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3课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习目标 思维脉络 1.掌握三省六 部制的确立及 其演变。 2.探究汉代及 隋唐时期对选 官制度的改革 与完善。 3.了解监察与 谏议制度的形 成与发展。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1)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 (2)职责: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3)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4)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 权。 教材图解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10页
2、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从中可以获 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决策、审议、执行机构权力分解;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既 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最终集权于皇帝。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演变 (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掌管; 财政归三司掌管。 (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1.军功爵制度:战国时期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 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2.察举制和征辟制:汉武帝时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 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知识点三 3.科举制 (1)背景: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 需要。 (2)来历:隋朝实行的分科举人制度。 (3)完善: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 官制度。 (4)发展:宋代重视科举;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 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5)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 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 制度保障之一。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监察与谏议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 (1)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2)汉朝: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3)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2.谏议制度
4、 (1)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2)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3)明清:取消专门的谏议机构。 3.评价 (1)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 腐败和低效现象。 (2)积极性: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 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史料导入 史料 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 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 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 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 成
5、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做出决定、制定 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 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 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 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 互动探究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说明唐代三省制是如何继承三公制的。 (2)根据史料,探究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之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三省长官都是皇帝的助手,具有议政权。 (2)三省是政府机关或宰相集体;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具有决策权 和执行权;三省互相配合、互相制衡;三省对皇权有一定的
6、制约作 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 (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出现了决策、审 议、执行权力的分解,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一 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3)三省之下的分权体制和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本质的区 别,三省之上还有独裁专断的皇帝,不可能真正实现权力的制约与 平衡。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 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 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7、.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引入相关材料,考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既明确了行政分 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题指导: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政 治制度“突破性进展”是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制下,相 权虽然一分为三,但相互之间有合作,不是独立施政,A项错误;三省 六部制属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 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D项错误;三省分工明确
8、, 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故C项为最佳答案。 答案: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史料导入 史料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 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 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 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 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互动探究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 社会原因。 (2)根据史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
9、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 (2)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 (3)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的演 变。世官制是贵族的世袭制,察举制是由官员推荐任官的制度,科 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1)世官制:世官制是官制世袭的制度。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主要盛行于西周时期。 (2)察举制:察举制是一种推荐人才当官的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 为德行和才能。汉武帝时,察举制基本成为正统的政制,作为选官
10、 制度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 (3)科举制: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完善 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是一种更 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但是到明清时期,科举制日益僵化,成 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分析 唐代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常设进士、明经两科。人们普遍重 视进士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贞观年间,唐太宗 看到新科进士列队走出端门,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 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进士科仕途优于明经 B.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追逐名利 C.科举考试扩大了政权基础 D.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11、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引用有关科举制的材料,考查理解材料,透过 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 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 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解题指导:根据材料信息“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科举制 可以使有才能的庶族地主参与国家政权,这就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故选C项。 答案:C 2 3 4 5 1 1.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 度最有可能是( )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解析:A项是地方行政制度,其加强了中央集权,没有分权的特征,排
12、 除;B项是通过分割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不符合题意;三省 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 3 4 5 1 2.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 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解析: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 答案:B 2 3 4 5 1 3.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 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均田制 解析:科举制下,以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官员的
13、依据,科举士子来自社 会各阶层,这造成了各阶层之间流动性大,从而使社会的开放程度 较高,故选B项。 答案:B 2 3 4 5 1 4.清代学者顾炎武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官职的作用时指出:“秩卑 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以下官 职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是( ) A.监察御史、丞相 B.御史大夫、刺史 C.参知政事、通判 D.刺史、通判 解析:题干中顾炎武谈论的是中国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参知政事、 丞相不属于监察官员,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与“官小”不符合,故A、 B、C三项均错误;刺史、通判虽然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 察地方高官,因此“官小而权之重”,“小大相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2 3 4 5 1 5.“宋人殿试图” 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 改革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出身贫贱的人只要有才学,也能通过 考试做官。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 珍贵的知识礼物。” 2 3 4 5 1 探究: (1)结合图文信息,分析科举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打击了士族势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提高了 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依据才能而不是出身选拔官 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