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内、外分泌腺的概念内、外分泌腺的概念 外分泌腺:腺体有导管,分泌物都是通过外分泌腺:腺体有导管,分泌物都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导管排出的。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全身各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腺体叫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叫内分泌腺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叫内
2、分泌腺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所谓内分泌所谓内分泌:是指内分泌腺或分散存在于其它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是指内分泌腺或分散存在于其它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将其分泌物(称激素)释放到组织间隙,然后通过体将其分泌物(称激素)释放到组织间隙,然后通过体液运送至所作用的器官或细胞而发挥其生理功能。液运送至所作用的器官或细胞而发挥其生理功能。第二节激素第二节激素一、激素的分类一、激素的分类 二、激素的作用二、激素的作用1.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调节新陈代谢调节新陈代谢3.调节生长发育调节生长发育4.调控生殖过程调控生殖过程5.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三、
3、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三、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 1 1、信息传递作用(信使作用)。、信息传递作用(信使作用)。2 2、相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3 3、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4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 1)协同作用)协同作用 (2 2)拮抗作用)拮抗作用 (3 3)允许作用)允许作用四、激素作用机制四、激素作用机制靶细胞受体对激素的识别和结合靶细胞受体对激素的识别和结合激素激素-受体复合物转导调节信号受体复合物转导调节信号所转导的信号引起靶细胞的生物效应所转导的信号引起靶细胞的生物效应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第二信使学说说类固醇激素作用
4、机制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基因表达学说说(一)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一)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第二信使学说 1.G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激素第一信使:激素 第二信使有:第二信使有:cAMPcAMP,IPIP3 3,DGDG,cGMPcGMP,CaCa2+2+甲状腺激素作用于核受体甲状腺激素作用于核受体 激素激素 细胞细胞膜膜上受体上受体 细胞内出现第二信使细胞内出现第二信使 靶细胞生物学效应靶细胞生物学效应 2.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二二)类固醇的作用机制类固醇的作用机制 基因表达学说基因表达学说 激
5、素激素 胞浆受体胞浆受体激素受体复合物细胞核受体激素受体复合物细胞核受体激素激素-核受体复合物核受体复合物调控调控DNADNA转录转录生成新生成新mRNAmRNA第三节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第三节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远远 部部 结结 节节 部部 中中 间间 部部垂垂体体 神神 经经 部部 漏漏 斗斗 部部 正中隆起正中隆起前叶前叶后部后部漏斗漏斗腺腺垂垂体体神神经经垂垂体体一、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一、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下丘脑下丘脑N N垂体垂体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下丘脑腺垂体腺垂体垂体门脉垂体门脉二、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二、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
6、下丘脑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TRH 三肽三肽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GnRH 十肽十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CRH 四十一肽四十一肽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GHRIH GHRIH 十四肽十四肽 生长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 GHRH GHRH 四十四肽四十四肽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MRF MRF 肽肽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MIF MIF 肽肽 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 PRF P
7、RF 肽肽 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 PIF PIF 多巴胺多巴胺(?)(?)主要来源主要来源 激素激素 英文缩写英文缩写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三、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三、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一一)生长素(生长素(GH)1.1.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1)(1)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合成(2)(2)促进物质代谢:促进物质代谢: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脂肪:促进脂肪分解。脂肪:促进脂肪分解。糖:升血糖糖:升血糖 。幼年缺乏;侏儒症幼年缺乏;侏儒症幼年增多:巨人症幼年增多:巨人症成年增多:肢端肥大症成年增多:肢端
8、肥大症2.2.生长素的分泌调节:生长素的分泌调节:(二二)催乳素催乳素(PRL)(PRL)1.PRL1.PRL的作用的作用 对乳腺的作用:引起泌乳并维持泌乳对乳腺的作用:引起泌乳并维持泌乳 对性腺的作用:对性腺的作用:女性:促进黄体形成从而促进排卵。女性:促进黄体形成从而促进排卵。大剂量大剂量抑制排卵。抑制排卵。男性:促进睾酮分泌。男性:促进睾酮分泌。(3 3)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免疫)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免疫2.PRL2.PRL的分泌调节:的分泌调节:下下 丘丘 脑脑 PRFPRFPIHPIH 腺垂体腺垂体 PRLPRL吸吮乳头吸吮乳头触摸乳房触摸乳房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射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射四、
