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 原一、关于楚辞二、屈原的生平和创作三、楚辞橘颂赏析一、关于楚辞1.“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 酷吏列传,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后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一)“楚辞”的由来2.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 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1.采用楚国方言,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地方特色,是与当时的北方中原文化相对的南方楚文化的代表。2.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二)楚辞的特点3.句
2、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4.结构宏大,篇幅较长(三)楚环境对楚文化艺术以及楚辞的影响1.自然环境:丰富的物质条件2.楚人性格: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3.楚国艺术:较强的个体意识 激烈动荡的情感 奇幻而华丽的形式 楚文化指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湖北形成,而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南部、安徽西部等地发展起来区域文化。其主要构成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1.1.楚文化楚文化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汉书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楚文化的文化精神:奇谲浪漫1.现存的歌辞,较早的有孟子中记录的孺子歌
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2.论语中的楚狂接舆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3.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江陵天星观江陵天星观1 1号墓号墓 曾侯乙墓曾侯乙墓 相关绘画与音乐的证据相关绘画与音乐的证据1.1.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河南省安阳县武官村出土河南省安阳县武官村出土)2.2.毛公鼎毛公鼎(陕西岐山出土陕西岐山出土)二、屈原的生平和创
4、作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出身贵族。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一 屈原其人“一个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两次流放”大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屈原遭受第一次流放,被放逐于汉北.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屈原被再次流放于沅、湘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楚都城郢,屈原怨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据传时为五月五日。“三种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四种忧愤”“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邪曲之害公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驾青虬兮骖白螭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朝饮
5、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 二 屈原外貌三 屈原作品 屈原的作品大部分写于两次放逐的生活中 凡二十三篇: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争议作品:渔父卜居 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爱国情怀,创造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橘颂赏析橘颂朗读1.诗人早期之作;2.作于楚怀王时代,是屈原初遭谗言时的作品。3.是屈原流放时的作品。(1)写作年代,学术界尚无定论
6、(2)从作品内容看,诗中表明“嗟尔幼志”“年岁虽少”视为作者早期之作比较妥当。创作背景注释:(1)后皇:后土皇天,即天地。嘉树:优良的果树。这句说橘树生于天地之间,是树木中的美好品种。(2)徕:同“来”。服:习惯。这句说橘树一生下来就适合于当地的气候与土壤。(3)受命:秉承天地的意旨。迁:迁徙。考工记:“橘踰淮而化为枳。”橘 树一迁移就会变质,故云。(4)深固:橘树是多年生的灌木,根深蒂固。(5)壹志:志向专一。作品精读后皇嘉树(1),橘徕服兮(2)。受命不迁(3),生南国兮。深固难徙(4),更壹志兮(5)。注释:(1)素荣:白花。(7)纷:繁茂的样子(2)曾:通“层”,重叠。剡(yn):锐利
7、。这句说橘树重叠的枝条上长着利刺。(3)抟(tun):同“团”,用人力把物体弄成圆形。这句说橘树的果实圆圆的个个饱满。(4)糅:同“揉”。这句说橘树的果实成熟时青黄相间,由青变黄。(5)文章:花纹色彩。烂:灿烂。这句说橘树的果实色彩鲜明而又绚丽。绿叶素荣(1),纷其可喜兮(2)。曾枝剡棘(3),圆实抟兮(4)。青黄杂糅(5),文章烂兮(6)。精色内白(1),类可任兮(2)。纷缊宜修(3),姱而不丑兮(4)。注释:(1)精色:鲜明的颜色。内白:果肉洁白。(2)类:似。可任:可以担当重任。橘树从外到内都美,就像君子一样,可以担当重任。(3)纷缊:同“纷纭”,繁盛众多的样子。宜修:美好。(4)姱(k
