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规律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41、概念 农业劳动力资源: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和特点5 劳动力的数量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农业劳动力的质量状况取决于:农民生活水平,农村医疗保健条件,农村教育状况,农业专业化水平,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等。3能动性1流失性 2可再生性4两重性2、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农业劳
2、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1)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2)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3)认识体会掌握 时间7-10年(4)3、农业劳动的特殊性84、农业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存在与发 展的基础。(2)农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即他是在农业生产力各要素中,唯一具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3)农业劳动力即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又是消费者。9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1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3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2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3、。农业劳动力供给量的增长具有超过需求量增长的总体趋势。41、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11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农村人口及其结构、农业劳动的经济收益、农业劳动力的素质等等。2、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12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内涵,包括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和质量需求两个方面。三、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形式,包括对农业劳动力的微观需求和宏观需求。13(1)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3)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1、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1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2政府相关政策32、农业劳动力
4、需求的决定因素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1 1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2 2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 3四、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规律农业劳动力转移一般规律17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部门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的流动。二是空间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一、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18 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
5、上讲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19 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呈现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重(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20 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刘易斯模式 1954年,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派经济和社会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题为“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流动的第一个理论模式。其基本含义如下:劳动力多,耕地少,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高,工资高于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资本家把得到的更多的利润用于在
6、生产,产业规模扩大,继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22-OA代表农业部门的收入,OW代表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WS代表水平的劳动力供给曲线p工资差异使传统农业过剩劳动力向现代部门流动,形成完全弹性的劳动供给。刘易斯模型刘易斯模型D1WAOK1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边际产出边际产出劳动供给劳动供给L1L2L3L4D2D3K2K3pWD1F代表最初的剩余,用于再生产。p边际产出线由D1K1右移至D2K2,劳动雇佣由L1增加到L2。p只要农业部门有剩余劳动,这个过程就能会继续下去。SSFGH23 刘易斯模式的不足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忽视农业的发展。该模式在假定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城市不存在失业。该模式
7、把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24该模式认为,刘易斯模式存在两个缺点:一是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2、拉尼斯费景汉模式-25-农业部门的产出和工资-26-(1)第一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零值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劳动力。p首先转移的是零值劳动力。p工资水平不变,劳动力供给无限p尽管农业劳动力减少,但农业总产出不变。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FEOD1工资工资W W1 1劳动劳动供给供给L1L2L3L3D2D3S(1)(2)(3)W1-27-(2)第二阶段伪装失业者被工业
8、吸收p农业伪装失业者转移,农业总产量下降,农业工资不变。p农产品价格上涨,促使工业提高工资,工业的无限劳动供给结束。p总产量下降,粮食短缺,粮食价格上涨。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FEOD1工资工资W W1 1劳动劳动供给供给L1L2L3L3D2D3S(1)(2)(3)W1-28-(3)第三阶段农业现代化阶段p二元结构转化为现行一元结构。p农业部门的收入不再取决于不变制度工资,而是由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出决定,意味着农业的商业化p当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与工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相等时,劳动力转移停止。拉尼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费景汉模型FEOD1工资工资W W1 1劳动劳动供给供给L1L2L3L
9、3D2D3S(1)(2)(3)W129缺陷:首先,它与刘易斯模式一样,假定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并且工业工资水平是不变的,显然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其次,还假定农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会因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而变化,这一点也是不合理的。30(1)促使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虑,这种考虑包括心理因素。(2)使人们做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收入差异。所谓预期的收入差异,包含两个因素:一是收入水平,二是就业概率。(3)农业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4)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
10、3、托达罗模式)(dfM 0frwPd,式中,M表示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数;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距的增函数。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水平;r为农村实际收人;P为就业概率。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3(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与类型341、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可分为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2、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分类(4)季节性剩余(3)替代型剩余(2)结构型剩余(1)积
11、累型剩余35431265(1)1949-1978:从“鼓励进城”到“严格控制”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1979-1983 年:“控制流动”下的劳动力转移准备阶段(3)1984 1988 年:“允许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阶段(4)1989 1991 年:“控制盲目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逆转阶段(5)19922000年:“规范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阶段(6)2000 年以后:“公平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稳步加快阶段(三)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37 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部分。当前,在我国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和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矛盾?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和生存趋向如何?思考38思考题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与决定因素?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理论模式有哪些?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有哪些?4、你认为中国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