9、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四、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1.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2.催产素催产素 乳腺:排乳乳腺:排乳 子宫: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子宫: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 第四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第四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一、甲状腺一、甲状腺(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四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T4)三碘甲腺原氨酸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合成过程:合成过程:1.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与贮存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与贮存2.腺泡聚碘腺泡聚碘3.酪氨酸碘化酪氨酸碘化:MIT DIT4.MIT、DIT的耦联的耦联MIT+DIT=T3DIT+DIT=T4 作作 用
10、用 0.03%(三)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三)甲状腺激素的作用1.1.对代谢的影响对代谢的影响 (1(1)产热效应)产热效应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BMR)(BMR)升高。升高。(2)(2)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 1)1)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 生理剂量能促进合成;生理剂量能促进合成;大剂量时则促进分解大剂量时则促进分解。2)2)脂肪代谢脂肪代谢 分解大于合成分解大于合成3)3)糖代谢糖代谢 即能升血糖,也能降血糖即能升血糖,也能降血糖2.2.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生长发育3.3.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4.4.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 1.1.下丘脑下丘脑-腺垂体腺垂体-甲状腺轴
11、甲状腺轴2.2.甲状腺的自身调节甲状腺的自身调节3.3.自主神经的影响自主神经的影响寒冷寒冷 睡眠睡眠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粗脖子病粗脖子病)食物中缺碘或甲状腺摄碘不足食物中缺碘或甲状腺摄碘不足 T3、T4,负反馈作用减弱,负反馈作用减弱,TSH,甲状腺增生。,甲状腺增生。3.自主神经对甲状腺的影响自主神经对甲状腺的影响 交感神经促进交感神经促进T4、T3分泌分泌 副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抑制T4、T3分泌分泌二、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二、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一一)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1.升血钙升血钙 2.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对磷酸促进肾
12、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对磷酸盐的重吸收,盐的重吸收,3.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升钙降磷升钙降磷(二二)降钙素降钙素(CT)降钙磷降钙磷1.降低血钙。降低血钙。2.抑制肾小抑制肾小管对管对 钙、磷钙、磷的重吸收的重吸收(三三)维生素维生素D33.促进小肠粘膜对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钙、磷的吸收1.促进骨促进骨钙代谢,钙代谢,升血钙升血钙2.肾小管肾小管对钙磷的对钙磷的重吸收重吸收升钙磷升钙磷二、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二、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一)甲状旁腺激素及其作用(一)甲状旁腺激素及其作用1.1.升血钙升血钙2.2.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13、,抑制磷的重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磷的重吸收3.3.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1.1.血钙血钙 2.2.抑制肾小管对抑制肾小管对 钙、磷的重吸收钙、磷的重吸收(三)(三)维生素维生素D D3 3的作用的作用1.1.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2.2.促进骨钙代谢,升血钙促进骨钙代谢,升血钙3.3.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生物效应:血钙生物效应:血钙、血磷、血磷三、胰岛三、胰岛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的作用:1.1.降低血糖降低血糖2.2.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14、3.3.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2.2.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1)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血糖血糖蛋白质蛋白质分解分解合成合成脂肪重新分布脂肪重新分布2)2)对水盐代谢弱的保对水盐代谢弱的保NaNa+、排、排K K+3)3)血细胞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数量血细胞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因造血功能因造血功能)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因参加血循环的量因参加血循环的量)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因生成因生成破坏破坏)4)4)血管的影响;血管血管的影响;血管:允许作用,儿茶酚胺缩血管毛细血管通透允许作用,儿茶酚胺缩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性5)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分泌增加,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适应力)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分泌增加,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适应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