恶性肿瘤,以上颌窦癌较常见(80%)占耳鼻喉肿瘤20%;4 增强扫描:必要时是行增强扫描。面颊部出现疼痛、麻木。窦内透光度差,粘膜增厚,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有时可见气-液平存在,窦腔骨壁增白、硬化、增厚等;病例2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鼻息肉好发于筛小房和中鼻道,也见于上颌窦、下鼻甲后端等,多为双侧多发。部分息肉可见出血,表现低密度病灶中混有片状高密度影。CT表现多为原发性,转移罕见;部分息肉可见出血,表现低密度病灶中混有片状高密度影。鳞状细胞癌平扫呈与肌肉相同密度,
7、肿瘤呈浸润生长,部分瘤体内可见钙化,增强后病灶可见强化。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其中上颌窦开口位置较高,感染机会最多;2 扫描范围:一般上颌窦下缘齿槽硬腭至额窦上缘。早期肿瘤局限在窦腔内,常无症状,偶有带血鼻涕;息肉多见为水肿型,CT扫描与肌肉相比呈低密度软组织影,增强后无强化;病例2霉菌性上颌窦炎n 霉菌又称真菌,鼻及鼻旁窦感染相对少见,最长见的是曲霉菌及毛霉菌。曲霉菌大多为非侵袭性,多见于身体健康者及过敏体质者。曲霉菌在鼻旁窦内产生炎性肉芽组织,不断扩大,破坏鼻旁窦骨壁,容易误认为恶性肿瘤。早期肿瘤局限在窦腔内,常无症状,偶有带血鼻涕;鼻旁窦和后鼻孔息肉,起源上颌窦的常见;筛窦气房小
8、引流差,也较容易感染,额窦及蝶窦相对较少。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鳞状细胞癌平扫呈与肌肉相同密度,肿瘤呈浸润生长,部分瘤体内可见钙化,增强后病灶可见强化。多为原发性,转移罕见;4 增强扫描:必要时是行增强扫描。其中上颌窦开口位置较高,感染机会最多;部分息肉可见出血,表现低密度病灶中混有片状高密度影。还可以作为治疗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鼻息肉好发于筛小房和中鼻道,也见于上颌窦、下鼻甲后端等,多为双侧多发。CT不仅可见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性质及并发症,还可以观察病变周围结构的改变;息肉多伴鼻旁窦炎症改变。筛窦气房小引流差,也较容易感染,额窦及蝶窦相对较少。鼻息肉好发于筛小房和中鼻道
9、,也见于上颌窦、下鼻甲后端等,多为双侧多发。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以进行性鼻塞、流脓涕或血涕为主要症状。其窦腔骨壁增白、硬化、增厚是慢性鼻窦炎的特点。鼻息肉好发于筛小房和中鼻道,也见于上颌窦、下鼻甲后端等,多为双侧多发。鼻中隔骨性部分及软骨部分组成;4 增强扫描:必要时是行增强扫描。息肉多位于中鼻道,可致鼻中隔偏曲,双侧梨状孔膨大变形;CT表现n 霉菌性鼻窦炎,一般多为单侧,上颌窦最多见,蝶窦次之。CT扫描显示鼻旁窦内软组织增生影,形态一般不规则,病灶密度中等偏高,窦腔内可残留气体,一般无积液及气液平,增强后可以强化。增生的软组织内可见散在斑片状或沙粒样钙化影,为坏死区域铁和钙结合沉积所致,此
10、为霉菌性鼻旁窦炎典型特征,据此可以作出正确诊断。鼻旁窦囊肿n 鼻旁窦囊肿发病机制分为粘液囊肿,粘膜下囊肿及浆液囊肿。但各种囊肿CT表现相仿,多为腔内低密度病灶,病灶边缘光滑呈弧状,增强后无强化。内翻性乳头状瘤n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及鼻旁窦常见良性上皮肿瘤,组织形态介于癌组织和正常的上皮之间,临床上有术后复发和恶变倾向。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以进行性鼻塞、流脓涕或血涕为主要症状。一般上颌窦及筛窦最容易侵犯。CT表现n 鼻腔及鼻窦内充满较高密度软组织影,边界较清楚,呈不规则结节状,可致鼻甲及上颌窦内内壁骨质吸收变薄,增强后软组织肿块有中度均匀强化。CT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尚可诊断,不典型多数需要
11、活检。多次复发及进展迅速者应考虑恶变可能。上颌窦Can 鼻旁窦恶性肿瘤,以上颌窦癌较常见(80%)占耳鼻喉肿瘤20%;多为原发性,转移罕见;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早期肿瘤局限在窦腔内,常无症状,偶有带血鼻涕;随着肿瘤发展,可向临近蔓延,出现骨质破坏;面颊部出现疼痛、麻木。破坏周围组织亦可见出现相应症状。CT表现n 鳞状细胞癌平扫呈与肌肉相同密度,肿瘤呈浸润生长,部分瘤体内可见钙化,增强后病灶可见强化。肿瘤可向内发展,侵及中鼻道,破坏内侧壁,向外、向前、下、后均可出现窦壁骨质破坏。鼻旁窦检查方法鼻旁窦检查方法CTCT检查检查 1 病人体位:仰卧位,头后仰,亦可取俯卧病人体位:仰卧位,头后
12、仰,亦可取俯卧位头抬高行冠状位检查。位头抬高行冠状位检查。2 扫描范围:一般上颌窦下缘齿槽硬腭至额扫描范围:一般上颌窦下缘齿槽硬腭至额窦上缘。窦上缘。3 扫描条件:扫描条件:120KV,400-500mAs,层厚,层厚/层层距距=5/5mm 4 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必要时是行增强扫描。必要时是行增强扫描。副鼻窦 CT表现n 窦内透光度差,粘膜增厚,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有时可见气-液平存在,窦腔骨壁增白、硬化、增厚等;也可见骨质破坏。其窦腔骨壁增白、硬化、增厚是慢性鼻窦炎的特点。CT不仅可见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性质及并发症,还可以观察病变周围结构的改变;还可以作为治疗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上颌窦Can 鼻旁窦恶性肿瘤,以上颌窦癌较常见(80%)占耳鼻喉肿瘤20%;多为原发性,转移罕见;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癌。早期肿瘤局限在窦腔内,常无症状,偶有带血鼻涕;随着肿瘤发展,可向临近蔓延,出现骨质破坏;面颊部出现疼痛、麻木。破坏周围组织亦可见出现相应症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