8、u):美好。丑:同“俦”,同类。不丑:不同于流俗,出类拔萃。注释:(1)幼志:幼年时的志向。这句感叹橘树一生下来就具有美好的特性。(2)异:不同凡响。(3)独立:特立独行。(4)廓:空寂,寓心胸开阔。形容橘树的孤寂超脱,无所私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嗟尔幼志(1),有以异兮(2)。独立不迁(3),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4)。注释:(1)苏:醒。这句说橘树清醒地独立于世界上。(2)横:横绝,指特立独行,决不随波逐流的品格。(3)闭心:摈弃杂念,不为外物所动。(4)不过失:没有过失。(5)秉德:秉承道德。(6)参:合。这句说可与天地相匹配。苏世独立(1),横而不流兮(2)。闭心自慎(3)
9、,终不过失兮(4)。秉德无私(5),参天地兮(6)。注释:(1)岁:岁月。并谢:一齐凋谢。这句是说随着季节的变化,树木百草都已凋谢,但橘树却不凋谢。(2)长友:长久为朋友。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3)淑:善。离:通“丽”,美好。不淫:不偏邪。(4)梗:坚硬挺直,寓品质正直。有理:纹理清晰愿岁并谢(1),与长友兮(2)。淑离不淫(3),梗其有理兮(4)。年岁虽少,可师长兮(1)。行比伯夷(2),置以为像兮(3)。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秉承天地的旨意不迁徙,生长在江南的国度。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枝儿层层,刺儿
10、锋利,圆满的果实啊,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外观精美内心洁净,就像君子堪当大任。长得繁茂又美好,出类拔萃毫无瑕疵啊。感叹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坚定不移是因为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你遗世独立,特立独行,决不随波逐流。摒弃杂念,小心谨慎,始终不犯过失。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内善外美而不偏邪,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橘颂的译文1.橘颂选自楚辞九章。2.“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云:“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11、“颂”原为歌颂神的舞歌,后为赞美、歌颂之意。3.从作品来看,屈原年轻时就有着远大抱负,有着卓尔不群的气度,而这一切,来源于诗人对楚国的深情。作品导读橘颂橘颂的地位和特点:的地位和特点:1.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篇咏物之作。2.是托物言志方法的极大成功,被称为咏物之祖。堪称咏物诗的楷模。为中国古代的托物言志树立了很好的榜样。3.成功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详尽地描绘了橘的外貌与特性。托托物言志的体现:托托物言志的体现: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渗透于所描写的物体中,精确描绘了橘树的形象与品性,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全诗通篇写橘,却句句寓意,寄寓情感而不脱离景物形象,刻画形象却通篇有着作者的主观情志。阅读橘颂
12、,应该抓住其托物言志的特色,结合屈原热爱楚国,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峻洁品格来展开联想和分析。橘的外貌和特性:橘的外貌和特性:1.秉受天地之气而生,志向专一,不愿迁徙;(高贵、忠诚)2.枝叶纷繁茂盛;(外在之美)3.果实圆润饱满;(内在之美)4.枝干坚硬挺拔;(不随流俗)5.品性特立独行。(卓尔不凡)描写不局限于对橘作客观写照,而是始终倾注了自己的深厚感情,橘的特征与人的品格融为一体。形式特点:形式特点:和屈原的其他作品相比,橘颂在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句法变化少,这也能说明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作者在诗歌上的创造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橘颂整齐的句法,有一种诗的力度,与诗中赞颂
13、的橘的品性十分吻合。“一篇小小物赞,说出许多道理。且以为有志有德、可友可师,而尊之以颂,可谓备极称扬,不遗余力矣。在原当日,见国事不可为,而又有宗国无可去之义,故把橘之不能逾淮做个题目,不觉滔滔汩汩,写过又写。其上段言其处变节概,皆是自己意中之事。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是原与橘,分不得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清林云铭楚辞灯橘颂作品汇评“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tn,深)及细物也。”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思考与讨论:橘颂赞颂橘树,主要赞颂橘树的崇高品性。橘树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体现了它专一执著的本性。橘树的“绿叶素荣”,“青黄杂糅”,体现了它繁盛
14、美好的状态。橘树的“廓其无求”,“秉德无私”,体现了它出类拔萃的志向。橘树崇高品性象征着高尚的人格,赞颂橘树品性,也是对理想人格的歌颂。1.本诗赞颂了橘树的那些品性?橘颂看似咏物,实是托物言志。橘树的专一执著本性,寄托了诗人忠君爱国的情怀;橘树繁盛美好的状态,寄托了诗人内外皆美的修为;橘树出类拔萃的志向,寄托了诗人不与俗同流合污的理想。诗篇明以咏橘,实乃写人,人橘合一,不分彼此,从而以鲜明的橘树形象突出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2.谈谈橘颂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阅读书目1.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2.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3.(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